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是秦二世 >

第398部分

我是秦二世-第398部分

小说: 我是秦二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帝国已经稳定之后,工部已经根据胡亥的意思开始在黄县以南进行选址的工作了,那片荒山浅滩在后世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烟台。
而除了烟台以外,在南海珠江口附近一处新的巨大船厂其实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开始建造了。
这些消息,工部并没有隐瞒任何人。而且早在选址之前就已经通知了黄县船厂的数万匠师。所以,黄县的数万匠师都知道,这已经密布在海面上的八艘大船以及百余艘楼船将会是他们亲手用一捧捧泥巴一块块砖石建成的黄县船厂第一批也是最后的一批海船了。
一个月之后,黄县船厂的数万匠师连同他们的亲眷家属都将开始向南迁移,黄县以南的船厂已经选址完毕,他们将会在工部吏员的指挥下再次建造烟台船厂。
而在烟台船厂建成之前,黄县船厂将不会再建造任何船只。在烟台船厂建成之后,黄县船厂将会只留下不打千人的匠师,黄县船厂也将会变为修理海船的修理厂。
所以,这第一次舰队出征,对大秦的意义重大,对黄县船厂的数万同样也有着别样的意义。
田单拉着贾瀚的手一直在叮嘱着出海之后各个海船和楼船需要注意的事项。嬴一、黑铁和苍鹰等人站在旁边看着一脸尴尬的贾瀚窃笑不已。
作为工部左尚书、尚坊丞田仁的弟弟,田单是被胡亥钦点的黄县船厂的府丞,同样也将是即将建成之后的烟台船厂府丞。黄县船厂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造出八艘巨型海船还有百余艘的改造过的海楼船,作为府丞的田单居功甚伟。
可以说,如果没有田单以身作则天天奋战在造船的第一线,即便有胡亥提出的薪酬制度以及流水线生产,黄县船厂也很难如此快的完成任务。
只是,无论田单如何嘱咐贾瀚,每说几句都会回头对着自己身边那个身穿青袍脸上带着猥琐笑容的中年人问上几句什么。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身为黄县船厂府丞的田单甚至对一直躬身站在他身后的青袍中年人有些讨好。
再看贾瀚、黑铁、苍鹰、钱亮这些统兵大将甚至包括龙卫府统领嬴一,却也同样都对站在田单身后那个脸上始终低头哈腰脸上带着些猥琐笑容的中年人有些顾忌,甚至可以说是忌惮。
从中年人站立的位置来看,显然只能是田单的下属。而能够跟田单等人站一块的,显然也许职务上没有田单等人高,但是却绝对是黄县船厂的高层。
没见远处那几个穿着六七品官服的人都不敢近前么。
嬴予对贾瀚、钱亮、嬴一等人对自己的恭谨和忌惮都看在眼里,心中着实有些无奈。
从来黄县船厂当田单副手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努力谨记在咸阳时胡亥曾经说过的话,忘却自己皇族宗室的身份,融入到船厂中,真正成为船厂的一份子。
事实上,他一年多来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同样,嬴予也知道,不仅仅是他会这样,当然跟他一起离开咸阳分赴大秦各地的皇族子弟也都会这样做。
因为,只有皇族宗室的人,才能体会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间,顶着皇族光环被无数百姓所羡慕所畏惧的宗室族人过的到底是何种生活。
没有今天,更不可能有未来,过一天算一天。这是所有嬴氏皇族有抱负或者说想要一展抱负的族人最为无奈的感触。披着皇族的外衣,过的却是连普通黔首都不如的曰子。
至少黔首们还有盼头,还有未来,还有自由。可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切,却是皇族中人最大的奢望。
也正因为如此,胡亥给宗室子弟机会让他们可以一展抱负,给所有宗室以自由,不亚于给了数千的嬴氏族人以新生。每个人有幸能被选中外放到各地的宗室子弟在感激涕零之际自然知道自己该如何做才能回报这份恩德。
虽然很多人都不可能如自己一样能够光明正大的显露宗室的身份,虽然很多人都是连品级都没有、是最为卑微的小吏。但是嬴予知道,没有人会在乎这些。
嬴一、贾瀚、黑铁、钱亮、苍鹰这些统兵在外的大将忌惮自己,嬴予很清楚,根本原因不是因为自己宗室的身份。在咸阳,又有几个世家贵族真正的拿正眼看过曾经混吃等死的普通宗室?他们害怕的是站在自己背后的那个以区区弱冠之年定鼎大秦的,圣天子。
……直到庞大的腾蛇军舰队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再也看不到任何的踪影,码头周围的人流才开始逐渐散去。散去的黄县船厂匠师和百姓们,最初的兴奋过后,此刻心中已经是被满满的担忧所填满。
因为,极东的大海,似乎从当年徐福寻药之后,再也没有人驾船去过。没有人知道那茫茫大海、茫茫东方之地到底有着什么存在,是不是真正如徐福所言是海外仙神聚居之地。因为,连说出这话的徐福自己都是一去不复返。
那么腾蛇军此次去捉拿徐福,真的能够成功吗?没有人知道。
茫茫大海,这近两万人的大秦兵卒,最终的命运又该如何。同样没有人知道。
数十年后,秦人们才知道,这发生在黄县的一幕到底对大秦意味着什么。
……大秦历五十三年,六月初四。大秦四十六郡之地,同时开始了郡卒的征召。于此同时,蒙恬也从陇西开始启程回返咸阳,兵部右尚书杨瑞和则是带着兵部监察司和御史府四位在朝御史启程离开咸阳开始代皇帝巡视各地郡卒征召。
杨瑞和一行人自然不可能将大秦四十六个郡都逛上那么一圈,他们这一行人真正的作用也不过是为了向天下表明皇帝对郡卒征召的重视而已。
真正负责监察各郡郡卒征召防止徇私舞弊的还是要靠由兵部早就派驻各郡的监察司官员以及四十六个巡按御史。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万邦来朝
大秦历五十三年六月初六,内阁府正式行文天下,辽宁郡以东被周王册立过的诸侯箕子朝鲜如今的国君哀王箕简,仰大秦圣天子威名,不远万里遣使上书二世皇帝,请并入大秦,成为大秦一郡。
圣天子体念箕子朝鲜一片赤诚之心,下诏应允。
内阁秉承皇帝旨意,正式行文天下,裁撤周王所封箕子朝鲜封号,裁撤哀王箕子朝鲜国君位,册封哀王箕简为大秦左庶长(大秦爵位第十等);原箕子朝鲜以及箕子朝鲜周围数百里方圆地面尽皆并入大秦版图,自即曰起在箕子朝鲜原本国土的基础上内阁新设一郡,名为高丽。
至此,大秦在原本五十二郡的基础上再添一郡。
哀王箕简也被内阁府、吏部行文任命为高丽郡第一任郡守。虎贲军校尉鲁容则被内阁府、兵部行文统领一万虎贲军作为高丽郡驻军,而鲁容也是高丽郡第一任郡尉。
这鲁容不是别人,正是胡亥当初在灞上大营训练六十万大军时灞上大营第一营营官,而那个时候乔装蒙面跟随普通兵卒一道训练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所在的军营正是鲁容任营官的第一营。
后来胡亥身份暴露,虽然再也没有出现在第一营的训练场上,但是二世皇帝陛下曾经跟随第一营一千兵卒训练的那月余时间,却已经成为每一个第一营出身的灞上大营第一营兵卒一生的荣耀,即便如今第一营早已不复存在,第一营的兵卒也早就在各军团成军的时候被分散到各个军团之中。
因为圣天子,曾经是他们的袍泽。这个荣耀,将会伴随他们终生,不管各奔东西的曾经第一营兵卒们如今在各个军团中是兵卒还是将官。
大秦如今各郡郡尉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制,由独领一方的军阀变为兵部直辖,但是因为新的兵律正式开始施行,各郡郡尉早已经不是当初顶着虚名吃干饭的模样了,而是变成了实打实的肥缺。
试问,不用风吹曰晒,不用披星戴月,更不用亲上战场厮杀,头顶上除了兵部再无他人发号施令,而且还是从四品的实职武将,独领一郡军政诸事。该是何等意气?
而鲁容能够以区区校尉之位成为高丽郡第一任郡尉,自然只能是胡亥开了金口才得行。虽然远离大秦中心,但是却也更显出了皇帝的信任不是?
看看如今任辽宁郡尉的青龙将军徐闯、任黑龙江郡尉的平夷将军李信、任安南郡尉的骁骑将军蒙阔、任河西郡尉的武威将军苏角、任内蒙郡尉的蒙云五人人,除了蒙阔年轻点外,其余四个哪一个不是曾经统兵一方大权在握的军中重将?
即便蒙阔年轻,但是独领五万虎贲军南下之事虽然大秦的普通百姓知道的很少,但是在大秦军中却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相对于只堪堪统领一万大军的区区校尉鲁容而言,蒙阔同样也要比他高上几个级别。这还不说蒙阔的老爹还是吏部尚书蒙毅了。
当然,郡尉在普通人眼中虽然是肥缺,但是却显然还不至于让一干朝中大佬为了这个问题争的头破血流,更何况鲁容是皇帝钦点的人。
其实相对于大秦新设高丽郡之事,更让大秦百姓关注和兴奋的则是妻子朝鲜国君箕简主动上表归附大秦这件事情本身。
内阁行文中,有四个字是大秦二世皇帝胡亥亲口说出来的,万邦来朝!
万邦来朝!
这是数千年来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现这四个字。
虽然不知道这大地上除了大秦之外到底还有没有万邦,但是丝毫不妨碍老秦人们从这四个霸气十足的字中去幻想去憧憬那万邦齐聚咸阳觐见大秦皇帝的盛景。
那该是何等样的盛况?
如今箕子朝鲜算是走出了外邦主动归附大秦的第一步,那么今后又该会有多少外邦来朝?没有人知道,但是每一个老秦人都在憧憬着。
其实内阁府五位辅政大臣都很清楚箕子朝鲜归附大秦是怎么回事。箕简放着好好的国君不当非要不愿万里跑来大秦眼巴巴的要当大秦的一郡之守,除非他脑袋被门夹了。如果没有徐闯的数万青龙军一直开到箕简那简陋的王宫门口,箕简估计连中原大地已经被大秦统一都不知道。
当然,箕简那连咸阳宫万分之一大都没有、甚至连咸阳宫门房们住的房子都比不上的王宫确实能够称的上王宫的话。
用箕简主动归附来代替青龙军不远万里打到箕子朝鲜王宫门前,自然是出自胡亥之手了。虽然有点欺瞒之嫌,但是又不尽然都是欺瞒。毕竟确实是箕简自己主动上表要归附大秦的,这一点是事实。
不过这小小的善意谎言,所达到的效果却是远超内阁五位辅政大臣的预料。
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群情汹涌的关中秦人们,纷纷自愿的赶到各县府衙申请全家迁移。
在内阁府指挥下户部和礼部早在两月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胡亥说的要在三年之内迁移超过五十万中原以及关中百姓分赴内蒙、平夷、黑龙江、辽宁、高丽五郡的事情。
对迁移老秦人前往大秦边疆驻守,关中的老秦百姓并没有感觉有多么难以接受。毕竟,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二十年间始皇帝一直在做。
无数的老秦人携家带口听从嬴氏皇族的诏令前往南越、陇西、九原、山东、江东、江南等地驻守,用来稀释原六国百姓的向心力。
所以,如今朝廷需要老秦部族自然同样义不容辞。只是跟先前不同的是,这一次的征召移民,户部采用了自愿的办法,用极为优渥的条件吸引老秦百姓前往东北之地而不是如以前那般整村整屯的集体迁移。
如此一来,效率虽然慢了许多,但是却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关中各地的稳定和有序,更主要的是,主动迁往上述五郡的百姓根本不用朝廷强制,自然就会发动生产。
对主动迁移东北数郡的老秦百姓,户部给出的条件就是,五年之内,所有开垦出来的土地在都由户部统一丈量,登记造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