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缥邈仙踪 >

第47部分

缥邈仙踪-第47部分

小说: 缥邈仙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阳大道守恒第二推论:阴阳大道的转变是从为到无为然后到无不为的过程。

  这是一个螺旋形转变过程。上面可知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首先太极体是稳定的,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的过程。

  裂变的过程,太极体相对不稳定,用外部太极体一个很小的作用,便激发到不稳定状态,然后气与能力相互转变,达到一个稳定的过程。

  聚变的过程,太极体相对稳定,用外部太极体一个巨大的作用,激发到不稳定状态,此时的气与能力转变更大,再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裂变即是聚变,聚变即是裂变。不经过聚变,就没有裂变。聚变过后,就必须裂变。

  在人体气化中,男白女赤先聚变相交,而后裂变成先天元精为真水。真水聚变生真火,此为水中生火之意,阴阳互根。真火化真气,又是一个裂变的过程。如此从为到无为,然后到无不为,再到不无不为。真气与水谷之气聚变,便成了人生的基础。真气进一步裂变,又化成了后天之精。(此在内景图中,兹不多言)

  此中如何转变的过程,在阴阳大道消长定律中,转变的结果,在阴阳大道五行定律中。

  在阴阳大道中,阴阳讲述的是格物,五行讲述的是生化。

  阴阳大道——阴阳大道消长三大定律

  阴阳大道消长第一定律:阴阳的消长为阴阳大道中一切运动的基础。

  阴阳大道消长第二定律:在太极体中,阴阳消长的相互作用是大小相同,性质相反的一对控制能力。

  阴阳大道消长第三定律:在太极体中,阴阳相互消长,相对来者为阳,相对去者为阴。

  以上说到聚变与裂变,此二者实为阴阳消长的过程。

  阴阳大道消长第一定律:阴阳的消长为阴阳大道中一切运动的基础。

  观测阴阳大道中的消长方式,只有圆周与运动与往复运动。此为第一定律的第一推论。

  阴阳大道消长第一定律第一推论:阴阳消长存在的方式为圆周运动与往复运动。

  单位太极体是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存在的,消长运动中的阴阳由第三定律而定。太极体是气与能力的总和,太极体内又可分为若干单位太极体,作圆周运动的单位太极体亦是由若干太极体组成。太极体内的运动是往复运动,单位太极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僻如地月系,太阳系等为单位太极体,而在地上的大气为一太极时,此为一太极体。

  单位太极体的圆周运动好理解,太极体中的往复运动为何为一切运动的基础。僻如人的行走,可以向任一方而运动的,所作的不一定往复运动。但是人不论向何方运动,运动的基础都是由于肌肉的收缩,这是阴阳的消长运动。汽车在行驶,是由于发动机中活塞的运动。火箭的上升,是由于火力后喷,此时火箭如同发动机中的活塞,向一个方向运动,取的是活塞运动中的一段,但基础仍是阴阳的消长运动。

  于是便有了第二个推论。

  阴阳大道消长第一定律第二推论:往复的运动为阴阳消长的相对运动,往复的停止为阴阳消长的相对平衡。

  太极体内阴阳二气的不平衡,自然就产生了阴阳消长的往复运动。相对平衡了,往复运动自然停止,此时阴阳的消长就相对平衡了。

  在单位太极体内部,小太极体在作向极心的圆周运动,或向极心内旋,或背极心外旋。内旋时为入,为阳,但极心为阴,气多能力小,又在内旋,极心对极外太极体的控制能力在渐增大,最终的结果,便成了无极中的阴极。外旋时为出,为阴,此时极心为阳,气少能力大,又在外旋,极心对极外太极体的控制能力在渐减小,最终便成了无极中的阳极。自然时由阴极到阳极或由阳极到阴极的时间为一劫,取中间一段来研究,几乎无变化,所以便有了第三推论。

  阴阳大道消长第一定律第三推论:在单位太极体中,阴阳的消长总是内旋或外旋,相对平衡几乎是不变的。

  在茫茫宇宙中,单位太极体的形成,有的是新生,有的是青年,有的是中年,有的则是暮年。有新爆炸出来的,亦有近于无极的。就连我们所处的单位太极体,也时刻在旋转,在膨胀。最终也逃不离死亡,这就是生长化收藏。

  上面说了阴阳的消长为阴阳大道中一切运动的基础。在太极体中,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主要是因为阴阳二气的控制能力,计算方法在阴阳大道运动定律中言及。控制能力是什么?

  阴阳大道消长第二定律:在太极体中,阴阳消长的相互作用是大小相同,性质相反的一对控制能力。

  控制能力是气与能力的总和,作用于阴阳二气单体外部,与总和成正比,与空间成反比,此在阴阳大道运动定律中讲。阴阳二气消长的相互作用,在作用处,控制能力的大小总是相等,性质总是相反。一方为作用方,另一方则为反作用方。

  比如阴阳二气的作用,进行消长。阳处气与能力的总和,为阳的控制能力,阴处气与能力的总和,为阴的控制能力。此时的控制能力,为静时的控制能力,为阴阳两端的控制能力。在阴阳各为太极体之外,空间越大的地方,阴阳的控制能力越小,此为动时的控制能力,为阴阳二气作用的控制能力。若阳处的控制能力大于阴处的控制能力,则阳长阴消。阳所控制的空间大,阴所控制的空间小,阴阳消长相互作用处的空间必是近于阴处而远于阳处。在相互作用处的空间,阴阳二气的作用是相对平衡的,控制能力是相等的,性质是相反的。僻如夏季,阴阳相互作用的相对平衡处北移,冬季,则南移,即是此意。

  阴阳大道消长第三定律:在太极体中,阴阳相互消长,相对来者为阳,相对去者为阴。

  在阴阳的相互消长中,消长方式只有圆周运动与往复运动。相对来者为阳,相对去者为阴。在前面已经论述,兹不多言。要注意的是在圆周运动中,内旋则为阳,但极心为阴。外旋则为阴,但极心为阳。很多人笼统的认为向内为阴,向外为阳,只是指极心处,而运动中的阴阳恰相反。

  左右阴阳——青龙白虎

  张锡纯先生在论述活络效灵丹时高鲁轩案:“用活络效灵丹,加京鹿胶四钱(另炖兑服),明天麻二钱,煎汤饮下。托其左腿者,觉自手缝中冒出凉气,左腿遂愈。而右腿疼如故,因恍悟曰,人之一身,左阳右阴,鹿名斑龙,乃纯阳之物,故其胶入左不入右。遂复用其方,以虎骨胶易鹿角胶,右腿亦出凉气而如左而愈。《礼》有之,“左青龙,右白虎”,用药本此,即建奇力,古人岂斯我哉。苟悟医理之妙,六经皆我注脚也。

  友人李景南,左腿疼痛,亦自服鹿角胶而愈。隔数年,右腿又疼,再服鹿角胶,分毫无效。适有自京都来者,赠以同仁堂药坊虚骨酒,饮之而愈。愈后不知系何故,后见愚所治高鲁轩医案,不觉抚掌称快。”

  白纸黑字,写得甚明。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故知阴阳大义者,知一而毕,非浅学者可为。鹿角通督脉为食草之物以通东方木生之气,虎骨生四肢为食肉之物以通西方金杀之气。但为何人身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此在阴阳大道消长定律中已言及。

  阴阳之道——天人合一感应中产生的阴阳

  中华智慧几千年,阴阳之道从未中断过。地球世界上的其他任一民族,都没形成中华智慧中十分系统的阴阳理论,这是为什么呢?阴阳之道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宇宙只有一个,人既然要生存在此大道中,就必须要与大道和谐统一,在茫茫宇宙中,可分级不可思意数个不同的太极体,共同构成了阴阳大道。任何一个生物的产生,都要与总太极体和谐统一,也都要受到各自所处不同太极体的控制,这便是生物的多样性,宇宙物质的多样性也是如此。鱼儿受到水作为太极体的控制,则必须要与水太极体和谐,不同种类的鱼儿大体相似。其它阴阳之气则如此。

  人作为生物生存在地球上,必当要与所处的太极体相和谐。

  阴阳之道为何要产生在中华,紫极认为不是平白产生的,而是所处的地理环境,天人合一相作用的结果,并非某一次偶然的发现。包括中医、针灸,也并非某一次偶然的发现而形成的经验。

  产生阴阳之道的条件:

  条件一:地理位置必须是平原地带。

  人类逐渐减少为生理最基本的需求饮食而付出的时间,有了观察思考的时间。这样就必须要进入农业社会。人类若每日为生存的食物而烦恼,则没有空闲时间去思索大道。饱食后还要有充分的休息,为下一次取得食物作准备。这样进入了农业社会,有了余粮,则会空出更多的时间。进入农业社会,就必须要在平原地带,中国是最早的农业社会。

  条件二:地理位置必须四季分明。

  这样四季分明,阴阳有基础,思考才有了认识。

  条件三:地理位置必须在北半球。

  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头向天,足向地。地球有磁场,人亦有磁场。人的头部是南极,而下部会阴为北极,具磁偏角。为什么头部不是北极?这是人的生理构造,不是为什么,丹道内景中可显现。因人的头向日,为南极近日,只有处在北半球,南方才近日。

  条件四:地理位置上的磁力线方向,必须指向东南。

  为什么必须指向东南,人要顺磁力线而居,方能人体磁场与地球磁场感应合一。在太极体中,阴阳相互消长,相对来者为阳,相对去者为阴。太阳相对地球,自东而来,自西而去,故东为阳,西为阴。在风水阳宅中,顺磁力线而居,在中原大地,必是青龙宅,面向东南。太阳相对地球旋转,相对东方为近日方,相对西方为远日方。只有磁力线指向东南的地理北半球,东南才能为阳,人居此处才能天人合一。

  由上面的条件,在地球中,唯独中华平原具备。

  条件五:地理位置上必须有人的参与,且相感方能遂通。

  天地阴阳选择了中华平原,此处的地理环境与人的内景相通,但只有致虚极时,方能感而遂能,才能达到天人感应,才会创造般的发明阴阳理论。

  由上五个条件,只有中华平原地带才具备完全,所以阴阳大道在此处不会被灭亡。但第五个条件,是以人为本。现在西风东渐,唯利是图之风大盛,人心浮躁,如苍蝇之逐臭,再想感而遂通,难矣!不但如此,反视阴阳为迷信。现在阴阳大道的家败,看来也难免的。知阴阳者,只能在民间少数派了。悲哉!

  阴阳之道——玩弄阴阳,其乐无穷。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