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政治人物 >

第2部分

民国政治人物-第2部分

小说: 民国政治人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琴断口至三眼桥一线与民军发生接触。民军抵御甚力,克强先生又亲临督战,见有擅自后退的,即在阵前正法,因此士气甚旺,与清军相持三天。但民军(无论湘军鄂军)究竟是新募之卒组成,各级军官都未经过战阵,洋枪重炮的怒吼声、杀伤力,常常使官兵后退,即如湘军第一协统领王隆中就恐惧非常,潜藏民家,不敢上阵。统领如此,其部下军官,也就不愿身先士卒,每遇清军猛烈炮火,第一协部队就逗留不进,湘军第二协见第一协如此,也闻风效尤。当十月初三日仙女山美娘山十里铺战斗激烈时,克强先生亲临前线,督催湘军前进,但竟四处找不着王隆中、甘兴典二统领,在队军官,俱不愿负责——由是可见当时各省新军组织训练的松懈,临阵当然难以持久,而清军又集中重炮及机关枪猛射,因此更使民军阵地万分危殆,不幸这时(十月初六日午)湘军第一协第二协竟又不遵命令擅自分向武昌及汉阳鹦鹉州退却,其他部队也受牵动后退,克强先生再三传令不准后退,并将后退者斩首二十余人,但已不能阻止;清军见我阵线动摇,即乘机前进占领十里铺;汉口桥口一带清军复乘隙渡河助战,更使民军阵地,感受重压。

    克强先生眼看这种情势痛愤极了,在昭忠祠司令部对重要幕僚痛哭陈说:“战事一败至此,官兵无一人用命,眼见汉阳快要失守,我实在无面目见一般同志,惟有一死以谢同胞。”大众闻言,均为泣下,最后田梓琴先生起来哭劝克强先生说:“你一身关系大局安危,死不得!死不得!况胜负是兵家常事,请急收容各队伍至汉阳城内防守,背城一战如何?”

    克强先生要以身殉汉阳的消息,很快地传到武昌,黎元洪闻讯,赶着派人到汉阳慰劝,挽请先生渡江休息,于是克强先生就在众人劝拥下于这天(十月初六日)午夜回到武昌都督府。

    十月初七日,汉阳失守——自九月十四日克强先生至汉阳开始筹战守至此共计二十四日——这二十四日的时间是非常珍贵的:设若不是克强先生毅然以战守自任,凭襄水与清军相持,牵制清军力量,恐怕清军早已由海军的掩护经青山以攻袭武昌了。当时武昌守军单薄,若有不虞,民军失此根据,其影响将如何?因此,汉阳的固守二十四日,是已达到战略上的要求了——而最重要的是有了这二十四日时间,宋教仁先生才有余裕加强苏浙联军的组织以攻略南京。

    原来克强先生自港抵沪后,即与宋教仁先生等商定攻略南京皖苏以响应武昌的方策,分途派人策动进行。九月初七日,宋教仁先生随克强先生到武汉一度视察当地情形后,又复东下,九月廿四日,舟抵南京,才发现原来约好的新军同志竟被清军张勋部分途搜捕或调开了,原定计划不能实行,教仁先生只好赶往镇江上海再为布置进行。结果,十月十二日(即汉阳失守后五日)南京终于为革命军所有了——如果没有汉阳的坚守,宋先生及苏浙同志哪有余裕时间以筹划攻略南京呢?由此可见克强先生在阳夏战守的功劳,而他本人却因挫败欲以身殉,更可见他责任心重,不成功即成仁,真是革命军人的模范。
第5页 : 宋教仁为宪法牺牲
    南京的攻略成功,使革命军与清廷对峙形势大变,因此,清廷不得不求和议。从此,政治重心移于上海南京,武昌首义的志士完成他们的任务了。

    当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在上海集会时,曾选举克强先生为中央军政府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嗣因克强先生坚辞,后来又改选黎为大元帅,克强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务;但克强先生始终不允接受,他不愿因个人地位而引起政治上的纠纷。一直等到国父中山先生回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国父提请参议院通过任他为陆军总长,他毅然受任,因为他愿意以身率教,将负责任、明礼义、知廉耻的精神播布在中华民国陆军每一个人。

    宋教仁为宪法牺牲

    晚色侵江白,轻舟发夏阳,潮声随岸远,山势送人忙。

    大地风云郁,长途雨雪降,悠悠此行役,何处是潇湘?

    这是桃源渔父宋教仁先生于民国二年二月自汉口东下上海时的诗句,也可说是宋先生在人世最后的吟咏;因为在当年三月,他就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沪宁车站了。

    宋先生死时不过三十二岁,他是生于民国前三十年二月十八日,即清光绪八年壬午岁(西元一八八二年),依照我国传统计年法,上年正是宋先生八十冥寿。

    宋先生虽然“不幸早死”,但是在他三十二年短短的生命历程中,却已经对国家民族尽了他最伟大的贡献,在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

    蔡孑民元培先生说:“清季言革命者,首推同盟会,会旨虽有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诸义,而会员大多以驱除鞑虏为惟一目的,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若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若宋渔父先生其最著者也。”——这是蔡先生亲眼见闻的写实,不是故意溢美的客套语。革命历史的记载更多可以证实这一说法的。原来自民国纪元前八年华兴会在湖南起义计划失败以后,宋先生就与黄克强先生等先后东走扶桑,一以避清吏的捕杀,一以作负笈求学的打算——当时留日学生界几乎是以学习军事为风气,因为大家的认识,都以为要“富国”必先“强兵”,并且要想推翻腐败的专制政权,也必须要先建立革命的武力。宋先生初到东京时,也深为这一风气所感染,曾经报名学习兵式操和马术,以为投考军事学校的初步;但是经过四五月以后,先生的计划变更了:他决心肄习政治经济学,这是他涉猎各种学科和研讨立国的根本大计,又经中日友人研究他的个性兴趣以后的结果——当时友朋多称许先生头脑细密,秉有天赋的组织力和经国的才能——从此宋先生就进入法政大学(后改入早稻田大学)。努力学校功课的余暇,就潜心翻译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实况的书刊,一方面个人藉此研究各国政治经济的优劣得失,一方面将它介绍给国人研讨。并且译述稿费所得,不仅可以添讲新书刊,有时还可以济革命党费用的不足,例如先生译述的日文名著《财政学》一书,它的稿费曾使同盟会渡过经济困窘的难关。
第6页 :
    宋教仁为宪法牺牲

    宋先生这样苦学的结果,使他对革命成功后建国的规模计划有所得于心。当辛亥春,黄克强、胡汉民先生筹谋广州起义的时候,他就被推选担任统筹编制课长,由上海至香港埋首于草拟文告典章的工作。“三二九”起事时,先生于革命政府组织所需要的约法与中央制度地方政治机关的设施,都已纲举目张,累累备载,完全拟具了。不幸起义之事失败,先生只好带着盛放这些文告法规的一只大皮箱潜回上海,蜷伏在民立报馆的小楼房中,根据失败的经验加以改正。武昌首义成功,各种法令规章能够很快地制定公布实行,就是宋先生十数年来潜心研究建设事业的成绩。

    在“三二九”与武昌首义的几个月间,宋先生在上海与陈其美、谭人凤诸先烈组成“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以为长江起义革命的总机关,更是革命史上重要的一页。宋氏手撰中部同盟会成立宣言有云:∫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有共同之宗旨,而无共同之计划,有切实之人才,而无切实之组织;而外此之入主出奴,与夫分援树党,各抱野心,更不知凡几此吾党义师所以屡起屡蹶,而至演最后之惨剧也。同人等激发于死者之义烈,各有奋心,留港月余,冀与主事诸公婉商善后补救之策,乃一则以气郁身死,一则以事败心灰,一则燕处深居不能谋一面,于是群鸟兽散,满腔热心,悉付之汪洋泡影中矣。虽然,党事者,党人之责任也,有倚赖性,无责任心,何以对死友于地下?旅沪诸同志迫于情之不能自已,于是乎有同盟会中部总会之组织。举义必由总部召集,分会提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培元气,养实力也。各团体对于总部同心同德,共造时机,而省界感情之故见,不可现也。

    由此可见“三二九”一役以后,革命党人的情形以及中部同盟会成立的迫切需要——长江流域的革命力量组织起来以后,一切均按计划进行,章太炎先生所谓“还入中原,引江上之势,而合武昌之群党,未半岁,遂以集事,则谭人凤、宋教仁为之也”可说是道出了中部同盟会组织的成效,也就是宋先生对民国的最大贡献。

    武昌首义成功以后,宋先生即奔走于武汉南京镇江上海间,为各地临时军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组织工作而努力——这时,适章太炎自日本回沪,在报端公开称赞宋先生有钧国之才,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实非公莫属!革命阵营中许多认识不足和怀抱野心企图谋取官职的人听了,竟因此误会宋先生为民国百年大计树立开国规模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自私自利,于是多方地阻挠他的进行;但宋先生自问无他,因此在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就毅然受任法制局局长职务,埋头于开国时期的立法工作,没有因此委屈而负气或发牢骚。
第7页 :
    民国元年四月政府改组北迁,先生出任农林总长,先生一方面致力于十年树木开发渔盐矿冶的工作计划,一方面尤注意于培养促进民主政治的工作——政党是民主政治必备的条件,而当时的国人却于此不甚了了,即同盟会员也不能免俗,蔡元培先生说:“是时国体初定,同盟会会员中粗犷者或不免以革命功臣自夸,为社会所疾视:或斥为暴徒,或诮为贵族,凡政客投机者或趋之若鹜;而以志气或才略自负者,虽政见略同亦以依附为耻,几无成立政党之希望;宋先生百计联络,始以同盟会与其他三四政团相结合,而组织为国民党。”——当时同盟会会员对于一人一党籍的观念并不重视,因之社会人士对此跨党现象发出种种笑谑的描述,例如在著名的新闻记者黄远庸君的笔底子即有:“湖南有政界同盟会、平民同盟会之别;湖北则有官印同盟会,台甫共和党,别号统一共和党之谣;在四川则有统一同盟会,共和党同盟会之团体。”可见当时会员分子之复杂与其政治修养之幼稚可笑,宋先生眼看这种情形,深知非力加整顿改组,不足以对付一代枭雄袁世凯——国体初定,调和南北异见,国内一切问题凭法治民主方式求解决,不能借重武力手段,是先生当时的主张;而健全政党组织则是达到这一政治方式必经的途径,因此,宋先生不顾一切地促成了国民党的成立。

    国民党是民国元年八月在北京宣告成立的,国父中山先生并曾躬临成立大会致词。后来,国父又宣布在其不在党本部时,干事长职务交由宋先生代理,因此宋先生对党事国事非常努力,在辞卸农林总长职务后,更以全力致力于党务,发表“代草国民党大政见”洋洋万余言,更是民初政治史上的一大手笔。先生又旅行通都大邑宣传国民党的政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