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白话六韬 >

第29部分

白话六韬-第29部分

小说: 白话六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地,附近既没有城邑又没有草木,军队无处可以掠取物资,牛马无处可以放牧,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军队没有战备,牛马没有饲料,士卒没有粮食,在此情况下,应当寻找机会,欺骗敌人,迅速向别处转移,并在后面设置伏兵,以阻击敌人的追击。”
  武王问:“如果敌人不受我的诈骗,我军士卒迷惑恐惧,敌人进全我军前后,我全军溃退败逃,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时寻求退路的方法,主要是用金银财宝引诱敌人前来掠夺,同时贿赂敌方使者。此事必须精密细致,不使敌人察觉最为重要。”
  武王问:“敌人已侦知我方设有伏兵,大军不肯渡河,另派一支小部队渡河向我进攻,我全军震恐,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应部署为四武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待敌军全部渡河后,发动我方伏兵,猛烈攻击敌人侧后,强弩从两旁射击敌人左右。同时把我战车和骑兵布列为鸟云之阵,戒备前后,使全军猛烈战斗。敌人发现我军与它的小部队交战,其大军必会渡河前来。这时就发动我的伏兵,猛烈攻击敌军侧后,并用战车和骑兵冲击敌军两翼,这样,敌军虽然人数众多,定会被打败,其将领也必然逃走。大凡用兵,其基本原则是,当与敌对阵面临作战时,必须把军队布列为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再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就是出奇制胜的方法。所谓鸟云,就是象鸟散云合那样,灵活机动,变化无穷。”
  武王说:“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吾居斥卤之地①,四旁无邑,又无草木,三军无所掠取、牛马无所刍牧②,为之奈何?”
  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
  武王曰:“敌不可得而诈,吾士卒迷惑,敌人越我前后,吾三军败乱而
  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为主③。必因敌使,精微为宝④。”
  武王曰:“敌人知我伏兵,大军不肯济,别将分队以逾于水,吾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分为冲陈,便兵所处,须⑤其毕出,发我伏兵,疾击其后,强弩两旁,射其左右。车骑分为鸟云之陈,备其前后,三军疾战。做人见我战合,其大军必济水而来,发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冲其左右,敌人虽众,其将可走。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⑥冲陈,便兵所处,然后以车⑦骑分为鸟云之陈,此用兵之奇也。所谓鸟云者,鸟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斥卤之地:盐碱地带。此处指荒芜贫瘠的地方。斥,碱。卤(lǔ),
  盐。
  ②刍牧:割草放牧。
  ③金玉为主:以金上财宝为欺诱敌人的主要手段。
  ④精微为宝:指谋划或行动时,把精细秘密,作为最宝贵的手段。
  ⑤须:等待,等到。
  ⑥置:底本作“宜”,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⑦车:底本作“军”,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例证】
  河川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样式之一。河川战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渡水和反渡水。渡水的方法一般有暗渡、分渡和强渡。反渡水的方法有立足于自保的阻水而守,立足于歼敌的半渡而击,立足于相机进取的越水而军。笠泽之战中,越军就是利用暗渡而击败吴军的。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 494 年),越被吴击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聚力量,伺机灭吴。吴王夫差恃胜而骄,急欲图霸中原,连年对外用兵,对越不加戒备。三十八年,勾践趁吴王赴黄池(今河南封丘)会盟之机,袭击吴都姑苏(今苏州),给吴以沉重打击。四十二年,吴国大旱,仓廪空虚,勾践认为灭吴的时机已经成熟,遂兴兵再次伐吴。
  三月,越王勾践和大将范蠡率越军五万人进入吴境。吴工夫差闻讯,亦率六万人迎击越军,双方于笠泽(今江苏苏州南,与吴淞江走向相同的古河道)隔江对阵相持。入夜后,勾践从左、右两军中各派出一部兵力,令左军逆江而上,进至上游五里处;令右军顺江而下,进至下游五里处。夜半时分,左、右两军鸣鼓呐喊,佯为进军。夫差突闻江面上、下游鼓声大作,误认为越军乘夜渡江前来夹攻吴军,分兵两路驰往堵击,仅留中军接应。越军探知吴军分兵出击后,以中军六千锐卒为先锋,偃旗息鼓,衔枚渡江,秘密接近吴军大营,突然向吴中军发起猛烈的攻击,遭突袭的吴中军大乱败退。两路吴军闻大营被袭回救,又遭越左右两军追击,亦随即溃败。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苏州郊区),连续大败吴军,迫使夫差退守姑苏,最终灭吴。
  此战,越军利用夜暗,两翼佯动,诱敌分兵,乘虚偷渡,实施中央突破,
  终于取得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渡江奇袭战的胜利。 
少众第四十九
  【提示】
  本篇论述了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作战方法。首先指出,以少击众,要在夜暗、草丛、险隘的条件下,采取伏击、截击等战法歼灭敌人。以弱击强,则必须同大国结成联盟,得到邻国的支持和援助。接着进一步论述了在“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的情况下,要以少击众,以弱胜强,首先应虚张声势,示形动敌,诱使敌军经过深革、险隘之地,伏击敌人。同时,利用各种外交手段,“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国之与,邻国之助”。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要以少击众,以弱击强,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要以少击众,必须利用日暮,把军队埋伏在深草丛生的地带,在险隘的道路上截击敌人。要以弱击强,必须得到大国的协助,邻国的支援。”
  武王问:“如果我方没有深草地带可供设伏,又没有险隘道路可以利用,敌人大军到达时又不在日暮时候;我方既没有大国的协助,也没有邻国的支援,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应用虚张声势、引诱诈骗手段迷惑敌将,诱使敌人迂回前进,使其必定经过深草地带;引诱敌人绕走远路,延误时间,使其正好在日暮之时同我交战。乘敌人先头部队尚未全部渡水,后续部队来不及宿营时,发动我伏击部队,迅速猛烈地攻击敌人的两翼,并令我战车和骑兵扰乱敌人的前后。这样,敌人虽然众多,也会被我打败。恭敬事奉大国的君主,礼遇下交邻国的贤士,多送钱财,言辞谦逊,这样就能够得到大国的支持,邻国的援助了。”
  武王说:“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
  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于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①与,邻国之助。”
  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道,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②。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之:底本作“而”,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②暮:底本作“路”,疑误,今据《武经七书汇解》校改。
  【例证】
  以少击众,以弱胜强,在战争史上屡见不鲜。要做到以少击众,以弱胜强,必须以奇用兵,出奇制胜。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在夜暗、草丛、险隘等天时地形条件下,采取伏击、截击等战法,是以少击众常用的战法。渭曲之战中,宇文泰就是运用这一原则而战胜高欢的。
  西魏大统三年(537 年),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西魏,企图乘西魏丞相宇文泰南攻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之机,一举攻占西魏都城长安。高欢的幕僚劝阻说:“西魏连年灾荒,我们只要派兵把守关卡,等其秋收无着,不用交战,他们就会束手就擒。”但高欢以为胜券在握,拒不采纳。闰九月,高欢率军自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经蒲津(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过洛水,进屯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兵锋直指长安。
  宇文泰得知东魏大军压境的消息,亲率近万人自恒农回师渭水南,并征诸州兵迎战。诸将以寡众不敌,请求等待高欢进一步西进而已方大军云集时再出击。但宇文泰认为:“如果高欢至长安,那么就会导致民心震恐,军心涣散。今其新至,可击之。”于是不待州兵齐集,即令部卒在渭水设浮桥,携带三日粮秣,轻骑渡渭。十月初一,进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与东魏军相距仅六十里。这时,宇文泰一面派人侦察敌情,一面与诸将商议,大将李弼认为:“敌众我寡,不可与其争锋。此东十里的渭曲,是设伏的好地方,可据以待敌。”宇文泰于是进至渭曲,以部将赵贵、李弼分置左右,其余的部队都偃旗息鼓埋伏在芦苇之中,背水列阵等待敌军到来。
  东魏军听说宇文泰到达渭曲,有人劝阻高欢:“宇文泰来势不善。渭曲芦苇深密,道路泥泞,大队人马无法展开。不如只留一部人马在此牵制,秘派大部偷袭长安,一旦得手,宇文泰也就成了丧家之犬了。”但高欢自恃兵多将广,置若罔闻。次日午后,东魏军进入西魏军设伏地域。见西魏军少,未等列阵便争相前往进攻,导致阵形大乱。宇文泰当即下令出击,伏兵骤起,奋力冲杀。李弼率铁骑横击,将东魏军截为两段。大将军于谨率军配合,大破东魏军,歼敌人万人,余皆溃散,高欢仅率数骑逃脱。
  此战,宇文泰判断准确,根据地形特点,从容设伏,终于以少胜多,大获金胜。 
分险第五十
  【提示】
  本篇论述了山水隘险地带的作战方法。敌我双方在山、水交错的险隘地形上形成相持状况的情况下,在作战指导上,首先要加强戒备,“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以防被敌人包围,使敌无隙可乘。接着分别论述了由水路、山路向敌发起进攻的方法。从水路发起进攻时,当先头部队渡河之后,应立即“广吾道,以便战所”,将式冲战车配置在前后,以材士强弩布列正面,阻绝其他道路,建立起稳固的滩头阵地,以掩护主力部队渡河。从山路发起进攻,兵力配置以武冲战车为前导,大盾战车为后卫,材士强弩配在左右两翼,以步兵为主力从正面进攻。战斗时,左、中、右三军齐头并进,“合攻而前”,即可取胜。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引兵深入敌国境内,同敌人在险阻狭隘的地方相遇。我军所处的地形是左依山右临水,敌军所处的地形是右依山左临水,双方各据险要,相互对峙。在此情况下,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