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解放战争(下) >

第4部分

解放战争(下)-第4部分

小说: 解放战争(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可支援华北作战,在全国战场兵力已经匮乏的情况下,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战略设想。
  但是,卫立煌就是不执行。
  时间在来回争执中流失,最后,蒋介石无奈地作出妥协,他放弃了将沈阳国民党军主力撤至锦州的设想。六月,当东北野战军开始围困长春的时候,蒋介石电告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东北之战略要求在于固守目前态势,使不再失一城一兵,即有利于关内作战。”——这是争执之后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
  对于不久之后爆发的辽沈战役而言,蒋介石最终的妥协对于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来讲是致命的。
  美军顾问团团长巴大维认为,如果国民党军既不从东北全面撤退,也不从长春局部撤退,就这样以现有态势固守长春、沈阳和锦州,那么“从*手中采取主动和击败他们的机会将不会再有了”。

第十章 辽沈战役:高粱红了(7)
七月,东北战区依旧沉寂。
  东北野战军仍在围困长春,攻击长春的时机还没显现。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领导再次开会研究战局,二十日,他们致电中央军委:“最近东北局常委重新讨论了行动问题,大家均认为我军以南下作战为好,不宜勉强和被动的攻长春。”南下作战的具体目标是: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和山海关。如果进展顺利,“即进行夺取承德和打增援的战斗”,直至继续南下配合华北野战军“夺取张家口”。
  二十二日,中央军委回电*、罗荣桓、刘亚楼,行文中暗含着批评:“攻击长春,既然没有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我们即告诉你们,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太死,以致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失去主动性。现在你们已经将注意力移到向南作战方面,研究南面的敌情、地形、粮食等项情况,看出其种种有利的条件,这是很好的和很必要的……”——时间已经耽误了一个多月,在无法对长春实施攻击的情况下,终于醒悟到必须南下作战,但在作战意图上依旧与毛泽东的战略设想差距甚大。*南下作战的目标,是北宁线上的几个小城市,对于如何关闭东北的“大门”还是没有作战方案。
  毛泽东并不认为*在有意避战,*打仗精于计算,毛泽东对他总是试图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但是,毛泽东认为,目前东北的战局已经不是着力于这种计算的时候了,拥有几十万大军的东北野战军到了进行大规模决战的时刻了。*、罗荣桓、刘亚楼的这封电报,不但没有涉及关闭东北“大门”的作战设想,而且在东北之敌尚未歼灭之前,出关去华北地区作战,那么东北战场上的数十万国民党军由谁来打?为了使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目标和目的更加明确,毛泽东与*之间开始了充满解释、争辩、询问和劝说的电报来往。
  三十日,毛泽东致电*:“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全部或大部歼灭范汉杰集团,然后再向承德、张家口打傅作义。如果你们不打范汉杰,先打傅作义,则卫立煌将以大力集中锦唐线,卫、范协力向西援傅,那时你们可能处于很困难地位。”
  *对先打锦州很是为难。八月一日傍晚,他在回电中强调:“锦州经常驻有六七个师的兵力[内为九十三军两个师,五十四军三个师。另外还有暂五十五师和暂五十一师,两个军直属队和一个兵团直属队],城市工事业已完成,故我们不拟攻锦州。但该敌万一出来增援,在增援中歼灭其大部时,那时当然可以乘胜攻锦州,但根据去年冬季在沈阳附近作战的经验,敌人是不敢出来增援的。”
  接着,六日和八日,*连续致电中央军委,要求在东北部队南下作战时,华北地区的杨成武部(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要出动配合:“不宜我们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北向东,而应是杨成武部先行动调动傅作义向西,以便我们与杨(杨得志)、罗(罗瑞卿)部队(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开展战局,和更迟一步与杨成武部会合,歼灭傅作义调到了西线的力量。”
  中央军委第二天回电,表示杨成武部将于二十一日出动,杨得志部会先几天向平古(北平至古北口)、平张(北平至张家口)线出击,以保障杨成武部的行动。同时,这一线的国民党军主力,距东北野战军即将作战的锦榆线(锦州至山海关)“极远”,所以“你们应迅速决定并开始行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辽沈战役:高粱红了(8)
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着*南下作战的消息。
  然而,十一日,*、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说部队出动的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东北主力数月来均未作战,指战员均甚急迫要求作战,部队随时皆可出动。但在现在地区无战机可求,南下则因大批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向热河运粮道路甚远,必须利用铁路、汽路。但今年雨水之大,为三十年来所未有,铁路、汽路冲毁甚多,近日来形势更猛。原估计未(八月)删(十五日)左右可修好的铁路、汽路、桥梁,以现在形势来看,能否如期完成仍无把握。我们现在只待郑家屯(辽源)南北运粮道路修复,形势稍减[因全军皆无雨具],即可随时出动,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但目前对出动时间,仍是无法肯定。
  毛泽东终于忍无可忍了:
  ……关于你们大军南下必须先期准备粮食一事,两个月前亦已指示你们努力准备。两个月以来,你们是否执行了我们这一指示一字不提。现据来电则似乎此项准备工作过去两月全未进行,以致现在军队无粮不能前进。而你们所以不能决定出动日期的原因,最近数日你们一连几次来电均放在敌情上面,并且因此又均放在杨成武是否能提早出动上面。你们六日十九时电,虽曾提到粮食问题,但是你们说:“如杨成武部出动时间能提早,则我们出动时间亦能提早。”你们八日十七时电则全未提到粮食问题。但说敌情严重,并作出结论说:“东北主力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当着我们向你们指出不应当将南面敌情看得过分严重,尤其不应当以杨成武部之行动作为你们行动的标准,并且同时即确定了杨成武的行动时间以后,你们却说[相距不到三天]:“决不以杨成武部行动之迟早为标准”,而归结到了粮食问题。对于你们自己,则敌情、粮食、雨具样样必须顾虑周到,对于杨成武部则似乎一切皆不成问题。试问你们出动遥遥无期,而令该部孤军早出,傅作义东面顾虑甚少,使用大力援绥(归绥),将杨成武赶走,又回到东边来对付杨(杨得志)、罗(罗瑞卿)及你们,如像今年四月那样,对于战局有何利益,你们对于杨成武部采取这样轻率的态度是很不对的。对于北宁线上敌情的判断,根据最近你们几次电报看来,亦显得甚为轻率。为使你们谨慎从事起见,特向你们指出如上。你们如果不同意这些指出,则望你们提出反驳。
  毛泽东极少用如此严厉的口吻批评一位战区将领。严厉的批评中既反映出他对东北战局的焦虑,也反映出他对*寄予着极大期待,他期待着东北野战军为全国战局的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接到毛泽东起草的这封电报后,*、罗荣桓、刘亚楼感到了问题的严重。第二天,他们致电中央军委,委婉地解释了毛泽东批评他们的有关问题,并再一次强调:“由北满运粮到热河路途遥远需要铁路,但铁路要八月有日(二十五日)才可能修到阜新,因此,预定部队在八月底开始南下。现则突因异乎往年的大雨情况,故部队原定的出动时间遂无十分把握做到。目前仍尽力争取早日出动,只要雨势不继续上涨能逐渐下降,则仍可能做到按时出动。”
  为了适应南下作战的需要,*东北局请求将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机关分开。八月十四日,中央军委任命*任东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罗荣桓任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兼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刘亚楼任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兼东北野战军参谋长,谭政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可以看出,中央军委赋予了*在东北战区指挥作战的绝对权力。

第十章 辽沈战役:高粱红了(9)
*终于下定了南下作战的决心。
  九月三日,*、罗荣桓、刘亚楼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了他们拟定的南下作战部署:“我军拟以靠近北宁线(北平至沈阳)的各部,突然包围北宁线各城,然后待北面主力陆续到达后,进行逐一歼灭敌人,而以北线主力控制于沈阳以西及西南地区,监视沈阳敌人,并准备歼灭由沈阳向锦州增援之敌或歼灭由长春突围南下之敌。对长春之敌,以现有围城兵力,继续包围敌人,并准备乘敌突围时歼灭该敌。”——*南下作战的目标,重点在锦州至沈阳之间,强调的是准备歼灭从沈阳出动增援或从长春南下突围的敌人,锦州依旧不是作战的主要方向——*还是没有下定集中主力攻击锦州以彻底关闭东北“大门”的决心。
  五日,毛泽东在回电中同意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部署,但还是着重提醒道:“在你们未攻锦州以前,长、沈敌人在你们强大兵力威胁之下,是否敢于有所行动,还不敢断定,恐怕要在你们打锦州时,才不得不出动。”电报发出仅仅一天之后,毛泽东再次致电*、罗荣桓、刘亚楼,要求他们“重新考虑作战计划”——这是解放战争史上一封具有重大意义的电报:
  ……你们同意我们五日电所提意见,甚好甚慰。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十八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相互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如果在你们进行锦、榆、唐战役[第一个大战役]期间,沈、长之敌倾巢援锦[因为你们主力不是位于新民而是位于锦州附近,卫立煌才敢于来援],则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线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于此,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
  置长春和沈阳守敌于不顾,确立攻击并控制锦州的决心,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最终“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辽沈战役的总体作战原则由此确定。
  九月初,东北军区部队和东北野战军部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移动。夜晚,火车一列接一列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