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感悟河东 >

第9部分

感悟河东-第9部分

小说: 感悟河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此期间,都水监姚矍主持修复了建于北魏的永丰渠保证盐池免遭洪水侵害,它是河东第一个工开凿的巨大的水利工程,扣人名其渠为姚矍渠。唐柳宗元系解州人,他在《晋问》中曾说:“盐,晋宝之大也。”他还在文中描写了当时的食盐生产方法。即垦畦浇晒法,这种方法是运用人工,垦地为畦,将水灌入畦中,利用日光、风力蒸发晒制,改变了天然结晶方法,这是解盐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一垦地为畦,人工晒盐,改变了过去依靠自然的状况;二制盐过程,开始用卤搭配淡水,提高盐的质量;三加快了成盐速度,提高了产量,此时的食盐生产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由此看来,在当时解池之利首屈一指。

  运城本是一镇,春秋时名为盐氏,汉时称司盐城,元代为潞村,在此以前管理解池的机构大都设于解州,随着盐业的发展,元太宗时,开始设盐运司于潞村,自此,盐务机构都设于运城,潞盐始有其名,元末,盐运使那海德俊,再迁其机构至圣惠镇,并筑城以负保障,名曰运城,从此,运城才开始商贾云集,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盐务专城,运城现在比解州、安邑、蒲州这些古城能够后来者居上,根本的原因就是它居于盐池的中心位置,由此可见,没有解池便没有现在的运城。

  解池,以其宝贵的资源滋润着河东大地、更孕育了现代名城——运城。 。 想看书来

人间仙境堆云洞
从运城市区沿着大运路行驶到夏县水头镇,然后再向西行驶3公里的路程,就会来到上牛村,素有“小布达拉宫”美誉的道观堆云洞就座落在里。                            

  夏县堆云洞是一座建于土岗之上的城堡式的道观,因为雨后岗上积云缭绕,洞门云封,因此得名为堆云洞。始建于元代的堆云洞是道教中全真教龙门派的重要传道场所,到堆云洞最值得探访的是巧妙的布局、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以及景致秀丽的迷人风光。

  一

  堆云洞始建于元代,清朝的康熙至乾隆年间是它的鼎盛时期,1922年革命先驱嘉康杰在这里创办了平民中学,1928年*河东特委在这里成立,并且 在这一带秘密活动了长达10年之久,所以说堆云洞不仅是道家眼中的人间仙境,更是晋南革命的摇篮。

  元朝末年的一天,一位道士云游到夏县上牛村的洞沟,时值雨后放晴,只见土岗巍巍高耸挺拔,左涧右涧环绕土岗,天成二龙戏珠。再看它前有朱雀翔舞,后有玄武垂首,左有青龙蜿蜒,右有*俯卧,四方四神各就其位,头顶白云如盖,道士见此仙境不禁拍手叫绝。很快就有人在这里设坛修道,斗转星移,一座集江南园林的灵巧与北方建筑的大度为一体,充分展示道家思想精髓的道观便呈现在世人面前。

  堆云洞大小120间厅堂殿阁依岗而建,12座院落层叠相筑,房上有房,院中寻院,洞里藏洞,布局之精巧,结构之紧凑,风格之独特,实属罕见,综合这里的自然景观、建筑特点以及道观风水,堆云洞被世人誉为“浓缩的仙境”、“放大的盆景”。

  堆云洞中古碑上说“以其从壑连霄谓之堆云,以其穴崖而入谓之洞”,这就是堆云洞名字的由来。其实这座道观最早并不叫堆云洞,而叫和光洞,为古仙修真处,后来又改名朝阳洞。康熙元年道家全真教龙门派入住这里后,才改称为堆云洞。

  清朝顺治八年,全真教中兴之祖、龙门派第七代传人王常月也曾挂单堆云洞,研修仙道,设坛讲经说法,后来王常月奉旨主讲于北京白云观,度弟子千余人。康熙皇帝也从其受方便戒,从此,全真教道风大振。

  道家特别崇拜神仙,所以是最讲究风水的,道观中的建筑也都处处体现着深厚的宗教意义,堆云洞的山门就修有三重门洞,走进山门就表示进入山门的人已经跳出了“三界”,这所谓的“三界”就是无极界、太极界和现实界,这样就可以修炼成仙了。

  沙石洞是堆云洞的一个神奇之处,同时它也是道观称之为洞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虽然是沙石洞,但是结构却是非常坚固的,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土丘四周甚至包括距离它不到三米远的水井和窑洞旁边都没有发现像这样的沙石,而唯独这个上下高达六米的洞是处在沙石之中,这大概就是大自然神奇造化与祖先创造性发现的完美结合吧!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隐居修炼,他们认为景色秀丽、山林幽深的地方就是神仙聚居的地方,所以天下名山就是神仙的乐园,他们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道家巧妙利用山形地势,顺势布局,高低错落,或据洞筑室,或洞旁建屋,使道观建筑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道观坐北朝南,代表天南地北,也就是乾南坤北,东为青龙,属木;西为*,属金;东西对称,也就是八卦上的坎离对称。观中的庭院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庭院的四方代表着金木水火,中心为土,所以这种四合院就象征着五行俱全、吉祥如意。

  堆云洞的形制就是传统建筑模式与道教教义的完美结合。“曲折螺旋步步升,青云足下会飞腾,回头试看行将处,已离琼楼十二层”。古人慕其美景,还总结出了堆云洞八景,盛赞它的形胜。

  堆云洞是全真教龙门派的道观,所以这座奉先祠中供奉的主角当然就是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了。道教分为全真教和正一教两大派别,全真教又分为龙门、华山等七大门派,龙门派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派,丘处机就是龙门派的创始人,元太祖成吉思汗曾召见丘处机,尊其为神仙,爵“大宗师”总领道教,使道教地位大大提高,道教建筑遍及全国各地。清初以后,龙门派几乎成为全真教的代表。

  这里还保存着清朝咸丰三年所刻制的堆云洞全图,这上面不仅刻画了堆云洞所有的院落和房屋,而且还刻画了30多个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完全是一幅堆云洞鼎盛时期的*图。

  云阶道人是全真教龙门派第18代传人,从清朝嘉庆到咸丰年间,他在堆云洞住持时间至少30余年。从他刻制的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堆云洞的管理体制,一般来说道观的管理体制可分为十方丛林、子孙庙和子孙丛林三种类型,全真教的道观一般都属于十方丛林,当然堆云洞也不例外。

  据记载,到清朝嘉庆年间,堆云洞的观地就达到144亩,所有这些庙产都属于道教界公有,由于道观规模很大,道中人数多,全观的组织十分严密,管理也特别严格。

  这座塔形的建筑叫做笔峰,它在这里主要起的是平衡作用,也就是这个道观用来补风水的,它的外形建筑就像一支眉笔一样直指云天,传说它还曾得到月中嫦娥的青睐,月亮每升到这里的时候嫦娥总会停下来用它来描眉画眼,所以古人把它誉为堆云洞的第七景笔峰留月。

  “拔出三千界,登临岂偶然,浮尘飞不到,即此晤群仙”。北极台矗立云天,似乎已超出凡界红尘,目极舜日尧天而外,人在蓬莱仙境之中,登上这天台,大概就真能与天上的群仙会晤了吧。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这座三清殿里供奉的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就是老子的化身,他与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合称为“三清 ”,是道家最尊崇的三位天神。老子从人到神,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到道教的神师爷,他的神化过程也就是中国道教形成和发展的缩影。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老子名李耳,字伯阳,死后谥号聃”,是周朝管理藏书和档案的史官,他博览群书,学识过人,孔子也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后来他见周朝衰败,便辞了职,打算当个隐士。当他西出河南函谷关的时候,守关的官吏尹喜把他敬为上宾,请他写部书为后人留下点东西,于是老子写下了《老子五千文》,也就是《道德经》,然后就当了隐士。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阳而抱阴,冲气以为和”,这就是老子关于宇宙生成的基本理论。在老子看来,“道”是早于开天辟地之前就存在的一种物质性的实体,它无声无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永远存在。

  老子还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法则,提出事物存在的相互依存性和矛盾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规律。他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已成为哲学史上的名 言。老子从“天之道”悟出了“人之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提倡一个人应该取法于“道”,做到“无为”、“不争”、淡泊名利、反璞归真。正是由于老子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把他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阐释与无边的宇宙联系起来,才使他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位智慧巨人。

  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教”也就是道教,他把老子的道教学说《道德经》奉为道教的经典,就这样老子硬是被推上了祖师爷的交椅。

  老子认为,“道”是无声无形的宇宙最高法则,而道教则进一步突出了道的超越性、绝对性和神秘性,使道变成了具有无限威力的抽象形态,老子提倡清静无为,追求内心的安宁,而道教则发挥这种越凡脱俗的精神,形成出世的心性炼养理论。老子宣扬的“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更成为道教养生修炼超凡入仙的重要思想资料。这样,老子的哲学与道教的神学就发生了纠缠不清的关系。

  其实老子的道家学派是反对巫术和鬼神的,而他却在死了几百年后被推上了道教教主的位置,他如果知道自己身后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话,那么他在函谷关应邀写《道德经》时肯定会做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二

  堆云洞并不只是道家仙人们的乐园,同时它也是晋南革命的摇篮,从1922年开始革命先驱嘉康杰便在这里播撒知识和革命的火种,堆云洞中处处都留有他坚定的足迹。

  清朝末年,堆云洞几经战乱,多处被毁,洞中道人远遁,香火渐渐稀疏。1922年,革命先驱嘉康杰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拒绝了阎锡山高官厚禄收买回到故乡夏县,他看到堆云洞建筑奇特,格外恬静,于是便和几位同仁志士将堆云洞整饰一新,办起了平民中学,并亲自在道院门前栽了一棵合欢树,表明了要为革命培养人才的信心和决心。

  平民中学弘扬了“五四”时期的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影响深远,吸引着省内外学子们纷纷前来就读,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1925年,阎锡山深 怕该校的“赤色宣传”危及他的统治地位,便查封了该校,并逮捕了嘉康杰。*千方百计将嘉康杰同志营救出狱,1927年嘉康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座道院是明清时期道人们讲经说法的道场,但它到了新*义义时期的时候就变成了点燃革命星火的地方了。当年平民中学就是在这个院落里成立开学的,1928年*河东特委在这里秘密成立。1929年6月7日和8日两天在南厢房召开了历史性的六人会议,入*河东特委为河东特支,使河东革命开始了新的转折。

  从此之后,堆云洞便成为河东革命活动的秘密据点,共产党人利用这里院中套院、洞中藏洞的神秘地形和建筑,与敌人展开长达10余年的周旋与斗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