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缺氧日记 作者:郎峰蔚 >

第5部分

缺氧日记 作者:郎峰蔚-第5部分

小说: 缺氧日记 作者:郎峰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上了不知第多少个丘陵之后,我终于清晰地看到了绒布冰川末端——冰塔林! 
  记得2004年,我到加拿大时曾经专程去看过北美的哥伦比亚冰川。记得那里的冰川末端是巨大的冰舌,就像是从山脉之间奔涌而下的洪水被瞬间凝固。我们站在冰舌上,导游告诉我们落在那里冰川上的一片雪花要经过一百六十年的挤压才能重新化作水滴流入河流。至今无法忘记导游的生动讲解,无法忘记那一片雪花的生命历程。 
  而前几年在四川海螺沟看到的冰川却又是另外一幅景象。从半山腰热气腾腾的温泉转过几个弯,竟然就到了冰川的末端。浓云重霭中,巨大的冰块夹杂着沙石汇成一条冰河,就像是初冬时节黄河的凌汛。 
  而珠峰绒布冰川的冰塔林却又是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景致。一片灰沉沉的山谷中,冰塔林像山谷里列队的一排排战士,矗立在乱石丛中,高的大约有十几米,矮的只有一两米,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律泛着近乎浅蓝的光芒,整齐而高傲,冷冷地打量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珠峰这个世界之巅,就连冰塔林也充满了王者气质! 
  我看了看脚下的路,走到冰塔林里面恐怕至少还要一公里。而此时,我已经精疲力竭了。为了保证能够走回营地,我们决定今天暂时不到冰塔林里面,就在原地休息,然后返程。 
  找到一块背风的大石头,靠在上面休息。我已经完全不顾皮肤的伤害,摘下帽子,仰着头,眯着眼,让温暖的阳光平缓我疲惫的神经。就这样靠着靠着,有一会儿我竟然在耳畔的风声中睡了过去。 
  半个多小时过去,我终于恢复了一点体力,和同伴分享了一块压缩饼干,喝了些水。 
  两点钟,我们开始返程。别看回程是降低海拔的过程,但是依然要翻过一个个小小的丘陵。没走多远,好像恢复的体力又耗光了,脚步又沉重麻木起来…… 
  终于看到营地了!我们决定最后休息一次,一鼓作气走回去。坐在大石头上,我闭上眼睛想放松一下,没想到竟然又坐着睡了过去。同伴赶紧唤醒我,连拖带拽地不让我再休息,一路把我“扯”回营地。 
  进了帐篷,我靠坐在铁架子床沿上,大脑已经基本空白。留在营地的记者关切地来询问,我只摆摆手,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二本营尚且如此吃力,再往上行进可怎么办呢?



2005年4月29日:买“厕”记

   心灵驿动:厕所!厕所!我的梦想! 
  刚到珠峰大本营的时候,每天除了与可恶的高山头痛斗争外,就是为了如厕的事发愁。因为我住的测量营地只有我一个女性,而且大本营的河滩上天高地阔,走出好远都是“一马平川”…… 
  然而,在山上没过几天,我就发现,外国登山者的营地上有一种看起来很奇特的帐篷,一人多高,一米见方,搭建的方式和普通帐篷没什么区别,也是四面固定,但好像只能容一个人坐在里面的样子。后来问了才知道,这是移动厕所。大部分的外国探险者营地都给女士配备了这种厕所。但是所有的中国营地上,一个移动厕所也没有。 
  在离我们不远的印度营地边上,这种厕所一字排开摆了十个。我奇怪地问和他们相邻的中科院营地的专家,印度人为什么搭这么多厕所啊?他们告诉我印度营地一共有十个女兵,一人一个厕所。 
  哇!听得我眼睛都直了,多么幸福的印度女兵啊!相比之下,我们……呜呜……连水都不敢喝。每天远远地一看到印度女兵们幸福地去厕所,我就在心里想,要是能中途下山办事,我一定要买一个厕所带上去。 
  当然这种奢侈品在珠峰脚下的协格尔镇是绝对不可能买到的,“但是日喀则可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啊……”所以我昨天路上就开始憧憬着买移动厕所了。 
  今天一早,两位师傅继续寻找修车配件,我也吃过早饭就出动了——寻找移动厕所。日喀则的户外用品专卖店还真不少,我们旅馆的附近就有好几个。我先找到一家我认为是附近最大的一家专卖店,冲进去兴高采烈地问售货员:“小妹,有移动厕所卖吗?” 
  “啥?” 
  显然售货员对这个词相当陌生,我赶紧重复一遍,还加上手语,一边笔划一边解释:“移动厕所,户外用的那种,和帐篷一样质地的,能在野外搭建的……” 
  售货员这回坚决地摇了摇头:“没有!” 
  “哦,也许这种厕所不好卖,不是每家都愿意进货吧,”我在心里嘀咕着,又转到下一家,下一家……然而转了大半条街,每家商店售货员的反应几乎都一模一样。有的售货员甚至任我反复描述依然想象不出移动厕所是什么样子。 
  我的信心、耐心一点点消失,沮丧慢慢浮上心头……这是这条街上的最后一家专卖店了,是全国的探险者们都很熟悉的一个品牌专卖店。我走进去,脱口而出:“小妹,有厕所吗?” 
  “对不起,厕所在街对面!” 
  “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我还是不死心地追问了一句,“移动的,户外用的,没有吗?” 
  “对不起,我们店里没有厕所。”依然是不变的回答。我相信这个售货员最后也没搞清楚我要做什么还是要买什么。 
  最终一无所获。这种郁闷也没法和同行的男记者们交流…… 
  我慢慢吞吞地走回旅馆,两位司机师傅已经回来了,我们的汽车依然修不好,明天只能去拉萨。我的心里又燃起了一线希望!我能有机会回到拉萨再买“厕所”了。 
  晚上,山上的大本营传来消息:昨夜珠峰暴风雪,所有测量和登顶准备工作暂停,今天将全部下撤到5200米的大本营,进行休整。这个消息意味着原定的珠峰登顶测量日期起码要推迟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了。 
  好吧,那就到拉萨去买“厕所”……



2005年5月1日:因为想家,今天哭了两次

   心灵驿动:其实,在节日里远离家人忙于工作的人很多,我只是还不习惯而已。 
  今天一早起床,拉开窗帘,炫目的阳光“倏”地一下扑进房间,窗外碧空如洗。活动一下身体,感觉头痛已经大为减轻,身体轻快许多。看来昨天输液治疗的效果很好。 
  吃过早饭,再次到医院输液。节日里医院空荡荡的,只有急诊室这边有些病人,病人们互相之间都用藏语交流,我一句也听不懂,孤单单地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偶有白云飘过,想象着远在内地的朋友和家人正在过节,心里忍不住酸酸的。 
  回到旅馆后,我们和山上的大本营取得联系,了解前方的测量进展情况。恶劣的天气状况已经持续了近十天,使得测量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所以测量队现在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从早到晚地加班加点工作。我们告诉前方负责人,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代我们向一线队员问好。“哦,都‘五一’了,”前方的负责人笑着说,“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日期的概念了,全部都以倒计时的登顶测量日期为准……既然是劳动节,那就只能以劳动的方式过节了,晚上加个菜吧。” 
  可能是多年来测量队已经习惯于长期的野外工作了,对 “五一”劳动节这个日子,测量队并没有刻意放在心上,倒是我们这些不常在野外工作的人,今天的每顿饭前都念叨一遍“过节了”…… 
  其实,生活的面目就是这样,想象中队员们应该激动的情绪没有出现,而我们这些所谓“见多识广”的记者却有些“思乡”。 
  我们很多媒体记者的思维习惯,比如我,常常爱想当然,甚至走极端。当我们歌颂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把他描绘得如天使,如繁花,如美玉……没有半点瑕疵;而当我们批判一件事的时候,常常也会恨不得把它打入十八层地狱,批驳得体无完肤。就像今天的采访,如果此行我没有和测量队员一起工作生活,我也许就会力求把他们塑造成我们习惯上塑造的战天斗地的模范英雄,测量队负责人的话就会成为既不可亲也不可信的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 
  然而这段日子和他们共同工作生活在一起,我却了解到,他们为什么没有时间和日期的概念,因为他们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像“五一”、“十一”这样的节日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早点结束工作回家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是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七情六欲,有着平凡的私心……所以,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费尽心思去塑造他们,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当中的一个,和你的邻居你的亲朋一样可亲可感,也可敬!



珠峰测量队顶风冒雪加快测量进度

   紧张工作度过“五一” 
  (播出时间:2005年5月1日) 
  参加珠峰复测的国家测绘局珠峰登山测量队的队员们今天继续在风雪中开展测量工作,在珠峰地区近十个测量点上度过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即将在5月中旬进行的登顶测量做最后的准备。 
  目前,珠峰地区天气依然十分恶劣,近几天多次出现大风雪天气,但是登山测量队的六名冲顶测量队员依然顶风冒雪往返5200米大本营,将登顶技术设备全部运抵6500米前进营地,并成功地登上了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进行了适应性训练。目前六名队员身体状态比较理想,按照计划,队员们将进行短暂休整,等待天气转好,再以6500米前进营地为基础,继续向前挺进。 
  据测量营地负责人介绍,正在开展的导线测量是登顶测量前最重要的测量工作。经过实地踏勘,现在测量队已经确定了6个可以直接观测到峰顶的交会点的具体位置,最高的测量点将到达海拔6250米的东绒布冰川地带。目前正在运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这6个点的准确高度。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副队长陈永军介绍:“导线测量将在10天内完成。这样,等到5月中下旬登顶队员到达峰顶,觇标在峰顶竖起的一刹那,六点联动,就能准确测出珠峰高度。” 
  “队员们在测量中使用的全站仪是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测量仪器之一,每公里测距的最大误差只有两毫米。”陈永军告诉记者,“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队员在视线所及的距离内竖起觇标,观测队员在基准点用全站仪对准觇标,读出具体的数据,再经过其他队员的现场计算,大约半个小时后就能得到这两点之间的高度差。这样一站一站地测量出高差,逐渐累加到峰顶的交会点上,就能够得到该点的准确高程。最后,在这些交会点上运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对峰顶进行交会测量,就能够得到峰顶的准确高程数据。”



2005年5月5日:重返大本营

   心灵驿动:竟然有点回家的感觉。 
  今天一早,我们起程返回珠峰大本营。很快就到了扎西宗。和我们十天前下山时相比,扎西宗的绿色更浓了,已经俨然有些春天的景象。 
  昨天听山上说测量队员陈杰正在这里休整。我们把车停在乡政府院子里,就出来寻找陈杰。街上一共就两家旅馆,我们进去一问,老板马上告诉我们:“啊,陈杰啊,打针去啦!一会儿他就会到西岭饭店吃饭去。” 
  名字响亮大方的“西岭饭店”,其实就是个小吃店,屋顶矮小局促,放了一张大桌两张小桌,客人行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