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吴越评水浒 >

第26部分

吴越评水浒-第26部分

小说: 吴越评水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④ 叫了安置——在临睡之前,说声“请安置”,是一种礼节,相当于今天说“晚安”。
  当夜母子二人收拾了行李衣服,细软银两,整做一担儿;又装两个料袋袱驮①,拴在马上。等到五更,天还没亮,王进叫起李牌军,吩咐说:“你拿这些银两去岳庙里,和张牌军买了三牲煮熟,在那里等候;我买些纸烛,随后就来。”李牌军拿了银子往庙中去了。
  王进自己去备了马,牵出后槽,把料袋袱驮搭上,用索子拴缚牢了,牵在后门外,扶娘上了马;家中的粗重都弃了;锁上前后门,挑了担儿,跟在马后,趁五更天色未明,出了西华门,取路往延安府去。
  两个牌军买了福物②煮熟,在庙里等到巳牌③,也不见王进来。李牌军心里焦躁,走回家中寻找,只见锁了门,两头无路,找了半天,不见人影。看看天晚,岳庙里的张牌军疑惑,也奔回家来,又和李牌军找了一个黄昏。看看天黑了,两人见他当夜不归,又不见了他老娘。第二天,两个牌军又去他亲戚家访问,仍无处寻找。两人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王教头弃家在逃,母子不知去向。”高太尉听见禀告,大怒说:“贼配军在逃,看那厮能走到哪里去!”随即发下文书,行问诸州各府捉拿逃军王进。二人首告,免责,不在话下。
  且说王教头母子二人自从离了东京,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在路上一个多月有余,一天,天色将晚,王进挑着担儿跟在娘的马后,对母亲说:“天可怜见!惭愧了,我们母子两个,总算逃脱了这天罗地网!这里已经是华州华阴县④地界,离延安府只有四百多里路。高太尉就是要差人拿我,也拿不着了!”母子二人一欢喜,在路上不觉错过了宿头,“走了这一晚,看不见一处村坊,哪里去投宿是好?……”正没主意,只见远远的林子里闪出一道灯光来。王进看了,说:“好了!不如去那里陪个小心,借宿一夜,明天一早再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5)
① 料袋袱驮——装草料的大厚布口袋,放在马背上,可以当马鞍子垫坐。
  ② 福物——指祭祀的供品、三牲。所以祭祀结束以后吃这些供品,也叫“散福”。
  ③ 巳牌——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记时,分一天为十二个时辰:子正是半夜12点,即0点,下面依次为:丑正2点,寅正4点,卯正6点,辰正8点,巳正10点,午正12点,未正14点,申正16点,酉正18点,戌正20点,亥正22点。古代没有钟表,时间在县衙门前面用“挂牌”显示,所以表示时间常说某某牌。
  ④ 华州华阴县——华阴县即今陕西华阴市。当时属华州(今陕西华县)管辖。
  当即转进林子里去一看,原来是一所大庄院,周围都是土墙,墙外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王教头来到庄前敲门,一个庄客出来。王进放下担儿,给他行礼。庄客说:“来俺庄上有啥事儿?”王进说:“实不相瞒,小人母子二人贪走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想投贵庄借宿一夜,明天一早就走,房金依例拜纳。万望周全方便!”庄客回答说:“原来是这样,请等一等,我去问问庄主太公。只要他肯,但歇不妨。”庄客进去多时,出来说:“庄主太公让你们两个进来。”王进请娘下了马。王进挑着担儿,就牵了马,随庄客到里面打麦场上,歇下担儿,把马拴在柳树上。母子二人,直到草堂上来见太公。
  那太公六十多岁了,在华阴县中承当本乡里正①。他胡须、头发已经花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王进见了,立即就拜。太公连忙说:“客人莫拜。你们是行路的人,风霜辛苦,快坐下。”王进子母二人叙礼之后,都坐定。太公问:“你们从哪里来的?怎么这样晚了才到这里?”王进回答说:“小人姓张,本是京师人。因为消折了本钱,没有办法,要去延安府投奔亲眷。不想今天路上贪走了程途,错过了宿店。想投贵庄借宿一夜。明天一早上路,房金依例拜纳。”太公说:“不妨。世上人,哪个顶着房屋走哩。你们母子二人,大概还没打火吧?”当即叫庄客安排饭来。
  没多时,就厅上放开一张桌子。庄客托出一个桶盘②,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在桌上,先烫酒来筛下。太公说:“村落中没什么相待,莫见怪。”王进起身道谢说:“小人母子无故相扰,此恩难报。”太公说:“别这般说,请吃酒。”一面劝了五七杯酒,搬出饭来,二人吃了,收拾碗碟,太公起身引王进母子到客房里安歇。王进禀告说:“小人母亲骑的头口,相烦寄养,草料望请应付,一并拜酬。”太公说:“这个不妨。我家也有头口骡马,叫庄客牵到后槽,一并喂养。”王进谢了,挑那担儿到客房里来。庄客点上灯火,一面提汤来洗了脚。太公自回里面去了。王进母子二人谢了庄客,掩上房门,收拾歇息。
  ① 里正——古代的乡官,但是历代所管户数多少不一:《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一里八十户。”隋以二十五家为一里;唐以百户为一里;明初定一百十户为里,设里长。
  ② 桶盘——浙江方言,即托盘。
  第二天,天色大亮了,还不见客人起来。庄主太公在客房前面走过,听见王进的老母在房里声唤。太公问:“客官,天亮了,好起来了?”王进听见,慌忙出房来见太公,施礼后说:“小人起来多时了。夜来多多搅扰,很是不安。”太公又问:“是谁在声唤?”〖明知故问。〗王进说:“不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太公说:“既然如此,客人不要烦恼,就让你老母在老夫庄上多住几天。我有个医心痛病的方,叫庄客去县里撮药①来给你老母亲吃。请她放心,慢慢地将息。”王进谢了。
  从此,王进母子二人就住在太公庄上服药。住了五六天,觉得母亲的病渐渐好了,王进就收拾行李要走。他到后槽看马,只见空地上一个后生光着膀子,刺着一身青龙②,银盘也似一张脸,大约有十###岁,拿条棒在那里使。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说:“这棒使得不错,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那后生听了大怒,说:“你是什么人,敢来笑话我的本事!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较量么?”正说着,太公到来,喝住那后生:“不得无礼!”那后生说:“可恼这厮笑话我的棒法!”太公说:“客人莫不会使枪棒?”王进说:“颇晓得一些。敢问长上,这后生是宅上什么人?”太公说:“是老汉的儿子。”王进说:“既然是宅内小官人,如果爱学,小人点拨他端正,怎么样?”太公说:“那当然十分好。”就叫那后生:“过来拜师父。”那后生哪里肯拜?心中越怒,说:“阿爹,莫听这厮胡说!他如果赢得了我这条棒,我就拜他为师!”〖这叫“初学三年,天下去得”。〗王进说:“小官人要是不当真,不妨较量一棒耍子。”
  ① 撮药——浙江方言,抓药。
  ② 宋代的江湖好汉有纹身的习惯。当时叫做“锦体”。由于花纹大都涂上青色,所以也叫“刺青”或“雕青”。
  那后生就在空地当中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地转,向王进说:“你来!你来!怕你的不算好汉!”王进只是笑,不肯动手。太公说:“客官,既然肯教小顽,使一棒,何妨?”王进笑着说:“恐怕冲撞了令郎,可不好看。”太公说:“这个不妨;就是打折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是个知道好歹的老人。〗王进说:“恕在下无礼。”从枪架上拿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上使个旗鼓①。那后生看了看,拿条棒滚了进来,直奔王进。王进拖了棒就走。那后生抡棒又赶上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下。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去隔。王进却不打下去,把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过去,只一搅。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就往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上前扶住,说:“莫怪,莫怪。”那后生爬起来,从旁边掇条凳子按王进坐下,就跪下,一面拜一面说:“我枉自拜了许多师父,原来不值半分!师父,没奈何,只得请教!”〖还是一半儿服气,一半儿无可奈何。〗王进说:“我母子二人连日搅扰宅上,无恩可报,定当效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一回(6)
太公大喜,叫那后生穿了衣裳,一同到后堂坐下。叫庄客杀一腔羊,安排了酒食,就请王进的母亲一同赴席。四个人坐定,一面把盏。太公起身劝了一杯酒,说:“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王进笑着说:“‘奸不相欺,俏不相瞒②。’小人不姓张,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这枪棒是天天摆弄的。只为新任的高太尉,原先被先父打翻过,如今做了殿帅府太尉,公报私仇,要整治王进。小人不该属他所管,和他争不得,只得母子二人逃上延安府去投托老种经略相公处另找出路。不想来到这里,得遇长上父子二位如此看待;又蒙救了老母病患,连日管顾,很是不安。既然令郎肯学,小人一定全力奉教。只是令郎学的都是花棒,只图好看,上阵没用。小人从新点拨他。”太公听了说,说:“我儿,可知输了?快来再拜师父。”那后生又拜了王进。〖这一回服气一些了。少年气盛,大都如此。〗太公说:“教头在上:老汉祖居在这华阴县地界,前面就是少华山③。我这村叫做史家村,村中共有三四百家人家,都姓史。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一气死了。老汉只得随他性子,不知花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又请高手匠人给他剌了这一身花绣,肩膀胸膛,总共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他‘九纹龙史进’。教头今天既然来到这里,一发成全了他也好。老汉自当重重酬谢。”王进大喜,说:“太公放心。既然这样说,小人一定教会了令郎方才离去。”
  ① 旗鼓——架势。例如骑马蹲裆。
  ② 奸不相欺,俏不相瞒——相当于“童叟无欺”、“贤愚无欺”、“真神面前不说假话”。
  ③ 少华山——少华山,在华州(今华县)城东南7公里,主峰海拔米,东面和太华山遥遥相对,因此名叫少华山。少华山山势陡峭,盗匪们根本无法在山上设置山寨,按当时的条件,更无法骑马上下。太华山即西岳华山,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华阴县(今华阴市)南面,坐落于秦岭北麓,主峰海拔米; 北瞰黄河,南牵秦岭。因“远望之若花状”,而古文“花”、“华”相通,故名“华山”。“中华”、“华夏”、“华人”的“华”,都来源于华山。太华山和少华山,并称“二华”,都是中国道教的名山。施耐庵把太华山和少华山的地理位置完全搞错了,导致后文宋江远征华州、到东岳庙行计等故事的一系列错误,无法更改,只能作此说明。
  当天吃了酒食,留王教头母子二人住在庄上。史进每天求王教头点拨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