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郑响波文集 >

第5部分

郑响波文集-第5部分

小说: 郑响波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女们都有自己的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恋。自恋使她们修补了自己与生俱来的一些人生漏洞,使她们变得别致而美丽。那些真正会修炼自己的剩女,确实婚姻是累赘,她们的生活要比那些有婚姻的女人还要丰富、出色。她们会出入高级商务舱、五星级酒店、奢侈品卖场、高级会所等等。

  剩女们自己都知道,她们做剩女只是一种人生策略。永远做剩女是不大可能的。做剩女也不大可能没有一点性生活,剩女的性生活可能比那些已经婚姻的女性来比还出色和主动,因为她们容易打入完美主义的印记。当然是怨女的剩女也不少。总之,在中国成为剩女的女性,是很有特色的。

  本人非常敬畏这些中国的GOLD MISS!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5  洒家重读水浒传
忙于写作,疏于阅读。

  我好像有好一阵子没有读书了。是没有时间读书。读书的时间,被生活、家务、弹琴、写作和上网挤去了。但是,我看到好的书籍还是会去买的。什么事都挤在一块儿了。我一直去买书的那家“季风书店”,原来在黄陂路地铁站下的,不知道何故近来关门了。所以,前天晚上,我特意去淮海路上的一家“三联”书店里看看。结果在那里找到了我要的书。

  临时起意,应时而读。

  电视上的“百家讲台”节目近日正在播讲《水浒传》。由上海的一位教授鲍鹏山先生开讲的。这又开创了一个传扬文化的先河;讲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面面观!洒家幼时看过《水浒传》小说,还是故事本。之后四十年里,洒家竟然没有再读过这部小说,说来惭愧。所以这次听讲《水浒传》当然趣味盎然,逢讲必听。洒家知道,这比自己读书还有味有益。

  名家批评,名著光辉。

  鲍教授在讲解时《水浒传》时,不断提及两位历史上对《水浒传》的名点评家:李贽和金圣叹!鲍教授真是读透了《水浒传》,他在讲解小说的情节时,还讲那两位的对《水浒传》的批评,同时,鲍教授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鲍教授还会离题地讲一些小说与宋朝之间的轶事。我聆听了几讲就觉获益匪浅,打算要重读《水浒传》书,而且要读有名家点评的版本。

  三联书店,上海书城。

  淮海路上的三联书店是我的常客了。我从我上班的地方过几条横马路就到了,它让淮海路的商业街上有了点文化气息。要买好书只有去三联书店。如果你没有买到你要的书,则过了马路斜对面就是“上海书城”。最后,我在密密麻麻的书籍开架上,找到了一套名家点评本的《水浒传》书籍,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的,还有《红楼梦》等等的点评本的。洒家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当然,书价还是很贵的。

  关于点评,读书境界

  批,是我们先人特有的读书方法。批,分为旁批、夹批。但是,批的人的趣味是什么,批的观点也会什么。正像鲍教授讲的,名家的批,不一定是代表了正确的观点。洒家以前对名家的批不屑一顾,可近来喜欢研究研究。在“三联”书店的对面一家“上海书店”里,我竟然发现了很多“汇批本”的名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6  衬衫
怎样犒劳自己。在易买得超市里我几乎晕头转向,买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

  我要买的东西太多,但是都无所谓,我忽然觉得我应该给自己买几件衬衫!

  男人买衬衫是件趾高气昂的事。衬衫必须由专门的厂家生产和专门的品牌。

  而易买得人山人海的超市里,只有买衬衫的货柜前是冷清的,我驻足挑选。

  无论什么季节我都需要穿衬衫。衬衫可以结领带,可以遮掩男人内衫不雅,

  衬衫可以给男人严肃感,衬衫也让男人古板的服饰有了活气和外套的搭配。

  近年来我越来越需要衬衫,是我意外发觉,穿衬衫结领带可以保暖我颈椎。

  中世纪的衬衫就是高领口的,在英国恶劣寒湿的冬天,人们习惯领口翻起。

  在心理上,男人对待衬衫的态度,有时显得可怜的不成熟,或者显得无知。

  每件衬衫都是来之不易的,织布,裁料,缝制,熨烫和包装,像件艺术品。

  当你欣赏衬衫的时候,衬衫才给你丰富的感觉和美好的形象; 比艺术还真!

  衬衫会鄙视你一些轻慢的穿着态度:不分场合,不洗干净,不经熨烫等等。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新买几件衬衫。而今年的衬衫又让人产生了购买欲,

  我看上的就是上海产的开开牌衬衫。它的布料和做工和款式和价格都适宜。

  最后我挑选了三件衬衫:一件白衬衫,一件粉红衬衫,一淡绿衬衫,这样,

  就够我今年里在家里穿,在上班穿,和在正式场合穿。男人的衬衫是张脸。 。。

17  消防培训
等待了一个多月的消防培训,终于有点眉目了!

  今天上午我骑着自行车,按图索骥,来到了位于愚园路上的静安区消防支队里,完成了培训前的学员信息采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多此一举,重复叫我们复印身份证和学历证。市消防协会和消防局以及消防学校,现在变得像一家经营公司,要的就是钱。所谓的信息采集,就是要对收取每个学员的学费的确认;要么全额自费的,要么由政府补贴(帐户卡)的。看上去学习消防取得资质等级越来越规范了,而实际上是显示他们的利益分布越来越集中而均衡了。看得出,市消防局当然拿大头,消防协会则可以拿报名学员的押金作为“利息收益”,而讲课的老师也分得甜美的一羹。但是,这上面折腾的是每个学员。

  消防协会和消防局就是因了消防的重要一块,他们可以绝对而权威而强制地要求,任何物业或者企业都必须有他们认可的消防资质(等级证明)。但其实,天知道,每个楼宇的监控员真正上班的事情是,看视频、切换视频、开启和关闭电梯、烟感器报警的消音和复位,以及做台帐、接电话、报故障和维修等等。消防局以为他们的“消防知识”是监控员主要上班职责了,而实际上,只是占了很多工作内容的很少的一部分比例。也就是说,消防培训的知识,在监控中实际运营的方面几乎为零点零一分子而已。

  因为,现在好的楼宇的消防设备都是自动的;如果有火情灭火设备会自动启动的。倒是那些简陋的消防设施的单位的监控,应该去学习消防知识的。而且,在我们监控室上班的人,是不可能来独自来操作任何消防灭火器械的,我是说如果失火的时候。所以我倒是认为,应该有个“物业监控”的培训,才真正实用而实惠于大家。相信现代的消防报警系统已经越来越自动化、精确、简便了。一台消防报警系统的主机,它会非常正确无误地报告你楼宇的安全问题。我们的职责是,及时处理它提供的有关信息。好几年前我就是在静安区消防科(公安局所属)获得消防等级资质(上岗操作证)了。但是它有时效的。也就是折腾人。如今他们自我废除、自我调整、自我盘活、重新权威。据说现在的“资质证明”是终身的?

  真是折腾人!还是原来的教材、原来的学校。这么大热天里我们要来回跑、要换班,要进行两个月的上课,为了获取他们的一纸“证明”。伤的是企业和国家的财,累的是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大多数的学员来说,时间可能是一样耗着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时间非常的金贵。 txt小说上传分享

18  外来住户
一转眼,我住的这个院子里的几户老邻居,都先后不在了; 他们有的进了养老院,有的另外买了房子,而有的是住到自己的姘头那儿去了。他们迅速地把这简陋的住房租赁了出去。现在是五六户乡下来的人住。我就马上成了像留守人士一样,很不相称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与他们成了邻居,共用一只信箱,一只水表,一个天井。几年来,我听到的看到和闻到的,犹如置身在淮北的一户热闹的农庄里

  这些外来住户的生活,要比我们忙碌得多。他们最早起床的一户是凌晨三点,而最晚熄灯睡觉的一户是凌晨的两点左右,整个白天,就只看到他们在忙进忙出。其中一户是夫妻俩卖豆制品的,时常还自己加工些什么。一户是搞骨董的,整天地神出鬼没的。还有两户是附近菜市场卖菜的,起早贪黑的。还有一户是在我隔壁的,做街区的清洁工,负责我们弄里的及街面的垃圾清扫和清运。这清洁工的一家住得极其的恶劣,才一间八平方的木屋里,四口人的吃喝拉撒睡全在这里了。清洁工兼收废品和帮人调换煤气瓶等,一个大孩子在附近打工赚钱,女儿在家清闲地帮忙烧饭、洗衣服,而小儿子则在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他早出晚归的神情煞是用功。他们一家过得比我还有滋有味。

  从这五户外来的人落脚我院子以来,我从怯生变化到悦纳,使我反省了自己的由来。大概我祖父在当年以是这样从宁波的姜山乡下赶来上海的。那时正是民国初年的开放,所以我有幸成了今天的上海人。我也是移民的上海人。现在从这五户的外来人的安家立业境遇,我多少看到了我祖父当年来埠谋生的艰辛和不易。到客地谋生都是不容易的。但是我想今天的状况不和民国初年情形相同。那时是四亿多人口,而今天是十三多亿人口。那时是年轻人走出农村去创业和做梦,而今天是农民被迫弃田投城,他们宁愿在他们怀里仍然揣着破旧的农业家庭的户口簿。可他们说他们不在乎这户口簿上不可变更的公民性质和称谓。他们的口气足以说明那本倒霉的户口簿,在十多亿农村人口中将被废除的势在必行。他们现在与土地的联系是相当另类的,即从城里赚的钱去支付老家的农业税。看上去这最后一缕与土地的维系即无奈又知命。

  与五户外来户住在一起,从陌生到相识到相俗,我经历了一次自我检视的过程。我好像认同了什么。现在对于他们来说,我反而成了他们的外来户。我开始卷起舌头和他们讲普通话,嗓音也比以前提高了一倍,日常行为的斤斤计较和谨小慎微等缺点也开始收敛起来。我最大限度地放下我是上海人的架子,和他们和睦为邻。但是,我的环境越来越脏,清静的时候越来越稀少。因为他们不需要环境清洁也不需要环境宁静。

  我怀着巨大的体谅和巨大的忍耐,也怀着极大的自卑感和悲哀,继续生活在这里。可能要和他们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我重新认识到,所有他们做的工作,原本都是我们做的。我们的劳动力也曾经这么低廉过。这些肮脏的、繁重的甚至可怕的、低溅的活儿和生活方式,都是这个城市所需要的,给他们生存吧,就是给我们自己生存。我想起一个名人说的话,四民有务!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9  小花猫
我家里并不养猫。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只小花猫常常蹲在我家门口的地毯上。我住的阁楼楼梯还很清洁、很清静的,似乎正适合它的休息和玩耍。后来我知道,是我楼下邻居家的猫,原来他们家的老猫生了两只小猫,一雄一雌的,雄的楼下自己养,而雌的则送给我后厢房的一户安徽人家养。楼下的邻居自己生活也马马虎虎,也没有给猫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