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

第12部分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第12部分

小说: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喋血中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曹操来说,这个可称为“福地”之处就是豫州。

  自初涉军旅,便在豫州的颍川爆了头彩,讨董卓汴水全军覆没,是豫州谯国的子弟兵让他东山再起;乍肥之后,便又在豫州追得袁术闻风而逃;现在曹操又提大军进入了豫州陈国,是否运气仍然眷顾?

  五行循环,生生相克。对于袁术来说,曹操就是一个标准的克星,子金山不知道二人各属哪个字的命,反正袁术在没遇到曹操之前是很牛的,纵横天下,极少败绩,自从与曹操交上了手之后,就开始走背运,尽管实力并不弱于曹操,可算兵多将广,地阔粮足,可就是不能跟曹操照面,交手就输,恰似老鼠与猫的交情。

  现在曹操又打上门来了,豫州陈国是他袁术的地盘,郡治武平,国相袁嗣,本来是能够抵挡一阵子的,可现在的袁术正在寿春大会群下商议怎样登基做皇帝呢,哪能顾得上这点边境小事?袁嗣求救无望,曹操又兵临城下,只得战场投诚了,史书上记载的是投降,子金山觉得根本就没有与曹军刀兵相见,还是用投诚这个词准确些。

  占领了富饶的陈国,曹操又轻松地控制了颍川。本来颍川汝南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保曼等余部已聚众数十万之多,已形成割据一方自食其力的局面,现在面临曹操久经战阵之青州军的围攻,初战便折了黄邵。何仪没有了抵抗的勇气,被迫放下武器,接受了改编。难解的是东归途中的小皇帝因此嘉奖了曹操,加封曹操为建德将军,看来流浪中的中央政府也没停止办公。

  曹操并没有对他的升官沾沾自喜,整天想的仍是要对皇帝采取行动。现在最难办的就是怎样见到皇帝,事实上曹操连皇帝掌握在谁手里都不清楚,天各一方,通讯落后,只知道皇帝已东归到了河东。看来上头没人办事是极难的。

  在军事斗争与###中早已历练得炉火纯青的曹操就没有做一点准备工作吗?不是的,自打“奉天子”工程立了项,前期工作就开始了,只不过“通天”的路子历来难走,不是有钱有势就能轻易实现的,想挤进权力中枢不是那么容易。

  所幸有句“天不灭曹”的老话,曹操的运气好得出奇,关键时刻总会有人帮一把。

二十二 曲折婉转通天路
实际上早在曹操收复兖州之后,他便向河东派出了使者,不仅如此,在这之前的初平三年四月,也就是董卓死于吕布的长矛之下、曹操本人刚“领”了兖州牧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官当得名正言顺,就数次遣使向朝廷表示效忠,不过一直未能如愿,因为当时的河内太守张杨不买曹操的账,拒绝给曹操的使者王必签证。

  后来张杨身边的一个人提前发现了曹操这支绩优股,认为趁低买进正是时机,帮了曹操的大忙,这个人就是张杨身边的幕僚董昭。

  董昭是兖州人,原本是袁绍信得过的“红人”,因为董昭的弟弟董访是张邈的手下,袁绍在有了干掉张邈的想法后对董昭也有了这种想法。董昭发觉苗头不对,便离开袁绍去长安发展,中途被河内太守张杨挽留做了幕僚。

  这事发生在兴平元年(194)兖州事变爆发之前,曹操和张邈那时还是过命的交情,董昭当然对曹操也不陌生,或者说对曹操很是倾慕。董昭生逢乱世,却能审时度势,那时候讲究“变通之世,君臣相择”,董昭对曹操向长安派使者的举动,很是佩服。他劝说张杨:

  “袁绍、曹操是暂时的联盟,蜜月肯定长不了。别看曹操现在还很弱小,但据我看他是一位真英雄,与他多亲近没有错。现在他的使者到了这里,我觉得您不但应该放行,还应该在天子那里推荐曹操,曹操以后岂能知恩不报?”

  张杨经过琢磨,认为董昭的话也有道理,便放行了王必,董昭干脆好人做到底,以曹操的口气给长安城中的李傕、郭汜等人写了封信,并且自掏腰包给这两位领导送了两份大礼。

  王必来到了长安,谁知李傕、郭汜认为曹操此番通使必定有诈,反而扣留了王必。

  曹操的运气又一次显了灵,门侍郎钟繇不知为何做了曹操的说客,他对李傕、郭汜说:“天下大乱,谁还会想到天子?曹操能派使者来,就足以看到他的忠心,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天下人岂不是会对我们失望?”

  经过对李傕、郭汜等人多方面做工作,朝廷终于承认了曹操通使效忠皇帝的行为。但在实际行动上却给了曹操一闷棍:不但没承认曹操的领兖州牧,反而钦命了一位兖州刺史金尚前来兖州就职,被曹操赶了回去,这时候朝廷的拳头已经没有曹操硬了,只能默认。

  曹操真正从朝廷得到任命已经是兴平二年(195年)十月的事了,这时候皇帝刚离开长安踏上东归之路。

  那年头又没有什么电话、电报之类的信息系统,曹操对朝廷高层的内斗乱局是不可能清楚的,所以在陈国要想打皇帝的主意还是要依靠董昭。

  董昭现在已经随张杨来到天子身边援建洛阳,做这种事他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他又一次帮了曹操的大忙。董昭极清楚当前朝廷的政治格局,攥刀把子的是有着“白波”背景的杨奉、韩暹等人,他就挖空心思以曹操的名义向杨奉写了一封字里行间都为杨奉打算的信。

  信中对杨奉倾尽仰慕之情,并对杨将军功绩大肆赞美了一通,转而说:“现在事务那么繁重,将军一个人可忙不过来,需要帮手啊,现在曹操愿意帮你一把,你有兵,我有粮,你我二人可以互通有无,相得益彰,何愁大事不成?曹操愿与将军生死与共!”

  杨奉感动了,经董昭点拨也看到了联合的实惠,终于表态:国家需要曹操这样的人!立即上表皇帝,让曹操做了镇东将军,并且继承了他父亲曹嵩的爵位—费亭侯。

  而国舅董承呢?更急切地盼望着曹操到来,董承与韩暹不和,直至发展到火并,韩暹打败了董承。现在董承想假曹操之手,还韩暹以颜色,为自己出口恶气。

  实际上是他们的不和,为曹操通过“和平”的方式来完成“奉天子”的大业提供了可能。

  杨奉是个从战场上滚打出来的将才,部队很有战斗力,当时屯兵于洛阳以南的梁县(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现在既然把曹操当作了朋友,曹操的部队也就经颍川顺利地到达了洛阳;董承负责洛阳的防务,自然不会将曹操拒于城门之外。就这样,费了不少暗劲,曹操终于回到了阔别七年的洛阳。

  虽然来到了洛阳,却并不等于可以立即实现“奉天子”的既定方针,其中的变数还大着呢。

二十三 偷走皇帝——曹操真是太有胆了
小皇帝刘协今年正逢十六岁花季。

  九岁之前的童年生活很幸福,当然是沾了会敛贪玩的老爸灵帝的光,灵帝撇下了一帮寡妇孤儿一崩了之,刘协本来是交了好运的:异母哥哥封他做了陈留王,坐享一个郡的赋岁,不用工作也能玩乐一辈子,那还不美得上了天堂?可惜造化弄人,碰到了个胡管闲事的董卓,硬是赶着鸭子上架让他做了皇帝的工作,从那以后可就倒了大霉!

  再不能唱着“快乐的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又难以“昨晚光顾捉迷藏,一觉睡到大天亮……”每天还要装神充仙地端坐在那里等人拜,那难受味绝对惨于道观里的老君,人家可是泥巴做的呀,让一个活蹦乱跳的顽童正襟危坐几个时辰,你去坐两天试试?

  问题是还要在那么多看不懂的竹简上签字画押,时刻要偷瞧着大人的脸色,他们叫封谁就得封谁,让封啥官就得封啥官,后来干脆还不管饭吃—这是李傕、郭汜他们干的损事—现在想吃饱又没多少东西可吃了。

  越枯燥乏味的活路越容易干成熟练工,现在都锻炼成封官专业户了,谁送点吃的来,官名顺嘴就出,现封不赊账,免得过后忘了谁是救驾忠臣。

  今天要见一个从兖州来的曹操,此人带来不少兵,好吃的也不少,不光有急需的粮食,还给自己带来了私人礼物:篷帐2顶,丝线10斤,山阳郡所产的甜梨2箱,稗枣(一种青黑色的枣)2箱。饿极的时候这些东西比万两黄金都宝贵啊!看来又得大封特封一气了,没关系,光封官不发工资,赔不了什么。

  曹操见皇帝极为庄重,披挂好全部行头—除了脚上,见皇帝要光脚丫的—听宣而进,趋步低首,三拜九叩,垂袖待询。

  皇帝的第一感觉挺好,多懂礼貌啊!先夸句吧:“闻卿竭智治理兖州,百姓安居,朕心甚慰。”

  曹操脸有些微红,心里说: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哪来得安居乐业?这肯定又是有人给添好话了:

  “国逢圣主,中兴有日,臣理应尽心,以报皇恩。”

  皇帝:“朕年方幼冲,朝政事巨,诸事还尚劳卿勤谏,有明见但奏无妨。”

  小皇帝也不过是句客气话,意思是没事咱这觐见就算结束了,你已经是大州之牧、镇东将军、费亭侯了,再往上封个啥官倒要真费点脑筋。曹操可不是这么听话的,让说吗?那就先停建了你的安乐窝再说:

  “陛下既有诏问臣,臣不直奏是为不忠也,容操直言:自黄巾乱世,董贼误国,朝廷仓储遗尽,日用危坚,四方州郡,截钱粮而自肥,三公居朝,欲果腹而不得,国费拘谨,人民涂炭,而洛阳遭董贼焚毁,已成断垣残壁;宫阙敝废,以至荆棘丛生,如重筑造,所费必巨,且非数载不能竣工,于此国难当头之时,大兴土木之举,臣以为不妥。”

  皇帝有苦难言:第一,这不是他说了算的事;第二,总不能老借住在臣子家里呀—现在皇帝是暂借在原来的中常侍赵忠家里。再说,张杨不过建了所大房子,也就是起个扬安殿名字罢了,七月回京,八月建好了新宫殿,估计是搭了个连“豆腐渣工程”都不如的东西。

  曹操继续说下去:

  “臣蒙圣上重托,执一州军政,总须回籍以尽职守,离京之后,虽时能稍供圣需,奈沿途甲兵盘剥,恐滴水难达京师,臣实不忍旁观陛下与朝臣复蹈饥寒,是以寝食难安。”

  这里曹操有点不厚道,不动声色地损了杨奉一下,但曹操却敲到点子上了,皇帝确实给饿怕了,一听说曹操要走,顿时慌了,早就听说曹操打仗是把好手,没想到还是个做经济工作的专家,又难得如此忠心耿耿,不依靠这么棵大树,上哪儿再找荫凉去?

  “卿忠君忧国之心可嘉,且留朝中录尚书事、假节钺,领司隶校尉。”

  皇帝这次大方极了。录尚书事:即总揽朝政;假节钺:“节”即符节,是古代帝王派遣将相委以重任时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有了它就有了斩杀违犯军令者的权力;“钺”是古代一种像斧的兵器,这里指帝王所专有的、代表征伐之权的一种斧钺,有了它就有了总统内外诸军的大权;领司隶校尉:就是说把整个京师的防务交给了曹操,换句话说也就是把东汉的中央政府及自己的性命一起交给了曹操。

  现在的洛阳内外全是曹操的驻军,韩暹见董承引来的曹操军势强壮,估计对己不利,预先溜了。虽然现在皇帝封官不封官都是曹操说了算,但毕竟这是皇帝亲封的,名正言顺,“奉天子”的战略方针初见成效,曹操从名义上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