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心宝鉴 >

第2部分

明心宝鉴-第2部分

小说: 明心宝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以下部分见于《新刻校正删补明心宝鉴》版本,下面各章节后附内容同此。)   
  先儒曰:〃一日或闻一善言,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行合道义,不卜自吉。行悖道义,纵卜亦凶。人当自卜,不必卜神。   
  我如为善,虽一介寒士,有人服其德。我如为恶,虽位极人臣,有人议其逆。   
   (以下内容见于韩文版新译《明心宝鉴》,金星元译著,明文堂,1993年版。)   
  《周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履霜坚冰至。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旦一夕之事,其由来者渐矣。   
  译文:   
  第一章 继善篇 共四十七条   
  孔子说:〃行善的人,上天降福给他;行不善的人,上天降祸给他。〃   
  《尚书》上说:〃为善,上天将送给各种祥瑞;为不善,上天将送给各种灾殃。〃   
  徐神翁说:〃积善就会遇上善,积恶就会遇上恶。仔细思量,天地的安排一点不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还无报应,那是因为时辰未到。平生行善上天会增加其善行,如果是愚顽不化则终会遭受祸殃。善恶到头终究会有报应,即使远走高飞也难以逃避躲藏。行止虚实自己都知道,而祸福的因由又该去问谁?善恶到头终究会有报应,只是看早到还是迟到。闲时检点平生所做的事,静下来时思量每天的作为。总是一心去走正道,天地自然不会亏待。〃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吉庆有余,积不善之家必祸患无穷。〃   
  汉昭烈皇帝刘备将要寿终之际,敕诫刘后主说:〃不要以为恶事很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善事太小就不去做。〃   
  庄子说:〃一天不念及行善,各种恶念都会自己冒出来。〃   
  西山真德秀先生说:〃选择善并认真坚持,每日都努力不止。〃   
  耳听劝善之言,就不会堕入各种邪恶之中。人若有好的愿景,上天定会依从。   
  《晋国语》说:〃行善如同登山,作恶如同山崩。〃   
  姜太公说:〃善事要贪做,恶事不要乐为。〃   
  颜回说:〃行善可以增进自己的品行,作恶会损害自己的品行。因此致力于增进品行来防止其受损,不是想求取名声,而是可以远离耻辱。〃   
  姜太公说:〃见到善行要如饥似渴,听说恶事要双耳如聋。行善最快乐,道理也最大。〃   
  马援说:〃终身行善善事犹为不足,一天作恶罪恶就已有余。〃   
  颜回说:〃君子看见丝毫的善事都不能忽略不顾,行为上有些微的邪恶都不能去做。〃   
  《易经》上说:〃如果说出的话用意是好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响应;如果出言不善,那么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反对。〃       
※虹※桥※书※吧※BOOK。  
第4节:继善篇(3)       
  只要心存正道,就不用去询问前程。只要能顺从为人的本分,前程就不用去问。如果想要有前程,就不要去做没前程的事。   
  司马光先生《家训》:〃积聚金钱留与子孙,子孙未必能保住;积累图书留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去读;不如在冥冥之中积存德行,这才真正是为子孙作长久打算。〃   
  心好命又好的,飞黄腾达荣华富贵就会很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能保温饱。命好心不好,恐怕前程会难保。心命都不好,窘困受苦一直到老。   
  《景行录》说:〃将忠孝之道留给子孙的会昌盛,将智谋权术留给子孙的会灭亡。以谦逊接人待物的会强大,坚守善行保护自己的会更好。〃   
  恩义要广施遍布,人生何处不相逢呢?不要去结冤家仇人,狭路相逢时将难以回避。   
  庄子说:〃对我好的,我也善待之。对我恶的,我也善待之。我既然对别人无恶意,别人对我一定也无恶意吧!〃   
  老子说:〃善人,是不善者的老师。不善者,可以做善人的借鉴。〃   
  老子说:〃柔胜刚,弱胜强。所以舌头柔软却得以保存,牙齿刚硬却容易折断。〃   
  姜太公说:〃仁慈之人长寿,凶暴之人夭亡。〃   
  姜太公说:〃怯懦小心之人必会长寿繁荣,勇猛好胜者必会夭亡。〃   
  老子说:〃君子行善如水,围拥起来可以在山上流,激荡它可以越过头顶,能方能圆,委曲求全,随形状而变化。因此君子能够柔而不弱,强而不刚,就像水的性情。天下的柔弱事物莫过于水,因此柔弱胜过刚强。〃   
  《尚书》说:〃行善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同样都会符合义理。执政方式各不相同,但同样都会带来太平。恶的言行必须远离,善的言行必须亲近。〃   
  《景行录》说:〃替子孙作富贵的打算,失败者十有八九。替人行方便为善的,其后代都会受到惠泽福荫。〃   
  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   
  天天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力所能及,都去行方便。   
  千经万典,都以孝义为先。天上人间,都将方便列为第一位。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没有门道,都是人自招的。善恶的报应,如影随形。所以人心出于善意,善举虽未实施,而吉神已跟随而来。或者人心出于恶意,恶事虽未到来,而凶神已追随而至。有人曾经做过恶事,后又自行悔改,久久之后必获吉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东岳圣帝遗训:〃天地没有私心,神明于冥冥之中明察秋毫。既不因为供奉的祭品而降福,也不因为人的失礼而降祸。但凡人有势力都不可倚仗尽,有福也不可享尽,贫困者不可欺负到底。这三者全都是天地循环轮回,周而复始。所以行善一天,福虽未到,祸自然就远离了。作恶一天,祸虽未到,福自然就远离了。行善之人,如春天园子里的草,没看到它生长却每天都有所长高。作恶之人,如磨刀石,没看到它耗损却每天都有所磨损。损害他人来使自己安宁,一定要戒绝啊!〃   
  一丝一毫的善事,也能带给他人方便。丝毫之恶,都要劝人别去做。衣食随缘就好,自自然然就会快乐。算甚么命?问甚么卦?欺负人就是祸,饶恕人就是福。天网宽疏无漏,(天眼昭明,)报应极为快速。认真聆听我的话,鬼神都会钦伏。   
  邵康节先生告诫子孙说:〃上等品位的人,不用教他就会行善;中等品位的人,教诲他而后就会行善;下等品位的人,教育他也不能行善。不用教就能行善的,不是圣人又是什么?教育后就能行善,不是贤者又是什么?教育他也不能行善,不是愚人又是什么?这就可知,善,就是吉的意思;不善,指的就是凶。吉呢,就是双眼不看非礼的美色,双耳不听非礼的音乐,嘴里不说非礼的话,双脚不踏上非礼的地方。人非善者不结交,财物非义者不取。亲近贤者如同靠近芝草兰花,躲避恶行如同畏惧蛇蝎。有人说,这还不能称为吉人,那我是不会相信的。凶,就是语言诡谲,举止阴险,喜好名利,文过饰非,贪奢淫逸,幸灾乐祸,嫉妒善良如同仇人,触犯法律如寻常饮食。小则亡身灭性,大则让祖宗蒙羞断绝了后代子嗣。有人说,这还不能称为凶人,那我是不会相信的。《左传》上有这样一句:〃吉人行善,惟恐时间不够用。凶人为恶,也惟恐时间不够用。〃你等想做吉人呢?还是做凶人呢?〃       
虹←桥书←吧←。←  
第5节:天理篇       
  《楚书》说:〃楚国没有可作为宝物的,只有善可以被当作宝物。〃   
  孔子说:〃看到善就像追逐惟恐追不上,看到不善就像将手伸进沸水中。〃   
  孔子说:〃看见贤者就希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之人就在心里自我反省。〃   
  前辈儒士说:〃一天听到一句劝善之言,做一件善事,这一天才不算虚度。〃   
  行为合乎道义,不用占卜自然就吉利。行为违背道义,即使去占卜也会凶险。人应当自己把握占卜的结果,而不应去祈求神灵。   
  我如果行善,即使只是区区一介寒士,也会有人佩服我的德行。我若作恶多端,即使位极人臣,也会有人非议我的忤逆不忠。   
  《周易》说:〃不积善无法成就好名声,不积恶不致于毁灭自身。小人认为小的善行无益,因此而不去做,认为小的恶行无害而不去除,因此恶行累积而不能掩饰,罪恶巨大而不能解脱。〃   
  履薄霜之后才有坚冰。臣子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们的根由都是渐渐造成的。   
  天理篇 第二 凡十九条   
  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近思录》(南宋朱熹和吕祖谦合撰,共十四卷。摘录北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的言论,共622条。)云:〃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诸葛武侯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愿如此如此,天理未然未然。   
  康节邵先生曰:〃天听寂无音,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玄帝(道教称真武大帝为玄天上帝,简称玄帝。)垂训:〃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忠孝略》曰:〃欺人必自欺其心,欺其心必自欺其天。心其可欺乎?〃   
  人可欺,天不可欺。人可瞒,天不可瞒。   
  世人要瞒人,分明把心欺。欺心即欺天,莫道天不知。天在屋檐头,须有听得时。你道不听得,古今放过谁?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举意我先知。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心恶,天不错。   
  皇天不负道心人,皇天不负孝心人,皇天不负好心人,皇天不负善心人。   
  《益智书》云:〃恶错若满,天必戮之。〃   
  庄子曰:〃若人作不善得显名者,人不害,天必诛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深耕浅种,尚有天灾;利己损人,岂无果报?   
  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先儒曰:〃非灾横祸,世人常叹无因。分付安排,皇天必自有说。〃   
  若无后来报应,造物何以谢颜回?除却永劫灾殃,上帝胡私私曹操?   
  译文:   
  第二章 天理篇 共十九条   
  孟子说:〃顺应天理的人生存,违背天理的人灭亡。〃   
  《近思录》说:〃遵循天理,则不追逐利益却没有不得利的。遵从人的欲望,则追求利益不得而祸患已跟随而至。〃   
  诸葛亮说:〃谋划事情在于人,成就大事在于上天。〃   
  人的愿望总想怎样怎样,天理却不会这样这样。   
  邵康节先生说:〃上天的听闻寂静无声,苍苍茫茫之中何处可寻?既不在高处也不在远处,都只在人的内心里。〃   
  人心里生发出一个念头,天地全都会知道。善恶如无报应,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