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

第11部分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第11部分

小说: 魏巍文集:四行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怎样,我争取时间去听讨论。到一个班,讨论尚未开始,正在胡吹乱唱。一个年轻战士,上次我让他唱河南曲子,他说不会,现在乱唱一气。等到发现我时,又不唱了。我催他们讨论,他们都讲:祖国进步很快,自己感觉落后了,特别是觉得战绩不大,对不起祖国人民。这就是战士的伟大之处!他们在前线出生入死,还觉得战绩不多,贡献不大,对不起祖国人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八月二十一日
早晨来了一大卷报纸,忙抢着去看,感觉分外亲切。看着祖国,真是一片欣欣向荣,心里不由得一阵高兴。每看到报纸就给人以力量。特别看到各方面的突飞猛进,觉着祖国正在飞跑,人人都在竞赛。不要说停步不前,就是走慢一些,你也就落后了。我也觉得,我们这些人,是不是能保持作家的称号!从报纸上仿佛能听到祖国的步伐,我应该把我的这种感觉写在通讯中。
  上午去看战士操练火箭筒的取炮放炮动作。战士很卖力气在那里练,班长很和蔼地在那里教,练一阵还研究一会儿,真像个友爱的大家庭。那个笨战士,直出汗。
  有一个副班长,名叫刘文贤。他是个见面熟,一见就说起他的历史,邓世军当连长他就在他的连当兵。他说他打仗并不胆小等等。又问我是什么干部。后来一个班长告诉我,他打仗不行,一打仗就病。班长说,打了那么多的仗,一个功也没有立过,你问他立过功吗?可见他是受到鄙弃的。
  我和这个班长谈了很长时间,他说西康战士很勇敢。他班里有两个西康战士,一定要到前边去看,很有股蛮气。那时炮打得很凶,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来看看。
  收操了。我在班里喝了两碗水,看见战士们躺在炕上,很累,人还睁着眼睛微笑,非常幸福和谐。
  晚上又到各班去串。那个俏皮的班长,好像要把所学的东西都吹出来。我听不下去,走了。又到我熟悉的班里,听到了战士的心声,我好像吃了顿美餐一样的满足。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八月二十二日
师里通知我23日回师,我到营里打算住一天,一来认识认识营长,另外也和康振洲谈谈。
  今天大家吃高粱饭,又给我烙了几张饼,我吃了一张半。要了一把战士用敌机残片做的小勺,准备送给我的朋友。指导员送我很远,送我到河边。
  到营里,人们正围着听留声机,非常有兴致,给清静的山谷增添了欢快的气氛。原来营长不在,到师里开会去了,听徐作三个月的防空总结,他抓得真够紧呀。
  康教导员也要到团里开教育准备会。我只有看新出的《解放军文艺》、《中国青年》,上面有立云评价我们的小说《长空怒风》。
  下午到木匠组去看。五六个人正在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有的做枪架,有的做黑板,有的做刨子。有一个西康战士,他粗壮得很,只穿着一个裤衩。我和文化教员坐在一边看着,想同他们扯扯。拉锯声,钉钉子声,刨木声,弄得听不清。他们在家都是木匠,因为是工人,土改时都是村农会的负责人,是带头参军的,觉悟都很高。开始集中时,都怕耽误了练武不愿集中,说清了道理,都来了。从天亮干到天黑,一点不休息,盖了屋子,又给大家做腰鼓。我问他们将来干什么,他们声音爽朗地说,抗美援朝胜利,把美帝国主义打垮,还去当木匠,给工人修工厂。我又问,大家都走,叫你们留在朝鲜帮助老百姓修房子,怎么样?他们说,那也很好呀!咱们抗美援朝本来为了帮助朝鲜人嘛。他们工作得很起劲。我问木匠是不是善于瞄准,确实他们瞄准很好。
  据文化教员说,他们战斗热情很高,在阵地上曾想将铁匠炉立起来,但没调查出谁曾是铁匠,因为都怕打不上仗。
  开饭了,我们才回去。
  饭后,我又利用时间到一连去了一趟。因为过去在冀东作战,我曾跟这个连一个月。这次去看看熟人,了解了解材料。谁知到那里只找到三个熟人,两个当班长,一个是排长。由此可以看到四年之间已有多大变化。我们谈了谈,实际上他们已经记不得我,而我也记不得他们了。谈了些过去的情形。那边战士集合一起听留声机,大家静静地坐着。
  黄昏回营。营长开会回来,说敌骑一师和另外一个师又入朝,可能在秋季组织攻势。
  

八月二十三日
本来今日早走,天下起小雨,就决定和营长杨茂祥谈一个上午,下午再走。杨也是一个好战分子,谈得很满意。谁知下午雨又大了,时间在犹豫中过去。后来决定不走,可是团里却转来师部电话说英模们今晚走,如果有汽车不走,明日走浪费汽油不好,就决定走。
  今天走时骑的一匹黑马,饲养员老黄说是邓世军英雄的马,它被邓在北大流缴获后一直为邓所用,直到邓死时才到了一营。可惜马太老了,一路磕磕碰碰的。
  一路风雨,时大时小,雨烟满山野,雨点打得我眼都睁不开,慢慢我的胸前也湿透了。因背后未湿,还不觉得太冷,我让朱长福同志给我折了一根小棍,赶着乌骓马紧走。回头望,老黄和朱长福二同志紧紧在后跟着。我怕走得太快把他们累坏,朱长福又紧催我。有时一阵大雨袭来,夹着风声,庄稼和树叶一阵哗哗响,马在这时也不禁紧紧放快脚步,好像战马听到枪声一样。
  慢慢自己的座下也都湿了,水流在袜筒里,两条裤腿也全湿了。我是奔驰在朝鲜的风雨中呀!
  对黑暗的袭来,我是感觉讨厌的,因为我的眼睛不好,我怕在荒野风雨中迷失了道路。可是渐渐灰蒙蒙的夜色降落了,很想走进一个村庄,问问老百姓还有多少里。远远看见黑糊糊一片像是村庄,走近看又不是。天黑时,到了一个村庄,屋门口坐着几个朝鲜老百姓,一问还有十里。指示我们下小公路,抄到一条小路上,小路就在深草丛中。这十里路走了很长时间,朱长福喊,注意,下坡了,过水沟了,我感觉像是走进一座什么神秘的魔窟中似的。忽然一根树枝碰在我的头上,枝叶上的水又淋我一头。马也一惊。
  看见灯光了。到了。听到了热情的呼唤。朱长福走到徐师长的门前说:“魏巍同志回来了。”原来徐不在,他去训练队训练干部,要一个月。他总是抓得这么紧。他是多辛苦!
  我下了马,到了我原先住的小屋。周身只背上是干的,其余全湿了。马褡子里的衣服也湿了,我正愁没法,张政委来了。他赶忙招呼人把他的衣服鞋子给我拿了一套,又找人打水给我洗脸,吩咐人把他的鸭绒被给我拿来。几个警卫员忙着拿这拿那。联络员车成龙给我铺好了铺,多好的孩子,长了一头茂盛的黑发。我摸了摸他的黑发。政委又招呼给我做热面汤,我说不饿,他说不是饿不饿的问题,现在的雨不比前些天的雨,这是秋雨!也是咱部队的传统。我洗过脸,他一看这屋子门窗的纸都破了,又让小车把他的屋子给腾出来。我在精神上感到十分温暖。
  我换了衣服,热面汤就来了。我招呼老黄、朱长福都吃了,又给了老黄一件大衣。
  这一晚,我整个被革命同志间的温暖感动着,很晚很晚才睡。这是我们所以能够战胜敌人的力量!我必须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人。我躺在鸭绒被中,听着外面的雨声。
  

八月二十四日
早起,看胡征同志的《红土乡记事》,写得真好,真好。把群众的革命热情、革命精神写得甚为真切,特别写出了劳动人民的品质,语言也颇佳。
  上午,睡了一会儿,说要走。忽然,雨又下大了,军里又通知不走。补写了几天的日记。
  朱长福同志跟我工作将近一个月,他在我们刚到时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我很满意。他特别给我补了袜子和衬衣,使我感动。他们做的是勤务工作,但这是崇高的母亲的工作!我想给他件纪念品,手头又没有。他说什么也不要,就要我一张相片。他说:“你的脾气太好啦!”
  与张扯了半日。饭后又扯了陈赓将军的逸事,他是干部摆龙门阵的主人翁,他好像小说中福将一流的人物。大家谈他,从中也看出对这位饶有风趣的将军的热爱。传说他在延安时,和许多女同志住得很近。人们将要出来散步时,他把澡盆搬到当院,脱得精光洗澡。人们一露头就回去了,在屋子里憋着,不能散步。他还在外面喊:“这有什么,你们出来散你们的步嘛!”入朝前会餐时,女同志闻其名而不敢与他坐在一起。而他则说:“不要紧,现在的陈赓不是过去的陈赓了。现在是屁股上贴膏药——后补啦(指候补中央委员)!”还传说,他与杨、杨、耿在一个师工作时,没有肉吃馋得厉害。有一天夜里,他拿出一块钢洋叫通信员买猪肉,炖了一大锅,大家一块吃,叫警卫员也一块吃。并问:“你们知道这是谁请的客?”警卫员说:“不是你请的客吗?”陈赓说:“不是!你摸摸你那块钢洋还有没有了?”警卫员一摸没有了。在晋东南时,他留了两撇很怪的小日本胡,中间也没有,只有两小撇。他走到刘司令员处:“刘司令员,你看看我这胡子怎么样?”谁知邓政委在,邓说:“陈赓同志,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什么样子!”他才扭头溜了。因为他怕邓,也怕彭,别人他都不怕。入朝开高干会,有位小姑娘翻译很漂亮伶俐,成为全场的议论中心。他在正开会时,给高岗写了一个条子:“高主席,我缺一个翻译。”谁知这条子在桌上摆着,让彭看见了,瞪了他一眼,他无趣地扭过头去。还传说,他到北京,保卫局都对他有意见,因为他乱跑。可是他说不要紧,什么人在我面前一站,我就看透他是什么人!……他是这样开朗,豪爽,落拓不羁!胸怀宽广!可是仅仅是这样,人们不会这么热爱他。还是因为他经过了真实的考验,在做地下工作被捕后,有着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英雄气概和对党无限的忠诚。敌人曾千方百计诱惑未果。这种人物的性格是确实可爱的。
  晚上听广播,在张政委新盖的小木房里。夜深雨大,谈起祖国繁荣。小金线蛙在屋中跳,政委不断用电棒打着,感觉甚为有趣。大雨,大雨……风……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八月二十五日
雨又下了半日,下午放晴,火烧云。军部通知会议改到月底,我拟改变计划,先去炮兵团,可是又接到电话,仍定在明天走。
  看了一天报纸杂志。读了金日成将军的传略,金日成自然是朝鲜人民优秀的儿子,一个勇敢的战士。
  晚上,他们欢送我们,喝白兰地,微醉。
  黄昏,去看本村炸坏的房子。房子坍倒了,炸弹坑灌满水。有的屋子虽然未完全倒下,但也半伏在地上,只有某一角还顽强地支撑着,像一个佝偻的老人。门窗架子被挤扁。有的房子中了火箭炮弹成了一团灰。我回忆着,那个半倒伏的房子,是我们第一次来,在房檐下吃第一顿饭的地方。那个完全炸倒的房子,是我到作战科路过的地方。曾记得路过此处时,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年轻姑娘在用脚蹬铡铡草,老年人当下手。可是现在呢,听朱长福讲,两个老人炸死了,只留下一个小孩。他的姐姐下半年就要出嫁,不知是不是这一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八月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