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齐民要术 >

第10部分

齐民要术-第10部分

小说: 齐民要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法:腊月中,以杖微打歧间,正月晦日复打之,亦足子也。 
     又法:以煮寒食醴酪火 著树枝间,亦良。树多者,故多束枝,以取火 
焉。 
     李树桃树下,并欲锄去草秽,而不用耕垦。 〔耕则肥而无实。树下犁拨 
亦死之。〕 
     桃、李,大率方两步一根。 〔大穊连阴,则子细而味亦不佳。〕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韩诗外传》云:“简王曰:‘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春种蒺藜,夏不得采其实,秋得刺焉。’” 
      《家政法》曰:“二月徙梅李也。” 

… 页面 33…

     作白李法:用夏李。色黄便摘取,于盐中挼之。盐入汁出,然后合盐晒 
令萎,手捻之令褊。复晒,更捻,极褊乃止。曝使干。饮酒时,以汤洗之, 
漉著蜜中,可下酒矣。 

                                   种 栗 

      《广志》曰:“栗,关中大栗,如鸡子大。” 
     蔡伯喈曰:“有胡栗。” 
      《魏志》云:“有东夷韩国出大栗,状如梨。” 
      《三秦记》曰:“汉武旁果园有大栗,十五颗一升。” 
     王逸曰:“朔滨之栗。” 
      《西京杂记》曰:“榛栗,瑰栗,峄阳栗,峄阳都尉曹龙所献,其大如 
拳。” 
     栗,种而不栽。 〔栽者虽生,寻死矣。〕 
     栗初熟出壳,即于屋里埋著湿土中。〔埋必须深,勿令冻彻。若路远者, 
以韦囊盛之。停二日以上,及见风日者,则不复生矣。〕至春二月,悉芽生, 
出而种之。 
     既生,数年不用掌这。 〔凡新栽之树,皆不用掌近,栗性尤甚也。〕三 
年内,每到十月,常须草裹,至二月乃解。 〔不裹则冻死。〕 
      《大戴礼·夏小正》曰:“八月,栗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之。” 
      《食经》藏干栗法:“取穰灰,淋取汁渍栗。出,日中晒,令栗肉焦燥, 
可不畏虫,得至后年春夏。” 
     藏生栗法:著器中,晒细沙可燥,以盆覆之。至后年二月,皆生芽而不 
虫者也。 
     榛 栽种与栗同。 

                                   种 柿 

      《说文》曰:“柿,赤实果也。” 
      《广志》曰:“小者如小杏。”又曰:“ 枣,味如柿。晋阳 ,肌 
细而厚,以供御。” 
     王逸曰:“苑中牛柿。” 
     李尤曰:“鸿柿若瓜。” 
     张衡曰:“山柿。” 
     左思曰:“胡畔之柿。” 
     潘岳曰:“梁候乌椑之柿。” 
     柿,有小者,栽之;无者,取枝于 枣根上插之,如插梨法。 
     柿有树干者,亦有火焙令干者。 
      《食经》藏柿法:“柿熟时取之,以灰汁澡再三度,干令汁绝,著器中, 
经十日可食。” 

                                  种木瓜 

      《尔雅》曰:“楙,木瓜。”郭璞注曰:“实如小瓜,酢可食。” 

… 页面 34…

      《广志》曰:“木瓜子可藏。枝可为数号,一尺百二十节。” 
      《卫诗》曰:“投我以木瓜。”毛公曰:“楙也。”《诗义疏》曰:“楙, 
叶似柰叶,实如小  瓜,上黄,似著粉,香。欲啖者,截著热灰中,令萎 
蔫,净洗,以苦酒、豉汁、蜜度之,可案酒食。密封藏百日,乃食之,甚益 
人。” 
     木瓜,种子及栽皆得,压枝亦生。栽种与桃李同。 
      《食经》藏木瓜法:“先切去皮,煮令熟,著水中,车轮切,百瓜用三 
升盐,蜜一斗渍之。昼曝,夜内汁中,取令干,以余汁密藏之。亦用浓杬汁 
也。” 

                                    种椒 

      《尔雅》曰:“檓,大椒。” 
      《广志》曰:“胡椒出西域。” 
      《范子计然》曰:“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按今青州有蜀椒种,本商人居椒为业,见椒中黑实,乃遂生意种之。凡 
种数千枚,止有一根生。数岁之后,便结子,实芬芳,香、形、色与蜀椒不 
殊,气势微弱耳。遂分布栽移,略遍州境也。 
     熟时收取黑子。 〔俗名“椒目”。不用人手数近捉之,则不生也。〕四 
月初,畦种之。 〔治畦下水,如种葵法。〕方三寸一子,筛土覆之,令厚寸 
许;复筛熟粪,以盖土上。旱辄浇之,常令润泽。 
     生高数寸,夏连雨时,可移之。移法:先作小坑,圆深三寸;以刀子圆 

   椒栽,合土移之于坑中,万不失一。 〔若拔而移者,率多死。〕 
     若移大栽者,二月、三月中移之。先作熟蘘泥,掘出即封根,合泥埋之。 
 〔行百余里,犹得生之。〕 
     此物性不耐寒,阳中之树,冬须草裹。 〔不裹即死。〕其生小阴中者, 
少禀寒气,则不用裹。 〔所谓“习以性成”。一木之性,寒暑异容;若朱、 
蓝之染,能不易质?故观邻识士,见友知人也。〕 
     候实口开,便速收之,天晴时摘下,薄布曝之,令一日即干,色赤椒好。 
 〔若阴时收者,色黑失味。〕 
     其叶及青摘取,可以为菹;干而末之,亦足充事。 
      《养生要论》曰:“腊夜令持椒卧房床旁,无与人言,内井中,除温病。” 

                                  种茱萸 

     食茱萸也,山茱萸则不任食。 
     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处。 〔凡于城上种者,先宜随 
长短掘垽,停之经年,然后于垽中种莳,保泽沃壤,与平地无差。不尔者, 
土坚泽流,长物至迟,历年倍多,树木尚小。〕 
     候实开,便收之,挂著屋里壁上,令荫干,勿使烟熏。 〔烟熏则苦而不 
香也。〕 
     用时,去中黑子。 〔肉酱、鱼鲊,偏宜所用。〕 
      《术》曰:“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者,无温病。” 
      《杂五行书》曰:“舍东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 

… 页面 35…

又《术》曰:“悬茱萸子于屋内,鬼畏不入也。” 

… 页面 36…

                                  卷 五 

                             种桑、柘养蚕附 

      《尔雅》曰:“桑,辨有葚,栀。”注云:“辨,半也。”“女桑,桋 
桑。”注曰:“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也。”“ 桑,山桑。”注 
云:“似桑,材中为弓及车辕。” 
      《搜神记》曰:“太古时,有人远征。家有一女,并马一匹。女思父, 
乃戏马云: ‘能为我迎父,吾将嫁于汝。马绝缰而去,至父所。父疑家中有 
故,乘之而还。马后见女,辄怒而奋击。父怪之,密问女。女具以告父。父 

射马,杀,晒皮于庭。女至皮所,以  之曰: ‘尔马,而欲人为妇,自取屠 

剥,如何?’言未竟,皮蹶然起,卷女而行。后于大树枝间,得女及皮,尽 
化为蚕,续于树上。世谓蚕为 ‘女儿’,古之遗言也。因名其树为桑,桑言 
丧也。” 
     今世有荆桑、地桑之名。 
     桑椹熟时,收黑鲁椹,〔黄鲁桑,不耐久。谚曰:“鲁桑百,丰绵帛。” 
言其桑好,功省用多。〕即日以水淘取子,晒燥,仍畦种。 〔治畦下水,一 
如葵法。〕常薅令净。 
     明年正月,移而栽之。〔仲春、季春亦得。〕率五尺一根。〔未用耕故。 
凡栽桑不得者,无他故,正为犁拨耳。是以须穊,不用稀;稀通耕犁者,必 
难慎,率多死矣;且穊则长疾。大都种椹,长迟,不如压枝之速。无栽者, 

乃种椹也。〕其下常 掘种绿豆、小豆。 〔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栽后二 
年,慎勿采、沐。 〔小采者,长倍迟。〕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亦不须 
髡。〕率十步一树, 〔阴相接者,则妨禾豆。〕行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 
 〔相当者则妨犁。〕 
     须取栽者,正月二月中,以钩弋压下枝,令著地,条叶生高数寸,仍以 
燥土壅之。 〔土湿则烂。〕明年正月中,截取而种之。〔住宅上及园畔者, 
固宜即定;其田中种者,亦如种椹法,先穊种二三年,然后更移之。〕 

     凡耕桑田,不用近树。 〔伤桑、破犁,所谓两失。〕其犁不著处, 地 
令起,斫去浮根,以蚕矢粪之。〔去浮根,不妨耧犁,令树肥茂也。〕又法: 
岁常绕树一步散芜菁子,收获之后,放猪啖之,其地柔软,有胜耕者。种禾 
豆,欲得逼树。 〔不失地利,田又调熟。绕树散芜菁者,不劳逼也。〕 
     剶桑,十二月为上时,正月次之,二月为下。 〔白汁出则损叶。〕大率 
桑多者宜苦斫,桑少者宜省剶。秋斫欲苦,而避日中; 〔触热树焦枯,苦斫 
春条茂。〕冬春省剶,竟日得作。 
     春采者,必须长梯高机,数人一树,还条复枝,务令净尽;要欲旦、暮, 
而避热时。〔梯不长,高枝折;人不多,上下劳;条不还,枝仍曲;采不净, 
鸠脚多;旦暮采,令润泽;不避热,条叶干。〕秋采欲省,裁去妨者。 〔秋 
多采则损条。〕 
     椹熟时,多收,曝干之,凶年粟少,可以当食。 〔《魏略》曰:“杨沛 
为新郑长。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收 豆,阅其有余,以补 
不足,积聚得千余斛。会太祖西迎天子,所将千人,皆无粮。沛竭见,乃进 
干椹。太祖甚喜。及太祖辅政,超为邺令,赐其生口十人,绢百匹,既欲厉 

… 页面 37…

之,且以报干椹也。”今自河以北,大家收百石,少者尚数十斛。故杜葛乱 
后,饥馑荐臻,唯仰以全躯命,数州之内,民死而生者,干椹之力也。〕 
     种柘法:耕地令熟,耧耩作垅。柘子熟时,多收,以水淘汰令净,曝干。 
散讫,劳之。草生拔却,勿令荒没。 

     三年,间 去,堪为浑心扶老杖。 〔一根三文。〕十年,中四破为杖, 
 〔一根直二十文。〕任为马鞭、胡床。〔马鞭一枚直十文,胡床一具直百文。〕 
十五年,任为弓材, 〔一张三百。〕亦堪作履。〔一两六十。〕裁截碎木, 
中作锥、刀靶。 〔一个直三文。〕二十年,好作犊车材。〔一乘直万钱。〕 
     欲作鞍桥者,生枝长三尺许,以绳系旁枝,木橛钉著地中,令曲如桥。 
十年之后,便是浑成柘桥。 〔一具直绢一匹。〕 
     欲作快弓材者,宜于山石之间北阴中种之。 
     其高原山田,土厚水深之处,多掘深坑,于坑中种桑柘者,随坑深浅, 
或一丈、丈五,直上出坑,乃扶疏四散。此树条直,异于常材。十年之后, 
无所不任。 〔一树直绢十匹。〕 
     柘叶饲蚕,丝好。作琴瑟等弦,清鸣响彻,胜于凡丝远矣。 
      《礼记·月令》曰:“季春……无伐桑柘。〔郑玄注曰:“爱养蚕食也。”〕…… 
具曲、植、莒、筐。 〔注曰:“皆养蚕之器。曲,箔也。植,槌也。”〕后 
妃斋戒,亲帅躬桑,……以劝蚕事,……无为散惰。” 
      《周礼》曰:“马质,……禁原蚕者。”〔注曰:“质,平也,主买马 
平其大小之价直者。”“原,再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