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30部分

铁血强宋-第30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其存世的真迹均为无价之宝,他在艺术上的巅峰成就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再次他正如章惇所说“为人轻佻”,也就完全没有王爷的架子,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这样的人当然是人见人爱,相信章惇也绝不讨厌他本人,只是反对他当皇帝而已。不过向太后的决定却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不够理性,曾布等人也缺乏做官的原则,盲目服从太后的决定。章惇此人阴险毒辣,尤其是陷害了大家都很喜欢的大文豪苏东坡,在历史上评价很差,被《宋史》列入《奸臣列传》,但仅从徽宗继位这件事来看,他却非常符合儒家做人为官的原则。

  徽宗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后人有一个评价:宋仁宗才能平庸,除了皇帝什么都不能干;宋徽宗才华横溢,除了皇帝什么都能干。然而不幸的是,他恰恰就当了皇帝,对宋廷的权力体系和运作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徽宗的昏庸奢侈导致朝政黑暗,而宋王朝的“积弱积贫”也达到了顶峰,人民生活艰难,所以起义不断,这些人还列出方腊、宋江等著名起义来作为证据。但这种观点未必准确,徽宗朝有一些起义不是因为“贫弱”,相反,根据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这恰恰是经济发达的表现,政府财政支出比例的增加也是符合瓦格纳法则的,这些问题还会在后文详细讲到。宋徽宗的主要问题在于打破了宋朝原有的权力制衡体系,造成了朝廷的决策机制严重退化。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最高统治者、官吏、人民是三个自然存在的、相互制衡的权力主体,而按照宋朝的组织结构设计,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皇帝、宰执、台谏三个权力主体又相互制衡。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几何结构,这种三方权力制衡的方式最容易达到稳定。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出现不正确、不理智的决策都容易被另外两方联合否决,以此保障朝廷决策符合事理。但如果其中两方联合起来形成稳定的政治同盟,压制住第三方,就容易形成事实上的*专制,联合方的错误决策就很可能通过。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本身很小,宋徽宗这个思维方式很有问题的人恰恰就给遇上了!

  宋徽宗本身不适合当皇帝,他的决策很难说正确,但是如果宰执和台谏都负起责任来,监督他的行为,纠正他的错误,朝政还是可以正常运转下去。然而不幸的是,经过神宗、哲宗朝的“新旧党争”,宋朝的官员队伍元气大伤,那些抛弃了儒家传统道德观念,专以投机钻营以求上进的“*”充斥着朝廷,其中一个非常投徽宗之所好的大奸臣蔡京崛起了。蔡京是王安石的女婿蔡卞的哥哥,属于*骨干,而除了*共同的专长外,他恰恰又有一门别人不能具备的才能:高超的书法艺术。抛开他的奸臣事迹不谈,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不容抹杀,甚至有人认为“宋书四大家”中的“蔡”既指蔡襄,也指蔡京,蔡京的成就确实也不低于蔡襄。政治上他又是*的骨干,这样的人当然深得徽宗赏识,徽宗尚未亲政就力保其为宰相,共任17年宰执,堪称徽宗一朝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蔡京仰赖徽宗对他的私人欣赏,权位超过了其他*的老上级。他作为宰相,对皇帝无条件依顺,沆瀣一气,极大的破坏了宋朝多年来形成的三方制衡的分权体系。皇帝和宰执结为一体,压倒了台谏,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压倒了整个官员队伍和人民百姓,形成了事实上的集权专制,监督制约降到了最低程度。当然,如果他们俩只是一般的昏君和奸臣还好说,他们死了以后下一朝不太可能又遇到这么无敌的君相组合,朝政有望恢复正常,而更可怕的在于:他是个艺术家。

  艺术家中不乏神经质,“宋书四大家”中蔡襄、苏轼和黄庭坚时代较早,而和徽宗同时代的米芾,与徽宗的私交更胜蔡京。但是此艺术家品行过于不羁,自号“米癫”,经常公开表演诸如把砚台当成自己的脑袋、在大街上抓住人家的石头结拜兄弟之类的行为艺术,确实不可能入朝为官。事实上宋徽宗本人也是身不由己被推上了皇位,不然很可能四十岁左右,艺术气质臻于化境,也会和米芾一起上街去当疯子。宋徽宗的艺术家气质同样也贯穿到了他的治国理念中,试想如果有一位韩琦这样的贤相,一定也能监督他不要乱来。可惜满朝都是蔡京、曾布、吕惠卿这些家伙,那还有什么好果子吃,大家都一起来胡玩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海上盟约:邀盗分邻的极端可耻行为
海上盟约:邀盗分邻的极端可耻行为

  幽云十六州,最初宋辽双方都认定是自己的国土,各自占据了一部分又都惦记着对方的那一部分,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保持现状。尽管辽帝国一直扶植西夏以牵制宋帝国,但是西夏的国力始终无法和宋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相抗衡,到徽宗朝已经进入濒死阶段,徽宗只需再加上一把力就可以掐死这个海关帝国。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新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政和元年(辽天祚帝天庆元年,西元1111年),宋廷遣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出使辽国贺正旦,检校太尉童贯副之。这本来是一次例行公事的互使,但是在路上他们却遇到一个人,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这个人当时名叫马植,本来是辽国的大族,官至光禄卿,但在辽国人缘却很差,所以来投奔宋朝。他夜见童贯,声称有灭辽之策。童贯大惊,将其改名为李良嗣,偷偷带回觐见徽宗。

  李良嗣向徽宗提出:“辽国天祚皇帝荒淫无道,而女直恨辽人入骨,如果宋朝通过海路联络女直,一起夹攻辽国必然成功。”宋徽宗有点动心,但当时参与此谋的人都很反对,主要理由是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宋帝国还占了人家不少便宜,没必要为一个小小的女直部落而挑开战端。更重要的是西夏马上就可以拿下了,就算要对契丹动手,也应该先把西夏这边解决干净再说。但李良嗣马上又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先发制人,事不侔矣。”(《续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一),意思是说:幽燕本就是大宋的国土,人民急切盼望宋廷来解放他们,大宋要抓紧时间,不然被女直抢了先就麻烦了。这样一说宋徽宗立即就同意了他的观点,下令准备伐辽,赐李良嗣国姓,任秘书丞,负责联络女直。这种弱智决策在正常情况下是肯定通不过的,但是有了蔡京的无条件支持,硬是给通过了。快被压死前的一刹那,西夏人突然觉得头顶的天空变得开阔了许多。

  于是赵良嗣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多次绕开契丹的陆地,通过海路与女直部的使者谈判,基本确实了南北夹攻的战略,并向女直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培训。女直这个部落又译女真,据说是肃慎或者靺鞨的一支,主要生活在契丹帝国上京临潢府更北的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县)附近,主要以渔猎为生。注意是渔猎,而不是游牧,也就是只会猎取野生动物,连放牧的技术都还没有掌握,非常落后。这个部落算是契丹下辖49个小部族中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但远不能跟汉、渤海和四大王府相提并论,也不可能对强大的契丹帝国产生真正的威胁。当然,在天祚年间,辽帝国内部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经过钦哀之乱、楚国王耶律重元叛乱、萧海里叛乱和耶律乙辛专权等内乱,内耗非常严重,经济发展形势也确实不向好(这可能主要还是岁币引起的),但汉、渤海、四大王府和49个小部落节度仍然很稳定的团结在帝国中央周围,并未表现出明显异常。赵良嗣可能是看到了一些问题,急于立功,于是编造了一个女直部落很强大的说法,诱使宋徽宗出兵,助他完成盖世奇功。

  赵良嗣编女直还是很有道理,如果编的是汉、渤海或者四大王府中的大部落,宋人也比较了解他们,容易穿帮,他们也不太容易被挑唆起来反辽。只有最北边的女直部落,宋人基本上一无所知,而他们生活很艰苦,造反的机会成本也很低,恰逢小冰河时期,必须向南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所以赵良嗣的挑拨很容易就成功了。当然,由于后来的清朝是由建州女真部落所建立的王朝,附会自己是女直的后代,所以将女直部吹捧得很厉害,其实也就是个温饱都难以保障的小部落,完全是宋徽宗确定了和它一起夹击辽国后才专门扶植起来的。至于后来有人说女直部叛辽是因为辽帝国长期压迫剥削所致,或许辽帝国确实对他有一些压迫,但如果宋帝国一直不扶植他,他也就只能一直屈服于这种压迫苟活,这种情况在地球上并不罕见。在得到了宋帝国的扶植后,女直也嚣张起来,生女直部节度使乌雅束的弟弟阿骨打在朝见辽帝时拒不服从命令,后来又带兵劫掠咸州(今辽宁铁岭附近),从此开始了反辽生涯。辽帝国开始没有当很大的事情,以为仍然是像以前一样的部族滋事,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次是有宋帝国在背后阴谋支持。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西元1113年)乌雅束卒后,没有向辽帝国告丧,其弟阿骨打直接继为女直部族大勃极烈,即为部族领主,不再接受辽帝国下派的节度使和祥稳,脱离辽帝国直辖。

  宋徽宗扶植辽帝国下辖的部落起兵反抗,应该说在国际关系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辽帝国也始终贯彻扶植西夏牵制宋帝国的战略。但是辽帝国本身作为一个文明帝国,也是蒙古草原上出现的第一个文明帝国,很好的将众多部落统和在了一起,省去了中央王朝许多麻烦和风险,中央王朝可以给他制造麻烦,但不能让他彻底消失。 txt小说上传分享

灭掉一个文明帝国,你想面对的是什么?
灭掉一个文明帝国,你想面对的是什么?

  阿骨打最初的军事行动非常成功,由于辽帝国的不重视,他得以较轻松的攻掠北方一些边城,兵临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城子)时,才引起辽国高层的些须重视,派东北路都统萧嗣先率大军围剿。但萧嗣先轻敌打了败仗后,其兄萧奉先正任枢密使,力保无罪,辽军赏罚分明的优良传统被彻底败坏,从此军纪无存。

  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金收国元年,西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改元收国,色尚白,阿骨打取汉名完颜旻,即为金太祖,以完颜阿离合懑为国论勃极烈,相当于汉族的丞相。北京大学的刘浦江教授经过考证,认为金建国的这一段历史均为后世所杜撰,其以汉制建国的实际时间大概在宣和四年(辽保大二年,金天辅六或七年,西元1122年)。金太祖即位后又攻克了黄龙府,这一下终于引起了天祚帝(耶律延禧)的重视,开始调集大兵征剿,并且准备亲征。但这个时候形势已经相当恶劣,渤海人也起兵叛乱。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西元1116年),渤海人高永昌刺杀了东京留守萧保先,带领渤海人重建大渤海国。渤海族是契丹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渤海的独立比女直带给辽帝国的打击更大,而且渤海和女直相互支援,顽强抵抗住了辽军的征剿。为征讨渤海,辽帝国征集饥民组建了一支二万八千人的“怨军”,意为报怨女直之意。怨军中有一位将领叫做郭药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