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穷人 >

第608部分

超级穷人-第608部分

小说: 超级穷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胤禟,却又收了他的肉食加工厂。胤禟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很是让京师的闲人们翻过来覆过去聊了几个月,也没聊出过子丑寅卯来。

    只是马齐这边还没有出京,据消息灵通人士又传来宫中的消息。说是腊月里南苑行围之时皇上看到庄亲王博果铎年近五旬依旧膝下无子,不忍将来承泽亲王硕塞这一支将来后继无人,所以有意将九阿哥胤禟过继给庄亲王。但是被庄亲王婉拒了。

    这消息一传出无异给那些正热衷于和郭络罗家拉关系的大臣们的后脑勺上狠狠地打了一棍子。这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没几个人信。为什么?如今谁不知道九阿哥是满洲第一才子,康熙爷怎么会把他最能干的儿子过继给别人呢?没道理嘛。可是这消息越传越邪。康熙那天召见庄亲王的时间、地点乃至在场的几位大臣、亲王、侍立一侧的几位太监的名字都说的有鼻子有眼了。而且到最后据说从庄亲王府上以及那几位大臣府上传出来的消息都证实此事是千真万确的。

    康熙为什么要把胤禟过继给庄亲王,没人知道,但是随着这条消息的蔓延,关于康熙要转立胤禟为太子的谣言彻底消弭无踪了。

    此时的胤禟已然是见过马齐了。而且真正带来康熙口谕的乃是康熙身边的太监梁九宫。梁九宫带来的口谕可谓最让胤禟沮丧。康熙斥责了胤禟一番。主要原因乃是他三年前到了盛京后开办的孤儿院。三年来孤儿院从关外关内各地收养了两千七百多名孤儿。康熙直接问他欲与何为?之后梁九宫又代康熙问话,既然他无心政事那为什么还要交接满蒙贵族?最后康熙还问他不经请旨私下里研究火炮,欲与何为?

    老实说胤禟心理感到很委屈。孤儿院的事情,他早就写过信给康熙。康熙虽然没有来信赞扬他的善举但也没有反对。孤儿院的规模办到这么大也是胤禟没有想过的。但是两千七百多名孤儿当中女孩就占了两千四百多人,在这两千七百多人中还有近九百人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胤禟随身跟着八名康熙亲选的侍卫,孤儿院的事情胤禟也并没有瞒着这些侍卫,因此胤禟知道康熙实际上从头到尾都对孤儿院的事情清清楚楚。他实在想不到康熙会因为这个,而心里生别扭。

    至于说到交接满蒙贵族,那还不是因为办了肉食加工厂?之前康熙可是多次来信大加赞赏的。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研究火炮?大概就是说火炮复位器。这事虽然他没有让侍卫们参与,但也没有故意隐瞒。当然最后复位器研究成功了,因为他担心被耶稣会的人知晓后,最终传到欧洲去,所以隐瞒了下来。但是他毕竟只是研究,也没有私造大炮。

    康熙这到底是怎么了?

    问完话后梁九宫带来了康熙的处罚:不许胤禟的孤儿院再大规模的收养孤儿。孤儿院每年收养的孤儿不能超过一百人,而且只限在关外。另一条就是让胤禟不要忘记来来辽东的初衷。要他专心农事,没事就不要进关了。

    胤禟经过这几年和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人的接触,虽然对政治依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敏感度却提高了许多。他很快就明白康熙让梁九宫来传话,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这最后的半句——没事就不要进关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康熙最终选择放弃了他,但胤禟明白自己最初的愿望看来是真的达成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理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反而有一种萧瑟和莫名的惆怅。

    胤禟也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在这个时代待的久了,内心对皇权有了迷恋?也许内心真的有那么一点点的对绝对权力的欲望,不过这应该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冷风中胤禟想不明白。不过,有一点他明白。他现在比以前相对来说自由了不少。至少身上不再会有康熙目光的注视和那种相当沉重的期待。

    第二十三章伟大的事业

    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的。如果你已经担起了一付担子,就不要随便放下去。

    胤禟不记得这话是谁说的了。不过,他如今深深地感到这话说的非常非常有道理。

    三年多前夜深人静,当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坐在自己床头的是个自己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宫女。进而不但发现自己来到清朝,而且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在最初的恐惧之后,所想到的只有两个字——自由。

    而如今,似乎他最初想要的已经得到了。可是仔细一想,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到清朝时候的他了。他的身边已经多了李福、小安子、宫女湘琴、彩儿、赵嬷嬷以及李精奇,这些宫女和太监们的命运实际上已经和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还有黄履庄、戴梓等人以及孤儿院里的两千七百多名孤儿等等许多人的命运都已经和他紧密相连。

    真正的自由其实是永远寻找不到的。

    想想,来辽东三年多,做到最成功的也就是三件事了。一是办了成功的开办了肉食加工厂。不过,可惜现在康熙收走了。但是这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个世界有利益就必然有纠纷,而人的欲望又是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满足的。虽然将近三年来,关外和蒙古各部的贵族、王爷们因为肉食加工厂的开办多了不少的收入,个个都是眉开眼笑。可是时间一长,必定有人不满足仅仅把牲畜卖给肉食厂。必定有人会想为什么不自己加工呢?而肉罐头的技术并不太复杂,这样的垄断必定是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到时候那些王爷们恐怕没有几个还会再记得胤禟开办肉食厂为他们解决了多少困难,而只会想赚了他们多少利润。所以不久前胤禟已经在想为了肉食厂的生意能够长久做下去,是不是应该拉几个王爷合股呢?可是这些王爷们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胤禟虽然是皇子可资历太浅,只怕这场谈判不好谈。所以如今康熙收了去。换了四千亩地。虽然每年利益上看起来损失了不少,但是何尝不是省去了一个**烦。这样一来,在这些满蒙贵族的心目中胤禟的形象永远都会那么可亲。

    其二就是开办了孤儿院。最初他开办孤儿院只是看到盛京街头有不少的孤儿,起了恻隐之心。后来,他到了金州又收养了不少孤儿。再之后则是整个辽东。肉食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他想着这也算是回报社会吧?因此他交待下去,只要确实是孤儿,又愿意来辽东,就送来孤儿院。没想到的是收留的孤儿就像滚雪团一样,人数达到了如今的两千七百多名。这还是因为肉食加工厂销售的地区主要是江南和直隶部分地区,又因为辽东是苦寒之地,大多数人但凡还有一点办法都不会来。也因此他收留的孤儿中女孩占了将近百分之九十,而且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残疾。

    不过,对此胤禟一点都不会后悔。至少他可以很骄傲的说,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两千七百多人的生活,而且这些孤儿中绝大多数人的命运应该会比历史上好的多。

    这两千七百多名孤儿中最小的只有几天,最大的十五岁。此前,十二岁以上的孤儿胤禟将他们全部放入了医学院去学习。而十二岁以下的只要智力正常、视听能力正常的都分别列班进行教育。教育的课程主要分为汉学和数学。汉学主要以扫盲为主。教材则是《三字经家姓》、《千字文》以及一些唐诗宋词。胤禟开办汉学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他们能够识字并进行流利的读写就可以了。而数学则是重中之重。本来胤禟是想要请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来的。他也知道请梅文鼎来教数学启蒙恐怕不现实。但黄履庄和他是素识,劝说就算梅文鼎本人不来,能推荐他的几个徒子徒孙来也是好的。果然,梅文鼎虽然本人没有来,可是却推荐了孙元鼎等三个人前来就教。孙元鼎三人都有秀才身份,但科举屡试不中,灰心之余,干脆教书度日。不过三人在数学方面倒还算有些造诣。此外,胤禟还开办了武术课,让孤儿们读书之余不忘强身。剩下的则都是些选修课。例如音乐、美术、陶艺等等,老师嘛就是那批他搜罗来的不得志的艺术家们。

    因为孤儿院对外几乎是封闭型的,所以对外的影响很小,要不然儒生们知道肯定是又是一轩然大*。

    十二岁以上的孤儿智力和视听都正常的只有三十四人,这些人先后都进入了胤禟开办的医学院。这就是第三件事了。尽管算不得很成功。

    最初胤禟想要开办医学院的目的其实非常单纯。那就是他很怕死。自从他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清朝之后,死亡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除了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之外,对于这个时代的落后的医学水平的极度怀疑,让他到了盛京之后,迫不及待的就想立刻成立一家医院。他的想法是虽然医学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提高,医疗器械药品也不可能凭空出现,但是最起码他可以制造出一个医学进步的环境。他认为为什么古代各种科技水平方展都非常缓慢,而到了现代就变成了一日千里。最根本的原因除了教育水平低下外就是古代人不善于交流,很多东西都是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结果造成许多发明其实都是无数次的失传、无数次的重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于是,一等到肉食加工厂进展顺利之后。他就张罗着开一家医院。可惜让他失望的是没有几名郎中愿意受雇他的医院。不要说盛京,整个辽东地区稍微有名望的郎中都是没有一个愿意来,无论他许诺多少薪资。这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真正有名望的医生哪个不是家资殷实的。而郎中这个行当同样属于极度保守的职业,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绝对同样是这个职业的座右铭。

    而胤禟又不想动用武力,或者用他的皇子的身份强请。结果最后的结果是他的医院虽然开张了。但是受雇的二十三名郎中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叫的响字号的,其中一大半是一直挣扎在贫困边缘的走方游医和草头郎中。无奈之下,胤禟只好矮个里拔高子。根据这些郎中的自报情况按擅长分为了五科:内科、外科、儿科、妇科还有兽医,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不久又开办了医学院。老师自然就是这些郎中。学生除了三年来陆陆续续加入的三十四名孤儿外也就只有三人先后到医学院报了名。当然开办医学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这些郎中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研讨,共同进步。

    不能说三年来医院和医学院没有什么成绩,但总的来说成绩不明显。因为医学这门学科最重要的还是实践。可是,三年来郎中们可以实践的机会实在不是很多。当然了,除了妇科以外。

    妇科主要是接生这一块,盛京医院如今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三年来盛京医院开了四家分院。基本上主要业务其实就是接生。以至于盛京附近的接生婆们都处于失业的边缘。最终在半年前,十五个接生婆选择了去医学院学习。因为医学院答应她们,半年之后如果她们能够顺利毕业,就聘用她们到医院里任职,当然基本上还是主要负责接生。V!~!

 外卷之三雄12

    第二十四章海贸

    之所以在接生这一块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只是因为胤禟曾经在高一的暑假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