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省长亲信 >

第17部分

省长亲信-第17部分

小说: 省长亲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清泉,欢迎你凯旋!”张蒂囡先敬酒,和李清泉碰杯。
  肖阿姨不停地往李清泉面前的盘子里夹菜,张蒂囡也把李清泉爱吃的菜转移到他的面前。
  李清泉举起杯来敬酒。他先面对着张若愚,说:“张省长,这两天,因为我的疏忽,让你操心牵挂了……”
  不等李清泉说下去,张蒂囡便抢着说:“多大点儿事?不就是没跟组织上打招呼,擅自回老家去了一趟吗?思乡心切,荣归故里,人之常情,没什么了不起的。”
  “是呀,若愚,清泉这些年跟你披星戴月的,哪有时间回老家去看看?她母亲身体不好,他能不牵挂吗?这次他回翠湖工作,先回家看看母亲也是常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肖阿姨说。

第六章  耳提面命(8)
李清泉还想说下去,把他偶然与上访群众相遇,被误当作上访群众关进精神病院,以及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想法说出来。
  “清泉,喝酒,吃菜,”张若愚打断李清泉的话,“你阿姨和蒂囡说的对,虚惊一场,小事一桩,下次注意就是了。老规距,吃饭喝酒不谈公事。”既然张若愚不希望把那些沉重的事情端到餐桌上,李清泉便不好再继续说下去。他理解张若愚,这是家宴,让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破坏了团聚的气氛,也确实有些让人扫兴。他了解张若愚的性格,饭后喝茶时,一定会有一场深谈。
  “清泉,你张叔叔说的对,”肖阿姨又给李清泉夹了一块红烧排骨,“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你回家乡任职,正式工作前回趟老家,看看母亲,再正常不过了。这个姜小鸾,小题大作,不知道又打的什么鬼主意。不过,清泉,虽然有你张叔叔在上面保护你,你也不能够粗心大意,事事处处都要防备着姜小鸾,这个女人可是诡计多端,心狠手辣。你单枪匹马一个人,要说多难有多难。在翠湖镀镀金,赶快离开姜小鸾回省里,千万别让姜小鸾算计了……”
  “好了好了,不是说过了嘛,饭桌上不谈公事……”张若愚有些不耐烦,不让肖阿姨说下去。
  “我就知道,在你面前一提她姜小鸾不好,你就不高兴……”肖阿姨放下筷子,生气地扭过身去。
  张蒂囡赶忙打圆场,张罗着干杯。她这么一撮合,餐桌上的气氛又恢复了正常,一顿饭吃的还算开心。
  饭后,张若愚说要单独和李清泉唠一唠。可是,肖阿姨和张蒂囡却坚决要求旁听。张若愚历来反对内室干政,但是,今天晚上母女二人联合起来抗争,并且理由很充分,什么涉及到清泉的事情,属于家政范畴,家里的每个成员都有权力了解情况。什么可以保证只限于倾听,决不发表倾向性意见,不侵犯张若愚的最终决策权。也许是觉得母女二人提出的理由有些道理,也许是对她们的纠缠无可奈何,张若愚做出了让步,允许她们二人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谈话。
  四个人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每个人面前放着一杯上好的龙井茶。
  李清泉和张若愚面对面坐着。也许是为了突出家庭气氛,也许是为了淡化话题的沉重,张若愚先是关切地问李清泉刚才的饭吃的怎么样。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张若愚习惯地摸了摸寸草不生的头顶。看着他的这个熟悉的动作,李清泉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件事情。那一次,由张若愚代表省政府接见外国记者专访团,接见前,省外办汇报说,有几个西方媒体记者挺不好对付,可能要提些尖锐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挑衅意味。果然,接见一开始,火药味就很浓,几个记者急不可耐地抛出了所谓的难题,现场的气氛顿时有些紧张。摄影记者长枪短炮,对着张若愚一阵狂轰滥炸。其中,不可否认有人心怀叵测,想在自己的照相机底片上留下张若愚的窘境,以便上头条,制造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的眼球。站在远处的李清泉很着急,却无能为力,无法帮张若愚解除困境。此时的张若愚很镇定,笑容可掬地拍了拍自己光秃秃的脑门和头顶,说,我的自身条件这么优越,你们拍照时还用打闪光灯吗?极尽亲和力的一句话,顿时缓和了现场的不和谐情绪,记者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耳提面命(9)
政界对张若愚的评价,主流声音认为他是圆融的政治操盘手,身段柔软的矛盾整合者。在北方省政坛纵横几十年的他,被一些追随者称为‘若公’,由此可见,张若愚的从政风格是被充分认可的。李清泉还了解到,张若愚一路走来,也曾几度临危,但他都能韬光养晦,沉着面对,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从他的身上,李清泉感悟到“圆融”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超凡力量。张若愚有时私下里对他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吉祥平安”,“诸事圆满”,李清泉也记在心里。可是,也许是历炼不够,也许是悟性不足,李清泉总觉得自己太欠火候,望尘莫及……
  “清泉,说说看,翠湖开发区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第一印象往往是真实的,准确的。”张若愚喝着茶水,话说的很轻松。但是,他的眼神告诉李清泉,他要听到真实情况,得到第一手材料。
  李清泉一五一十地介绍自己参加完毕翠湖市委常委会后,并没有先回家看母亲,而是借了一辆车子,独自一人前去翠湖开发区。目的是想提前介入,摸清那里老百姓上访问题长期难以平息的症结所在。
  “微服私访,很刺激!”张蒂囡很兴奋,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张若愚看了一眼女儿,又把目光转向李清泉,等待他说下去。
  “一个意外接着一个意外。”李清泉从自己意外在听泉饭店参加上访群众*,意外了解到老百姓上访情况,意外被误当作上访群众骨干关进精神病院,到意外得以逃脱,介绍的很详细。但是,得到谁的帮助逃出精神病医院和在碧流河上巧遇徐世德的经历,他隐瞒了下来,没有告诉张若愚。他担心一旦消息不慎外泄,会给相关的人带来麻烦。
  “怎么敢把上访群众关进精神病院?胆子也太大了,真是无法无天!我敢保证,一定是姜小鸾下的命令,是她指挥下面的人干的。这个女人,我早看透了,为了达到目的,她一定会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敢干的……”肖阿姨义愤填膺,“若愚,你快建议省委把她从翠湖调走吧,那里可是你的地盘,老根据地,她这么胡作非为下去,对你的影响可不好,到后来,你又要吃不了兜着走,半壁江山毁在她手里,一世清名被她断送……我早就对你说过,好看的女人是祸水,近不得!”肖阿姨借题发挥,总算是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
  张若愚对夫人的旁敲侧击不予理会,鼓励李清泉谈谈对局势走向的判断和应对措施。
  “我的感觉是翠湖开发区五龙金矿尾矿污染问题确实十分严重,给老百姓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我出生在那里,知道山里农民的性格。他们祖祖辈辈受苦受难,已经过惯了清苦的日子,也没有什么过高的奢望,能够吃饱肚子,顺心顺意就知足了。现在,他们之所以反应这么强烈,甚至不惜以身家性命来抗争,说明他们真的是挺不下去,没有活路了!而翠湖市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群众上访问题上,感情有问题,方法不对头。有不少领导干部认为群众上访是胡搅蛮缠,是无理取闹,给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抹了黑,干扰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因此,采取了一些消极的做法,推来推去,敷衍塞责。感觉到局面难以控制了,就采取高压手段,甚至不惜动用公安司法力量,收容教养所谓的‘上访专业户’,把上访骨干分子关进精神病院。但是,我相信市委和姜小鸾书记是理智的,对上访群众的态度是诚恳的,也绝对不会下令采取这些极端的措施和办法。一定是县乡少数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低下,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野,做出一些雪上加霜的事情,极大地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和利益。”

第六章  耳提面命(10)
说到这里,李清泉注意观察了一下张若愚的表情。见张若愚在认真倾听自己讲话,表情很自然,便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我的判断是,这类群体性事件将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发生的频率也可能越来越高。这两天,我认真思考过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也是件好事,它反映出如今老百姓的*意识在不断加强。我们政府是不是应该把群众上访,把群体性事件,当成老百姓表达自己合理诉求的正常方式、特殊方式来对待?我认为,领导干部应该到一线去,直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地做解释和说服工作,尽心尽力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有的时候,说几句暖心窝的话,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不能怕老百姓,领导干部躲起来,让公安干警到一线去,这样下去,老百姓很反感!你刚才问我对翠湖开发区群众上访事件的发展趋势如何判断,说实话,我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有一种暴风骤雨即将到来的恐惧。至于应对策略措施,我想,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换位思考,充分了解老百姓的感受和困难,其二,应该和老百姓交心,真正让他们对我们建立起信任感,逐步改变和树立人民公仆的形象,第三,可强制和协助五龙金矿尽快制定和实施治污方案,办实事,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得到污染问题在得到解决,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把青山绿水还给他们……”
  对于李清泉的观点,张蒂囡首先表态支持,很激动地站了起来,兴奋地说:“清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现在变化太大了,简直可以用判若两人来形容。分析透彻,言之有理,令人信服。爸爸,该同志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请你多加栽培,使其茁壮成长,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肖阿姨也赞不绝口,说:“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前只是觉得清泉这孩子忠诚可靠,稳重老实,没想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块好料,是块好料!”
  张蒂囡郑重其是地说:“我提议,我们家庭常委会形成一个决议,对翠湖市委副书记李清泉同志予以口头表扬。对省长爸爸提出具体要求,要求爸爸毫不保留地搞好传帮带,对清泉同志重点培养,尽快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以便其早日承担治国安邦的历史重担!”
  “我举双手赞成女儿的提议!”肖阿姨表态。
  李清泉的一番慷慨陈辞,也让张若愚心生感慨。看来,这个年青人确实是个可塑之材。当初把他从团省委选调到省政府,到自己身边来工作,就是看中了他不人云亦云,有独道的见解。这些年因为秘书身份所限,他少有发表自己意见建议的机会,也没有崭露头角的场地,李清泉只有墨守成规,默默无闻地做好本职工作。但是,张若愚还是感觉到,李清泉从大山里,从社会底层老百姓那里孕育的朴素的思想感情丝毫没有改变,骨子里那股子要实现济世救民抱负的志向契而不舍。从这一点来看,自己当年没有看错人,李清泉是个有为青年,好好培养,将来必成大器,堪担大任。张若愚始终认为,为官从政,凡能够成就大业者,一要有激情,二要有感情,三要有谋略,三者缺一不可。从他对李清泉这些年的观察,和他刚才表露出的思想感情看,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