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赢在资本 >

第4部分

赢在资本-第4部分

小说: 赢在资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赢谁输?谁死谁活?
按说,在明处的上市公司的结局应该是死,在暗处的非上市公司的结局应该活。可在座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认为非上市公司会赢。
这是为什么呢?金岩石解释说,这两家公司表面上主营业务都一样,实际上不一样。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两条命:上市公司不仅有经营性资产,还有投资性资产,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变成了融资性资产,上市公司实际上同时经营的是这三种资产,而非上市公司最多只经营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两种资产。
金岩石的话有点理论化。根据笔者的理解,“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两条命”实际上是指上市公司有很多优势,而非上市公司却没有。这些优势例如: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有更多的资金,也就有更多的行业整合的机会;上市公司有将固定资产变现的渠道,有将未来的预期提前折现的渠道,而非上市公司没有;上市公司有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不会人亡政息,企业可以通过职业化的经理人而代代相传,但非上市公司却没有……
因此说,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两条命!【延伸阅读:最高层次的企业竞争是资本竞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1)
【资本密码】不断地用资本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转增后再巧妙利用“填权效应”复原股价。用资本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股本增加了,发行同样数量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就少了,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的稀释作用就减弱了。上述循环可以概括为:“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
【出生年月】1963年
【籍贯/国籍】安徽天长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公司名】苏宁电器
【总部所在地】江苏
【主要产业】家电零售连锁
【上榜时间】2006年2008年
【上榜排名】2006年第19名,2007年第5名,2008年第6名
【个人财富】2006年66亿,2007年亿,2008年亿
【经典语录】
在苏宁高管中再造1000个千万富翁。——张近东
一群人在跑步,忽然其中一人有了自行车,速度加快;不久,跟随者也有了自行车,可那人忽然又有了汽车;等跟随者有了汽车后,那人忽然到了机场,登上飞机,连影子都不见了。——张近东
马拉松赛跑总要有人在前面,但只能说他是阶段领先,绝不能说是第一。苏宁从来不说自己是老大,但也绝没有说过我们是老二。——张近东
当你赚1000万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当赚更多钱的时候,就是属于社会的,苏宁是社会的,我张近东只是管理者和责任人。——张近东
创业历程
1984年,张近东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南京鼓楼区的一家工业公司——豪威集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兴起一股“下海”潮流。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竟然赚了1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当时最热门的家电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空调还属于“奢侈品”。尝到了空调甜头的张近东依然下海,于1990年12月26日,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由于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净赚1000万,此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媒体誉为“千万富翁一年速成”!
接着,张近东谋后而动,首次在业界建立起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并组建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上门为顾客免费安装空调;率先向生产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扶植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稳定货源的厂商合作模式。这样,苏宁不但服务好,而且价格低。此举为苏宁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时机终于到来了。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空调市场终于启动。此时,苏宁凭借其服务强势,一举成为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第一大户。“苏宁”品牌在南京市场一炮走红。
苏宁的走红,“损害”了国有商业企业的利益。1993年,南京八大国有商场联手*苏宁,宣称八家将统一采购,如果谁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部不销售该产品。但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这三张王牌,苏宁突破*,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1995年以后,中国空调市场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苏宁开始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
1996年,苏宁在扬州开了第一家店。苏宁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2)
2000年,苏宁10周岁。张近东宣布:“苏宁要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达到300—500亿元的跨世纪连锁计划。”
接下来,苏宁上演了一系列“裂变”:2001年平均40天开一个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个店;2003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2004年平均5天开一个店,连锁企业遍及全国30个省市地区。
2003年,就在业内都在喊“家电难做”的时候,张近东又在全国首创了“3C模式”。所谓“3C”,就是电脑(puter)、通讯(munication)、家电(consumer electric)。张近东说:“3C概念店的推出标志着苏宁的家电经营进入第三个时代,即信息家电时代。”
苏宁上市
2004年7月21日,在创业14年后,苏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家电连锁首家IPO上市公司,上市当年便获得了“2004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殊荣。
苏宁的财务报表显示,2001年苏宁电器净利润2525万元,2002年为5856万元,2003年则增长为9890万元,以一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上升。
此次发行上市,苏宁成功融得了接近4亿的发展资金,张近东说:“苏宁获得了与外资商业巨头同台竞技的融资平台。”苏宁的公众化,“是苏宁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曾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上市以前苏宁是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传统赛车,那上市后它就换装成了核动力赛车!” “上市不仅为我们募集了资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我们带来了起码需要上亿广告费才能达到的宣传效果。正如一辆优质的赛车换上了“法拉利”徽标所能得到的关注一样!” 孙为民继续用赛车理论来形容上市为苏宁带来的品牌效应。“苏宁要做百年企业,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孙为民表示,上市使苏宁成为了一个公众性企业,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透明化的管理要求为苏宁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以实力和良好的业绩创造奇迹的同时,苏宁电器以上市为契机,通过推行透明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塑造公众公司形象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宁资本运作揭秘
2004年7月,苏宁电器IPO时,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亿元。
苏宁电器上市后,公司股价一路攀升,这为再融资【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再融资”】有个好价格打下了基础,因为再融资的价格是参考公司的股价制定的。
2006年6月20日,苏宁电器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高达人民币元,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亿元。
2008年5月16日,苏宁电器又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54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元,股款以人民币缴足,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亿元。三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4亿元、12亿元、24亿元,合计超过40亿元,每次募集资金都翻12倍。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3)
如果苏宁电器IPO时将所有股份全部卖光,募集资金也不会到16亿元。苏宁电器2006年非公开发行2500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比例是多少?才!让出了就又募集了12亿元。为什么出让这么少的股本就能募集到这么多的资金呢?其中的秘诀在于公司不断地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转增后再巧妙利用“填权效应”复原股价。股本增加了,发行同样数量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就少了,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的稀释作用就减弱了。【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苏宁电器于2004年7月2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时,公司股份总数为9316万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张近东直接及通过持有江苏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集团)持有苏宁电器的股份约为。2005年5月22日,公司召开200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4年末总股本93;160;000 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 股转增10 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9316万股增加至18632万股。张近东的控股比例不变。
苏宁电器第一次除权(2005年6月3日)
但随后的股权分置改革【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股权分置改革”】又稀释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张近东的股权。2005年8月4日,苏宁电器召开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公司非流通股【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非流通股”】股东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向流通股【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股,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总数为1250万股。方案实施后,公司总股本不变,但张近东的股权(含间接持股,下同)降低为。
2005年9月29日,苏宁电器召开200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5年度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5年6月30日的总股本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股增加至亿股。
苏宁电器第二次除权(2005年10月17日)
2006年非公开发行2500万股后,苏宁电器的总股本增加到股,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此时,张近东的股权比例约为34%,才降低了个百分点。
苏宁电器找到了这个秘诀之后,2006年9月13日,苏宁电器召开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议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6年6月30日总股本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股增加至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