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 >

第5部分

牛奶可乐经济学 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有些情况下,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产品可能的使用方式,产品希望向用户表达什么样的信息,也会对它有形响。‘下面两个例子说明,采用某一种形式所传达的信息更容易为人们所吸收,或是其造价更为低廉。
  为什么曼哈顿所有的出租车都足黄色桥车,而伊萨卡的出租车大多数是色彩各异的小货车?(安德烈 · 切诺瓦诺夫)
  从曼哈顿帝国大厦楼顶俯视 34 一号大街,你或许会好奇,为什么街上 70 %的车都是明黄色的桥车。除去极少的几辆莲花牌或者兰博基尼跑车,这些黄色桥车基本上全是出租车,多为福特产的维多利亚皇冠牌。可在纽约北部不远的一座小型大学城伊萨卡,出租车没一辆是黄色的,而且几乎清一色都是迷你货车。为什么会存在这一差异呢?
  在曼哈顿,虽说打电话叫出租车的情况也有,但更常见的情况是,在出租车驶过身边的时候招手叫停。因此,出租车顺色越抢眼越有利。研究表明,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明黄色最合适(人们曾经以为红色是液显眼的颜色,所以消防车至今仍剧成红色。但也有不少消防队现在开始把救火车改别成了黄色。)
  在曼哈顿,出租车一般只搭载一名乘客,搭乘四名以上的乘客,并不会给出租车司机带来什么好处。因此,纽约的出租车司机们发现桥车更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比小货车便宜,而且能轻易满足大多数需求。
  但伊萨卡的出租车需求模式完全不同。在曼哈顿养车是很贵的。光是停车一个月就得花 500 多美元;可在伊萨卡,养车便宜将多,所以大多数人都有车 · 既然伊萨卡依赖出租车的人相对较少,出租车满街跑也就不经济了。人们主要是通过电话叫出租牟。这样一来,伊萨卡的出租车司机们也就没必要把车剧成黄色。
  有人或许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纽约的出租车是黄色,原因在于,政府规定街上载客的出租车必须是这种颜色。此话不假。有人曾气急败坏地对取款机健盘上。点字盲文的解释表示反对,说高速路边取款机健盘上有点字盲文,是因为政府有规定。两种意见何其相似啊。出租车行业出现丑闻后,政府管理者时本辆溯色进行了规定,其目的在于为乘客提供一种便捷的方式,识别出有合法营运许可的出租车。他们选中黄色,是因为黄色是当时出租车的主流色调。为什么在政府做出规定之前,大多数出租车就是黄色呢?黄色显眼这个假设大体上说得通。
  伊萨卡的出租车司机偏爱小型货车,因为那儿的乘客一般都是结伴出行。学生和其他在当地没车的人,收入往往偏低,分担丰资叶他们来说更为经济。比方说吧,在纽约机场揽客的出租车,一般只需载一名乘客进城;可在伊萨卡机场揽客的出租车,大多会载六名以上的乘客。
  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安德会 · 拉克)看看口袋里的零钱,你会发现,出现在硬币上的前总统头像都是侧面像,分币上的林肯、杰弗进,角币上的罗斯福、华盛恢和肯尼迪,全都侧着脸。可在钱包里的纸币上,你却找不到侧面像。 1 美元纸币上的华盛顿, 5 美元上的林肯, 10 关元上的汉密尔顿, 20 美元上的杰克逊, 50 美元上的格兰特,还有百元美妙上的富兰克林,皆为正面肖像。除去极少的例外,其他国家的情况也都差不多:硬币上是侧面像,纸币上是正面像。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差异呢?
  简单的说。尽管画家大多偏爱正面肖像,可金属雄版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使得人们难以在硬币上画出辫识度高的正面肖像来。硬币上可供作画的空间一般不过 4 厘来见方,由于精细度不够,很难画出一张能叫人轻易辫识的正面肖像。反之,如果只画侧面像,要认出主体来就容易多了。要在硬币上画出足够精细的正面肖像,技术上办得到,但费用极为可观。同时,随着硬币的流通,精致的细节很快就会磨损掉。
  既然侧面像更容易制造和识别,为什么纸币上又弃而不用呢?这是因为,正面肖像的精细和复杂,能防止制造伪钞。
  本章的最后两个例子旨在说明,有时候我们必须深人考虑历史源流,才能对产品设计功能做出解释。
  为什么 DVD 和 CD 的尺寸一样大,但 DVD 包装盒却比 CD 包装盒要大得多?(劳拉 · 伊诺斯) CD 的包装盒是 14 。 8 反米宽, 12 。 5 厘米高, DvD 的包装盒却是 10 。 45 厘米宽, 19 。 1 厘米高。为什么光盘的尺寸一样包装却如此不同呢?
  稍作挖掘,即可揭示这一差异的历史源头。在数字 CD 出现之谊,大多教音乐是以黑胶唱片的形式出售的。黑胶唱片的包装,是 30 · 2 厘米见方的纸盒子。摆放黑胶唱片的货架空间,刚好足够摆上两排 CD 盒子(包含当中的间隔)。 CD 盒子相当于从前黑胶唱片的一半宽,使得零售商无需承担更换存储架和展示担台的切实成本。
  包装背后也隐藏着同样的考虑。 DVD 出现以前,大多数租贯店放的是 vHS 格式的录像带,装在 13 。 5 厘米宽、 19 。 1 厘米高的纸盒子里。录像带一般是标签朝外并排展示的。在消费者逐浙改投 DVD 怀抱的过程中, DvD 包装盒保持同样高度,方便租赁店在现有的货架上进行展示。此外, DVD 盒子跟 VHS 录像带盒子一样高,消费者也会更乐于投入 DVD 门下,因为他们能把新买的 DvD放在原来存放 VHS 录像带的架子上。
  为什么女装的扣于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在右边?(戈登 · 怀德、凯蒂 · 惠勒斯等)针对不同购买群体时服装功能的不同需求,成衣商采用相应的统一标准,这一点并不足为奇。可奇怪的是,女士适用的标准垠男士标准恰恰相反。如果标准完全是随便制定的,那是另一回事。可男士标准明明也很适合于女士。毕竞,全世界90%以上的人(无论男女)都是右橄子,用右手从右边扣扣子要容易多了。那么,为什么女装扣子在左边?
  在这个例子当中,好像真的足历史说了算。 17 世纪扣子最初问世的时候,只有有钱人的外套上才打扣子。按当时的风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则由仆人帮着穿。女士村衣上的扣子打在左边,极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仆人们(多为右橄子)。男士衬衫的扣子在右边,不仅因为大多数男人们是自己穿衣服,还因为用右手拔出挂在左腰上的剑,不容易被衬衫给兜住。
  如今还有仆人伺候穿衣的女士恐怕所剩无几,为什么女装扣子依然留在左边呢?规范一经确立,就很难改变。既然所有女装村衫的扣子都在左边,要是有哪家成衣商提供扣子在右边的女士衬衣,那就很胃险。毕竟,女士们早就习惯了从左边扣扣子,一旦扣子换到右边,她们还得培养新习惯,改用新技巧。除却这一实际困难,部分女士恐怕还觉得,当众穿扣子在右边的衬衣叫人尴尬,因为看到的人会以为她穿的是男士衬衣。
  ·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产品设计的细节还与几何学原理有一定的关系。
  · 制造商对某一设计功能(此功能对产品的使用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战略决策,会反映在产品身上。
  · 产品设计不仅要符合产品可能的使用方式,产品希望向用户表达什么样的信息,也会对它有影响。
  ·必须深入考虑历史源流,才能对产品设计功能做出解释。
  第 2 章
  供求关系实践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为什么很多电脑制造商免费提供市价超出电脑本身价格的软件?
  ·为什么一款手机只卖 39 。 99 美元,为该手机买一块顺外的电池却要 59 。 99 美元?
  ·为什么印度高层建筑里最贵的房间在靠上的楼层,而低层建筑里最贵的房间却在靠下的楼层呢?
  · 为什么很多人退休后,孩子也长大离开了家,这时他们反而要买大房子?
  ·为什么沙姆沙伊赫酒店的房价,在客房入住率录高的时候反而最低?
  ·为什么彩色胶卷卖得比黑白胶卷便宜?
  ·为什么一辆售价 2 万美元的新车租金为 40 美元一天,而 500 美元一件的晚礼服租金却要90美元一天?
  ·为什么在很多洗衣店,清洗女士衬衣比男士衬衣收费高?
  ·为什么近年来印度语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为什么红壳蛋比白壳蛋要贵?
  ·为什么贺曼贺卡公司派发免费“非节日”贺卡?
  ·为什么在照片冲印店,同一卷照片加冲第二套免费?
  ·为什么最畅悄的书和 CD 卖得比不那么畅悄的要便宜,而最热门的电影,票价却比不热门的电影要贵?
  ·为什么一流私立大学收取的学费并不比二流私立大学高得多?
  两位经济学家走在去午餐的路上,看见人行道上躺着一张貌似百元美钞的东西。年纪较轻的那位经济学家打算去把它捡起来,年纪较长的那位却拦住他,说,“那肯定不是一张一百块的票子。”
  “为什么不是?”年轻的问。
  “要是的话。”年长的回答,”早就有人捡走了。”
  当然,年长的经济学家不见得一定对。可他的提醒,暗含着一个人们常常忽视的重要道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钱不会躺在地上专等着你去捡。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赚取真正财富的惟一方式,仍然是天斌、勤俭、幸运,再加上艰苦的劳动。
  然而,成千上万的人似乎认为自己能够轻松致富。他们亲眼见别人这么做过。 20 世纪90年代,有人靠着把手里原有的旧经济股票,比如通用电气、宝洁,换成甲骨文、思科和其他令纳斯达克指数一飞冲天的高科技股票,就这样发了大财。还有人拼命借贷,买下大大超过个人负担能力的房地产。一夜暴富。
  为什么常规不适用了呢?自认为能抢先捞上一笔的人信心百倍地做了解释。比方说。 20 世纪 90 年代,不少牛市分析师声称传统定价公式过时了,因为互联网改变了游戏规则。靠着 B2B 电子商务,一些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了 30 % ,所以,毫无疑问,新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可时至今日,人们意识到 ——其实当时也应该意识到,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率先采纳新技术的公司,会继续借此获取大量利润。可是,和过去一样,一旦竞争者也采用了同样的技术,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所以,抢先使用牛生长激素(能使牛的产奶量提高 20 %)的奶牛场,在短期内获利颇丰。但随着激家的广泛使用,提高的产量带动牛奶价格不断下挫,从而降低了利润率。
  同样的利润曲线,最终也体现在纳斯达克股市中提供新技术的那些公司身上。 B2B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