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股市风云二十年(上) >

第6部分

股市风云二十年(上)-第6部分

小说: 股市风云二十年(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而国内外的股市历史也证明,无数高手死得最惨的案例,都是因为听了外部的消息、建议,没有坚持自己的判断。
  他第一次买入的是电真空,也就是现在的广电电子(600602)。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过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之所以买电真空是因为该公司规定最高红利率15%,最低不低于银行利息,也就是说,买电真空的收益率最差不会低于存银行。杨百万第一次买了3 000股,将近30万元资金投了进去。
  当时杨百万的盘算是,如果每股一年能分15元红利的话,一年4万多元,就可以做食利阶层了。那时的工资水平一般是每月100多元,一年才1 000多元。倒也没有想到股票后来会这样大涨。

上海股市雄起(2)
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所以买点股票放着。结果没多久,利息果然下调了。许多人都传说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杨百万说:“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涨到800元。他让助手化整为零不动声色地抛售。抛完后他就带着助手到普陀山旅游了一个月。因为他知道,下跌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要克制自己,避开这个下跌过程。结果一直跌到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电真空的价格是375元。交易所开业第一天,成交1 000多股,他一个人买进了500股。后来涨到500多元,他又抛了。他抛后电真空又跌回到370多元。
  后来有人到市政府去告状,说杨百万操纵股票价格。杨百万真觉得不理解:“我每股已赚了100多元,总共赚了5万多元了,为什么还不抛?”后来有关部门经调查后为他辟谣。而他则又在370多元时再次分批买进,电真空后来涨到2 500元。
  回首沪深两市的第一次牛熊对决,这也是唯一一次在两大交易所成立前出现的大行情,分红派息所产生的盈利效应是最初的导火索,这也提醒后来的投资人,时刻都不要忘记股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回味多空双方的炒作手法,都够疯狂的,深发展10个月近30倍的涨幅,这种力度,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主管部门的表达手法也是相当直接,涨跌幅度调整、印花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全数上场,只可惜那时候的股民够疯狂,经济学知识也不太够,不像现在,一听“通胀预期”4个字,就开始调整投资策略了。但这种调控手法、这种调控思路,对以后的股市发展意义深远。
  中国股市的第一轮大牛市爆炸式地来了、去了,等到1990年年底,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成立了,官方、柜台、黑市、官员、大鳄、散户、意识形态、经济数据、钱袋子、国际、国内……绑在一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最重要的场子。
  周小川、王波明、高西庆的设想成真了;
  中央领导做出了推进改革的重要决策;
  阚治东获得了发展事业的大好平台;
  以杨百万为首的万千平民,获得了参与、分享以及失落于资本市场的正规途径;
  此时的股市,对于黄光裕、张近东、王亚伟、赵丹阳还是一个相对遥远的地方……
  

交易所的首日生涯
深圳交易所开张营业的第一天过得很不容易,险些被几大券商暗算。
  当天开盘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委托电话打入,要知道这已经是经历了一波疯牛后的股市了,是已经引发全市人民心跳眼热的股市了,是已经缔造了深发展神话的股市了,交易所开盘后,竟然无委托,怎么了?
  后来才知道,深圳当地的几大券商提前已经达成协议,有单不报,就是要让交易所开业零成交。
  最后只有一家机构的交易代表做了5笔交易,成交了8 000股安达股票,让深圳证券交易所度过了冷清的开场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起点很高,直接采用了先进的电脑交易系统。纽约、伦敦等老牌交易所也想无纸化、电脑化,但问题是百年的老场子,制度、设备都已经定形了,交易员大呼小叫、交易单飞舞的场面停止不了。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我们这些创始者的前瞻性,交易指令传输、撮合成交、证券过户、清算交割、信息检索、储存高效运作。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日当天,有30种证券上市,国债5种,企业债8种,金融债券9种,股票8种,也就是俗称的“老八股”。第一笔交易对象是电真空股票,由海通证券抛出,未达3秒钟,便被万国证券吃进,但该交易因价格问题,后被宣布无效。再次竞价后,被申银证券吃进,成交价格元,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笔交易完成。上海三大券商海通、万国、申银全都在该笔交易中亮眼,万国的买入无效,彩头并不好,巧合?缘分?也有说法称,这笔交易实际是杨怀定通过申银的账户吃进的。
  第一天开始了,以后是第二天、第三天……
  第一个月、第一年……
  到现在的20年,一路走来,波澜起伏……
  1991年时,周小川43岁。
  资料显示,周小川的籍贯是江苏宜兴,先祖是魏晋时期“除三害”的大名人周处。
  周处后代在宜兴分为数支,周小川这一族是其中一支。周小川的祖父有四个儿子,周小川的父亲周建南排行第三。周建南193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解放后曾任一机部副部长兼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副总局长,一机部机械研究院院长。后从事调查研究和参谋顾问工作,是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顾问。
  周小川之所以从事金融工作,一定程度上受父母影响,据报道,周小川自己曾表示:“我的父母长期都在工业部门从事经济工作,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对经济问题比较感兴趣。”
  部长之子,先天经济背景。
  

社会里摸爬滚打
周小川高中毕业后,正值“*”开始。1968年,20岁的周小川“上山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接受锻炼。1972年,作为第二届工农兵学员,周小川被送到北京化工学院读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室工作。两年后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周小川考上了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专业的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界的老前辈严筱均教授。
  1978年,周小川开始参与两个涉及国民经济的大工程—“川汉输气工程”与“30万吨乙烯工程”。据报道,周小川回忆这段经历时表示,“20世纪70年代初,很多人以为四川的天然气储量非常大,不仅每年可向武汉输送150亿立方米,甚至还有150亿立方米可送往上海。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输气管线办公室’,决定上马这一特大能源工程。接下来,办公室就从全国调集了一大批技术人员。我也被列选其中,去搞管线压气站方面的自动化设计”。周小川说,后来才发现,原先上报的数据水分很大,实际上四川的天然气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这样,‘川汉输气工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所有进口的设备、材料,连同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另一个是‘30万吨乙烯工程’。据考察比较,这样的工程,我国的设计制造能力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太大。于是,有关部门决定准备将整个工程实现设备国产化。可是,国内的石油价格太低,乙烯行业毫不费力就能赚取到高额利润,它们根本就不想购买国产设备。同样,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也不怎么考虑经济选择原则,关起门来一门心思搞‘国产化’。结果费时多年,‘国产化’计划中途夭折。”于是,参与了成套设备中央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周小川,同样也是无功而退。
  两次“劳而无功”的经历对周小川触动很大。他开始意识到,这些项目之所以半途而废,与中国的经济体制密不可分。恰巧当时,在钱学森等一批系统工程学者的倡导下,学界有意运用系统工程解释社会发展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经济问题。在前辈们的指导下,周小川从那个时期开始从事经济方面的应用开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理论水平突出(1)
1981年年初,周小川研究出一个关于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模型。当时,正值中央提出在20世纪末经济翻两番的宏伟蓝图,这一模型配合中央的构想,对发展、人口、环境以及部分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定量化、系统化论证。这一做法后来被证明,是国内用系统动力学和计量经济学在计算机上建立较大规模经济发展模型最早的一次尝试。
  同一年,周小川与合作者研究出一套研究中国货币流通规律的模型,采用定量的方法,借助网络来描述货币流通的途径以及货币在每个环节滞留的时间,并表明其流向。以通过数量化的模型来描述金融问题,这在当时国内也是没有过的。
  1985年,周小川于清华大学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毕业论文是《国民经济模型与经济大系统的分解途径》。毕业后,担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
  此后,周小川先后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前文已有论述,在此期间,周小川对创设中国股市提出过众多建议,并参与编写了《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
  1991年,尚福林40岁。尚福林出生于泉城济南,18岁参军服役,22岁转业到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
  5年后,尚福林27岁,重新回到学校,在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主攻金融专业,1982年,毕业后的尚福林由于品学兼优,成为仅有的两名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学生之一。据知情人介绍,在其后漫长的工作中,尚福林一直保持着年轻时代的钻研精神,而他在上学期间就表现出来的稳健、务实,也成为他工作中一贯突出的特点。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期间,尚福林从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到行长助理和副行长,一个台阶都没有落下。
  1991年,王石40岁,该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0002,万科的资本大戏开始进入全新阶段。
  老王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从军队转业后在郑州铁路局工作,其母是锡伯族人。以前曾有人问,王石是不是王震将军的孩子?唉,当然不是,联想过于丰富了。其后,还有人问国内一知名女主持人是不是嫁给了老王的儿子?也不是了,老王只有个女儿。人一出名,传言四起。不过相比一般人,王石的家庭背景还是相当不错的,父亲、岳父都是干部。老王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现为兰州交通大学)。

理论水平突出(2)
1991年,阚治东39岁。
  1985年左右,阚治东被团中央选派,赴日研修一年证券。回到上海后,当时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毛应梁正在办一个信托公司发展证券,阚治东当了副总经理,分管证券和投资。时值1986年,工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有两个营业部—静安营业部和虹口营业部。
  那时候信托公司每年5 000万元利润,两个营业部才20多万元利润,是最没有油水的部门,不过是个对外的窗口部门,但阚治东来了之后,手笔惊人,如前文所述,阚治东让手下黄贵显牵头,建了工商银行证券业务信息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