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努尔哈赤 >

第87部分

努尔哈赤-第87部分

小说: 努尔哈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探马来报说:“抚顺路杜松将军全军覆没!”
  李如柏一听,吓得面色如土,连话也说不出来,向探马挥挥手,意思是:“去罢!”
  过了半天,探马又来报告说:“开原、铁岭路全军被努尔哈赤打败,马林逃跑了,潘宗颜等将领战死……”
  李如柏听了,吓得两腿乱颤,连手也举不起来了,只得对探马努一下嘴,意思是:“走罢!”
  三月四日早上,副将贺世贤来向李如柏建议说:“咱们南路军可以偏师策应,增援东路,杀入重围,救出刘綎将军。”
  李如柏听了,却说道:“过两天再说。”
  俗话说:“救兵如救火。”李如柏还要“过两天再说”。又过了一天,探马来报说:“东路军刘綎兵败被杀,朝鲜兵也败了。”
  李如柏听了,吓得魂不附体,浑身抖个不停,几乎都坐不住板凳了。
  过了好一会,李如柏才镇静下来,心里说:“哎呀,俺的妈!如再进军,也是白送性命。幸亏没听贺世贤的话!”
  这时候,李如柏真想回军,又害怕杨镐的尚方宝剑厉害,真是欲进不敢,欲退不能,忧愁得茶饭不思,寝卧不安。
  试问:“李如柏身为辽东总兵,真是如此怕死、怯懦?”
  辽东人民当中有一歌谣可以作答:“奴酋女婿作镇守,未知辽东落谁手?”这其中还有一段香火情呢。
  原来李如柏在广宁任总兵官时,努尔哈赤为搞好关系,将其弟舒尔哈齐的闺女娥喇佳嫁给李如柏为妻。这样一来,他们便成了翁婿关系,两下来往也密切起来。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三月,努尔哈赤第八次赴京朝贡,也是他最后一次进京送贡品了。当时,李如柏已调为辽东总兵官,驻辽阳时,努尔哈赤去京来回都在辽阳住较长时间。
  在一次酒后谈心时,努尔哈赤说道:“有朝一日,咱翁婿之间若是兵戈相见,你怎么打算?”
  李如柏听了,不加思索地回答道:“俺将不战而退,以此报答岳翁。”
  李如柏是个庸才,生性懦弱无能,为什么能任总兵多年,一点政绩没有,仍能稳坐总兵高位呢?——李如柏每年能从努尔哈赤那里,得到珍贵的黑貂、东珠,以及人参、蜂蜜、熊掌等。李如柏再把这些送到京城里,于是朝廷的各部大人每人一份,谁又再能不喜欢这位李总兵呢?
  努尔哈赤也能从李总兵那里得到许多好处,仅抚顺、开原两地的产品交易、关税支付方面,由于李总兵的荫庇和疏通,努尔哈赤受惠更大,得利更多。
  俗话说:“一根藤上拴着两个蚂蚱——谁也离不开谁。”李如柏与努尔哈赤,这翁婿之间,就是这么一层关系。
  却说辽东经略杨镐,见四路兵已有三路兵败将亡,败局已定,只得发令箭到清河,召李如柏的南路军回师。
  清河路李如柏正在逗留观望,接到令箭,如得到赦令一般,急急忙忙回师,其狼狈相有如丧家之犬。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一天中午,努尔哈赤派二十名哨探,到虎拦山周围探听军情。他们在山上看见李如柏的军队,如残兵败将一般,一路上队不成列,排不成行,稀稀落落,实在不像样子。
  这时候,哨探的头目武理堪灵机一动,让部下吹起螺号,并且喊杀声骤起,一时间山鸣谷应,恰似临阵对敌的声音。
  李如柏一听,以为中了埋伏,顿时吓得心胆俱裂,魂灵儿出了泥丸宫,也不敢停下来应战,忙传令道:“急速回师沈阳!”
  那些士兵一见主帅惊慌,以为真是八旗兵马杀来了,就忙不迭地往回跑,哪还考虑什么。
  那武理堪一见,便带领二十名哨探,呐喊着冲下山来,杀入明军队伍中去。
  他们肆意砍杀逃窜的明军,共杀死四十人,缴获战马五十匹。
  经过武理堪这一起哄,李如柏的南路军更不成样子,一口气逃回沈阳城去了。
  萨尔浒之战结束了。
  努尔哈赤与经略杨镐,后金与明朝,在双方决定胜负的萨尔浒之战中,以后金军的胜利和明朝军的溃败而告结束。这次战役,明朝军队损失重大,据统计:明军文武将吏死亡三百一十余人,士兵死亡四万五千八百七十多人,失去马、骡、骆驼共二万八千六百多匹。
  萨尔浒之战,使明朝国势更加削弱,后金国更加强盛。从此,明朝和后金互换了位置: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
  萨尔浒之战,是后金和明朝兴衰史上的转折点。
  第七章 辽东辽西全都归了女真
  努尔哈赤望着大将费英东的坟墓,不禁潸然涕下、老泪纵横。他苍凉的声音直贯林表:“英东,朕的好兄弟!你为朕立下十大汗马功劳,如今,辽东辽西全都归了俺女真,眼看中原指日可得,你却长眠地下一去不返!今后还有谁能为朕去斩关夺寨……”汗王哭祭功臣的一席话,却激起了八旗将士杀敌立功的万丈雄心……
  一、四万大军血洗开原
  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天命四年)三月初,取得萨尔浒之战的全面胜利之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厉兵秣马,在五月下旬,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攻打开原的策略。
  在努尔哈赤亲自主持下,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四大贝勒、五大臣、部分将领,近三十人。
  汗王努尔哈赤首先说道:“开原是一座古城。它是明朝离蒙古、建州最近的城市,它不但是一个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明朝皇帝镇压蒙古和咱女真人的前哨堡垒。咱们若要进攻辽沈,必须先占领开原。攻打开原的战术,咱们还是老办法——强攻与智取相结合。大家就如何智取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范文程说道:“开原形势险要,它‘跨龙冈,临大漠,边靠咽喉之路’。它东边是俺建州,西边是蒙古,北边是叶赫。开原是砖砌城墙,四个城门,四个角楼。明朝在开原设道,由推事官郑之范管理开原道的事情。”
  努尔哈赤派人去喊来李永芳,让他讲讲开原城的郑之范的情况,李永芳说:“郑之范是开原城的首富,家资巨万,但是这些钱财全是贪赃受贿得来。由于郑之范异常贪暴,开原老百姓人人痛恨。”
  四贝勒皇太极说道:“先派细作员到开原,试着做郑之范的工作——此人贪财,就送些给他。看情况变化,争取里应外合。”
  努尔哈赤心想:先让人去做郑之范的工作,然后再作进一步讨论。他说道:“大家回去以后,考虑一下:如何强攻?如何智取?抽时间再讨论。”
  次日,努尔哈赤派人找来了何和理、苟得利,研究派人进开原,去做郑之范的工作,并了解城里的兵备情况。这且不提。
  再说开原城道官韩原善,为人刚直不阿,不徇私情,不贪小利,对上不谄,对下不压,为开原城民所称道的好官。
  开原城还有一个推事官郑之范,为人狡诈阴险,平日见钱眼开,贪污行贿,上扒下压,无所不为。因为李成梁是他妻子吴树兰的表叔,由这关系,他当上开原城的推事官。
  开原城是明朝在辽东地区与蒙古、女真进行经济交流的中心,城里所有的交易场所,全由郑之范一人把持。由于此人贪财成癖,在各个场所巧立名目,捞取大量金钱。开原城民说郑之范“赃资巨万”。
  由于郑之范的重利盘剥,来开原经商的外地商人,当地百姓们,无不叫苦连天。
  韩原善为此事训斥过郑之范,当时他唯唯诺诺,不吭不哈。事过之后,用重金贿赂朝廷命官,把韩原善挤走。
  从此,郑之范这个小小的推事官,主持开原道的大小事务。
  开原城民知道郑之范爱财如命,每逢找他办事,都要给他送红包;或是想办法去找他妻子吴树兰。因为郑之范是个出名的怕老婆,没吴树兰的关系,李成梁当年怎能提拔他!
  再说吴树兰的弟弟吴三流子,是郑之范推事府的总管,仗着他姐夫的钱势,横行开原城。城里的百姓有段顺口溜说:“有事想求郑之范,不若去找吴树兰。
  要是认识三流子,什么事情都好办。“
  正因为吴三流子有如此神通,来开原办事的人,都去千方百计地结识吴三流子了。
  一次,开原城的守城军队的把总朱梦祥,去到推事府里领钱粮。找了半天,也未找到郑之范。一直到晚上才见到,郑之范说:“哪里有钱粮?皇帝不发给俺,俺哪有钱发给你!”
  其实,钱粮全被他贪污了。他竟然对朱梦祥说道:“你们也要想办法找生财之道,那些腰缠万贯的生意人,就是你们的钱粮仓库!”
  还有一次,朱梦祥来向郑之范领取军马的草、豆等物。他说道:“哪里有什么草、豆?人家努尔哈赤的军马,从不喂料,只是野地放牧,却能打胜仗,你们为什么不学学?”
  其实,他的仓库里,上级发来的草、豆等,已经霉烂了。还有许多军衣等物品,由于存放时间过长,管理不当,早已变质。
  由于郑之范的贪污聚财,城中守兵毫无斗志,马无草料,人缺粮饷,一日倒死二百四十九匹战马。
  且说原总兵马林,从萨尔浒之战中逃回开原,把守城的希望寄托在西部蒙古宰赛、煖兔等部的二十四营方面。为此,曾多次派使者去蒙古联络、交涉。
  实际上,宰赛、援免各部不仅无意帮助明军,反而被努尔哈赤所收买,与马林假意周旋,暗中向努尔哈赤递送情报,配合后金军的进攻。
  马林不明真相,一意孤行,以为有了蒙古二十四营作依靠,在萨尔浒战后一两月时间内,不积极设防。
  城内其他的守城官员,副将于化龙,参将高贞,游击王守志,备官何毛中等,都住在开原城中,却无专人负责开原的城防。
  且说何和理、苟德利在努尔哈赤的授意下,派胡里带了五十名谍报人员,分七、八批陆续进了开原城。
  胡里与谍报人员兀佳,扮成做珍珠生意的蒙古人,直接去拜访郑之范。
  在推事府里,胡里与郑之范见面时,胡里将一大包珍珠放在桌子上。
  郑之范一见那么多珍珠,高兴得眉开眼笑,忙向胡里说道:“二位到开原城里来,要郑某办什么事,请提出来,就直话直说吧!”
  胡里笑了笑说道:“咱们是做珍珠生意的,十天以后,王爷亲自带着骆驼队来。想请推事老爷替俺选择一个大的住处。”
  “容易办,这事好办。”
  郑之范说完,让人出去把吴三流子喊来了。胡里一看,吴三流子高挑个子,长得小头小脑,瘦得像个猴儿,脸色蜡黄,活像个大烟鬼。
  开原城里把那些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的人,统称作“二流子”。这吴树兰的兄弟从小起名叫吴小山,后来成人后不务正业,依仗姐夫郑之范有钱又有势,常在赌场、妓院、酒馆出入,比那些“二流子”还坏上七八分,所以干脆称他“三流子”。
  再说吴三流子被他姐夫郑之范喊来,经过介绍,说明情况后,他咧着个大嘴,露出了一嘴的黄牙,点着头说道:“这房子有的是,到底要高级的,还是一般的;是在闹区,还是静区,是……”
  那三流子还未说完,郑之范说:“你先带他们自己去看,人家是蒙古的王爷,是个有钱的主儿,怎能住一般的地方。要选个好所在,不能弄个窝窝囊囊的地方!”
  “那好办,现在就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