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粮安天下 >

第9部分

粮安天下-第9部分

小说: 粮安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内加尔2008年4月宣布稻谷发展计划,要在一季种植的时间内将稻谷产量提高5倍,达到50万吨。不过人们认为这些措施也难以抑制大米价格上涨,他们担心大米很快将成为吃不起的奢侈品。
  45一些国家发生粮荒、民众饥饿
  世界粮食价格高涨对一些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如阿富汗当地面粉价格在3个月内飙升了75%,迫使人们不得不购买质量最差的面包皮来充饥。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阿富汗最贫困的人口正面临非常危急的情况,当地因营养不足而造成的死亡个案可能会上升。其中两个最贫困的省份古尔省和巴德吉斯省,因为2007年的一场旱灾摧毁了七成的农作物而受到双重打击。由于人们纷纷卖掉牲畜,当地绵羊价格已下跌50%以上。阿富汗商务部长说,阿富汗2007年粮食产量比当年的粮食需求660万吨少了130万吨。农业部副部长阿齐兹说,初春的降雨量不足,因此2008年的收成可能会更糟。阿富汗主要依靠援助和进口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国际粮食价格高涨对阿富汗造成严重影响,其主要粮食进口国巴基斯坦也因面临小麦短缺问题,已限制对阿富汗的小麦出口,这促使阿富汗国内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 。 想看书来

粮食危机波及众多国家(2)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为贫困国家,老人、妇女和儿童遭受饥饿、营养不足和疾病的折磨,使不少儿童死于饥饿。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说:世界最富裕的2亿人对粮价的上涨并不敏感,但有超过8亿人每天是饿着肚子上床休息,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连串的暴力活动。
  46一些国家物价飙升、通货膨胀
  2008年全面暴发的世界粮食危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粮食价格并非单独上涨,而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能源、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上升。由于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大幅提高,直接导致一些国家发生通货膨胀。肯尼亚2008年4月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67%,比3月份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2008年初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已冲至16个月最高点。越南、阿根廷等一些国家也由于粮价大幅上涨,造成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上升,相继发生通货膨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这次粮食危机受害最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以及那些粮食在总进口中占较大比例的国家和有关经济体。这些国家为了解决民众吃饭问题,消除饥饿,不得不进口国际市场上的高价粮。特别是对那些非洲较贫困国家带来的伤害更为严重。粮价上升不仅损害了贝宁、尼日尔等非洲较贫困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众多亚洲国家及中东部分国家的利益。
  根据经济学家分析,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居民消费中粮食比例占60%以上,印度居民消费中粮食比例约占30%,而在美国居民消费中粮食比例仅占10%。对于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出口粮食和其他大宗农产品的国家而言,粮价上涨在宏观经济层面甚至是有利可图的,参与其中的跨国公司也乘机获利。在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持生存的贫困人口,正在被迫减少生活支出,以省钱购买大米和蔬菜。中美洲不少贫困国家,向来依赖进口石油和化肥来保证农业需要,它们在这场危机中遭受高油价、高粮价的双重打击,致使农业生产和粮食供给受到严重危害。
  47一些国家社会动荡、政局不稳
  海地受国际市场粮价上涨的影响十分明显,当地大米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在2008年第一季度就翻了一番,在某些地方粮食价格甚至上涨3倍。当地许多居民食不果腹,一些贫困人口甚至以特有的黄泥土制成的饼干为食。从2008年4月初开始,海地许多城市相继发生了骚乱,当地居民要求政府降低食品税,以帮助民众购买食品。4月3日,情绪激动的示威者闯入了联合国在当地的办事处。他们要求联合国部队撤离海地,他们认为物价飞涨与被派往当地的9000人的维和部队有关。4月8日冲突持续升级,饥饿而又愤怒的人群走上首都太子港街头进行示威,并与联合国派驻当地的维和人员发生了冲突,后者不得不使用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驱散民众,平息事态。当天下午,海地首都太子港一片狼藉,从市中心到人口稠密的附近山区、街道上到处都是混凝土路障,以及被焚毁的用来设置路障的汽车,不少建筑物窗户被砸碎。在总统府附近的商业区还发生了哄抢。粮价飞涨是海地暴发暴力骚乱的重要诱因。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攀升,在一些国家引发社会动荡,而其中受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非洲大陆。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也大部分分布在非洲,非洲人民对食品的消费通常占日常消费50%甚至75%。对他们来说,粮食价格的上涨速度已无法让他们承受。当时,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塞拉利昂的大米价格已经上涨300%,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喀麦隆等国的大米价格也上涨了50%。非洲国家大量进口的食用油、面粉和糖等食品价格也都出现大幅攀升。在埃及首都开罗,为拿到政府救济的廉价面包,民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在布基纳法索、喀麦隆、科特迪瓦等国粮食供给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地方因粮食短缺发生了骚乱。其中在喀麦隆发生的骚乱已使数十人丧生,该国经济也因此遭受重大损失。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认为,非洲各国因粮食价格和物价上涨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正在加剧。非洲各国财政部长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紧急会议,就寻求解决粮食价格上涨问题进行磋商。会议认为,国际市场粮价上涨将“对非洲的发展、和平和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各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喀麦隆、塞内加尔和科特迪瓦政府都暂时停止征收部分重要商品的附加税,以降低商品价格。苏丹政府则提高了对粮食的补贴。喀麦隆政府还采取提高公务员工资,放宽紧缺物资进口限制等措施。
  

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1)
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与20世纪70年代那次世界粮食危机相比较,既有很多共同点,又有自身的鲜明特征。由于这次粮食危机是在世界石油危机背景下发生的,加之同以往比较,目前粮食生产和供给面临的资源、需求等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此次粮食危机来得异常迅猛凶险。在石油、粮食双重危机推动下,世界粮食供求关系急剧变化,一些国家粮食严重短缺,国际市场粮价飞涨,库消比安全线骤然跌破,有些国家叫停粮食出口。
  48国际市场粮价持续暴涨狂飙
  在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中,粮价上涨不带有温和性,而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大幅上涨,并迅速向各国传导和蔓延。几乎所有国家的重要食品价格都受到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一次性大幅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国际市场食品价格2007年比2006年上涨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2%,食用油类价格上涨50%,奶类制品价格上涨80%。2007年国际市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大米和小麦的年均价格分别为164美元/吨、334美元/吨和264美元/吨,比2000年分别上涨了86%、62%和120%。2008年国际市场粮价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趋势,3月份稻米价格上涨50%多。
  与2007年同期相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涨幅达到140%,稻米价格涨幅达到80%。2008年3月小麦价格从377美元/吨上涨至482美元/吨,已达到近28年来的价格顶峰;由于泰国、印度等国对大米出口加以限制,加之缅甸又遭受热带风暴灾难,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已上涨1倍以上。泰国100%B2级白米曼谷离岸价由2008年1月份的385美元/吨上涨到5月份的938美元/吨,上涨14倍,其中5月份第三周大米价格达到1020美元/吨;玉米价从203美元/吨上涨到253美元/吨,上涨246%。
  世界银行于2008年4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去3年国际市场食品价格总体上涨幅度为83%,小麦价格上涨幅度高达181%。预计2008~2009年世界粮价将持续高位运行。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表明,伴随国际市场粮价飞涨,一个持续多年的农产品低价时代已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长时间的农产品高价时代。未来粮食生产与供给,以及粮食需求与价格,将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最棘手的重大问题。
  49国际市场粮食供求矛盾加剧
  这次世界粮食危机虽然有自然灾害影响的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世界粮食消费需求大幅增加。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居民消费需求向多样化、优质化转变。一些发达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虽然提高放缓,但它们高档次、多样化的现代生活消费水平,消耗了大量的粮食和肉、蛋、奶。与当前世界粮食增长减缓和饲料供给偏紧相比,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世界粮食生产和供给的压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结构性需求发生变化,粮食和肉、蛋、奶需求的增加。在这些国家粮食和畜牧业生产还不能保证消费需求时,原本可以自给自足的国家也有可能越来越依赖粮食等农产品进口。从当前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的重要资源还是流向工业、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农业发展资源制约因素日益加大。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在这次石油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冲击下,一些贫困国家无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能依靠自己进行粮食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增加。一些国家自身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进而从粮食出口国转为进口国。这就造成世界粮食增产量低于粮食消费的增加量,加之许多国家没有完备有效的粮食储备体系,因而在这次粮食危机中,无法动用更多粮食储备来有效弥补粮食缺口,形成严重的粮食短缺。

世界粮食危机的特征(2)
菲律宾在第一次农业绿色革命后,粮食生产发展很快,成为粮食出口国,但现在也转为粮食进口国,不得不在2008年3月进口220万吨大米。哥斯达黎加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加上一些农民把粮田改种甘蔗和凤梨,大米进口达19万吨,进口额增加31%。孟加拉国宣布将从印度进口40万吨大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新加坡宣布允许大米进口商增加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及安抚民心。
  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粮食供给要能够满足预期的世界需求,粮食产量需要增加50%左右,肉类产量需要增加85%左右。这对世界粮食生产来说,是一个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实现这个粮食增产预期,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严重的自然条件看,再加上耕地、淡水资源制约加剧,未来粮食供给偏紧将长期存在,可以预见未来国际市场粮价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410部分国家紧急叫停粮食出口
  在世界粮食供给短缺、粮价暴涨的背景下,一些粮食出口国为确保本国粮食安全,抑制通货膨胀,纷纷颁布政策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埃及曾是非洲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每年生产460万吨大米,其中140万吨用于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