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

第43部分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第43部分

小说: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月二十五日
这里有一个伐木者的子弟中学。孩子们知道我来了,纷纷跑来要求签字。今天一早又有人来,一个叫蒲陶的女孩子还抓着我的手不放,要我到她们的学校去。还有一个女孩子丢了一封信在我的房间里。我同她们合了一个影,最后离开这里。
  这里离黑水只有七十多公里,很早就到了黑水。黑水芦花是老红军很难忘的地方,因为这是他们饿饭的地方。
  黑水现在是一个县城,但当年不是一个县,是泛指这一带地方,现在的黑水县,就是当年的芦花。这座县城被三座高峰紧紧夹着,当年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现在几乎全是新型楼房,有整齐的街道,已是小巧玲珑的城市了。
  县武装部门很窄,车子勉强开了进去。一个小小的院落,种的苹果还没成熟,正在沐浴着秋日的阳光。因为没有多余的房子,我们就住在他们的办公室里。部长、政委出去开会了,由邓阳奎科长接待我们。房后就是著名的黑水,水声响亮,他们还种了些蔬菜,波斯菊,显得很安适。
  午饭后,县委书记×卡木 藏族 ,副书记邓承武、县长江忠远都来看望。这是我在这个地区遇到的第三位藏族县委书记了。人很精明,有一定文化水平,汉语也说得流利,他就是附近的人。还有县办公室主任和文化馆的干部。他们详细介绍了红军经过黑水的情况,遭遇的困难和筹粮活动。特别是他们还介绍了中央在这里所召开的芦花会议。据说,任命张国焘为总政委是在这次会议上决定的。
  然后,我们就由县办主任赖光益等陪同,去中芦花参观芦花会议旧址。据说当年中芦花不过十多户人家,芦花会议是在一个土司头人居住的碉楼式的房子开的。现在这里还保留着这座房子,在这所房子的前面,已经是一座中学了。主人介绍说,这里因为房子很少,大部红军都住在树下临时搭成的棚子里,山谷里搭了不少帐篷。然而这一切都不在了,只有路边的一棵胡桃树还健在,成为历史的见证。
  当年有一个瘸子跑到山上,被红军找下来,红军给他讲了政策,他就由几名红军轮流背着到山上叫人。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他的孙子也六十多岁了。我们上了他的三层碉楼式的房子。据他说,当年中央的电台就设在他家。他当年十九岁,因为害怕也跑到山上去了。还说,当年红军因病饿而死的总有一二百人。红军在田里收割青稞麦子,因藏人藏在山上树林中,从暗处打明处,也死了不少。后面一座碉楼式的房子里就死了八个。在楼下的牲畜棚里,田边、路边,几乎到处都是,红军在此处所遭遇的困难可以想见。
  老人已有一大家儿女,他的外甥着运动衣,汉语说得很流利,不断为我们做翻译。老人也当过多年的干部,他背着孙子送我们出来,我们在他的楼前合影留念。
  此外,我们还到了一家四层碉楼,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大家前后扶着我,没有摔下来也够万幸了。他们这样的房子造价又贵,又不卫生,确实需要改进。
  晚上在黑水,给文化馆写了一张字:“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将无往不胜。”另外武装部几位同志都要字,写完时已是夜里十二时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八月二十六日
晨出发,今日的目的地是马尔康,这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
  车行四十公里之后,就开始爬海拔为四千四百五十米的丫口山 又名亚克夏山 ,人又称为长坂山。这是红军在长征途中爬过的第三座大雪山。
  山上今日无雪,山、腰郁郁苍苍,爬至山顶只有峥嵘的山岩,不过有些莲叶式的草还长得颇粗壮。医生骆强几次催我吸氧,我只得吸了几口,其实我感觉不大明显,只是觉得眼睛略略有些发胀。自然坐车和走路大不相同,下车爬坡,略略走了几步就要气喘,可知缺氧已很明显了。
  过了丫口山,就是刷经寺。寺早已不存在。这就是当年红军从卓克基出发,经刷经寺、梭末到黑水的路线。当年人烟荒渺之乡,现在已有不少楼房,工厂冒烟,街上熙熙攘攘,据说原来州的首府曾设在此处,现在搬到马尔康去了。
  由于分区的招呼,我们在驻此的一个仓库吃了饭。饭后,即继续向马尔康前进。由松潘一直陪我们的藏族干部杨树全科长在刷经寺下车,与我们告别。
  我们于午后三时始赶到马尔康。分区正在开党代会,分区政委名郑建海,甚热情,他今年四十六岁,很精干,招呼我们必须留住一天。司令阿邦,是藏族,毛儿盖索花人,也是四十多岁。院中有两株苹果树,红艳喜人。郑说,早知你们来,已给你们留下了一枝。晚饭,正值党代会结束,我们参加了他们的会餐。这位政委连我们晚上去厕所不便都考虑到了。要算是这次长途访问中最热情的人了。
  晚上,阿坝州委宣传部来了几位副部长和州党委办公室的负责人。除介绍情况外,还送了他们编写的一份材料。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八月二十七日
今日上午由副政委王颖陪同访问脚木足,此处在马尔康以西八十公里处。这是当年张国焘成立“第二中央”的地方。
  我们先到脚木足乡,由乡干部和县委宣传部一位年轻的干部陪同,来到了一座高崖上的寨子。除散落的人家外,此处有三座六棱形的碉堡,高约四五十公尺,细而长颇像工厂的烟囱,为过去所未见。除此外,山上有一座较大的喇嘛寺,就是脚木足会议的地址了。但此处已被拆去,在上面修了一座新寺,此处只留了一个破墙头,旁边堆了许多劈柴杂草,这也说明了张国焘这个风云人物的下场吧历史确实严峻无情
  但脚木足的风光还很不错。下边一条大川,在山下打了一个圆圆的弯子,周围都是金黄的青稞麦。人民生活安定,正在田间劳动。左首山涧里还流下一条溪水。据说当年举行会议时,山头上布着岗哨,插着红旗,好不威风!
  此处还有一个乡苏维埃主席,住日不若寨子,名叫三郎乓,已七十九岁。我们去他的小楼上采访了他。老人身体健康,穿着羊皮袄,腰中系着带子,插着小刀,正在那里弄皮子。我们同他谈了约一个小时。他曾经帮红军运送东西,抬伤员,红军走后也吃过不少苦头。说起张国焘,他说:“当时有个大官,白白的胖胖的,个子不高,歪得很,后边跟着好几个挎手枪的!”
  我们谈话后,他的儿媳端来新酿的青稞酒,上面插着两枝细竹子,据说这是以最隆重的礼节招待客人。我作为主要客人喝了一口,然后又与老人同喝。我向老人道谢后告别。
  中午又回到马尔康,午饭。下午由王副政委及阿坝州党史办文星明陪同去看卓克基。一、四方面军曾在此处停留一个星期之久。这里是当年卓克基土司索观瀛的房子。房子傍着湍急的河流,修在一座高高的崖上。房子完全用石头砌成,高七层,简直是要塞式的建筑。我们上了高崖进了大门,里面虽已破旧,仍极堂皇。中间是天井,木制七层楼房,绕成一周,并有雕花走廊。想当年这个奴隶主住在此处,仆役成群是何等威风。说起红军攻取卓克基的经过,原来是土兵被红绿信号弹吓跑的,听来颇有趣。
  据说毛、周、朱等红军领袖及张国焘均住过此处。张国焘说在此召开过会议,但不知确否
  晚饭前,回到马尔康。郑政委把几个副司令、顾问都找来了,设了酒表达欢送之意。今天小孙放开量喝得不少。
  饭后在王颖副政委家小坐。他在这个地区待了三十多年,因草原上的紫外线,弄得脸色很黑,特别是鼻子尖更黑,难怪藏人是那种脸色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八月二十八日
由于主人热情,分区专门派了一辆小车,由王颖副政委、向明老干部、文星明等同志送我们到成都。
  今晨八时出发,经卓克基,首先爬梦笔山。这是红军当年爬的第二座雪山,海拔四千一百公尺。公路尚可,缓缓而上,山上有青松,心脏没有很大感觉,下山时显得陡了,在云中走了一段,行七十四公里,始到达两河口。
  这是一个不大的市镇,现有二百多户。红军经过时只有几十户,街上不过几家店铺罢了。我们来到公社,张少华书记领我们看了两河口会议的旧址。两河口会议是在当年一座关帝庙内举行的。关帝庙原有一影壁,一进门,两侧一个小钟楼,一个小鼓楼。一个大殿,后面一个小观音阁。现在小观音阁已残破不堪,快要倾倒的样子。关帝庙已经成了一个小木工厂。关帝庙的左侧有一小高地,上面有几间房子,据说朱总司令和周总理住在那里。毛主席住在关帝庙内,观音阁住的是警卫班。
  我们离开两河口时,在河对岸看了一看,两河口南侧有一条沟,名叫虹桥沟,这条沟爪下来一条河为虹桥河,与自北而来的梦笔河相会,故名两河口。两河口村成了三角形。据说四方面军是从虹桥沟下来的。
  两河口会议系张国焘与中央领导会见之处,也是矛盾开始产生之处。自此后矛盾越来越激烈了。
  从两河口又走了三十四公里到了木坡,大约就是过去的抚边。过了木坡,到了猛固,又是两河相会,两条河上原都有铁索桥,现在只保存了一处。东边是从达维来的一条水,就是红一方面军越过夹金山下来的方向。铁索两边都是峭壁,甚为险峻,沿河走了七八公里就到了小金。小金是在三座高峰中的一个高地,河流穿过时在高地绕了一个弯,使这块高地三面环水,宛如一个半岛。小金可区分为三个部分。隆起的高地为凉台街,红军经过时,为主要市区,不过二十多户,天主教堂、县政府俱在此处,小金的守备官毕斯满 管三个乡 的公馆也在此地。另外还有新街,上百户。河两侧低洼处为老营盘。当时红一方面军住在凉台街,新街和老营盘街住的是红四方面军。这是一、四方面军会师时的情况。
  凉台街的天主教堂就是两个方面军会师后举行联欢会的地方。教堂门外有两棵榆树,一株颇大的石榴树。有镶着玻璃的西房和北房。此房是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西房是周、朱住过的地方。院内很幽雅,有花草和小花墙,俱是当年原有的样子。县委和县招待所离得很近。
  东山名卯梁,当年红军设了防空哨,据说朱总司令曾上去检查过。
  这里的河名美沃河,是大渡河的上游,水流很急。
  我们在招待所住下后,县委书记 姓邢 、县委办公室和党办的人来介绍了情况。我们在武装部吃饭。武装部长名罗元友,回族,身体极粗壮,生得浓眉大眼。饭后领我们到街上去看。新街十字口,楼房不少,还有森工局很堂皇的大楼。罗部长还领我们站在高崖上俯视了深谷中的三关桥,是个重要关口。
  据介绍,当年红军经过时,这个汉、回杂居的小城不过几家店铺,而且有三多:大烟多、土匪多、枪多,街上就是大烟馆。这里因种大烟多,所以山西、贵州、江西等地的商人都有,并有他们的会馆。而今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新型城市了。
  晚到文化馆看了他们的照片。
  

八月二十九日
从昨晚起一直下雨,早晨仍未停,我担心由小金到成都的山路,下起雨更麻烦了。过了猛固,因为下雨,小金川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