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 >

第48部分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第48部分

小说: 帝国宫廷往事:大明三百年(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献忠在成都大杀了半月后,架起大舟顺流杀下。经过洞庭湖时,向洞庭君占休咎。不想这个杀人魔头初占不吉,再占如前,三占乃是大凶。张献忠怒不可遏,叱令左右毁了洞庭君像。凡大殿上神像,都被他打得粉碎,这才下令解缆起行。
  船到中流,大风忽骤,大舟翻覆二十余艘,张献忠自己驾的巨船几乎颠入水中,他越发恼怒,命驶船近岸,大骂道:“风再大,大不过我去!看我不用船只如何?”
  当即他就命兵丁将大舟连接起来,把所杀的男女尸首搬到船内,上铺硫黄等引火物,乘风烧着。然后数千艘火船,任其随风摆荡江中,绵亘九十余里。到了晚上,火光映在江上,满天尽红,远照百里。这样地焚烧了三四昼夜,火犹不息。张献忠自己则仍回到成都,自称大西国王。
  据蜀称王的张献忠势力一天天壮大起来,可生性残忍的张献忠虽拥众称王,却仍每日必择美貌妇女多人,到奸淫遍了后,就叫左右架起大锅,同时洗刷干净刚刚侍寝过他的女子,接着投入锅中蒸煮。往往不待煮熟,张献忠就带血大嚼起来。
  他又筑高台丈余,四围用木栅拦住,不过这次不是逮来成年男女,而是十三四岁的童子。三四百人的童男童女被驱进台中,张献忠就命兵士在台下放起火来。众童子没处逃命,只得在木栏内啼哭奔逐,最后相抱着被焚毙。张献忠在童子们奔逐痛泣的时候,笑得嘴都合不拢。等到童子们烧死后,他就把童子们一个个地拣出,劈开头颅,取脑髓大啖大嚼,名为熏香肚。
  张献忠攻下重庆后,抓住四川巡抚陈士奇和神宗的第五子瑞王朱常浩以及其他官员。也被抓住的指挥顾景痛哭流涕地哀告道:“杀了我吧,只求不要杀瑞王!”张献忠嫌他多嘴,就先让他眼睁睁地看着杀了瑞王的过程,当然顾景与陈士奇等也都被杀。
  这时,突然天空无云而有三声炸雷,三个执行杀人任务的士卒纷纷触电而死,张献忠部下忍不住劝他说,这是上天震怒,其意是不能再杀人了。
  张献忠大怒道:“谁敢阻拦我?天也不行!”然后他就命令对天发炮,与天争胜。结果炮声响了一阵子后,天空果然不再有雷声,张献忠就欢呼着胜利,而继续杀人,直到尸积如山。
  这样的单纯性杀人,让张献忠感觉玩腻了,于是就挑选长得白嫩肥硕的男子,剥皮制成肉酱,以供自己和士卒食用。而所掠妇女,则先脱光衣服,供将官奸淫,再纵士兵轮奸,如果这个命大的女子没有死在众淫具的摧残下,那么她就再挨上一刀。
  那一天夜里三更,张献忠正拥着一个艳姬熟睡,猛听得鼠声嘈杂,生生把张献忠的好梦扰醒。张献忠恼怒地爬起来,持刀四处寻觅老鼠不得,气得张献忠咆哮如雷,就下令给兵士们,尽力捕鼠,每人须交鼠十只。如不满者,均杀无赦!
  此令一传到营中,张献忠的兵士们又惊又骇,于是大乱起来,有掘土挖石的,有推墙倒壁的,有的干脆哄入百姓家,挖板锄地,弄得村镇市廛中的房屋梁倒椽脱,砖翻瓦乱,毁橱拆床,到处捕鼠。而在张献忠的兵卒们强行打门进去的时候,这些无辜百姓正在甜睡乡中。这一夜,因为一只老鼠惊扰了张献忠的美梦,于是满城中就闹得人声鼎沸,火光烛天。
  

第九章  六君子大冤案(14)
从睡梦中惊醒的百姓都站立在门外发抖,而张献忠的兵士们则占集房室中,把地砖尽行揭起,一面用捕鱼的网儿将舍宇的四面罩住。十几个兵丁向着地穴壁隙中,用竹帚呐喊驱逐。大小鼠子不得安身,一齐逃窜到穴外,投入了网内,兵士们乱棒一顿打,就尽数死在网里了。
  这样地大闹了一夜,天色破晓时分,兵士们各囊了死鼠,来辕门缴令。一霎间,辕门前堆积的死鼠犹若山丘,自大道前直堆到甬道外面,死鼠不下千百万只。张献忠命全搬往荒场中,燃火焚烧,此一番更是臭气触鼻,令人作呕。
  接着张献忠又在川中,开科取士,着他封的大学士严锡臣为主试官,共录取了学士七百余名。然后张献忠令人掘一个大坑,深三四丈,将录取来的所有士子,尽行推进土坑,当场就活埋。他的理由是文人没用,还是武官实际。
  于是在张献忠亲自为武科典试、下谕凡习武之人皆可投考、中者赏千金授职千户的时候,热心功名的武秀才仍然又来上当了。
  张献忠传集了所有考武的士人,先令他们使刀弄枪射箭等,中试者立于红旗下,不中者则立即斥退。这一场考试,共取武举人三百六十余人。
  考试结束后,张献忠叫士兵牵了健驴三百余头,令这三百多个武举人各骑一头。那健驴的尾上都系有纸炮,于是众武举骑驴排队,兵士持铳后随,张献忠一声令下,兵士立时就把驴尾上的纸炮燃着,乒乓之声大作。兵丁又鼓噪呐喊,群驴吓得屁滚尿流,在空地上乱跃窜突,骑驴的武举都被从驴背上直摔了下来。后面张献忠早已安排好了的马队则一拥而上,一阵地乱践乱踏,可怜那些热心功名利禄的武举们,官倒不曾做得,而身体已先踏做肉泥了。张献忠看得高兴极了,他兴奋得大喊大叫,也策马狂驰,在人体上乱践了一会儿,才缓步回营。
  统计张献忠的所作所为,大都类此,其残酷和残忍,在流贼当中,可算得是魁首。李自成已算得上是残暴的了,却还逊献忠一筹。如此看来,即使张献忠起义成功,对人民来说,也实在不是件什么好事,因为他屠戮百姓,残酷尤甚。其中张献忠杀戮成都的酷烈,可谓为千古所未有。川中数百里,道无行人,十室九空,炊烟绝断,磷火四处行,夜鬼哀啼,白日照废墟。
  

第十章  内忧四起(1)
顺治帝突然神秘地失踪了,于是清廷大乱……
  清廷削藩风声甚紧,而吴三桂却依然苟安一时是一时;实在逼不得已,只得举帜起事。就这样,吴藩登了大位。为着自己的不可告人目的,吴三桂暗害了最后一个南明皇帝……
  清兵平定云南后,吴三桂等三个大藩王都被清廷以种种可怕的政治手段处死了,天下渐渐太平。至此大明三百年也就该搁笔了,三百年风云烈烈,红尘滚滚,多少悲欢写离愁,多少血泪叹兴亡……
    ■ 永历帝遁迹缅甸
  明王朝自江南袭破,弘光帝被擒遇害,大臣多半殉节,这时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登位,是为隆武帝;鲁王朱以海则据浙江绍兴,号称“监国”。他们这两个同为明室宗脉的政权却整天在互相倾轧,争斗不已。降清将领李成栋率兵围杭州,大破明兵,进军萧山,和钱壮武战于瓜洲,败退铜鼓山,绍兴震动。
  鲁王朱以海见孤城难守,从海道夜遁舟山。清兵又围舟山,郑之龙请降,舟山陷落,清兵械系鲁王送往京师,半途上鲁王就没了性命。
  贼臣马士英、阮大铖二人私降清军,并且为他们导路入了仙霞关,致使唐王被掳,自尽于福州。可马士英做梦也没想到,豫王多铎因为讨厌他的奸恶,就命人把他倒悬起来,下面堆着干柴,柴上燃着了火,慢慢地烧烤着,马士英大叫无罪,也没人去睬他,整整用了一个时辰,这个大奸佞才被熏烤熟了。接着唐王之弟朱聿粤由顾元镜等扶立于广州,称为绍武帝。可不到一个月,清总兵李成栋攻破了广州,绍武帝也被掳,解带自尽。
  桂王朱由榔系神宗子朱常瀛的次子,朱常瀛在国破后流徙广西,寓居梧州。听说南都已破,在籍尚书陈子壮等就奉他监国,却没多久就病殁了,于是其子朱由榔在公元1646年元月,称帝于肇庆府,改元永历。后来清总兵李成栋反正,张献忠骁将孙可望降明,让这一支明军声势因之大盛起来。永历帝与清兵相持,迭经苦难,自清顺治三年起,直熬到顺治十六年,才弄得寸土俱无,投奔缅甸。
    ■ 吴三桂坐失良机
  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和平西王吴三桂被称为清初三王,这三位就藩的汉人都拥有兵权,清廷不时遣人监察。其中吴三桂的兵力最盛,在云南的声势日盛一日,于是清廷削藩的风声也非常紧急。
  吴三桂部下的诸将也人人担忧,参议夏国相更是急忙与他商议对策。一向沉迷酒色的吴三桂被夏国相兜头浇了一桶冷水,半晌说不出话来,怔了半天才无措地问道:“倘若清廷真的下旨撤藩,那可如何是好?”
  夏国相胸有成竹地说:“清廷虽加王爷官爵,但其疑王爷的心却依然,倘稍微有可指摘之处,一道上谕下来,使王爷迅雷不及掩耳,这倒不可不防。想为自固起见,第一要扩充实力,万一有变,就可以抵御了。内顾既已无忧,再外结耿、尚两王,这外援一层,也是极紧要的。”吴三桂连连点头,说参议的计划甚是甚妙,然后就让夏国相自去办理。而吴三桂自己仍日拥小蛾,豪饮歌舞,穷奢极欲,全不顾云南百姓的怨声载道。
  夏国相调兵遣将,在云南各处要隘布防一切,外面立刻就哄传吴三桂将叛清。清廷于是一面密嘱豫抚图海,中道邀击吴三桂,一面急下一道上谕给吴三桂:
  平西王吴三桂剿平闯逆,南征北讨,劳勋懋著。朝廷论功褒赏特封为平西王,留镇云南。当此西南大定,该王郁处滇中,谅非素志。着该王即日移师关东,藉资镇慑。该王任事忠奋,应奉命即行,无负朝廷寄托之重。切切凛遵。钦此!
  吴三桂接到了上谕,移师关东又不是,不移师又违旨意,还是参议夏国相解了他的进退两难:“朝廷谕旨已下,如其违命,清廷兴师征讨就有了借口。现在不如乘明永历帝被清兵逼迫遁往梧州的当口,咱们出师助击,然后看清廷的动静再定行止吧!”吴三桂大喜,就派马保为先锋,统兵两万出兵夹击永历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内忧四起(2)
瞿式耜等尽节,永历帝守不住梧州,黑夜走永昌府,吴三桂的兵马也在乘胜进迫永昌的借口下,徘徊观望,不肯移师关东。清廷又密谕图海,收夺吴三桂的兵权。
  这下轮到图海进退两难了,不尊命不行,可如果夺雄视一方的吴三桂兵权,必然激出大变,那样朝廷仍是要加谴于他。于是也在帐中议事的中军冯壮士攘臂说:“吴三桂坐镇滇中剥吸民脂,百姓人人共愤。冯某愿以三尺龙泉刺杀吴三桂,蛇无头而不行,那样他军中定然内乱,还怕不一鼓平荡吗?”图海立刻许以事成后重赏,并再三嘱咐他慎重,以免弄巧成拙。
  其时因清廷削藩声浪高,云南地方严加防范,搜查行人十分严密,扮作贩药客商的冯壮士好不容易才混进了滇城。他暗藏利刃,天天在王府前后巡视,而吴三桂在赭玉园中笙歌夜宴,一个月中难得有一两次外出。冯壮士候了四五天,也没一点机会。
  那天晚上,冯壮士又到藩府花园门前坐待吴三桂,无意间抬头却见园门外有一棵大樟树,树干正斜倚在园墙上。冯壮士顿时眼前一亮,为这强似门前呆等的好条件。他飞身上树,抱在枝干上,向园内一望,恰恰对着园中的玉雪亭。恰恰这天晚上,吴三桂携爱姬小蛾和十几名侍姬正在亭上夜宴,护侍在身后的卫士极其众多,因为吴三桂自引清兵进关,他自己也知道人心愤恨,生怕被人暗算,所以坐卧皆有勇士保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