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地平线 >

第4部分

地平线-第4部分

小说: 地平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汀州城好啊,果真如涂水根所说:富得流油,随便捡块土坷垃都有股子葱油饼的香味。王初恩不能不佩服涂水根那狗东西的一双狗鼻子,刚走进城门,他看看当地老乡头和脚,就断定汀州地面的富庶。部队驻扎下来,很快每人都发了四块大洋的饷银,官不比兵多,兵不比官少,无论官价高低,每人都是四块大洋!这说明进城打土豪打到那些家伙的腰眼子上了。涂水根高兴得像玩杂耍的丢鸡蛋一样,把四块大洋轮番抛向空中,笑眯眯地说:“长汀长汀,银钱叮咚。官佐不富,士兵不穷。”他的话有所指,红四军在井冈山上定下的规矩,无论长官还是士兵,发不出饷钱都干耗着,能发点伙食尾子,从朱军长、毛委员到伙夫,一个不长,一个不短。就为这个,多少士兵弟兄才捱得起井冈山上那份苦!尤其是涂水根,留在四军队伍中百般困苦,绝无去意,就因了这一条。想当初他游走四方收鸭毛,受尽了那些坐地户的欺负,最渴望的就是个平等啊。部队被迫下山后,两个多月来处境十分艰难,顶风冒雪转战各地,大小战斗不断,缺衣少粮,艰苦远甚于山上。缺少了根据地,一路上也没有打到多少像样的土豪,筹到足够的军饷,别说伙食尾子了,常常好几天连饭都吃不上。老三十一团的弟兄一路上纷纷迎合王初恩的说法,叫嚷要“打回井冈山”,金窝银窝,不如井冈山上的草窝。从前在山上嚼着直磨牙巴骨的糙米饭,喝着晃得出人影的野菜汤,涂水根嗷嗷叫着要拉下井冈山打土豪,在他们心目中,“打土豪”就是吃大户,把天下土豪杀光打净,穷人也就吃饱喝足了。可真正下山后吃尽苦头,他们又重新怀恋起竹林遍地的井冈山了。这年的大年三十,红四军在宁都城北大柏地的伏击战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随即得到消息:井冈山上,兵败山破,王佐的三十二团拿出看家本领,化整为零,遁入山林,彭德怀则率红二十九团经血战杀出重围,不知去向。下山的红二十八团、红三十一团归不得山,一时不知天路漫漫,何处为家。 。。

三 四块饷银种下了病根(2)
现在好了,红四军开进汀州城,真是天不灭曹。
  全军在此休整、补充,王初恩的二连也日渐恢复元气。涂水根首先为自己弄到顶藏青色的棉毡帽,取代他那顶随手抛掉的破礼帽,天知道他是花饷银买的,还是又从谁头上撸下来的?涂水根就连夜里睡觉都小脸通红,他成天嘟囔:“天下怎么会有汀州城这么好的地方呢?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汀州城就这么繁华热闹,要是打下厦门、上海又该怎么样?那还不整日雪白的大米饭上浇香油,放开肚皮随便吃?”
  王初恩听了这话,也舍不得批评涂水根。说老实话,他也正这么想呢。
  不过,几日过后,弟兄们的毛病全都来了。值星排长早操的哨子吹得汀江水倒流,也集合不起一半战斗兵;晚上长官查岗,有时铺上空了一多半……还有的弟兄四块银元到手,连根针还没买呢,就已经在赌博时输得分文不剩,还欠下一屁股债,天天跑来问连党代表,下回什么时候再发饷?连队滋长的那种贪图享乐的风气令王初恩暗暗担心,这汀州城再住下去,部队还能行军、打仗吗?三十一团和他们二十八团不一样,是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编成的,是由毛委员历经千辛万苦亲自带上井冈山的,总不见得烂在富得流油的汀州城吧?那可太对不起毛委员了。王初恩把情况报告给营党代表,营党代表有没有再报告给团党代表,他就不晓得了。九班长涂水根一张小脸鸡冠似的越来越红,大白天的他都说起了梦话:“唉,革命革到现在,才革出点味道来了!回头再想想,井冈山上有什么好?糙米饭,南瓜汤,人多得连野菜都剜不到。”这,王初恩就不能不批评涂水根了。忘记了井冈山的人,王初恩恨不能早早把他忘掉。受了批评的涂水根,仍然乐不思蜀,巴不得红四军在汀州城内多住几日,最好不要走了,革命革到这,就算到头好了……
  怪了,红四军真的驻扎汀州城内不挪窝了。
  王初恩就更揪心了。照他看,部队在汀州城休整过后缓过气来,应当杀回井冈山收复根据地才是。部队再不出城,这兵还怎么带?短短几天工夫,王初恩已经接到排长们的报告:连里有弟兄趁着派出去分散搞宣传的机会,溜进饭馆大吃大喝,有人聚众赌钱,还不晓得有没有人去抽鸦片烟呢……唉,当兵的,穷不得、富不得,三日没粮,兵即为匪,不偷不抢,除非用麻绳封住嘴。可兵要一旦富了,比如兜里乍一下揣进四块叮当作响的银洋,十有*也要出事。
  堂堂的红三十一团,怎么也这么乱糟糟的?王初恩焦心了。
  这天中午,二连奉命安排外出宣传,到城郊近处刷标语、发传单。红军搞宣传,这也是毛委员在井冈山上为红四军立下的规矩。记得在井冈山时,有一次王初恩带人在小井的墙上写大字,也就是写标语,恰好毛委员打那经过。他兴致勃勃地停下脚,同王初恩聊了起来。毛委员掏出他的烟丝让了一圈,自己又卷起一支烟点燃,深深吸了一口才说:“红军不是一个单纯打仗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发动群众,打仗仅仅是一种手段。”说实话,王初恩和弟兄们当时对毛委员的话并没有完全听懂。毛委员看出了他们的不解神色,进一步耐心地解释说:“我们现在的红军,与叶挺、贺龙那时候的队伍大不相同喽,叶贺的队伍是单纯打仗的,要是放在今天,这样的队伍是绝不能存在的。”见王初恩和几个士兵仍似懂非懂,毛委员进一步循循善诱道,“红军打仗的时间和分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大致是一与十之对比……”说到这里,毛委员先伸出一根手指头,又摊开那双大手。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 四块饷银种下了病根(3)
走下井冈山之后,转战赣闽两省两个多月,王初恩才对当初毛委员语重心长的话有了新的感受。
  临出发前,三排长跑来报告,涂水根和班里的三个兵不见了。王初恩一听就恼了。不见了?不见了是什么意思?三排长见王初恩发火,有些紧张,忙说:“党代表,你别急,别人能开小差,他涂水根却不能。”王初恩冷笑一声说:“他当然不能,眼下只怕用八抬大轿抬他出这汀州城,他都不肯呢。”
  把连队交给各排长带走后,王初恩自己向城里热闹处走去。找到涂水根那货,非关他禁闭不可!
  汀州这地方冬天也冷,虽然比井冈山上好多了,但红四军冬装缺乏,二十八团还好一些,毕竟从前领过国民政府的饷银,发过被装。三十一团就不行了,这些湘西、赣南的起义农民,很多人在家就没穿过棉衣,秋收起义后一路上下井冈山,就靠打土豪分来的一些单层夹褂在里面多穿几件,有人把外面的罩衫一脱,里面花花绿绿的,连女人的花衣裳都有,真正是五花八门。连党代表王初恩比起士兵弟兄也好不到哪去,他身上那件乌黑色的夹袄早就处处开花,布都糟朽了,挂不住针脚,没法再缝补。揣上了四块饷银,他本想在汀州找家旧衣铺子添件衣裳,营党代表告诉他别花那冤枉钱,军部已经安排布置了,要在汀州为全军统一制作制式军服。这消息简直比杀了头猪还让王初恩高兴,那四块银洋可以再温温地在兜里多揣上些日子,什么时候部队打回湘西老家,可以捎给老娘,四块银洋,可以买多少担谷子啊。想到湘西老家的老娘,王初恩心里怪不是滋味的。爹死得早,娘把他们几个兄弟拉扯大很不容易。秋收暴动那年,他是半夜离家的,尽管那晚天黑得像泼了墨,他还是连头都没敢回,他不敢再看一眼老娘那无言的泪脸……后来他就克制着不去想娘,不去想家,出来革命,又是党代表,整天想娘想家怪没出息呢。要干共产党就要讲牺牲,什么叫牺牲?搭上一条命叫牺牲,把老娘丢在家里不管不顾也叫牺牲。走在繁华的汀州城街道上,王初恩抑制不住,还是想到了家乡的老娘,也许就因为兜里揣上了四块叮当作响的饷银吧。怪了,一路上没吃没喝恨不能把脖子扎起来的时候,怎么都不想娘呢?兜里揣上了四块银洋,就开始想娘了。可也是,水泊梁山的黑旋风李逵,过上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好日子,不也想着要回沂水老家,把老娘背上梁山泊享福?要是这会儿能把老娘接到汀州城里,陪她逛逛该有多好,给她老人家买点吃的穿的,再给她做件轧得厚实些的棉袄,湘西老家可比汀州还要冷……由自家老娘,王初恩一下想到了连队士兵弟兄们的老娘。涂水根那货家里一寸田都没有,他娘天一暖和就要外出讨饭,到秋天讨到饭团子都不敢全吃光,要蒸成饭粑粑晒干,留到冬天下大雪出不了门时充饥。部队刚上井冈山,几个月也发不了一次伙食尾子,哪怕几个可怜的铜板,涂水根也收得紧紧的,能在手心里攥出油来,想找机会捎回家接济他娘。走下井冈山的涂水根变了,不仅没听说他往家捎钱,甚至就没听说过他手里还有钱,失败能孕育对财富的绝望,胜利亦能把财富视为分文不值。王初恩连想都不用想,就猜出涂水根带着那几个弟兄去了哪,他打算沿着那些酒店饭铺一家家找,就不信找不到饿死鬼涂水根!

三 四块饷银种下了病根(4)
汀州城关是全城最热闹之处,店铺林立,各商铺旗幡招幌在风中舞动,大戏台似的。快到晌午饭时间了,冬日的阳光懒懒地照着,街上行人逛来逛去,商家叫卖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令人莫名其妙地就兴奋起来。城内除少数汽车外,居然还有胶皮轮的黄包车,皮囊喇叭“哇哇”地怪叫着,大街小巷中串得飞快,让人不免想起南昌、长沙、广州这些大城市。红四军击毙了匪首郭凤鸣,令汀州百姓人心大快,特别是应当地百姓请求,红军将郭匪在城墙上悬尸三天,更令人民群众放心了。加上他们对共产党、红军并不陌生,城内生活秩序几乎未受任何影响。望着街上的热闹景象,王初恩的眼睛有些不好使了。长汀长汀,银钱叮咚,涂水根那货还真会编排呢。
  王初恩正东张西望,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一抬头,认出是前委的许秘书,他腋下挟着一大摞红红绿绿的报纸,脚步匆匆,却没忘记同迎面而来的王初恩打招呼。
  “哦,许秘书,你这是……”
  “发财了,真是发了大财。”许秘书喜不自禁,用一只手拍拍那摞报纸,“没想到汀州不光有吃的穿的,还弄到这么多报纸,南京、上海、福州、厦门的报纸都有,还有长沙的《民国日报》,毛委员不知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许秘书匆匆挥了挥手,擦肩而过。
  王初恩知道毛委员爱看报,在井冈山上就因难于搞到报纸而苦恼。谁若能带些报纸上山,他会比得到几包机器卷烟还高兴。
  路过一家卖棉鞋的铺子,王初恩忍不住钻进去。他拿起一双黑布面的厚棉鞋,那是一双老太太穿的女鞋,在手里摩挲半天,又暗忖了尺码大小,就是没问价钱。鞋铺生意冷清,掌柜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小老头,捧着个铜水烟袋,吸得呼噜呼噜响,他看似不动声色,实则表情复杂地注视着王初恩的一举一动,似乎在用心揣摩这位挂着手枪的红军长官的丁点心理变化。老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