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赢在资本 >

第5部分

赢在资本-第5部分

小说: 赢在资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总股本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股增加至亿股。张近东的股权比例仍约为34%。
苏宁电器第三次除权(2006年9月21日)
2007年3月30日,公司召开2006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6年12月31日总股本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股增加至亿股。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4)
苏宁电器第四次除权(2007年4月6日)
2008年苏宁电器非公开发行5400万股后,公司总股本增加到亿股,54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张近东的持股比例约为。也就是说,苏宁电器只出让了的股份,张近东的股份才下降个百分点,就募集到了24亿资金。
尝足甜头的苏宁电器于2008年9月16日又召开2008 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8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8年6月30日总股本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 股转增10 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增加至亿股。截至2008年底,张近东的持股比例仍约为。
苏宁电器第五次除权(2008年9月26日)
2009年6月19日,苏宁电器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09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本次发行数量上限为2亿股,占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总额的。由于张近东认为自己的持股比例有点低,因此,拟拟现金亿元亿元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截至笔者完稿时2009年7月,该非公开发行还未实施完毕。
评鉴
张近东的资本秘诀就在于:苏宁电器不断地用资本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转增后再巧妙利用“填权效应”【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填权效应”】复原股价。下图中比较陡峭的“下跌”就是资本金转增股本后的除权【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除权”】。第一次除权前,股价在六七十元左右,除权后,经过一段时间,在2006年中,股价又回到了60元左右的高位;2007年再转增股本后除权,股价再回到60元左右的高位;然后是再转增股本后除权……用资本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股本增加了,发行同样数量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就少了,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的稀释作用就减弱了。这就是苏宁电器的“资本秘密”。
笔者在这里“揭露”了苏宁电器的“资本秘密”,不知道今后苏宁电器还会不会将这样的“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资本游戏玩下去。
苏宁电器历史以来的股价(截止到2009714)
其实,支撑苏宁如此良性循环的是公司的业绩和资本市场在2006年和2007年的大牛市。【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牛市、熊市”】
苏宁电器主要财务指标(单位:亿元)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营业收入 402
净利润
净资产
苏宁电器财务指标增长
就公司的财务指标来看,营业收入以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净利润也是几乎一年增长一倍。当然,除了公司自身业绩好之外,也需要资本市场的配合。苏宁电器2004年上市,第二年就遇上了股权分置改革,通过股权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获得了流通权,第三年就遇上了长达两年的大牛市,股票供不应求,此时资本金转增股本和增发,都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当然,也和张近东对资本市场的悟性,和中介机构的协助分不开。
因此,可以说,苏宁电器资本运作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苏宁刚上市时,张近东坦言:“对资本市场的运作及结果,我不太懂。”可是,谁曾想到,上市后的张近东,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及其运作,竟能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

国美电器黄光裕:上市与套现的财技(1)
【资本密码】借壳上市与配售套现。黄光裕在国美电器身上共计套现约100多亿人民币。套现的方式主要为“配售旧股”,这是国内证券市场没有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这6次配售,配售价格一次比一次高,这其实是和国美的业绩相挂钩的。如果说,刚开始还有人怀疑黄光裕的资本运作水平的话,那么,随着黄光裕一而再、再而三地荣登福布斯富豪榜和胡润百富榜的首位,没有人再怀疑这位没念完高中的企业家的财技了。一位经济学家甚至说,中国目前资本运营水平最高的是黄光裕。
【出生年月】1969年
【籍贯】广东潮汕
【公司名】国美电器
【总部所在地】北京
【主要产业】家电零售连锁
【上榜时间】2003年2008年
【上榜排名】2003年第37名,2004年第2名,2005年第4名,2006年第1名,2007年第10名,2008年第2名
【个人财富】2003年亿美元,2004年亿美元,2005年亿元 ,2006年181亿元,2007年亿元,2008年亿元
【经典语录】
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说花三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标点符号都改清楚了,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我是边实施边做边修正。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黄光裕
有三分把握就去做,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而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要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黄光裕
我们选择行业或启动某个项目,不是仅仅因为今天能挣钱,而是各种资源必须跟我的整个产业能搭上,这种效果做出来的话就是1+1>2。——黄光裕
所谓优秀的总裁,是在有能力实施的范围内,明确企业制度,顾及企业安全,然后给予员工一个授权的空间、事业的基础,调动起他的激情、灵感、努力工作的状态,促使他打下一份个人的事业,这正是我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国美现在这种气氛非常浓厚,到今天已经不再单靠某个人的努办才能生存,这是它形成良性循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黄光裕
创业历程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长其3岁的哥哥黄俊钦,一道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因不满当地人“轻易承诺疏于兑现”,转战北京。半年后开始在北京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
黄氏兄弟初到北京时物色下的珠市口的那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于是卖起了电器。1987 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他们没有采取一般商家所采用的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做法,而是确定了“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这一策略延续至今,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1993年,黄氏两兄弟分家。那时,他们的事业已发展至五六家国美电器连锁店并开始涉足房地产业。黄光裕分得了“国美”这个牌子和几十万元现金,而黄俊钦则得到了包括已经动工的新恒基国际大厦等资产。也就是那一年,国美开始在北京地区增开多家门店。
1996年,黄光裕涉足房地产业。总投资近13个亿的鹏润家园于同年9月18日破土动工。1998年黄光裕成立鹏润投资公司,房地产业与家电连锁业被认定为国美的两大主业。。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国美电器黄光裕:上市与套现的财技(2)
在众多的家电零售企业中,国美电器异军突起,脱颖而出,以其雄厚的资金优势,以“薄利多销、服务争先”的经营策略,赢得消费者,占有广阔市场,形成一种“国美现象”。2003年国美连锁商店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已达150余家。
国美从2000年起,开始推出采购大招标,举办大规模的家电展览会,与众多厂家签订大订单,向社会推出国美“金牌产品”。这种招标定购方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制造业与零售商、工业与商业的相互关系。不再是厂家生产什么产品,商家采购什么、销售什么;而是商家需要什么,厂家就生产什么。商家拥有市场消费信息,直接了解市场需求,能够为厂家提供生产什么样产品才适销对路的信息。同时,大规模的定制、采购,又为厂家在仓储、广告宣传、促销推广等方面节省大笔费用,降低厂家产品制造成本,避免风险,销售更快,自然受到厂家欢迎。国美经营模式是“家电专业连锁超市”,这其中包括三层涵义:第一,连锁经营;第二,家电专业经营;第三,家电超市。国美严格控制各种经营成本,降低流通费用,保持价格上的优势,有效打击了竞争对手。
国美借壳上市五步骤
2004年6月7日,中国鹏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鹏润,0493,HK)在香港复牌,国美上市的悬念至此解开。2004年9月10日,香港股票市场上代码0493的股票简称由“中国鹏润”正式更改为“国美电器”。黄光裕,这位亚洲首富李嘉诚的小同乡,不仅在短短数年内将旗下的国美电器零售网络迅速扩展至全国,而且用精妙的资本运作技巧将其价值最大化。
国美电器借壳上市最终成功主要经历了两次借壳,五大步骤:
第一步,收购壳公司。鹏润投资以亿港元完成对香港上市公司京华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股份的收购,将鹏润房地产的一部分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鹏润集团。
事情的原委是:2000年6月,与詹培忠有密切关系的上市公司德智发展(HK 0070)设立了一家英属维京群岛(BVI)公司Jumbo Profit,以“独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以1920万港元现金收购了京华自动化(HK 0493)原大股东的一小部分股份。一个月后,詹自己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以5600万港元现金购得京华自动化原大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从而控制了这家上市公司。
对于有“金牌壳王”之称的詹来说,二级市场炒作才是其最终目的。2000年9月,通过向大股东“供股”,詹进一步加大了对京华自动化的控制力度。【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供股”】
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将用现金加股权的方式向第三方购买资产以发展物业租赁业务,而卖方正是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此次运作完成后,黄光裕以持股3600万股(),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詹培忠()。
一年多以后,2002年2月5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增发亿股新股,每股元,全部由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现金认购,公司将全力发展地产业务。在此消息刺激下,京华自动化的股价在短时间内涨了4倍。
此交易完成后,黄光裕将合计持有京华自动化的股份,取代詹培忠,走向前台。2002年4月26日,黄向外转让了的股份,将其个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从而回避了全面要约收购。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而中国鹏润的主要业务便是向黄光裕收购的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北里7号院的物业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买壳过程中,黄光裕不仅获得了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通过上市公司的现金支付以及股权转让实现了部分套现,而詹培忠则在二级市场上获利颇丰。 。  。。  想看书来
国美电器黄光裕:上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