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齐民要术 >

第4部分

齐民要术-第4部分

小说: 齐民要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五谷遂长。 〔高诱曰:“加功,谓‘是藨是蓘’芸耕之也。遂,成也。”〕 
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不能使水西流;后稷辟土垦草,以为百 

…  1…

姓力农,然而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春生、夏 
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 
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 
田畴,滋殖桑、麻。肥、 、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 
树以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蔬、食,〔“菜食曰蔬,谷食曰食。”〕 
冬伐薪、蒸,〔“火曰薪,水曰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转,弃也。”〕…… 
      “故先王之制,四海云至,而修封疆;〔“四海云至,二月也。”〕虾 
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矣; 〔“燕降,三月。”〕阴降百泉,则修桥梁。 
 〔“阴降百泉,十月。”〕昏,张中,则务树谷;〔“三月昏,张星中于南 
方。张,南方朱鸟之宿。”〕大火中,即种黍、菽;〔“大火昏中,六月。”〕 
虚中,即种宿麦; 〔“虚昏中,九月。”〕昴星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 
 〔“昴星,西方白虎之宿。季秋之月,收敛蓄积。”〕……所以应时修备, 
富国利民。” 
      “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谷得食则难矣。” 
     又曰:“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 
勿夺时; 〔“言不夺民之农要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 
在于节欲; 〔“节,止;欲,贪。”〕节欲之本,在于反性。 〔“反其所受 
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时难得而易 
失也。故禹之趋时也,履遗而不纳,冠挂而不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 
也。” 
      《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 
得孤特,疏数适,则茂好也。”〕其长也欲相与俱,〔“言相依植,不偃仆。”〕 
其熟也欲相扶。 〔“相扶持,不伤折。”〕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 
聚也。”〕”“吾苗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横行必得,从行必 
术,正其行,通其风。 〔“行,行列也。”〕” 
      《盐铁论》曰:“惜草茅者耗禾稼,惠盗贼者伤良人。” 
      《汜胜之书》曰:“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 
种禾。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又取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 
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搅也。〕令洞洞如稠粥。 
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易 
干。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 
种时,以余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 
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 
倍。” 
      《汜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 
负水浇稼。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 
皆可为区田。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  2…

      “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八十八丈作 
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 
四丈八尺。尺直横凿町作沟,沟广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 
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 
旁行相去亦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 
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 
      “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一亩凡九万三千五百 
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 
 〔禾一斗,有五万一千余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余粒也。〕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 
      “胡麻,相去一尺。 
      “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 
      “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 
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 
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用种一升。 
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 
      “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三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用种半 
升。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区。 〔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 
善也。西兖州刺史刘仁之,老成懿德,谓余言曰:“昔在洛阳,于宅田以七 
十步之地,试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少地 
之家,所宜遵用之。〕 
      “区中草生,茇之。区间草,以铲铲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 
以刨镰比地刈其草矣。” 
     汜胜之曰:“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择’取 
减法, ‘神农’复加之。 
      “骨汁、粪汁溲种:锉马骨、牛、羊、猪、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 
煮之三沸。取汁以渍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捣麋、 
鹿、羊矢等分,置汁中熟挠和之。候晏温,又溲曝,状如 ‘后稷法’,皆溲 
汁于乃止。若无骨,煮缲蛹汁和溲。如此则以区种之,大旱浇之,其收至亩 
百石以上,十倍于 ‘后稷’。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 
虫,骨汁及缲蛹汁皆肥,使稼耐旱,终岁不失于获。 
      “获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芒张叶黄,捷获之无疑。” 
      “获禾之法,熟过半断之。” 
      《孝经援神契》曰:“黄白土宜禾。” 
      《说文》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之中和,故谓 
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崔寔曰:“二月、三月,可种 禾。美田欲稠,薄田欲稀。” 
      《汜胜之书》曰:“ 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 
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 
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  3…

      《寔胜之书》曰:“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 
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 
      “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酒势美 
酽,尤逾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 
食之。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猪、羊。〕 
      “虫食桃者粟贵。” 
     杨泉 《物理论》曰:“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 
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熟, 
收欲速。此良农之务也。” 
      《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师古曰:‘岁 
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五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 
故齐桓公问于管子曰:“饥寒,室屋漏而不冶,垣墙坏而不筑,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公令谓左右伯:“沐涂树之枝。”期年,民被 
布帛,治屋,筑垣墙。公问:“此何故?”管子对曰:“齐,夷莱之国也。 
一树而百乘息其下,以其不捎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 
日不归。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去。今吾沐涂树之枝,日方中,无尺荫,行 
者疾走,父老归而治产,丁壮归而有业。”〕 
      “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师古曰:‘力谓勤作之也。如寇盗 
之至,谓促遽之甚,恐为风雨所损’。”〕 
      “还庐树桑,〔“师古曰:‘还,绕也。’〕”菜茹有畦,〔《尔雅》 
曰:“菜谓之蔌。”“不熟曰馑。”“蔬,菜总名也。”“凡草、菜可食, 
通名曰蔬。”“案生曰菜,熟曰茹,犹生曰草,死曰芦。〕瓜、瓠、果、蓏, 
 “应邵曰:‘木实曰果,草实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 
臣瓒案: ‘木上曰果,地上曰蓏’”《说文》曰:“在木曰果,在草曰蓏。 
许慎注 《淮南子》曰:在树曰果,在地曰蓏。郑玄注《周官》曰:“果、桃、 
李属;蓏、瓠属。”郭璞注《尔雅》曰:“果,木子也。”高诱注《吕氏春 
秋》曰:“有实曰果,无实曰蓏。”宋沈约注《春秋元命苞》曰:“木实曰 
果;蓏,瓜瓠之属。”王广注《易传》曰:“果、蓏者,物之实。”〕殖于 
疆易。 〔“张晏曰:‘至此易主,故曰易。’师古曰:‘《诗·小雅·信南 
山》云:中田有庐,疆易有瓜。即谓此也。’〕” 
      “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 
食肉。…… 
      “人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班白不提挈。”〔师古曰:‘班白者,谓 
发杂色也。不提挈者,所以优老人也。’〕” 
      “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服虔 
曰: ‘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凡四十五日也。’〕”必相从者, 
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 〔“师古曰:‘省费燎火,省燎、火之费 
也。燎,所以为明;火,所以为温也。’〕”…… 
      “董仲舒曰:‘《春秋》他谷不书,至于麦、禾不成则书之,以此见圣 
人于五谷,最重麦、禾也。’…… 
      “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 三圳,〔“师古曰:“圳,垄也, 
字或作畎。’”〕岁代处,故曰代田。 〔“师古曰:‘代,易也。’”〕古 

…  4…

法也。 
      “后稷始圳田:以二耜为,〔“师古曰:‘并两耜而耕。’”〕广尺深 
尺曰圳,长终 ,一 三圳,一夫三百圳,而播种于圳中。〔“师古曰:‘播, 
布也。种,谓谷子也。’”〕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 〔“师古曰:‘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