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

第3部分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第3部分

小说: 读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剥夺的。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一旦明白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就该知道把金钱投向何方。那就是你的健康和大脑。如果说大脑是财富的来源,那么健康就是一切的本钱。有形的财富如房子,经过地震、海啸瞬间即垮,而股票一崩盘也即刻变成废纸一张,只有自身拥有的无形财富—健全的大脑和健康的身体,才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做好了这两点,财富由你随时创造。这也是为何我反复劝说人们要少投机,多投资。因为投资不仅可以给自己,同时也能给社会创造真正的财富。反之,财富随时随地都有被剥夺的可能。

    再借用我们老祖宗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金融没有秘诀,发财更没有秘诀,投资你自己,将自己变为最值钱的“商品”,财富自然会源源不断而来。

    不过,话虽如此,很多人可能还是会希望专家,如经济学家、金融专家等能指出市场的走势,以便让他们能够掌握先机、知道何时进退来赚到钱。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市场走势无法准确预测。
市场具体走势无法准确预测
    对股市、房市以及金市等大宗商品的未来走向,我一般都不作预测。因为经济领域涉及太多的变量,又由于金钱财富最易使人沉醉痴迷,再好的经济金融模式,再快的计算机模拟模型,也无法把人们渴望发财的欲望计算到位。因此,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每个人都可能随时随地作出不合理性和无法预见的举动。所有这些复杂因素再加上人性之疯狂,使得市场根本无法准确预测。

    也正因为如此,当有些财经记者和网友问及是否能预测一下中国股市和房市的走势时,我几乎每次都回答说:“对不起,我不是算命先生。我只能点明出现的经济问题,提醒百姓趋利避害,同时提出有效的建议,以至解决方案,而不是去预测市场走向。”如果有谁真能一直准确地预测市场走向,那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神,要么他是内线,而内线透露信息是非法的!除此之外,再要是有人告诉你他能准确预测,那他不是忽悠你,就是别有用心。$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难怪有人指责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在危机爆发前预见,或及时提出解决之道,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一个接一个,与此同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少说也有几十位。这些人都是经济领域最聪明的,为什么没人能准确预料经济危机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些最聪明的人没能预防和阻止危机的发生?

    关于这样的疑问,调侃西方经济学家的玩笑就特别多,例如: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系,有个教授名叫劳伦斯R26;彼得(LaurenceJ。Peter),他在20世纪60年代非常有名,著有《彼得原理》(ThePeterPrinciple)一书,书中最著名的段子描写道:“人们在金字塔形的结构中向上爬的时候,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最终一定会爬上一个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因为开始时,人们都是从能胜任的低级职位做起,然后一步一步往上爬,渐渐会爬到自己能胜任的最高位置。再往上爬时,就是他所不能胜任的了。经过一定的时间,金字塔中所有的位置,便被不能胜任该职位的人员所占据;而真正做事的人,是那些还未爬到他们不能胜任的角色的人,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而劳伦斯R26;彼得又是如何评价经济学家的呢?他说:“经济学家是专家,到了明天他们一定会知道为什么昨天预言的事情,今天还没有发生的原因。”

    还有一个玩笑则说,经济学家是那些自说自话的人,他会让你觉得听不懂是你自己的问题,“我是预测过了,至于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相信自己的预测的。”

    所以,当经济学家对危机的解释和预言受到非难,人们多少是有些幸灾乐祸的。这里套用一句华尔街的名言:市场无法预测,所指的就是“预测”时机(timing,指一个时间点),而不是长期趋势(time)。就像凯恩斯最著名的名言:“从长期来看人总是要死的,但没人知道何时会死!”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有些财经专家倒是挺喜欢预测的,而且特别爱预警,常常会被人们嘲讽为“乌鸦嘴”。因为在判断和分析事物时,特别是经济形势的宏观走向,经济学家面对各种经济数据,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乐观的经济学家常被冠以“吹鼓手”,而悲观的经济学家则被冠以“乌鸦嘴”。

    且不论“吹鼓手”和“乌鸦嘴”之争孰是孰非,一般来说,没有“乌鸦嘴”是非常可怕的。比如20年前的日本,因放松信贷形成房地产泡沫,最终导致经济崩溃,使日本经济失去了20年,至今都没有缓过劲来。日本学者事后调查表明,当初房产泡沫越吹越大的时候,日本央行的官员和主流媒体,没有人公开对泡沫崩溃表示过担忧。也就是说,当年日本没有一个“乌鸦嘴”的经济学家。

    话虽如此,不过乌鸦嘴就是“讨人嫌”。当今市场早已被人为地过度干预了,极度扭曲,“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失去了应有的功效,那种企图靠金融市场来理财,只是个切蛋糕的过程,金钱多半从普通人的口袋里,转入庄家或大鳄们的腰包。因此发财没有模式,任何人的发财模式都无法复制,更不可能普及。理财本身并未创造财富,普通百姓理财能够达到保值的目的就不错了。所有“发财秘诀”的书,即使写得再好看,也都是不靠谱的。这些发自“乌鸦嘴”的话,又有几人愿意听呢?

    所以关注财经新闻,千万别轻信有关市场预测的报道,比如房价几个月后将大跌了,黄金几个月之后会涨到哪一个点了,股市将有一波牛市行情了,甚至具体到哪个股票明天会涨还是跌……
通胀之后必然通缩
    对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一大早挎个菜篮到菜市场,是一天生活的开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嘛!然而,今天一篮子菜花了多少钱,明天花相同的钱是否还能买到一篮子菜?相信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带着朴素情感的普通大众当然希望听到肯定的回答。

    不过大家可能会失望,由于这些年全球经济一体化,因宽松货币刺激的结果,使全球的资产被泡沫化,老百姓的钱被稀释,通货膨胀吞噬了人们的购买力。于是大家纷纷购买股票、房产、黄金、白银等资产,以期抵抗通货膨胀。

    这天,我一个好朋友一大清早就打来电话,而且是星期六,这是违背常情的。在北美生活了20年,大家都约定俗成了,聊天打电话一般在午后,或是在晚饭后闲暇时。两人聊了没几句,便听他太太在一旁催促他:“你快点问呀,多伦多的房价会跌吗?股市可以进了吗?黄金还能买入吗?”我一听就明白了,这位仁兄是奉老婆大人之命来电话的。

    好朋友和他老婆在多伦多打拼了多年,平时省吃俭用存了不少钱。前些年,他们的钱基本都投入了股市,几年玩下来是赢少输多。我多次劝他不要跟风,股市早就不是什么经济的晴雨表,已被人为地过度干预了,极度扭曲,“那只看不见的手”几乎失去了应有的功效。而且财经新闻的水分又很多,所有的利好消息在他买入股票时,都已经反映在股价上了,待他买入后已高处不胜寒。当他卖出时却恰恰相反,市场一片坏消息,所有的利空已出尽,股价已经反映了出来,该跌的也跌够了,只是他心理承受不住,想卖出“止损”。像他这样的普通散户,犹如羊群般被赶来赶去,被摆上砧板待宰是早晚的事。

    于是前年开始他“金盘洗手”不再玩弄股票,但也不愿老老实实把钱存在银行里,加拿大利率开创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撑住了房市,但跑不过通胀率,弄得存钱者好似傻瓜一般,投资房市是看似不错的选择。他周围几个朋友前些年开始炒房的都赚大发了。经不起诱惑,他在老婆的怂恿下,买下一套楼花。

    最近有关加拿大央行将要加息,即使暂不加息,银行已收紧审批房贷,并纷纷提高房贷利率等消息,都暗示着房价要回调。而另一方面,据他自己计算,炒房的回报并不像预期那么理想。他问:究竟怎么办,他的钱才能保值并增值?

    这几乎是全世界普罗大众,特别是稍有闲钱的百姓们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各种财经报纸和财经电视频道都在报道。英国目前的通胀率,是英国央行预期值的两倍,达到4。4%;加拿大6月的通胀率为3。1%;美国7月通胀率是2。75%……

    对于欧美来说,很多人寄希望于政府的刺激计划,比如推出QE3来振兴经济。请大家仔细想一下,靠政府救助有用吗?显然没用!要是有用的话,欧美经济就不会到今天如此糟糕的地步了,只要一直刺激着不就行了吗?政府哪来的钱,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多只能救急,无法救穷。而恰恰是那些刺激,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拖成不治之症。

    金融市场是自然的函数,人类只能顺应自然,经济的荣枯循环不可避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无休止地持续增长,通货膨胀也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特别是当人人都以为炒房、炒股、炒金,不必靠劳动也能坐享“财产收入”的时候,储蓄就会被耗尽,衰退必将会来临。一旦进入了衰退期,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与经济规律对抗最终将无效。

    当年美国的大萧条,一直到二战后才结束,凯恩斯政府的干预刺激,其实只是将原本初一发生的事情,拖到了十五,反倒是把萧条时间拉长了。日本在政府不断刺激下,依然失去了20年。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又将开始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用吗?我反正不信!

    泡沫小的时候,尚可所谓软着陆,泡沫大了就不可能了,泡沫和经济危机就好似一对欢喜冤家,更如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这是定律,是人力无法改变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对泡沫的修正,泡沫越大,经济危机就会来得越猛烈。通货膨胀之后必定会通货紧缩,就犹如潮涨潮落的自然规律那样,是自然之物能长久,还是人造之物能长久?用人的意志来左右市场,其实归根结底,是无法最终战胜市场的,只会受到市场更强烈的反弹。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重演,因为人性千年不变,《压垮世界的泡沫》一书写于1931年,在书中加雷R26;加勒特将1929年的经济危机归咎于债务之山的倒塌,以及美联储全力开动印钞机。这一切扭曲了社会生产结构,而危机是对这一扭曲的修正。

    所以,在经济如此不明朗的今天,我还是要强调重复了无数遍的话,千万要捂住自己的钱袋子,或者把钱投入传统的金融产品,比如投入国债,选财政健康的政府的债券,或通过银行购买保本低回报的金融产品,即便不增值,也比一个金融海啸卷走要强。因为通货膨胀的时候资产已被炒高了,指望靠“投资”来保值?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