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

第33部分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第33部分

小说: 九重紫(吱吱)至523章终章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才担心啊!”纪氏长长地吁了口气,目光落在了窦昭的身上,“我怕六爷好心办了坏事!”

    王嬷嬷不解。

    “现在西府那边的确有点乱,寿姑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没了母亲,我看着也心痛。”纪氏徐徐地道,“六爷让我照顾寿姑,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原是件好事,可现在形势大变,如果太夫人以此为由,让我帮着教养西府的长孙……当年窦家的家产是平分的,后来又一起经营,七叔一个人就能得窦家一半的产业,有几个人能看着不动心?不要说王家的人了,就是窦家的人,说不定都要眼红。到时候我们可就里外不是人,家无宁日了!”

    “那怎么办啊?”王嬷嬷急道,“若是真让您带西府的长子,那王姨娘是生母,总不能一年四季不让她看一眼吧?我只要一想到要和她这种卑鄙无耻的小人打交道,我心里就腻味。何况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她能养出什么样的好东西来!可别到时候把我们家的蕙哥儿和芷哥儿带坏就糟糕了。六太太,要是太夫人跟您说这件事,您可千万不能答应啊!就是四小姐,”她朝窦昭望去,“我看也不能留——您就说天气太热,身子骨不舒服,把她送到太夫人那里,谁愿意带谁带去,反正也不会少了她的吃穿。”

    蕙哥儿和芷哥儿是六房的长子和次子。

    “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纪氏不悦道,“她又不是小猫小狗。喜欢的时候就养着,不喜欢的时候就随便丢在哪。她可是个活生生的孩子!”

    “可是……”王嬷嬷踌躇道。

    “这也只是我的猜测而已。”纪氏打断了她的话,道,“就算我猜对了,这件事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诸家的婚事要给个交待吧?赵家舅爷那里要讨个同意书吧?王行宜那里要想办法让他领情吧?”

    “也是哦!”王嬷嬷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不说别的,诸家在真定县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窦家不说出个三六九来,诸家断然不会同意退亲的。”

    “你恰恰说错了。”纪氏笑道,“这三件事里。最容易,最简单的是和诸家的婚事。你想想,先前诸家不知道从哪里听到消息。说七叔和小妾之间有些事没有理顺,三嫂找了那么多人说项,诸家就是不同意五月里成亲,可见诸家是心疼女儿的人家。若是知道王家闹得这样凶,定然舍不得让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娇娇女儿受这样的罪。不用窦家去提,诸家就会主动退亲的。”她说着,喝了口茶,“最难的却是让赵家舅爷同意把王姨娘扶正。”她的声音低了下去,“赵家舅爷此时只怕恨死了窦家,要不是顾忌着寿姑。只怕杀了窦世英的心都有。窦家不去求那扶正的同意书则罢,若是去求,肯定是求不到的。求不到不说。恐怕还会趁机弄些让窦家脸上无光的事出来。”

    “那老太爷有什么伤脑筋的?”王嬷嬷笑道,“到时候只说赵家舅爷不答应将王姨娘扶正,另行再娶就是了。太夫人难道还能逼着赵家舅爷写同意书不成?”

    “说不定这正中了太夫人的下怀!”纪氏说着,目光再次落在了窦昭的身上,“太夫人不能逼着赵家舅爷写同意书。却能让赵家舅爷在西北永远不能挪窝。山高水长,除非赵家舅爷不做官回来和窦家打官司。否则有窦家撑腰,王姨娘就光明正大地能顶着继室的名头生儿育女。可如果赵家舅爷辞官回来和窦家打官司……一个没有了官身的人,你说,他能打得赢窦家吗?不仅打不赢,多半还会倾家荡产,一贫如洗。就算是子孙聪明,也无力再供养其读书入仕……”

    王嬷嬷打了个寒颤:“太夫人,这也太,太狠了点吧!”

    “这未必就全是太夫人的主意,”纪氏透着气,“我们家这位五伯,说话总喜欢说一半,留一半。”

    王嬷嬷同情起窦昭来:“手心手背都是肉。还好四小姐不懂事,不必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你以为寿姑有好日子过啊!”纪氏爱怜地摸了摸窦昭的头,“你如果是寿姑,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王姨娘是害死赵氏的凶手,你会怎么做?”

    “我肯定是要为生母讨个公道的。”王嬷嬷想也没想地道。

    “就是。”纪氏的声音幽长而低沉,仿佛把旧胡琴,悲凉而苍茫,“赵家舅爷不写同意书,就这样和窦家对峙着。若是王行宜一心一意追随五伯则罢,若是王行宜三心二意,等寿姑长大了,窦家只要告诉寿姑真相,寿姑若是嫁得金龟婿,说服夫婿帮她出头,一纸状书告到官府,王姨娘名不正言不顺,立刻可以把她从云端打落泥沼;若是寿姑嫁了个平凡普通的人家,窦家这么多子弟,总有人会站在寿姑那边吧?一样可以让王姨娘由妻成妾……寿姑递了这纸状书,七叔一个‘以妾为妻’的罪名逃不了。不递这纸状书,寿姑只怕是意难平……果真到了那一步,王家是锥心之痛,窦家是疥癣之症,别人只会说窦家顾及同僚的情面,王家却是养女不教……再说了,七老爷毕竟不是东窦的人……”

    “我们老太爷怎么把您嫁到了这样一户人家!”王嬷嬷脸色发白,炎炎夏季,她竟然觉得骨子里都凉飕飕的,“我们纪家可没有这样的事。”

    “哪家高门大户不是外面看着繁华似锦,里面千疮百孔?”纪氏道,“你不过是不知道纪家的事罢了。”

    王嬷嬷默然。

    有小丫鬟禀道:“六爷回来了!”

    纪氏朝王嬷嬷使了个眼色:“千万不要在六爷面前透了口风,让他高高兴兴地去乡试了再说。”

    “老奴省得。”王嬷嬷沉声道,跟着纪氏出了门。

    内室悄无声息,安宁静谧。

    月光照在窦昭的脸上,眼角的水珠如滚落在昙花花瓣上的夜露,晶莹剔透,如梦似幻。

    

全文 第三十八章 纪氏

    窦昭托腮趴在窗台上,看着天空一点点地泛白。

    进来服侍纪氏起床的丫鬟们吓了一大跳,低声惊呼道:“四小姐,您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

    纪氏被惊醒,忙撩了素色白纱帐子:“寿姑,你醒了怎么也不叫醒六伯母?”说着,她忍不住捂着嘴打了一个哈欠。

    昨天晚上,她和窦世横说了大半夜的话,确定了王行宜的擢升。

    正酣睡的窦世横也被惊醒了,睡眼惺忪地道:“昨天晚上是谁值夜啊?怎么寿姑醒了也没人知道?”然后强打起精神坐了起来,“还好寿姑听话,这要是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可怎么向七弟交待啊!”他数落着纪氏。

    值夜的是那个杏眼桃腮的丫鬟,名叫采蓝,是六伯母身边的大丫鬟。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一觉醒来,原本和她一起睡在碧纱橱的窦昭就不见了踪影。

    “是奴婢当值。”她战战兢兢地立在纪氏的床头,“奴婢睡糊涂了,没有发现四小姐醒了。”

    六伯父歇在六伯母屋里时她能在夜里当值,多半是六伯父的通房丫鬟。

    窦昭思忖着,笑嘻嘻地道:“我悄悄下了床,采蓝姐姐不知道。”

    采蓝如释重负,望着窦昭的目光比昨天柔和了不少。

    纪氏训斥了采蓝几句,让她下去歇了。

    丫鬟们进来服侍纪氏、窦世横和窦昭洗漱。

    纪氏就道:“要不这几天你睡书房吧?晚上我也好安排寿姑的丫鬟当值。”

    六伯父有些不悦,道:“我后天就启程了。”

    纪氏脸色微红。

    六伯父道:“要不,让寿姑和蕙哥儿们睡在一起?”

    蕙哥儿是六伯父的长子。

    “那怎么能行!”纪氏反对,“寿姑刚过来又搬地方,她会害怕的。”

    “那你说怎么办?”六伯父有些不耐烦。

    窦昭很想说我不害怕,我想要间单独的屋子,可她什么也不能说。只能装着听不懂的样子任丫鬟们给她穿衣。

    “那我跟你去书房好了。”六伯母小声地道,“先让寿姑在正房安歇。”

    六伯父就喊了丫鬟:“去问问,西府的老太爷什么时候走的?”

    昨天晚上,直到他们歇下了二太夫人那边还没有散。

    丫鬟应声而去,六伯母另一个大丫鬟叫采菽的指使着媳妇子摆早膳,两个浓眉大眼的孩子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大的是蕙哥儿,学名窦政昌,今年九岁,小的乳名芷哥儿,学名窦德昌。今年七岁。

    窦昭瞥了一眼窦德昌。

    前一世,窦德昌是窦家的异类。

    别人读书的时候,他到处闯祸;别人成家的时候。他拐了纪家大归的表姐;别人立业的时候,他早在翰林院里养蝈蝈了,是京都城里有名的顽主。

    给父母行过礼后,窦德昌不顾恭立在旁的哥哥,撒着娇儿扑到了母亲的怀里。

    纪氏宠溺地笑着。把小儿子从怀里拉开:“都已经上学了,可不是小孩子了,小心四妹妹笑你。”

    昨天他们已经见过面了,还一起去了三伯父家吃饭。路上,窦德昌偷偷地揪她的辫子,被窦政昌狠狠地瞪了一眼才作罢。

    他不以为意。冲着窦昭喊了声“四妹妹”,又嬉笑着依偎在了母亲的怀里。

    纪氏哭笑不得。

    窦昭侧过脸去。

    她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那边六伯父问起窦政昌的功课:“先生昨天讲了些什么?”

    窦政昌毕恭毕敬地道:“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作何解?”

    窦政昌道:“人不知我。于我无损;我不知人,则贤愚不分,善恶无别,足以败事败身。”

    六伯父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窦德昌。

    窦德昌乖巧地站直了身子。

    尽管如此。六伯父的脸色还是有些难看。他沉声问道:“先生昨天都讲了些什么?”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他答得飞快,一看就知道读熟于心。

    “作何解?”

    “我们可以到了二十七岁再读书也不迟。”

    六伯父“啪”地一声拍在了屋子上,脸色铁青。

    窦政昌则低了头,肩膀一耸一耸的。

    窦德昌求助似的朝纪氏望去。

    纪氏的脸色比窦世横还要严峻。

    窦德昌缩了缩头,乖乖地道:“苏明允,名苏洵,号老泉,眉州眉山人……”

    六伯父面色微霁。

    先前六伯父派去问事的丫鬟回来了,禀道:“太夫人那里一直没有散。”

    六伯父愕然,对六伯母道:“我去看看!”

    “先用了早膳再去吧?”六伯母道,六伯父已摆了摆手,匆匆出了门。

    窦政昌、窦德昌兄弟的表情都松懈下来,窦德昌更是三下两下窜到了椅上,还朝着窦昭招手:“四妹妹快来,今天有韭菜盒子。我们家厨娘做的韭菜盒子可好吃了。她是我娘从宜兴带来的,她做的韭菜盒子和祖母、三伯母她们做的都不一样,你肯定没吃过。”

    六伯母是南方人,用不惯炕桌,六房吃饭都用桌椅。

    “你怎么像个猴子似的,一刻也安静不下来!”纪氏笑着喝斥他,把窦昭抱放在了桌前的圈椅上,又怕窦昭不习惯,指了个丫鬟专门扶着窦昭。

    窦德昌冲着母亲做鬼脸。

    纪氏和窦政昌都哈哈地笑。

    用早膳时大家虽然都遵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