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普洱之路 >

第3部分

普洱之路-第3部分

小说: 普洱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叫澜沧江。

    澜沧县县长是拉祜族,他陪我们观看拉祜公园、拉祜歌舞等。他说:~米~花~书~库~ ;__

    ——拉祜的民间传说文化非常发达,拉祜的歌舞名满天下,中央电视台、省台、以及老毕的“星光大道”,也经常有澜沧拉祜族的节目。

    他告诉我们: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普洱市第一大县,辖3个镇、17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2%,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阿佤新歌唱出的神奇佤山——西盟

    赵振华是西盟县长,他身上有山里阿佤人特有的彪悍与雄壮。他不善言语,烟瘾很大,常常怀抱一根大竹筒,不停地抽烟。

    我们听同样黑粗的女文化局长说过,县长是实干家,又是工作狂,为了西盟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没白没夜的大干苦干,是个很了不起的阿佤汉子。

    他们向笔者介绍:

    ——西盟一词源于拉祜族语“西密”之译音,意为产金子的地方。傣族称西盟为“勐坎”,译意亦为产金子的地方。

    1965年3月5日,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686公里。东北与澜沧县接壤,南与孟连县相连,西北与缅甸佤邦毗邻。

    国境线长89033公里,全县139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为山地,最高海拔2458。9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海拔1150米,年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855。1毫米。全县9。22万人的总人口中,佤族、拉祜族、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辖2个镇、5个乡、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村民委员会。

    西盟是一个典型的“直过”地区,新中国成立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萌芽初期。

    佤族过去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猎人头祭谷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直到1958年才逐步废除。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盟是木鼓的故乡,是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

    今天,神奇美丽的西盟,以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风光旖旎的勐梭龙潭、气势磅礴的佤山云海和热情古朴的阿佤风情,正在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考察的热区。
普洱茶的来世今生(1)
    普洱各区、县的历史,都与茶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说,普洱的历史就是普洱茶的历史。

    对于“茶史”,市委领导书记颇有研究,他说:

    ——从时间的长度上看,普洱茶可划分为四大时期。

    1.普洱茶的发轫时期(三国时期—1733年)。

    普洱茶的雏形始于汉末。

    三国魏时张揖《广雅》有制作紧压茶的描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这里所说制作法,正是饼茶制造工艺的萌芽阶段。唐朝将此压制技术发扬光大。陆羽《茶经》中的制茶工艺已相当复杂,但此时的饼茶、团茶皆以绿茶为主。

    而唐时樊绰《云南志》的记载是:“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明初年,太祖朱元璋取消紧压茶工艺令,这说明至迟在元代普洱地区就有压制紧压茶工艺。

    云南山高皇帝远,恰巧把紧压茶技术完美地保存下来了,故明谢肇淛《滇略》言“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个阶段称之为普洱茶的发轫和发育阶段,也是普洱茶在自然形态下曼妙生长的历史时期。

    2.普洱茶“号记茶”的历史时期(1733年—1938年)。

    王鸿彬秘书长对我们说:

    ——“普洱这么大,有八九个县,每个县都有特点,要想搞懂普洱,理解普洱,就必须先要搞懂“茶”,知道“茶”的往昔与现状。

    于是,他安排了我们参观普洱的中国茶博物馆,从而我们印证了市委领导书记的说法。

    “号记茶”时期又称“古董茶”历史时期。

    以1733年同兴号茶庄成立为标志,至1938年,其特征:

    一是各种商号相继成立。如雷日丰,同庆号、陈云号、车顺号、兴顺祥、江城号、敬昌号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二是以石模和木模压制为制造工具。散装形普洱茶已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团茶和饼茶开始主导产品形态。

    三是商标品牌标识已强烈凸现显。同兴号、杨聘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等,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整筒还有大票一张。光绪二十年(1895年),同兴号(向直卿)进贡宫廷的时候,还包有荷花纸。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大票文字都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的字样。

    四是普洱茶已成为进贡皇宫的重要贡品。

    清庭在普洱府思茅厅成立采购普洱茶的专门机构,“知每年进贡之茶,列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1千两由思茅厅领取转发采办。”

    贡茶马队享有“过州吃州,过府吃府〃的特权。

    五是普洱茶经济效益已成为普洱府各族人民的主要收入。

    清檀萃《滇海虞衡志》称:“普茶名重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也。”

    方国瑜先生《普洱茶》一文说:“从丽江经景东至思茅,马帮结队,络绎于途,每年贸易量有500万斤之多。”

    在文章最后,方国瑜先生说:“所以普洱茶的作用,已经不是单纯一种商品了。”

    六是普洱茶跨出境外国外。除清政府经常将普洱茶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和使节外,香港在1855年成立了“同兴茶庄”,并从此成为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区和仓储地。

    更有甚者,1740年前后,随着哥德堡号多次往返,已有使节将普洱团茶带到瑞典等欧洲国家。

    2006年10月,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中国区联络主任扬·鲁迪克向我们介绍说:“1739至1743年,哥德堡号先后三次往返瑞典哥德堡和中国广州,带回了大批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中国物品,最有意思的是,还带回来一个用普洱茶压制的哥德堡号船模给了国王,因此,可以说至迟在260年前,你们的普洱茶就到了瑞典”。

    简言之,此时的普洱茶号已灿若星河,辉煌灿烂。

    3.普洱茶“印记茶”的历史时期(1938年—l973年)。

    1938年12月16日,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省富滇银行合股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一批留洋制茶专家,如范和钧、冯绍裘从法、英回国,他们是做红茶的专家。范和钧在勐海制作红茶的同时,定制生产一些普洱茶。

    至此,号记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记茶的历史大幕渐次拉开。原来的号记茶是用石模和木模压制的,而印记茶是用机械压制加工的,红印、蓝印、七子小黄印等皆为此时期的主要产品。

    市委领导说:

    普洱城的路灯,本是七子饼型的,有人说为何用六饼型,那是因为当年进贡的马帮自己在路上私留了一饼。其实,贡茶是六子饼,所以,如今普洱灯型为六子饼型。我们对此没有研究,亦无话可说。

    我们在普洱参观了全国唯一的一座茶文化博物馆,对茶的往世今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真想不到,茶竟有如此大的学问呀!

    我们向茶叶局局长李富林求教,他曾担任过镇沅县的县长。他非常谦和,说自己不是茶专家,真正懂茶的人,是李市长、沈书记。

    我们与市委领导书记交流,他思维和语言都非常顺畅。

    他是语文教师出身,学中文的。他常说,自己闲下来私底下是个浪漫主义的文人,而一上班工作起来,又是个现实主义的官员。

    他从教师进入政府,当过县办秘书、副主任、主任、地委副秘书长、腾冲县委书记、地委常委、当过省政府副秘书长。2004年,任普洱市市长,后又任市委书记。

    他是很有思想和抱负的领导干部。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领导人要先当学生,然后才会当先生。在普洱,我们看文件,听介绍,搞座谈,得出一个结论:

    ——市委领导的确是普洱的老师。

    在茶方面,他是学识渊博的老师。

    在生态方面,他是谋划深远的先生。

    在许多方面,他似乎都在“教导”着他的下属、他的团队。

    关于茶,市委领导说:

    ——从空间的角度上看,普洱茶可分为四大发展形态。

    1.农业普洱

    农业普洱是以传统生产方式为特征,以种植和初级原料型产品为主的低层次、低附加值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发展其他更高层次的重要基础,为普洱茶“雄鸡一唱天下白”积蓄能量。

    在这个阶段云南省全省的茶叶年产值只有20多亿元。

    在农业普洱时代:普洱茶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2.文化普洱

    文化普洱是用文化的理念和文化的蕴涵来引领普洱茶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融入到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并以其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氛围,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2003年时,我们曾提出文化普洱阶段,将茶产值做到100亿。当时有很多人认为不可能,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理论和市场都是支持的。

    按市场定律,一个商品价格贵了,销售量就减少了,如果价格便宜了,销售量就上去了。但是它有三个假设前提:一是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二是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情况下;三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不变的情况下。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普洱茶的来世今生(2)
    市场定律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这三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世界经济在发展,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为文化普洱的构建奠定了经济基础。

    其他两个前提,我们可以用文化普洱的理念来改变它。

    为此我们采取了多个措施:一是召开首届云南省国际研讨会;二是从港台和国外把老茶收回来,我们只是想向世界宣布:普洱茶值钱的时代到来了;第三我们还把云南茶业协会、茶叶商会、普洱茶协会三大行业协会进行整合,形成由省农业厅统一作为主管部门;第四我们还用马帮把普洱茶送到北京;第五我们进行了百年贡茶回归故里的活动,把故宫l895年的人头贡茶、饼茶、茶膏请回普洱;第六我们创办了《普洱》杂志,组织出版了大量的普洱文化方面的书籍,等等。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让人们认识了普洱茶。∏米∏花∏书∏库∏ ;w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