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三字经 讲记 >

第20部分

三字经 讲记-第20部分

小说: 三字经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吮敝埽殖朴钗闹堋1逼牒捅敝苡只ハ喙フ剑谘陶纹1敝芪涞垡罅空斜刚剑衬谑种坏娜丝谑巧拢比徊簧偃耸俏颖鄢黾业模谑蔷龆ā扒蟊谏谥洌〉赜谒碇隆薄V芪涞巯铝睿俜鹁鹣瘢樟钌禄顾祝鹿鄣牟撇宦擅皇粘涔饩褪抢飞系摹爸芪浠俜稹笔录
北齐的几位皇帝,都是荒淫残暴,到了齐后主更是不理政事。他是个弹琵琶的高手,自弹自唱“无愁曲”,自号“无忧天子”。但北周大军攻来,片刻之间北齐就土崩瓦解了。
公元557年,北周武帝灭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周武帝死后传至周宣帝,周宣帝死后,他的岳父杨坚就篡了静帝位,于公元581年,建立了隋朝,是为隋文帝。但是杨坚不应该灭了前主宇文氏的全族,这个恶因致使隋朝的天下仅维持了32年,又被宇文化及所灭,应了“善恶到头终有报”的因果律。
从公元316年西晋灭亡算起,经过二百七十多年的南北朝时期,中国至隋朝才又重新获得统一。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中国历史上,能够以短短几十年影响后世千百年的王朝,只有秦与隋。隋朝开国的隋文帝杨坚和继位的隋炀帝杨广,都是历史上的明星皇帝。杨坚出生在陕西冯翔县的般若寺,由尼姑智仙抚育长大,13岁还家,15岁袭车骑大将军,20岁继承父爵,晋封隋国公。但促使杨坚下决心篡位称帝的,却是妻子独孤氏的名言“骑虎之势,必不得下”。
杨坚的父亲杨忠与岳父独孤信本是生死挚友,独孤氏小杨坚14岁,所以隋文帝是历史上成了名的“惧内”皇帝。最后还是听信独孤皇后和次子杨广的蛊惑,废掉长子杨勇的太子位,改立杨广为太子。独孤皇后死了不到三年,杨广就杀了病中的父亲,自己继位做了皇位。隋文帝杨坚在临死之前,才后悔过分听信皇后的话,受了儿子的欺骗,便捶床叹息说:“独孤误我”!但是为时已晚。
隋炀帝杨广初登大宝,踌躇满志,作诗说:
“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
杨广是个荒淫出了奇的人,他杀父弑兄、奸母淫嫂,无恶不作,还经常自负地引镜自照,摸着自己的脖颈说“好头颅,谁当斫之”?
暴君杨广也还办了几件好事:一是在洛阳建了一座新都城,东都;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全长四千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无休止的劳役和赋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公元612年,杨广调动大兵113万、民夫300万,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大败,全国震荡,流寇四起,隋王朝的统治坐不稳了。
   杨广不断派兵征剿,并亲自坐镇江都(苏州、扬州)指挥。他身边的禁卫军将士,多是陕西关中地区人,眼看跟着隋炀帝没有生路,无不想开小差回家。将军宇文化及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兵变,把隋炀帝杨广抓了起来。杨广对监视他的人说:“我何罪之有?”军士们说:“你相信奸邪,拒绝忠告,穷奢极侈,发动战争,使男子死在战场,妇儿走上绝路,这就是你的罪。”
   隋炀帝无话可说,自己解下汗巾被勒死了。统治中国的隋王朝,只传了两代三十八年就宣告灭亡了。后世学者,习惯以“隋唐”并称,因为隋朝的历史太短,实在是三百年李唐王朝的过渡期。唐朝不是以阴谋篡位得的天下,而是像汉初一样,是以武功实力开国立业的。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李渊的祖父李虎,本是北周的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与独孤皇后又是姊妹,所以李渊与隋文帝的关系甚密。李渊六岁就承袭唐国公的爵位,十六岁做了杨坚的贴身侍卫,千牛备身。文帝一朝,李渊先后做过谯州、陇州、祁州刺史。隋炀帝时又从荥阳、娄烦两郡太守提升为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公元617年,杨广派李渊到太原去当留守。太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加之城池坚固,素有“中原北门”之称,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有隋一代北拒突厥的屏障。李渊有四子,第二子李世民其时十八岁,有胆有识,慷慨好客,结交了不少豪杰异士。
就在隋朝的江山岌岌可危之时,有术士禀奏杨广,龙门地区发现十分明显的“天子气”,其气厚重,一直蔓延到太原。接着又奏报有李姓者将冲犯大宝。隋炀帝格外重视,于是在太原设立避暑的汾阳宫,又大开杀戒要将李姓人杀光。不少姓李的高官重臣都没能幸免,如权贵李混的家族就无辜被灭。李渊仗着与杨家沾亲,才躲过这一劫。
李渊本来胆小,对反隋一事犹豫不决。李世民就与杨广的两个妃子设计胁迫,李渊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起兵反隋,大骂李世民说:“破家亡躯亦由汝,化家为国亦由汝矣”。
为解决后顾之忧,首先采取李世民安抚突厥的计策,并取得突厥可汗的支持。北方安定了,李渊自称大将军,由李建成、李世民任左右领军大都督,直逼隋都长安。在关中诸路义军的配合下,唐军渡过黄河,集中二十多万大军把长安围了个水泄不通。
李渊攻下长安以后,立炀帝的孙子,十三岁的杨侑做个挂名的皇帝,而远在江都的隋炀帝则成了一文不值的太上皇。这一策略高明得很:立个傀儡皇帝,敌对势力就没有讨叛的借口;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就取消了他的合法地位。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五月二十日,李渊在起兵反隋一周年之际,废黜隋恭帝杨侑,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是为唐高祖。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前面提到,李世民设计用酒灌醉了李渊,使他在昏昧中奸污了隋炀帝在晋阳行宫的两个妃子,迫使李渊不得不听从他的主意。这一动心用意,埋下了李唐王朝后世的屡次“女祸”之变,造成晚唐时期军阀专权的藩镇之乱,始终没能逃出历史的因果定律。
唐王朝在玄宗时代达到极盛,就是所谓的“开元之治”。其后就发生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的国势自此由盛转衰。到了唐朝后期,经过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朝政越来越混乱。唐宣宗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唐宣宗死后,继位的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更是奢侈糜烂,腐朽透顶。
   此时,唐王朝的统治权已经名存实亡,各藩镇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不断扩充势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朱温的原名叫“朱三”,本是无恶不作的地痞,以后跟随黄巢起兵造反。黄巢兵败,他见风转舵,叛变降唐,因镇压义军有功,被唐僖宗赐名“全忠”。
   唐僖宗死后,其弟李晔继位,是为昭宗。唐昭宗不满宦官乱政,动手除宦失败,竟被宦官软禁起来。朱温于是以勤王除宦为借口,趁机将昭宗挟持到洛阳。唐昭宗还想秘召各地的藩镇来救他,但救兵还没到,就被朱温给杀了。十三岁的李祝被立为傀儡皇帝,就是昭宣帝。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唐朝历史就此彻底结束,从李渊创国基开始算起,李唐王朝传了二十代,共计二百九十八年。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从朱温建立梁朝开始,中国北方前后换了五个王朝——梁唐晋汉周,为与前朝有别,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和巴蜀地区也有九个称帝、称王的割据政权(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加上北汉一共是十国,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寿命都很短暂,五代沿续了五十三年,十国七十七年,加来只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其存亡兴衰各有其因由,所以“称五代,皆有由”。
朱温建立后梁朝,在位仅六年就被自己的儿子所弑。另一个儿子友贞继位十年,史称后梁末帝。接着,便是后唐主李存勖,沙坨郡(今新疆境内)人,史称为胡人。实际上他的祖先早已是汉化的西北民族。他因袭其父李克用的晋王爵号,打出为李唐复仇的大旗,破契丹、灭朱梁,统一了北方。李存勖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唐,建都洛阳,为“后唐庄宗”。可惜,这位爱唱戏的票友,庄宗好景不长,当了三年的皇帝却死在伶人(戏子)手里。
继他而起的,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尊他为明宗是因为他确实高明。史载,明宗“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我)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李嗣源能有这种存心,不要说五代时期的帝王中无人可比,历史上也找不出能说出此话的第二人。但到了明宗之子,唐末帝李从珂手里还不到三年就亡国了。后唐的历史,从李存勖称帝开始算起,只有十三年。
跟着称帝的,是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他本是李嗣源的女婿,因与唐末帝不合投靠了契丹,借契丹兵灭了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甘心拜契丹国主为“父皇帝”,并将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造成宋朝开国以后,黄河以北成了辽金元三朝的根据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对峙的局面,而有宋一朝梦想了三百年,始终都没能收复。但是石敬瑭的后晋也只有十二年的时间,就转入他的部将刘知远手中。
刘知远在太原称帝,赶走契丹人,定都汴京,改国号为后汉。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后汉隐帝刘承佑即位以后,发生了动乱。汉隐帝派人刺杀大将郭威,激起郭威兵变,结果是郭威篡位称帝,改国号为周。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三帝,都是沙坨人,只是氏族不同而已,故此在历史上称他们为“沙坨”胡人。
周太祖郭威称帝三年就死了,由于没有儿子,于是由他的养子柴荣,也就是皇后柴氏的内侄继位,称为世宗。柴荣精明干练,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后周的国力不断增强。公元959年,周世宗在位六年,死于征辽途中,由只有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周恭帝即位,提升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禁军部队的统帅),要他出兵抵御北汉国与辽朝的侵扰。大军离京城仅仅二十里,就在陈桥驿发生兵变,据说将士们把早已准备好的黄龙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强迫他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周家柴氏的孤儿寡母没有办法,只好拱手让位。
赵匡胤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是为宋太祖,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又用了十三年时间,灭了南方五国,但对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和云南大理,始终无力统一。其后由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继位,是为宋太宗。赵匡义虽然也是在军旅中长大,但比他哥哥还酷爱读书,史书上记载:他在“兵间二十年,手不释卷”。征战中总有十几匹马,为他驮书。中国文化中有两句最有名的成语“开卷有益”和“宰相须用读书人”就是他说出来的。
赵匡胤开国称宋,只做了十六年皇帝就死了,他的死一直是历史上的疑案之一。所谓的“烛影斧声”,便说明他在临死前与弟弟赵匡义有争执,有人怀疑他是被赵匡义逼死甚至气死的。史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