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秦始皇大传 >

第20部分

秦始皇大传-第20部分

小说: 秦始皇大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快乐了。我刚才说'只是',乃是说,一时老朽捲入这场政治漩涡,只怕终生都摆脱不掉了。昔日由名著天下的大显,一下退居到隐于野的小隐,后来变成目前的中隐,一插手这件事,我必须管到底,不将赵政扶上王座,绝不能半途而废,那我岂不是要将'中隐老人'的名号改成大隐隐于朝的'大隐老人'了!”
  老人说完话,掀须哈哈大笑,声如洪钟震动屋瓦,看样子他年轻时的豪气又复发了。
  听他这样一说,楚玉夫人破涕为笑,她带着赵政再叩头说:“愿先生不要嫌弃这孩子愚蠢,终生加以教诲,异日要是得国,还望先生善导。”
  赵国这边由赵悦负责进行,中隐老人到秦国去游说现今的秦王,也就是昔日曾做过他学生的安国君。
  中隐老人临行前告诉他,第一步是先打听赵王对遣返赵政的反应,并给他三道锦囊,要他遇到事情不顺利时,一道道地拆看。
  赵悦首先找到一位宗室大臣,要他伺空在赵王面前进言,看看赵王说什么。
  这位宗室大臣有天奉命陪赵王饮宴,在赵王酒酣耳热欣赏歌舞,兴致极高的时候,他有意无意将话题引到秦国新王初立的事。他说:
  “秦王新立,昔日在赵当质子的异人已正式成为太子,听说他的妻儿还待在赵国……”
  他话还未说完,赵王已勃然变色,眼瞪着他说:
  “这么说,你是知道他妻儿的下落了?快派人将他们拘禁起来,一来好作寡人和秦国谈判的筹码,二来也好让寡人一消心头之恨,上次他使的李代桃僵之计,害得寡人贻笑国际!”
  “臣也只是听到谣传罢了。”这位宗室大臣赶快声明。
  “好,就谣传追踪下去,速办!”赵王下令。
  “是,臣遵命!”宗室大臣只得如此敷衍。
  赵悦得到这样的答覆,明知赵王是在做戏,他早知道楚玉夫人母子是藏在他这里,但又怕他假戏真做,真派人来抓,那就弄巧成拙,事情变得更糟了。
  于是他打开老人给他的第一道锦囊,只见上面写着:
  “速派人造谣,子楚在齐曾生一子,现齐国正准备遣送返秦!”
  第二天邯郸就传遍这个消息,很快就转到赵王耳中,次日的早朝议事完毕,赵王特地将那位宗室大臣留下,问起这项谣传。赵王怀疑地说:
  “异人在齐为质,早于在赵,照说这个孩子应该比赵政还大,怎么从未听说过?假若真有其事的话,赵政就不再是奇货可居了。你派人在市面去查,寡人另要人在齐国打听。”
  “是,臣遵命!”
  宗室大臣当然第一个找到赵悦,问他子楚是否真有个儿子留在齐国。赵悦表示不知道,宗室大臣告诉他,赵王除了派他查这件事外,还要透过在齐的间谍系统查这件事。
  赵悦一听,大感紧张,间谍系统参与调查,很快就会真相大白,到时候赵王不用多聪明,也会明白是他在捣鬼。上次李代桃僵之计使他余恨犹在,这次要是再老羞成怒,他赵悦和楚玉母子都会倒大楣。
  他打开了第二道锦囊,只见上面写着:
  “速与齐驺商量。”
  齐驺是齐国名士,和他与老人都是多年知交。他们在年轻时都是重义轻身的行侠仗义之人,所以有多次舍身互救的记录,谈得上是生死之交。他一向住在齐国,就在中隐老人起程赴秦前一天才抵达邯郸。
  他找到齐驺,将事情说明后,齐驺笑着说:
  “这很简单,这次我来邯郸,赵王曾数次派人来找我,暗示我主动请见赵王,原因是怕他直接请我,我不去他会大失面子。嗯,他的确是个太要面子的人,不懂得礼贤下士的秘诀。因此,你只要托人在他面前讽示一下,说是我并不是不想主动请见他,而是怕提出以后他不召见,名士也是很怕失面子的,他一定会很快召见我。”
  “你见了赵王要怎么说呢?”赵悦问。
  “情况千变万化,游说只要维持一个目标,说词则是要依当时状况,或动之以情,或说之以理,或诱之以利,或胁之以害,事前准备的,临时恐怕用不上,交给我,我会相机行事。”
  果然,赵王很快就召见齐驺。除了大宴群臣以彰他礼贤下士的美名外,更在南书房独自留客,说是要向齐驺请教军国大事。
  他们从谈了一些天下大势和赵秦之间的和与战以后,赵王忍不住问了齐国异人儿子的事。他最后说:
  “齐先生刚自齐国来,是否听到这项谣传?是否知道真相,请先生告之。”
  “仿佛听到过,但事不关己,臣也未在意。”齐驺欲擒故纵地说。
  “但这对赵国的关系可大了,先生何以教寡人?”
  “其实,以臣看来,齐国是否有异人的儿子,重要性全在大王想如何利用赵政。”
  “寡人想要秦国交还赵国割给秦国的五座城邑,”赵王说:假若齐国有子这件事是假,那赵政就是秦太子的独子,未来唯一的王位继承人,利用价值就大些。假若异人真的还有个儿子在齐,那么比赵政大应立为世子,而且楚玉夫人据传不见喜于异人太子,那赵政立嗣的希望更小,用来要胁暴秦还我五城的可能更少。寡人该如何做法,愿先生有以教寡人。“
  齐驺故意迟疑了很久,赵王有点不高兴地催促说:
  “先生莫非以寡人为不可教!”
  “臣怎么敢?”齐驺装得诚惶诚恐的样子:“臣正在仔细思考。”
  “先生想出什么办法否?”
  “以臣的浅见,问题不在秦太子是否有其他儿子,因为即使齐国没有,他身边姬妾那样多,随时都可以生一个,最要紧的是如何扩大赵政的利用价值而使赵国得利。”
  “先生的高见?”赵王一听到利,眼睛都亮了起来。
  “赵政目前虽为秦太子独子,但和生母远在赵国,不得与太子朝夕相亲,景况之惨,比当年秦太子异人本身有过之无不及。而臣在邯郸市井也听过一些传言,说大王明知道她们母子藏身之处而不加追究,她们的确是感激莫名,日夜都在思考,赵政有朝一日回秦国为王,应如何报答。”
  “这样说来,楚玉夫人还是明理的,她不记上次寡人杀她家人赵升之仇?”赵王面露得色说:“寡人是不想逮捕她们而已,其实,她们母子的一举一动,全都在寡人的监视之下。”
  “大王英明睿智是天下都知道的。”齐驺顺便为他奉送一顶高帽子。
  赵王没有谦谢,表示当之无愧。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齐驺突然话锋一转。
  “寡人失在何处?”赵王有点惊讶。
  “以赵政换秦五城,只是短时间利益,而且秦未必理会。”
  “那长期利益呢?”赵王逐步被引入圈套。
  “大王明智,早就知道长期利益何在了!”齐驺微笑。
  “当然寡人也考虑到送赵政回国,但是怕赵政母子怨恨寡人,送回国无益,反不如握在手中作为换城的筹码。经先生这一开导,寡人茅塞顿开,知道该怎么做了。”
  “两马甚至是多马竞驰,先到者为胜,大王要争取时效。”齐驺再临门一脚:“只要能着先鞭,齐国是否有异人的儿子已无关紧要了。”
  “听说已有人返秦为赵政游说?”赵王试探地问。
  “那大王是否考虑主动?先发制人,后发则受制于人!”齐驺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倒问。
  赵王陷入了沉思,良久,他击案而起说:
  “先生,假若秦国不重视赵政,送回国无益,反不如留在赵国,秦国多少有点顾忌。”
  “假若赵政受重视呢?”
  “只要秦国迎接使者一到邯郸,寡人立刻放人。”
  “臣以为太迟了,应该是秦国使者一出发,大王就装做不知而主动送赵政回国,与秦国使者半途而过,才显得出人情!”齐驺知道,各国都有间谍派在对方,观察监视,一有情报最快的传递方法是飞鸽传书。
  “先生高见,寡人谨受教。”
  那夜,赵王和齐驺谈了个通宵。
  老人离赵赴秦为他去进行游说,赵政只有回到家里来住。过惯了简单自然的生活,突然回到往昔的奢侈优裕的环境,反而像习惯了山林的小兽重返牢笼一样,渴望他已享受过的自由。
  尤其是老人无穷的智慧加上他童心的好奇,他像吸满了智慧之汁的海绵一样,别的同年龄孩子,甚至比他大几岁的少年,和他比较起来,会显得知识如此疲乏,生性如此愚蠢。
  他的体格是经过老人精心调理和训练过的,健壮高大,九岁的人看上去比十二、三岁还成熟。
  他发觉和莲儿一样,在同伴中也处于一种尴尬地位。同年龄的孩子,心智和外形都和他极不相配,所以加以排斥他。于是他极力想打入看来外表相似、实际年龄比他大得多的少年群中,这些公子王孙,在智力身体发育方面也许延后,但在吃喝嫖赌、声色犬马方面却早熟得很,对这个粗野不文的小子当然也不欢迎。
  他们嫉妒他的家世,赵王突然对她们母子好了起来,常派使者送赏赐品,不时还邀楚玉夫人带着赵政到后宫和王后欢叙。赵王常安慰楚玉夫人,只要秦国方面有所表示,即使是没有表示,也会在适当时机送她们回国。这些公子王孙的家长当然会告诫子弟,赵政将来会做秦王,目前不能得罪他,但告诫越多,反弹越大,他们反而专找赵政麻烦。
  他们恨他!每逢家长们带着子女在一起聚会,大人们问什么比较深点的学术或常识问题,赵政侃侃回答,吸引住王后及其他贵妇的注意,而这些不学无术的公子王孙,则羞得无地自容。
  赵国自国君、王后以下的宗室大臣和显要,教训儿子都会以赵政做榜样,通常都是这样的两种话:
  “赵政才九岁,你都十五、六了,相比之下你应该惭愧。”
  或是:
  “不愧是上国世子,果然与众不同!但你不也是上国公子吗?为什么这样不争气,真是气死我了!”
  这种情形下,不让这些公子王孙恨他也难。
  于是他们合伙想出整他的办法——
  有时候他们假装诚意地请他,却是带他到行欢场所,叫些歌女舞伎饮酒作乐,让他走也不是,留下来更感难过。他们还唆使那些女人故意逗弄他调戏他,而他们则在一旁出言讽刺,突显他们深懂风月,他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童。
  有时候,他们也邀请他到家中,搬出一些金玉古玩,他们细说这此东西的源流,头头是道,问起赵政来,他却一窍不通。还有那些名贵种的犬马,赵政虽然骑术不比他们任何人差,但这方面的知识却是欠缺的。老人说过,射、骑、御和剑术要讲求杀敌和实用,不是去研究马的品种、弓的好坏和车子、剑本身的精致与考据,那是马夫和工匠的事。
  但现在却成为他受窘的主因。
  后来,赵政不上当了,他拒绝他们的邀请。可是他们作弄他上了瘾,找他不来,就在路上拦住他羞辱,一个人打不赢他,就众人一起打。
  最严重的是,他们不知从哪得来的消息,他们当众骂他是野种,够什么资格自称秦国公子!
  他躲他们,他们却像群狗追猎物一样,千方百计找到他,再加以戏弄或殴打。
  这些事他从未向楚玉夫人提过,老人训练出他独立的性格,也常教他要忍耐,他最记得他的一番话:孩子,天才和伟大的人都是孤独寂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