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 >

第7部分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第7部分

小说: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疲惫至极的身体挡不住酒精的侵袭,头脑一发热我就跑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前面,一边喃喃地念着“让我回去吧,让我回去吧……”一边用头去撞厚厚的木门。那种时候,在我眼里,教室的木门就像是阻挡我前进的墙壁一样,也不知道这种被追得喘不过气来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
  和战友共同奋斗
  课堂上发言对我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的折磨。
  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预习时决定“今天就说这个了”,但是,如果别人抢先发表了类似内容的话,我的就会被老师否定。然而,即便拼命竖起耳朵去听,对在我之前的发言之中是否有与我相同的看法,却一塌糊涂,完全不懂。
  并且,如果发言不符合当时课堂讨论的主线也不能得分,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只要把讨论的中心意思随机应变加以修改就是一篇质量很高的发言,但我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高水准。
  于是,我开始绞尽脑汁地想解决的办法了,比如在点到自己之前不太可能被别人发表的观点,不论当时讨论的是什么都能沾上边的观点等等。当然,这么妙的法子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想到的,在无数个深夜我站在窗前凝望着外面一片漆黑的夜晚,内心充满无力的痛苦感。
  一个人独自思考难得想到什么好点子,因此我也开始参加朋友们举行的读书会,我参加了一个由6个日本人组成的读书会。在那个读书会上的还有三菱商社派遣留学的新浪刚史,现在是罗森(Lawson)连锁的总裁。
  实际上,哈佛大学的读书会是在开学前很早就成立了。能不能找到优秀的同伴,对能否晋升二年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习很好的人,与自己不同班不同背景的人往往是很抢手的对象。我是哈佛少数几个出身技术院系的学生之一,并且有着手拿烙铁制造样品、在工厂生产线旁边工作过的罕见经历,因此幸运地被人选中了。
  所谓读书会,就是大家各自预先阅读了案例,晚上10点开始集合,跟和自己没有竞争关系的别班同学交换观点和看法。我在这个读书会中虽然是年龄排第二,大家却也都知道我已经处于不及格的边缘了,因此他们预习任务不是很重的时候经常告诉我一些好点子,或者为我收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重要信息。从我开始留学生活到现在,从来都没有这么深切地感受到同胞的重要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16)
当波士顿的严冬时节来临以后,寒气逼人,白日苦短,有时候,读书会结束以后我们在积雪深厚的校园里围成一个圆圈,大声呐喊:“加油!加油!加油!”对我来说,他们不单单只是“好友”,更是“战友”。
  在校园内偶遇时,读书会成员之间的问候语是:“今天发言了吗?”我如果答“是”,对方会为我高兴,如果对方也说“多亏了读书会我的发言很精彩呢。”我的心里也会有一种开心又羡慕的感觉,这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就这样,在强有力的同伴们的支持下,我终于能渐渐想出一些好主意来,并且也试着用蹩脚的英语去理解课堂内容。举手对我来说依然是份苦差事,但不积极发言的话,就一定会被退学的。在这个以言语为枪弹的战场,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执行突击任务的大胖子,举步维艰。
  在我苦心预习案例的一年间,离开校园去外地总共也只有3次。
  沉甸甸的毕业证书
  尽人事,听天命
  一年级升二年级到时候,一般会开除很多不合格的学生。
  是否晋级的通知书是在学期结束后的暑假发放的,因此,那些担心自己不及格的学生暑假也留在波士顿,度日如年地等待通知书的到来,我也不例外。我觉得自己虽然已经尽力了,但晋级的可能性还是非常渺茫,“被退学的话回到松下该怎么交待呢?”“上学期的课程自己学得还算顺利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类似的复杂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在我脑海中盘旋。有好几次,我梦见自己落榜了,从梦中惊醒以后才发现浑身冷汗淋漓。
  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去学生科查自己的信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封印着哈佛校徽的白色信封。直觉告诉我,成绩通知单到了。
  我一边祈祷一边拆开信封,手颤抖着取出里面的通知单。通知单左边是整个一年级学生的排名表,右边是我一年来所学课程的评分。
  各个课程排名居后10%的学生就得不到该课程的学分,一般会给一个“等级…3”的评价,由于评分是相对的,能否晋级的标准每年都不同,但如果有四到五个学分都拿不到的话就很可能不能通过了。
  我打开成绩表一眼扫去,马上就有好几个“等级…3”的字样映入我的眼帘。我顿时一阵头晕目眩,强迫自己看下去,视线从上慢慢往下移动,终于在最下面一行看到这么一句:“准许晋级”,我心中一块石头儿落了地,不禁振臂欢呼。等我冷静下来,发现自己已经梦游般在校园里绕了好几圈了。
  终于通过了!后来我才知道,自己通过得非常险,再少一个学分的话就会被退学。
  我终于能继续升入二年级了,那一天,我难得美美地睡了一个久违的香甜觉,再也没有噩梦来打扰了。
  一个人的庆功会
  进入二年级可比一年级轻松多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有些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取得一定成绩以后,就可以拿到全部的学分,还可以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课程。并且,为了在毕业之前让学生有精力去找工作,课程安排也没有一年级那么紧凑,我反正是要回松下所以没必要找工作了,多出来的时间就全部都用来学习了。何况,能不能毕业不是由相对评分是否合格决定的,只有那些成绩确实非常差的人才会被开除,所以二年级学生中不能毕业的只有1%。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周围的同学都只花一点时间用在学习上,反而对打高尔夫和开派对十分热衷。并且,与得到企业内定名额的学生一样,在课余时间尽情玩乐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继续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后悔一年级时为了得到发言的分数,对真正的知识一知半解,另一方面是希望以自己的理解来消化讲课内容、扩大知识面。当时,我心里想着一定要彻底克服自己刚入学时所刻骨铭心的“视野狭窄”的缺陷,学习之余,经常参加派对,与朋友们交流的机会也比以前增加。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17)
转眼间,毕业典礼很快就来临了。
  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是4年制的本科生和10个研究生院的学生一起举行的,5000多学生在校园集合,周围挤满了几万个学生家长,场面盛大而隆重。
  我也身穿租来的黑袍,戴上V字型的硕士帽,站在容光焕发的学生队列当中。全校典礼过后,各研究生院分别集合,然后逐一宣布学生的名字发放毕业证。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毕业证,取得了MBA学位。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毕业后马上要做一件事情。
  跟老师和同学打过招呼之后,我连派对也没有参加就走了。
  我在校园里飞跑,到了镶匾额的店,把刚拿到手的毕业证书镶了一个框,然后回到宿舍,把这个镜框挂到了日夜用功学习过的狭小屋子里。
  我把沙发搬到了毕业证书镜框前,然后打开了那瓶为了庆祝这一天的到来,而早就预备好的波旁威士忌,慢慢把酒倒满杯子,放到桌上。
  一个人的庆祝会开始了。
  我一边看着毕业证书,一边回想着这两年来的点点辛劳。获得MBA学位的欣喜、成就感和充实感……很多难以名状的复杂思绪在我内心翻腾。我默默地举杯,一饮而尽。
  喝了一杯又一杯,我毫无醉意,反而越来越清醒。不知不觉,我热泪盈眶,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流泪呢?
  以前,我也想过应该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宿舍作为毕业记念,现在苦笑着作罢了。刚进这个屋子时感觉到的压力早已消失殆尽,不只是宿舍,整个哈佛大学也是如此,我再也感觉不到那种被排斥气氛,这个学校完全接纳了我。
  我终于靠自己的实力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一边看着这个成果一边喝酒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我从中午开始喝,一直喝到凌晨两点钟。
  “人格改造讲座”的启示
  做一个有想法、有主见的人
  总结我在哈佛两年的学习,用一个词来形容最恰当,那就是“人格改造讲座”。
  我在松下工作的时候,不管自己的提议是否通过,总是遵循着少说多做的原则。
  也许是我曾经做过技术员的缘故,我总是觉得能够缜密地交出成果比起在辩论中大肆张扬,更能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同。显然,不仅仅是我,一直以客气和谦虚为美德的日本人,都有这种观念,只不过我的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罢了。
  但是,在哈佛,不通过课堂向老师和同学们坚持不懈地推销自己是不能存活的,就算做好充分准备,想好了解答,不演讲的话,分数就是零,必须站出来说我这样我那样才行。
  就我来说,辩论的思路也不是很清楚,对自己的想法也没什么信心,对即将面对的漠视和嘲笑充满着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得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地举手,不断地尝试着用蹩脚的英语进行发言,当时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想来,就是通过每天这样的辛苦,我才拥有了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还有,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利用手头的少量信息在短时间内做出精彩的解答,这种方式对我来说也是很新鲜的。案例研究给出的资料是有限的,但你必须要依靠仅有的这些信息在几个小时内就提出明确的意见。
  也许是因为我一直走的都是技术者的道路,有很强的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对一个不容许出现设计错误的技术人员来说,也许反而是件好事。但是,在每天进行的案例研究中,要通过给出的有限信息和时间做出最佳判断,这种难度我是深有体会的。在商业世界中,想掌握到全部想知道的信息,并且拥有无限的时间来做判断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转为现实主义是我的一大收获。
  我在哈佛的两年间,被周围的环境强行打开了自己的“视野”,不论是对工作的看法还是工作方式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就是我所谓的“人格改造讲座”的表现。过了三十岁了,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难免会有痛苦。但是,我回顾自己在电脑领域的事业历程,觉得在哈佛学到的思考方式是极其宝贵的。
  

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18)
现在,我虽然身为日本惠普的总裁,但以经营管理者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习惯却是在哈佛养成的,不论是在财务还是市场营销领域,这些课程所要求的判断都必须是“以管理者的身份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不是单纯作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从经营管理者的高度抓住问题的本质。对企业行为来说,与其说是追求部分最佳结果,不如说是在追求整体最佳。我曾经以技术人员的狭隘眼光,深信“以低成本造出好产品,一定能卖得好”,这个转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并且直到现在都在发挥作用。
  MBA的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