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白话六韬 >

第28部分

白话六韬-第28部分

小说: 白话六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应挑选我军的材士强弩,埋伏在左右两侧,并把战车和骑兵布成坚固的阵势进行防守。当敌人通过我埋伏的地方时,就用密集的强弩射击敌人的左右两翼,并出动战车和骑兵以及勇锐十卒猛烈地攻击敌军,或攻击敌人的正面,或攻击敌人的侧后。这样,敌人虽然众多,也必定会被我打败。”
  武王说:“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卒遇敌人,甚众且武。武车骁骑,绕我左右,吾三军皆震,走不可止,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败兵。善①者以胜,不善者以亡。”
  武王曰:“为之奈何?”
  太公曰:“伏我材士强弩,武车骁骑,为之左右,常去前后三里。敌人逐我,发我车骑,冲其左右。如此,则敌人扰乱,吾走者自止。”
  武王曰:“敌人与我车骑相当,敌众我少,敌强我弱,其来整治②精锐,吾陈不敢当③,为之奈何?”
  太公曰:“选我材上强弩,伏于左右,车骑坚陈而处,敌人过我伏兵,积弩④射其左右,车骑锐兵疾击其军,或击其前,或击其后。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善:善于用兵打仗。
  ②整治:整齐不乱。
  ③不敢当:无法匹敌,难以抵挡。
  ④积弩:集中弓弩。
  【例证】
  遭遇战是敌对双方在运动中相遇而发生的战斗,一般可分为预期遭遇战和非预期遭遇战。其特点是:战斗触发时对敌方情况不大明了,组织战斗的时间仓卒,双方都有暴露的翼侧,战斗行动紧张急促,战斗样式转换迅速。遭遇战的基本作战原则是争取主动,先机制敌。在军队运动过程中,组织不间断的侦察,尽可能提前发现敌人。发现敌情后,迅速果断地定下决心,先敌展开,占领有利地形,先敌发起冲击,大胆向敌翼侧实施突击。在非预期遭遇战中,狭路相逢勇者胜。而在预期遭遇战中,应尽量采用佯退诱敌,设置伏兵,诱敌入伏,再行出击战法。鸡父之战中,吴军就是运用这一原则战胜楚军的。
  春秋后期,诸侯争霸的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淮河流域,吴、楚两国展开了长期的争战。周敬王元年(前 519 年),吴王僚率公子光等,兴兵进攻楚国控制的淮河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楚平王闻讯后,即命司马薳越率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并命令尹子瑕带病督军。吴军见楚联军力量强盛,来势凶猛,遂迅速撤去对州来的包围,将部队转移到钟离(今安徽风阳东北),暂避敌锋,伺机行动。
  楚军在进军途中,子瑕病死。楚军失去主帅,士气顿时沮丧低落。司马薳越见状,被迫回狮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吴公子光听说楚军统帅子瑕身亡,楚联军不战而退,认为这是击破敌人的良机,便向吴王僚建议乘机尾追,奇袭取胜。吴王采纳了他的建议,挥军前进,于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七月二十九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此举完全出乎楚司马薳越的意料,仓猝之中,他让胡、沈、陈、蔡、顿、许六国军队列为前阵,掩护楚军。吴王以左、中、右三军主力预作埋伏,以不习战阵的三千囚徒为诱兵前往攻击胡、沈、陈诸军。刚一接战,吴诱兵即佯作溃退,胡、沈、陈军见状贸然追击,进入吴军伏击圈。吴军从三面突然出击,很快战胜了胡、沈、陈三国军队,并俘杀胡、沈国君和陈国大夫齧,尔后故意纵俘卒逃走。这些士卒狂奔逃回,口中叫嚷国君己被杀死。许、蔡、顿三国军队见状,顿时军心大乱,阵势不稳。吴军乘胜擂鼓呐喊而进,许、蔡、顿军不战而溃。楚军未及列阵,受到猛烈冲击,迅速溃败。吴军大获全胜,乘胜攻占州来。
  此战,吴军以寡敌众,又处于“后据战地而趋战”的不利处境,最后却打了胜仗,原因在于正确地判断了敌情,利用“晦日”不宜作战的传统牙惯,突然出现在战场,示形动敌,诱敌冒进,设伏痛击,乘胜猛攻。而楚军在这次遭遇战中的失利,关键在于士气低落,内部步调不一,对吴军的动向缺乏了解,临阵时指挥笨拙,缺乏机动应变能力,终于导致惨败。真正是“善者以胜,不善者以亡。” 
鸟云山兵第四十七
  【提示】
  本篇论述了山地防御的战法。首先指出,军队驻扎在山下、山上的弊端:“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接着进一步论述了军队驻扎在山上时,应布成鸟云之阵,即控制机动部队、支援各方作战的阵势。其方法是:加强警戒,山的前后左右四面都要派出警戒;凡是敌人有可能侵入的地段,都要派兵把守,并以战车阻绝交通要道和谷口;高树旌旗,加强联络;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战斗。这样,就构成了牢不可摧的“山城”。当敌来攻时,即可将敌人击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遇到高山巨石,山峰高耸,没有草木,四面受敌。我全军因而恐惧,士兵迷惑惶乱。我要想进行防守就能稳固,实施进攻就能取胜,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把军队配置在山顶之上,就容易被敌人所隔绝孤立;凡是把军队配置在山麓,就容易被敌人所围困囚禁。既然是在山地环境中作战,就必须布成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就是对山南山北各个方面都要戒备。军队或者驻守山的北面,或者驻守山的南面。驻扎在山的南面,要戒备山的北面;驻扎在山的北面,要戒备山的南面;驻扎在山的左面,要戒备山的右面;驻扎在山的右面,要戒备山的左面。凡是该山敌人所能攀登的地方,都要派兵守备,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谷地,要用战车加以阻绝。高挂旗帜,以便联络;整饬三军,严阵以待,不要让敌人察知我军情况,这样就成了一座山城。部队的行列已经排定,士卒已经列阵,法令已经颁行,奇正的运用已经确定,各部队都编成冲阵,配置在山上比较突出的高地便于作战的地方。然后把战车和骑兵布成鸟云之阵。这样,当敌来攻时,我全军猛烈战斗。敌军虽多,必被打败,其将领也可被我俘获。”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高山磐石①,其上亭亭②,无有草木,四面受敌,吾三军恐惧,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③;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④。既以被山而处;必为鸟云之陈⑤。鸟云之陈,阴阳皆备。或屯其阴,或屯其阳。处山之阳,备山之阴;处山之阴,备山之阳;处山之左,备山之右;处山之右,备山之左。其山敌所能陵⑥者,兵备其表,衢道通谷,绝以武车,高置旌旗,谨敕三军,无使敌人知我之情,是谓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陈,法令已行,奇正已设,各置冲陈于山之表,便兵所处,乃分车骑为鸟云之陈。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擒。”
  【注释】
  ①磐石:巨石。
  ②亭亭:山峰高兀耸峙的样子。
  ③栖:鸟类歇宿于树上。言为敌所逼而不能下来。
  ④囚:囚禁,为敌所围困。
  ⑤鸟云之阵:如鸟雀之聚散无常,行云之流动不定,时分时合的阵形。
  ⑥陵:攀登。
  【例证】
  山地作战,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机动、联络和后勤补给带来困难。无论是攻和守,都有利有弊。对于守方而言,可以据险阻扼,以逸待劳,但一旦补给和水源被切断,则容易“为敌所栖”。对于攻方而言,有利于隐蔽接敌,迂回、包围和渗透。但由于敌人占据了有利地形,控制了道路、谷地、险隘,则容易“为敌所囚”。因此,对于攻守双方来讲,都应该趋利避害,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用兵,去争取胜利。马谡街亭之败就是由于“为敌所栖”的结果。
  太和二年(228 年)春,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诸葛亮的进攻部署是,扬言由斜谷进攻郿城(今陕西眉县北),令赵云、邓芝率部为疑兵,据箕谷(今陕西宝鸡东南),自率主力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夺取陇右。正月,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声东击西,“身率大军攻祁山”,魏朝野震恐。天水、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安定(今甘肃泾川)三郡叛魏应蜀。魏明帝曹叡急命大将张率步骑五万,西拒诸葛亮,并于二月十七日亲去长安督战。于是,蜀魏双方为争夺陇右展开一场激战。蜀军一方面准备进攻尚未降服的广魏(今甘肃天水东北)、陇西(今甘肃陇西)二郡,企图夺取整个陇右,同时集中一定兵力,准备迎击魏的援军。魏军张郃部则迅速西进,越过六盘山与陇山之间的谷道,转锋南下,横渡渭水,直趋街亭(今甘肃天水县东南街子口),威胁蜀军侧后,企图击败蜀军,夺回陇右,诸葛亮为保障主力翼侧的安全,便于进兵,命马谡率前军进驻街亭。街亭位于渭河与麦积山之间,是关陇间的通道之一,地位十分重要。马谡抵达街亭后,骄傲轻敌,违背诸葛亮依山傍水部署兵力的指示,不据隘守险,反而“舍水上山”,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于提出:“街亭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我军则不战自溃。”因此请求按原计划依山傍水扎营。但马谡高傲自大,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的秘诀。”王平再三劝阻,马谡都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将大军布于山上。
  张郃进逼街亭,侦知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断其水源、粮道,然后将马谡部围困于山上,并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耐,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郃乘势进攻,蜀军大败,街亭失守,马谡之败,使诸葛亮大军“进无所据”,继续夺取陇右的战机已失,且翼侧受到威胁,只好撤军,导致第一次攻魏失败。而马谡也因损兵失地被军法处斩。 
鸟云泽兵第四十八
  【提示】
  本篇论述了河川战的原则和方法。首先指出,在同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逾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器械不备、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应“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即设法欺诈敌人,赶快脱离险区,并设置伏兵,防止敌军追击。接着进一步论述“敌人知我伏兵,大军不肯济,别将分队以逾于水”的情况下,应以“鸟云之阵”歼敌。即等到敌先遣队渡河后。向其发起猛烈攻击。此时,敌大部队见先遣队形势危急,必然波河前来支援,这时我伏兵和车骑从四而围攻,敌人必败。最后指出,用兵作战,必须灵活机动,鸟散云合,变化无穷。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隔河对峙,敌人资材充足,兵力众多,我军资材贫乏,兵力寡少。我想渡河进攻,却无力前进;我想拖延时日,又缺乏粮食。而且我军处于荒芜贫瘠的盐碱之地,附近既没有城邑又没有草木,军队无处可以掠取物资,牛马无处可以放牧,应该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