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心宝鉴 >

第1部分

明心宝鉴-第1部分

小说: 明心宝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心宝鉴》序   
  夫为人在世,生居中国,禀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王(皇王,西班牙高母羡(Juan Cobo)1592年译本'Beng Sim Po Cam;Espejo rico del claro corazón,以下简称〃高译本〃'作〃皇上〃。)水土,父母生身,圣贤垂教。而从教者,达道为先。非博学无以广知,不明心无以见性。虽有生而知之者,近者(近者,高译本作〃近世〃。)奇稀。昔夏禹王闻善言,犹然下拜,何况凡世人乎?   
  曩古圣贤遗誌经书,千言万语只要(只要,高译本作〃只欲〃。)教人为善。所以立仁义礼智信之法,分君子小人之品,别贤愚之阶,辨善恶之异。盖为经书嘉言善行甚多,所以今人览观习行者少。况今学者,不过学其文艺为先,未有先学德行为本。及今劝世,多劝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为当行之善事。其昔贤文等书,亦乃于世流传。   
  今之好听善言,君子观以为奇,罔知古今之要语,是以使人迷惑其心,少欲闻圣贤日用常行之要道。以致不肯存心守分,强为乱作胡行。夫为善恶,祸福报应昭然。富贵贫贱,成败兴衰似梦,时刻须防不测,朝夕如履薄冰。常存一念中平,非横(非横,高译本作〃飞横〃。)自然永息,存于其心,自然言行相顾,贯串无疑,所为焉从差误矣?   
  洪武二十六年岁次癸酉二月既望武林(武林,旧指杭州。)后学范立本序   
  译文:   
  《明心宝鉴》序   
  人生在世,出生居住于中国,秉承天地人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戴天覆地载,日月照耀,皇上的水土滋养,父母的生育,圣贤传承下来的教诲。而从师受教的,则要以追求道行为先。非博学无以增长知识,不澄明心境无以彰显性情。即使有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但近代以来却极为罕见。从前夏王禹听到劝善的忠告,尚且还屈尊下拜,更何况凡世之人呢?   
  古代圣贤遗留下来的经书,千言万语都只是要教人行善,因此确立了仁义礼智信的法则,区分君子小人的人品,甄别贤愚的等次差别,分辨善恶的不同。大概因为经书上的嘉语、善行很多,所以今人阅读学习践行的很少。何况今天的学习者,不过以学习其文章修辞为先,没有以先学其品德操守为根本。至于今日劝诫世人的话,也多是劝人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人做当做的善事。从前的圣贤文章等书,也还在世上流传着。   
  现在人爱听劝善之言,君子感到很惊奇,却不了解古今的重要话语,因此使人心志迷惑,很少有人要听讲圣贤日常行为的主要修养。以至于不肯安分守己,而敢于胡作非为。但是行善作恶,祸福的报应都是显而易见的。富贵贫贱,兴衰成败恍如一场梦,时刻都须预防不测风云,早晚都要如履薄冰。心中常存平和的思想,飞来横祸自然永远不会有;存念于心,自然会注意言行,始终贯彻无疑,所作所为哪会有差错呢?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农历癸酉年二月十六日   
  杭州后进学者范立本作序   
  重刊《明心宝鉴》序   
  尝闻鉴能照物而妍媸无或遗也。《郁离子》(明刘基作。文章短小,多为寓言。)曰:〃明鉴照胆,不启栊帘之颜。〃今以鉴名书,而有明心之益,不谓之宝而何哉?虽然鉴有照胆之明而栊帘之颜尚尤不启,矧能明其心乎?呜呼!通是说者,可谓知其道矣。何也?鉴固可以照形,而理尚可以明心,正汤之盘铭之意。有曰:汤以人之洗濯之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今书名《宝鉴》,是集群圣之大成,萃诸贤之蕴奥,其义惟在明善复初,穷理尽性,而有日新之益,其明心得不因此而明焉。予平生珍爱是书,于侍御之暇,朝夕披览,其所喜者,字句立意,多以忠孝为先。但其中文字多舛,遂播正拾遗,捐俸锓梓以广其传,俾人同归于忠孝之域矣。其于世教未必无小补云。   
  大明嘉靖岁次癸丑仲秋上浣之吉守庵曹玄序   
  重刊《明心宝鉴》序   
  曾经听说明镜能照见事物而俊丑就能显现无遗。《郁离子》说:〃明镜能照见心胆,但打不开带帘子的窗户背后的容貌。〃现在以〃鉴〃来给书起名,而且有明心见性的好处,不称它为〃宝〃而称什么呢?虽然明镜有照见心胆的光明,但窗帘背后的容貌尚且还打不开,况且能够照明人的内心吗?呜呼!通晓这个说法的人,可谓是掌握了它的道理。这是为什么呢?明镜固然可以照见形貌,而义理还可以照明内心,这正是商汤盘铭的用意所在。有人说:汤用人洗涤之心来去除邪恶,如同沐浴身体来去除污垢,因此在盘上镌刻铭文。现在书名叫《宝鉴》,这是汇集圣人的重要思想,荟萃贤者的深奥寓意,其目的正在于彰显善,恢复人之初的本心,穷究义理、人性,且有与时俱进的好处,它能照明内心这不是很明显的吗?我平生珍爱这本书,在侍奉皇上之余,早晚阅读。其中最喜爱的,是它的文辞立意,大多以忠孝为先。但其中的文字多有错讹谬误,于是就改错订正补遗,拿出薪金来刻版印刷,推广流传,使人们都能一起进入忠孝的境地。这对于世俗教化未必没有小小的帮助吧。       
▲虹桥▲书吧▲BOOK。  
第2节:继善篇(1)       
  明代嘉靖皇帝癸丑年(1553年)仲秋上旬吉日   
  守庵曹玄作序   
  继善篇第一 凡四十七条   
  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重刊明心宝鉴》1553年版本'以下简称〃重刊本〃'中此处另有〃《尚书》云:〃作善自福生,作恶自灾生。福在积善,祸在积恶。〃〃一语。)平生作善天加善,若是愚顽受祸殃。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藏。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汉昭烈将终(《新刻音释明心宝鉴正文》'1621年版本,范立本从道谨集,以下简称〃新刻本〃'中,〃终〃作〃崩〃。),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庄子曰:〃一日不念善,诸恶自皆起。〃   
  西山真先生(宋代真德秀'1178…1235',浦城人。世称西山先生。)曰:〃择善固执,惟日孜孜。〃   
  耳听善言,不堕三恶。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晋国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太公(周代吕尚的称号。即姜太公。)曰:〃善事须贪,恶事莫乐。〃   
  颜子曰:〃善以自益,恶以自损。故君子务其益以防损,非以求名且以远辱。〃   
  太公曰:〃见善如渴,闻恶如聋。为善最乐,道理最大。〃   
  马援(马援'前14…49',东汉初人。曾立志:〃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病死军中。)曰:〃终身为善,善犹不足;一日行恶,恶自有余。〃   
  颜子曰:〃君子见毫厘之善不可倾(重刊本中,〃倾〃作〃掩〃。)之,行有纤毫之恶不可为之。〃   
  《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应之;出言不善,则千里违之。〃   
  但存心里正,不用问前程。但能依本分,前程不用问。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   
  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曾被封为温国公。)《家训》:〃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心好命又好,发达荣华早。心好命不好,一生也温饱。命好心不好,前程恐难保。心命都不好,穷苦直到老。   
  《景行录》云:〃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仇冤莫结,路逢险处难回避。   
  庄子云:〃于我善者,我亦善之。于我恶者,我亦善之。我既于人无恶,人能于我无恶哉!〃   
  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曰:〃柔胜刚,弱胜强。故舌柔能存,齿刚则折也。〃   
  太公曰:〃仁慈者寿,凶暴者亡。〃   
  太公曰:〃懦必寿昌,勇必夭亡。〃   
  老子曰:〃君子为善若水,拥之可以在山,激之可以过颡(颡'sǎnɡ':额,脑门子。),能方能圆,委曲随形。故君子能柔而不弱,能强而不刚,如水之性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是以柔弱胜刚强。〃   
  《书》云:〃为善不同,同归于理。为政不同,同归于治。恶必须远,善必须近。〃   
  《景行录》云:〃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行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日日行方便,时时发善心。   
  力到处,行方便。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天上人间,方便第一。   
  《太上感应篇》曰:〃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至,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东岳圣帝(东岳大帝,道教所奉的泰山神。)垂训:〃天地无私,神明暗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困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而日有所亏。损人安己,切宜戒之!〃       
。←虫工←木桥 书←吧←  
第3节:继善篇(2)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   
  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重刊本作〃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   
  康节邵先生(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谥康节。著有《伊川击壤集》等。)戒子孙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嫉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