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周作人散文全集 >

第9部分

周作人散文全集-第9部分

小说: 周作人散文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帝国主义的国家侵略人家,总有一种口实,不过这里大有巧拙之分。从前最普通的是说土地小,人口多,不得不抢人家的,这虽不合道理,却还说得天真,有如辛亥光复的前夕阿Q跃跃欲试,有破落大户说,我们当可免于被抢,阿Q回答道,你总比我有。从前德、意、日三法西斯首领的主张便是这一派,可以说是强盗派吧。美国则又是另一派,这却只能说是笨贼,杜鲁门、艾奇逊原是希特勒、戈培尔的徒弟,实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他们说对于朝鲜、中国的侵略目的是为了美国的安全,小学生都知道美国与东亚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这在世界上不算是一条小河,怎么还觉得不安全,要把防线设到东岸来,这理由有谁能说得圆?近来胡佛出来大吵,要将防线移下海去,此贼比较不笨,虽然仍旧要硬占台湾、菲列滨、日本等别人的土地,究竟已比杜鲁门聪明一等,再下一步便可以退到太平洋中间去了。不过胡佛的聪明也是在朝鲜的鞭子打出来的,大概再要挨一次鞭打,才可以出一个比胡佛聪明的人来,太平洋上才真可以太平一点了。
  

日本民谣――饭后随笔(三四六)
1951年1月10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从友人那里借来一册日本小说,书名《播州平野》,宫本百合子著,一九四九年出版。她是现代日本的进步作家,本姓中条,在苏联留学,嫁给宫本显治,显治以共产党关系被判无期徒刑,至日本降服,始得出狱,已被监禁十二年了。这小说便描写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以后,石田广子为迎接重吉出狱,往来于母家夫家及东京之间,所见家庭社会上的情形,对于日本战败悲喜交并,很有意思。由著者看来,“这大(军用)工厂因了轰炸而破坏得踪影全无,无宁认为趋向整理的第一步,也无不可。”就是在一般民间,也都厌战,等到投降发表,大家倒反而觉得透过一口气了。第十二章末节说:
  在那地方从五月时起街上流行着这样的歌云:
  日本是好的国土,花的国土,
  七月八月是灰的国土,
  九月十月是别人的国土。
  每一辆公共汽车上,必定有一个宪兵搭乘着跑路。
  可是在这街路上,这歌流行着,歌唱着。因了在生活上被套上去的愚弄而生的愤怒,使得各人对于这歌词的辛辣引起了同感。
  其时还是在发表投降之前,于此可以见人言之可畏,够得上与中国古时所见的童谣相比了。(写好后见齐公文,知此书已有中国译本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恋爱与*――饭后随笔(三四七)
1951年1月12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前回抄录了别人的两篇话,究竟不能老实的做文抄公,那么自己的意思是些什么呢?我引了这些文章,实在是来做材料,想对于近时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的一项决定来稍加注释的。据报载,会议决定对于旧有戏曲,应当谨慎的区别恋爱与*。这使我们觉得,第一重要的是决定恋爱与*的界说。单凭理论是不行的,最好依据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譬如以前室女私通往往被家人强迫上吊,多妻则是许可的,那时《西厢》的结识私情便是*,而《三笑因缘》式吊膀子则是恋爱,在现今这就正应当翻个身了。有如扬州小调也罢,唐河山歌也罢,现在看来总不能再以*二字一笔抹杀,在文字内容上尽可有好些缺点,但是反抗礼教,要求自由,具有革命的气息,诚实率直,即是生命力的所在,而且与婚姻法对比其根本思想并无差违,此乃是很实在的证据,可以说这是属于恋爱的,虽然这两个字未免生硬一点,在现今广大人民中间还未十分熟习。
  所谓猥亵,同样的也须与黄色相区别,前者是天真的反礼教的,而后者乃是躲在礼教后的一种不必要的玩弄,清末京戏里我曾见过这种极端的例,说明起来也要犯黄色的嫌疑,但后来早已不演了。
  

落花生的来路――饭后随笔(三四九)
1951年1月15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小时候在乡下过新年,照例很是高兴,因为有东西吃,年糕粽子、瓜子花生、荸荠甘庶,都是粗品,却也很是实惠。这些东西之中,只有落花生是外来的,因为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中叫它作番豆,可见它与番瓜、番茄是同样的出身,我们从文献上可以知道万历中由福建传入浙江,崇祯中可能到了两江,虽然《本草纲目》中还未曾收入。落花生的原产地据植物学家说是在热带美洲,屠鸦先生所说巴西秘鲁大概是不错的,只是怎么传到中国来的呢,这时间路线便不易推测,因为西班牙征略秘鲁等地是在一五三零年以后,即明嘉靖年间,到万历中才五六十年,怎么能传布开去的呢?这可能有两条路,一是北路,千六百年利玛窦入北京,耶苏会士多南欧人,或者带了来;一是南路,一五五七年葡萄牙人占澳门,由那边传到广东福建去。据个人的臆见,似以南路比较近似。初来大概是小花生,大花生乡下通称洋花生,可知还是近时才有。说也奇怪,因为有了洋花生,所以那小的一种反而得了本地花生的徽号了。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行与医――饭后随笔(三五)
1951年1月16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如何,我对于五行是很有点怀疑的。照现代常识讲,化学原质已经有上百种了,就是说古代吧,这也还不及印度、希腊的四行地水火风,中医说五行而病理上又添了一种万能的气上去,可见这缺点也早已感觉了。五行之外,拉了五色来配上了,又加上五方,把天干对折,再加了上去,这样一来就方便极了,什么事理都说得圆。中国从前总说医卜星相,我常觉得不平,医乃仁术,古人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怎么与江湖上的打卦先生算在一起呢?其实这理由很是简单,便是在这五行上面,他们都讲这一套东西,自然可以归到一类里去。以年代论不可不说是很古了,经书中如《洪范》《月令》等就富于这色彩,在那时也是难怪,现在偶然拿出来看看也觉得好玩,有如说某人属虎某人属羊,说说无妨,但若是在有结婚问题时提出虎拖羊的理由来反对,那便不行了。中医尽有经验和方剂可取,那些五行为本的病理学说与起课算命是同源的,迟早总该清算了吧。
  

卜星相的前途――饭后随笔(三五一)
1951年1月17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医卜星相中间,医应该单独提出来,让它成为一种正当的学问与技术,卜星相只好且随它去,因为这是无法改革的。那些卜人相士(中国虽然通称星相,实在星学这一门已经不见,看相的只讲气色纹路骨格,与天上的星无关了)自然设法请其改业,从事生产的工作,至于那一套理论方式,总结起来向书库一送就可了事。天下万事供求必然相应,中国以前有这些卜星相的专家,原因便为的是在封建社会,人民的灾难苦痛太多,生死祸福全不自主,俗语云,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为想避免不幸起见,必须能预知一点未来,才可稍为安心,占卜的必要即从此而生,所以这种职业的发达也并不是偶然的。在资本主义的社会一部分人追求势利,一部分人穷极无聊,西洋算命这类勾当也自有其存在的根由。只有在新社会中,人人各尽所能,各取其需,再没有什么野心与恐惧,它这需要才能消除,这样看来,卜星相在中国的前途也就不很长远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爱人的占卜――饭后随笔(三五二)
1951年1月18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各种占卜固然都出于迷信,那些职业的占卜家也全是江湖派,在进步的社会里终究是要消灭的,可是话再说回来,这在个人中间是否还能维持存在,我觉得未能即下断语。《兰亭序》中云,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所罗门雅歌》云,爱情如死之坚强,这两点在人情上是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即使现今恋爱都能自由,对于生死问题也能了彻,可是关于爱人的别离生死至少有同样的忧虑与怅惘,这里可能就是空子。古时闺怨诗中常说喜鹊灯花,裙带解,子飞,暗掷金钗卜远人,安徒生童话《无画的画帖》第一夜记一个印度女郎在恒河里放灯,看了灯光不灭,欣喜的高叫他没有死。这事情有时地的限制,但这情意可能是恒久的,一时不容易改变也未可知。她或他怎么样,或生或死,这推测便有一种占卜性,不过是主观的判定是否,与客观的即是借了外物来判定有点不同罢了。借了外物来判断的毕竟近于迷信,如金钱数牙牌数等,这总是落后的东西,应在废除之列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英文与美文――饭后随笔(三五三)
1951年1月19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有友人写信来,说正在翻译一篇小说,这事实在是难似易,往往是“戴石捣臼跳(音条)大头”,出力不讨好,下文却说“但五一年决以每天余暇硬译千字,颇想找一本三十六万五千字的小说,练练恒心,可否换钱则非所计,心目中有此种冷门货否?”对于这位友人,我除复信赞成并表示佩服外,说不出什么具体的回答,因为我于外国小说戏曲一向是茫然的。我只在消极方面供献了一点意见,即是叫他不必译美国的东西。美国旧作家中间,固然有过伊尔文、霍桑等人,写些随笔故事,近代也有马克吐温可说是进步的人物,但一般还是侦探犯罪小说居多,披沙拣金,极不容易。还有一层,即使找着一本可译的书,但是用美文所写的,翻译很是吃力,正够得上说戴石捣臼了。英美语言的优劣,我们何必来多管,不过美文中俚语之多是众所共知的,读英文出身的人用功到能读莎士比亚,如不特别经过训练,要了解美国小说仍是很有困难。学了英文,译点英国书,我想这总不算错,因为他们至少还有些文化遗产,可以供我们的采择。(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苏联也还在上演。)
  

租书看――饭后随笔(三五四)
1951年1月20日刊《亦报》
  署名十山
  未收入自编文集
  近地没有小人书摊,小孩们常往街上文具店租连环图画看,一册百元,拿回家来加倍,另要三四千元的押金。这里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好书,齐公与该管机关虽在努力,出版的不多,在小人书摊上更少见,有的旧的出品如《泰山》《神箭》等简直要不得。不过这办法倒不可厚非,至少也有便宜之处。我们有时想一看某种古书或西文书,若是有地方可以租借,岂不很好,原价百分之五的租金还不能算贵,反正价值百十万的贵重书本来未必会得要借的。因为向来没有这个办法,想看书的人只好出钱来买,不久要钱用时又复卖去,一转手间损失不少,只便宜了旧书店的掌柜的。很久以前我买过一部《点石斋画报》,一共有四套,每套八厚本,末了是《淞隐漫录》的原文合订本,搁了一个时候又卖掉了,想起来这全部似乎还未看过一遍。买价记得很贵,姑且算是一百元吧,百分之五的租费计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