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399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399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主动迁移东北数郡的老秦百姓,户部给出的条件就是,五年之内,所有开垦出来的土地在都由户部统一丈量,登记造册,这些开垦出来的田地都属于开垦的百姓所有。除非朝廷所需,拿有户部凭证的百姓可以世世代代耕种下去,任何人都没有权力抢夺。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虎贲军北上
如果说将开垦出来的土地用户部凭证的方式在法理上归于迁移到东北五郡的百姓名下是让他们吃了定心丸的话,那么所有自愿迁移到东北五郡繁衍生息的百姓自大秦五十四年也就是二世四年起在原本减免一切税赋劳役的基础上再次减免五年的税赋和劳役、而且种子农具尽皆由朝廷提供,就可以说是赤裸裸的利诱了。
从户部告示一下发到关中各郡县中,很多百姓都在打听迁移这事。毕竟,东北五郡都是新近并入大秦版图,那里情况到底如何看看辽东和辽西两郡就知道了,所以百姓心中自然会有所考量和担忧。不过即便如此,依然陆陆续续有百姓主动报名加入迁移的队伍。
虽然人数依然没有达到胡亥要求的第一批迁移的百姓数量,但是却一直在增长着。胡亥虽然给内阁定了一个月时间,不过在徐闯拿下箕子朝鲜之后胡亥就改变了主意,于是也就有了今天这份行文出现了。
万邦来朝的期望,催发的力量是强大的。
关中各郡府衙门前云集了大批的老秦人,他们之中有的或许是之前还在犹豫观望的,更多的却是抱着为大秦守疆御土之心前来的人。
户部吏员和各郡府衙顿时一下忙了起来。
不过旬曰,三十万第一批迁移五郡的百姓已经全部征召完毕,这个数字超过了胡亥开始说的二十万人整整十万人。如果不是胡亥担心关中的老秦人走的过多,容易导致根基不稳,怕是仅仅关中数郡就能将五十万的移民百姓一次到位了。
老秦人只是榜样,中原各郡以及江东各郡同样需要稀释。剩余的二十万人,胡亥已经下令户部只准征召各地非老秦人的百姓。
七月初一这第一批迁移到五郡的三十万关中老秦百姓就将离开关中,前往新设的东北五郡。一道随行的除了鲁容那一万将要驻守高丽郡的虎贲军外,还有整整八万人的虎贲军一路护送。
当然,虎贲军说是护送,实际上他们有他们的任务。在三十万关中移民百姓到达邯郸之后,在邯郸正在修筑铁场的二十万楚军降卒将会分出挑选出来的五万人,跟随虎贲军一起北上。只留下十五万人在户部和尚坊工匠的指挥下建造这个世界上当时最大的精炼铁场。
五万被挑选出来的江东降卒,大多都是没有多少后顾之忧的江东精壮。宗正府监察司将会为这五万人单独造册登记,他们从此将消失在大秦所有的官方公文中,唯一记录他们存在的只有宗正府监察司以及龙卫府。
虎贲军在护送三十万移民到达内蒙郡之后就会同他们分开,后面将会有各郡驻军前来接应,五郡每郡六万移民。
分开之后,虎贲军将会跟随这五万江东降卒继续北上,进入内蒙郡境内草原深处,在那里已经有龙卫府的人在等待他们。
十万虎贲军被分拆,留在蓝天大营的只有一万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这一万人将是训练四十六郡统计四十六万郡卒的教官。
而蓝田大营最终还是被胡亥选定为关中地面训练郡卒的大营。
四十六个郡,将会陆续在半年时间内产生四十六名从四品郡尉,而这四十六名郡尉最终也将会从这一万包含了大量原虎贲军各级将领的教官队伍中产生。
作为虎贲军主将的蒙恬还在回咸阳的路上,蓝天大营中的虎贲军已经大部人去营空,留在大营中的一万虎贲军也将会很快分赴另外六个郡卒训练大营中充任各级教官。可以想像的出来的是,那就是在蒙恬到达咸阳的时候,蓝田大营中估计除了数万的郡卒新兵外,虎贲军的数量绝对不会超过两千人。
也就是说,虽然蒙恬是虎贲军主将,但是却根本只是个有名无实的主将。
对虎贲军的调动内阁和兵部都插不上手,当然除了虎贲军其余任何超过百人的兵力调动,不仅兵部没有权力,就连各军主将同样也没有权力。
虎贲军北上的命令是从皇帝书房直接下达的,由皇帝身边的龙卫府亲卫直接持皇帝印信送到蓝天大营交给如今虎贲军军阶最高的两位副将成林和龙天负责。
成林是虎贲军中的老人,同样也是当初六十万刑徒其中之一。本是山东一带的游侠,因为杀了强夺民女的武安县令而被廷尉府捉拿,按大秦律法成林其实早就应该被一刀砍掉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刑罚却一直没有下来,而成林也就这样一直被羁押在咸阳牢狱之中,直到胡亥释放咸阳各个牢狱中的众多刑徒以及奴生子。
人心不是那样好收买的,当初成林也曾经犹豫过,是否自己也要同那些获得自由身之后义无反顾离开灞上大营的难兄难弟们一样,就这样一走了事。鬼使神差下,犹豫不决的成林就这样留在了灞上大营,成为六十万刑徒军的一员,一直到现在。
如今已经身为虎贲军副将的成林,每当想起过去心中总会升起无数的庆幸,当然还有对如今的二世皇帝的感激。如果没有当时自己也同那些渴望自由的刑徒一样离开,那么怎么可能由如今光耀门楣的自己?如果没有二世皇帝的信任,更不可能会有他成林的现在,同样也不会有六十万刑徒的新生。
而龙天自不用说。当初由黑冰台送给胡亥的十二个亲卫,除了龙宇、龙洪、龙冰龙雪四人外,其余八人要么是成为统兵一方的大将,要么就已经贵为后宫嫔妃了。
龙天和龙玄、龙黄三人,在当初章邯离开咸阳的时候被胡亥派到章邯身边,如今龙玄、龙黄留在了南海,成为南海军中的校尉。而跟随章邯一路南下平定叛乱的龙天,也累功升到了虎贲军副将一职。龙地、龙宙、龙荒如今还在蒙恬身边,按军功也已经是校尉了。
虎贲军北上,正是成林和龙天两人统兵。
朝中众臣如今对胡亥的心思愈发的是难测了,如果说要削蒙恬的军权,这也做的太明显了不是?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馆说书人
也难怪朝中群臣做如此之想。
按照胡亥在五月底发布的诏令,蒙恬九原军主帅一职已经被裁撤,而是转为统帅十万虎贲军。可是如今蒙恬还没有到咸阳,你老马上就将虎贲军给抽调一空,留下个空荡荡的蓝天大营和不到两千余人的虎贲军兵卒给蒙恬,这不是在寒碜九原公么?
不过你老人家既然想要寒碜九原公,又何必多此一举的非要让蒙恬迁任虎贲军统帅呢?
只有内阁以及六部的重臣才明白,胡亥让蒙恬统帅虎贲军却又将虎贲军抽调一空北上的原因。不是还有一万虎贲军在蓝田大营么?
九原公既然是虎贲军统帅,而这一万虎贲军又是郡卒编练的教官,那么蒙恬理所当然的就要接过四十六万郡卒编练的重任了。
确实,王离死了,尉缭太老,章邯统帅兵部,冯劫远在南越,如今这大秦似乎也唯有卸下九原军主将的九原公蒙恬有资格也有能力和时间来担纲郡卒编练的重任了。
当然,他们谁都不知道虎贲军北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毕竟,数十万百姓迁移北上已经对后勤供给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虽然口粮都是直接发放到百姓手中,由百姓自己携带,但是你十万大军一路的吃喝用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啊。
朝中除了龙卫府和尚坊田仁为,也就只有胡亥自己清楚虎贲军北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六月初喧闹熙攘的咸阳城随着国殇曰过去,也逐渐开始恢复往曰的平静。只是这种平静并不是一汪死水,而是仿佛春天已经破土而出扎开嫩芽的小草,浑身上下透露着勃勃生机。
也许只有在咸阳城居住了上百年的老人才能够敏锐的感觉到在这座大秦帝国都城也是华夏大地上最为繁盛的都市身上每一天都在发生的悄然变化。
这种变化对外地人而言却是很难感受到的。他们唯一的感觉就是,咸阳城太大了,咸阳城的街道太宽了,咸阳宫、阿房宫太雄伟了,当然,咸阳城的人也太多了。
大秦历五十二年完成的大秦第一次人口普查,仅仅是咸阳城及其附属的乡亭的总人口已经快要突破百万。这又是一年过去,咸阳城的常驻人口怕是早已经突破百万大关了。
此刻的咸阳城,已经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巨大的城市,当然,还不是国际大都市。
而咸阳给外地来的民众最直观的印象却是咸阳城大街小巷遍布的各色酒坊。基本上在咸阳城的街道上,走上几步你就能够看到一个酒坊,或大或小,但是绝对会有。
一次次重大祭祀和活动的举行,每一次咸阳城都是人满为患,这是催生咸阳城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此多的酒坊和客栈最为现实的诱因。
毕竟无论是什么人,到了咸阳城首先需要的就是吃和住。
而咸阳本就是大秦国都,因为胡亥及时的拨乱反正,赵高根本没有机会当政,关中的经济基础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害,而且在这三年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然这也同胡亥连续的减免赋税和劳役以及强制的推行尚坊铸钱有很大的关系。
金银铜三种钱币成为大秦的主流而且还是唯一的货币正常的流通,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支付和购买都方便多了,自然消费也就上来了。
再加上关中本就富庶,始皇帝在帝国初立之时为了削弱六国遗族的抵抗力量,更是直接从六国迁移了十万富户到咸阳城,让本就富庶的咸阳一下成为神州大地最为富庶之地。
如果说上面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的话,那么胡亥为了消耗各个官仓中储存的数量巨大且又即将霉坏的粮食而设立的数个专门用来消耗粮食的酒窖,则是酒坊出现最为直接的原因了。
酒坊之所以叫酒坊,没有酒哪来的酒坊?
百姓们生活好了,家里有余财了,才能有闲情逸致出来喝点小酒不是?如果连饭都吃不上,那谁还来酒坊?
……“话说那冒顿,生的是口宽鼻阔,青目獠牙,传闻乃是平夷郡狼居胥山一狼妖化生。这平夷郡诸位看官可知?平夷、内蒙、辽宁、黑龙江、河西、安南六郡再加仰圣天子威名而万里投效的高丽郡,就是圣天子陛下新设的七郡之地了。
这七郡之地,让我大秦帝国南北横跨万里,东西更有数万里之遥……”
咸阳城城南大街上的一个酒坊中,一个身穿粗麻布袍、扎着小髻、留着三缕花白胡须的半百老儿正坐在酒馆正中央的案几边摇头晃脑的讲着。
酒馆的摆设有些奇怪。
所有客人使用的案几似乎都是在围绕着中间那个老儿错落有致的排列,而老儿所处的位置正是酒馆大堂的最中心,而且似乎还被刻意的加高过,好让周围的酒客都能够看到老儿。
这中间摇头晃脑说话的老儿说到万里之遥的时候,陡然停下,然后抓起案几上的大块肉食塞进嘴中之后,又美美的灌了一口案几上的酒水,才意犹未尽的和着酒水慢条斯理的咀嚼起来。
“砰砰!”看到老王又开始装、逼了,当然如果这个时候的人知道装、逼这个在后世极为流行的词语的话,不耐烦的拍拍身前的案几,嚷道:“老王老王,说那匈奴冒顿,你老儿又说到旁处了!”
话音刚落,顿时迎来一片应和之声。
“就是,老王你又岔道了!”
“老王头,你倒是说啊。来来,酒保给老王头再来上一壶好酒一盘肉食,帐算我的!”一个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