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琼瑶爱情世界 >

第9部分

琼瑶爱情世界-第9部分

小说: 琼瑶爱情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
  当平鑫涛把这部废稿看完之后,马上鼓励琼瑶,坚决地要求琼瑶继续写下去,并表示他的皇冠出版社,马上就能刊出这部小说的前半部。
  琼瑶受到了第二次的鼓励,这才沉下心来,重新布局和构思,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了幅度很大的改动,动笔开始写《几度夕阳红》的第二稿。
  然而此时的琼瑶,生活中的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
  和丈夫的分居,回避,并没有真正解决琼瑶和庆筠的矛盾。他们的婚姻生活终于走到了尽头。
  琼瑶和庆筠终于结束了分居的冷战,他们协议离了婚,孩子归琼瑶,改姓了陈。
  虽然和庆筠吵架时,琼瑶也曾脱口说出“离婚”二字,但真正离了婚,却给琼瑶带来了苦恼,她开始真正反思自己这五年的婚姻生活。
  善良的琼瑶自责自己,结婚的这五年中,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做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妻子。自己不善家事,庆筠并没有责怪她,而她在庆筠失意时,并没有认真从庆筠的角度来为他考虑;
  琼瑶还忆起了庆筠在国外时写回来的信,要用“三百六十五日的相思,去奠定百年相守的美景”,可自己生了孩子后,更加疏忽了对他的关心。
  内心的这些纠缠、不安,折磨着琼瑶。
  在离婚前的争吵中琼瑶不曾意志消沉,反而在婚后结束了争吵后,琼瑶却不能安心写作。
  就连已经在皇冠杂志开始了连载的《几度夕阳红》,都创作不下去。
  但连载是不能停的,于是琼瑶又逼迫着自己写下去。
  这时,写作对琼瑶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皇冠》的社长平鑫涛,并不是没有注意到琼瑶的失落,他不愿琼瑶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浪费自己的才华。他又给琼瑶加了任务,他要琼瑶在创作《几度夕阳红》的同时,再创作一部长篇。
  有一天,平鑫涛来看琼瑶,兴冲冲地站在琼瑶的客厅中,对琼瑶很“肯定”的“宣布”一件事:
  “下个月开始,我要在‘联副’上刊载你一部长篇小说,你最好马上就去写!”
  琼瑶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呢?
  《几度夕阳红》还没写完,琼瑶自己觉得头脑有限,怎可能再开始一部长篇?何况她的情绪低落,何况她还要带孩子,何况,何况…… 。。

第5集 巧遇知音(5)
还是平鑫涛的鼓励给了琼瑶勇气。
  平鑫涛告诉琼瑶,在《联合报》副刊连载《烟雨蒙蒙》的时候,报社里没有人知道琼瑶!但是,后来他们报社开编辑会议,会议中,大家居然提出来:“我们怎么不去争取琼瑶的长篇小说?”
  言下之意,《皇冠》有琼瑶的长篇,联副没有琼瑶的长篇,是平鑫涛徇私了!
  平鑫涛对琼瑶说:
  “联合报是台湾第一大报,能挤上联副,不像你想像那么容易!现在联副要你的稿子,我就一定要上你的稿子!因为,这对你太重要了,仅仅一本《皇冠》,不够来肯定你!”
  “可是,”琼瑶信心不足地说:“我写不出来呀!”
  “你写得出来!”平鑫涛重重点头,毫不怀疑。“今天我就是用逼的,用催的,用榨的,我也要逼出你另一部长篇来,你最好马上就去写!我给你十五天的时间!”
  “那么,那么,”琼瑶开始心慌起来。“《几度夕阳红》怎么办呢?”
  平鑫涛已为琼瑶作好了安排:
  “《几度夕阳红》不能停,你要做一个计划,半个月用来写《几度夕阳红》,另半个月写新长篇,两部小说同时进行!”
  平鑫涛还告诉琼瑶:
  “你需要雇一个人,来帮你烧饭带孩子,像你这种人,是不应该埋没在厨房里的!明天,我去帮你物色一个佣人!……,你必须坐在桌子前面,去努力的写!你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用来哀悼你的婚姻或过去!”
  平鑫涛绝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他有办法帮助琼瑶解决后顾之忧。第二天,他就帮琼瑶找来了一个能干的苗族姑娘,“阿可”,当保姆,负责家事和孩子,他要琼瑶自己订出一个计划,上半个月写一部,下半个月写另一部,同时进行连载。他要用压力和动力来激发琼瑶内在不可限量的潜能。
  琼瑶还像一块未加琢磨的璞玉一般,还没有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天才。她不敢相信自己会有那么的好。但平鑫涛的话,依然是给了她鼓励和信心,她开始收拾和整理自己失落的心态,鼓起了勇气,从颓唐中惊醒了过来,继续向前努力地冲刺。
  她终于重新找回了自我,开始安排自己同时写作两部长篇的计划。
  琼瑶开始疯狂的写作,《几度夕阳红》如期连载,新的长篇《菟丝花》也同时开始在联合报副刊连载。
  《几度夕阳红》有四十万字之多,《菟丝花》也有约二十万字。到了写作的后期,琼瑶的手都写肿了,但琼瑶还是坚持着,用纱布缠着手,强忍着肉体的痛苦进行写作,同时创作着两部风格炯异的长篇小说。
  琼瑶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名著。
  《几度夕阳红》,就是琼瑶在这样奇特的生活状态下,艰难问世的。
  《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六个梦》连载完后,都在1964年结集出版。
  挟着余威,琼瑶以前创作的短篇小说《幸运草》也结集出版了。
  到了年底,《菟丝花》、《潮声》也结集出版了。
  这些作品的出版,不仅给琼瑶经济上带来了丰硕的收获,在精神上,不但给琼瑶,对于琼瑶的家人,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琼瑶把《几度夕阳红》、《烟雨蒙蒙》等作品带回家给母亲看,母亲笑了。
  琼瑶终于得到了家庭的肯定。
  虽然,琼瑶从上中学开始,就让母亲担心,高中三年里,二度自杀,和老师的恋情,选择了庆筠,生活上的艰难和离婚,以及《窗外》的出版,这些都让母亲伤透了心。
  但《几度夕阳红》和《烟雨蒙蒙》这两部风格不同的长篇小说的出版,无疑证明了琼瑶不仅仅能写自己的故事,而且可以创作另外的故事。
  琼瑶终于证实了自己,也确定了自己今后的路,她要从事“职业作家”的道路。
  《几度夕阳红》究竟有多“红”,下一讲我们继续讨论。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6集 事业春天(1)
《事业春天》——几度夕阳红几度(下)上一讲我们说过,《几度夕阳红》的书名,来源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首词,由于并没有注明出处,许多人都会以为,这是《三国演义》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所创作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首词的作者,另有其人,他便是明朝政德年间的状元:杨慎,杨升庵。
  杨升庵是四川新都人,说起来还是我的同乡。这首《临江仙》,是杨升庵所著《二十一史》弹词中的第三章《说秦汉》的开场词。
  这里顺便说一句,当然是笑话了。当初我乍一看“说秦汉”这三个字,猛然一惊,然后不觉又哑然失笑。
  天地间冥冥不可知的巧合,竟然是如此之多。
  虽然杨升庵的“说秦汉”,是说秦代和汉代的历史,但地球人都知道,影视演员“秦汉”是谁。
  关于演员“秦汉”,我们今后当然还会有专门的文字来谈到他。
  现在我们继续来讨论《几度夕阳红》小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
  《几度夕阳红》这部小说,不仅结构上编排得很好,而在故事的细节上,也很能贴近当时台湾民众的生活。
  大陆解放,天翻地覆,慷慨而沧桑。许多因政治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差异,有意无意地挟裹在历史潮流中人们,随着国民党的失败,从大陆撤退,到了台湾,开始了特异的新是人生。
  当时的台湾,是很保守很落后的内向型农业经济社会。这些人的到来,使台湾一时人满为患。为了生活,来到台湾的大陆原乡人,没有人能挑剔工作,也没有人敢于挑剔工作。生活变得是如此不可理喻地艰难。许多人家的住房、吃饭都成了问题。
  《几度夕阳红》小说中,杨明远的一家,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中典型的一个缩影。只靠杨明远一个人当公务员,要养活一家四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杨明远家庭的这样捉襟见肘,琼瑶是深有体会。她的家庭有着相似的经历。
  让我们来看一看当时琼瑶一家初到台湾的情况。
  一九四九年,琼瑶一家经过了乘火车到广州,再搭船去台湾的漫长旅程,终于在夏天到达了台湾。
  时间在转变,在推移,琼瑶的人生,在这里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琼瑶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初抵台湾,所有的事物都很新奇。”
  在台湾,还算是不错,琼瑶的父亲接受了一所师范大学的聘书,在中文系当副教授,他们一家分配到了一幢二十个“榻榻米”大的日式房子。
  一直过着颠簸流离的生活的琼瑶的一家,这时才真正的安顿下来了。悲伤和愁苦已成为过去,新的生活,简单,但充满了浪漫的诗意。
  台湾,完全是不同的场景,浓荫的大榕树,高耸秀挺的椰子树,盛开的鲜花和绿叶,这真是一个令人忘忧的世外桃源。
  连琼瑶的母亲也为之兴奋不已。他们终于有了一个“独门独院”的自己的家!
  生活充满了乐趣和新鲜,住日式房子,进门脱鞋,学着穿木屐,地上铺的榻榻米,对于孩子们来说,真是个极乐的世界,大家笑啊闹啊,蹦啊跳啊,一切都不同了,一切都有了新的意义。
  然而,生活依然是清贫和艰苦的。
  琼瑶在《几度夕阳红》那篇小说一开始就写李梦竹计算家庭开支:
  “梦竹咬着铅笔上的橡皮头,无意识地凝视着窗帘上摇摇晃晃的黑影。然后,又低下头望着桌上摊开的家用账本:伙食、燃料、调味品、水电、零用、教育、医药、娱乐——预算中的项目似乎没有一样可以减少,而这些零零碎碎的项目加起来竟变成了那么庞大的一个数字,收支的差额仿佛一个月比一个月大。紧咬着铅笔,她呆呆地瞪着账簿出神,如何能使收支平衡?这似乎是一项最难的学问,做了将近二十年的主妇,她仍然无法让支出不超过预算。”

第6集 事业春天(2)
这完全是当时琼瑶母亲的真实写照!琼瑶自己也承认,她写《几度夕阳红》中李梦竹,完全是以母亲作为模特的。
  甚至在《几度夕阳红》中,李梦竹所写的一首诗,也是琼瑶母亲在现实生活中的大作:“刻苦持家岂惮劳?夜深犹补仲由袍,谁怜素手抽针冷,绕砌虫吟秋月高!”那时,琼瑶父亲一个人的薪水,却是难以支撑全家人的开支的。
  琼瑶回忆说:
  “母亲每天在算帐,想办法缩减开支。我们穿的衣服,缝缝补补,不知改过多少次,大人的改给孩子穿,姐姐的改给妹妹穿,哥哥的改给弟弟穿。母亲一直亲自做家务。家里买不起木炭,都烧煤球炉,那煤球和炉子一样大,中间有许多孔,一个接一个,终年不熄火。但是,煤球的气味非常难闻,我一直睡在那四个榻榻米的餐厅里,夜夜嗅著那煤气,以至于直到现在,喉咙都不好。”
  在小说《几度夕阳红》中,李梦竹的一家,也有类似的描写:
  “厨房,狭小得不能再狭小,煤气弥漫全室,使人一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