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872部分

宋阀-第872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致了不良后果,再或者自己的政敌上了位,一般都会选择辞职,不用等人来撵。只因宰相即使辞职,不在台面上执政了,但他的级别待遇不会变,要么作闲职留在京城,要么干脆到地方上作行政长官,远离是非。
    但徐良愣是纹丝不动“死皮赖脸”
    朝着相位不走便叫他的政敌们有些意外了。刘皇后见此情形。听沈择建议,便想把事情挑开,让皇帝斥责徐良,叫他辞职。
    这些天赵谨因为哀伤朱宸妃的不幸,一直没有上朝。勤政堂也不去,只在自己的寝殿。刘凤娘进去的时候赵官家正捧着一本书在看。说是看书吧,他眉头拧成一团,目光涣散,心思根本没在
    皇后走了过去,轻轻从皇帝手中把书本取了,关切道:“官家,人死不能复生还是保重御体。”
    赵谨半躺在塌上,此时翻了个身侧向另一面,也没说什么只顾叹气。刘凤娘坐在他身边,一时也不好开口,想了一下,忽道:“这几日小公主哭闹个不休,官家可要去看看?”
    听到女儿,赵谨才有了些精神,头稍稍抬了一下,问道:“怎么了?可是不好?”
    “可怜她小小的人儿,一出生便没了亲娘,官家又不看管,她自然要哭了。”刘凤娘说道。
    赵谨又叹一声,道:“朱妃临去的时候求朕,说是她死,孩子便由秀娘扶养,以后便是徐婕妤的女儿。怎知又出这事,也只能暂时委屈你了。”
    刘凤娘听到“暂时”二字,心头不喜,进言道:“官家,徐秀娘迁出了绣春堂,尚自桀骜不驯,现在都还主动认错,可见其气焰嚣张!根本没把官家放在眼里!她这是仗着自己的亲叔叔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员,堂叔又是朝廷宰相,以为没有谁能奈何得了她!官家,可不能心软呐!”
    赵谨想到徐秀娘就头疼,他下诏免了徐胜的差遣,又安排范同这些,无非是向徐家施加压力,倒不是针对徐胜徐良,而是希望徐婕妤能知道轻重,甚至不是要她认错,只要她服软就行。哪知道,她虽是个女儿身,xìng情却如此刚烈!
    刘皇后见皇帝不言语,继续鼓动道:“徐婕妤强硬便也算了,有官家宠着她。可那徐良,一连串事情下来,他连个表示也没有,仍旧装聋作哑在中书理政,着实可恨。他该不是也以为,这朝廷离了他就不行?若换了旁人,只怕早就自请外放了。”
    皇帝听到这里,在榻上坐了起来,想一阵,摇头道:“罢了罢了,秀娘非要倔着,就由着她去。但是,这后宫和前朝还是不要牵连着了。毕竟,这里面的是家事,外头的是国事。”
    刘凤娘听皇帝这意思好像是说事情就此打住,哪里肯依,当即道:“官家,当初召折彦质入朝就是为了对付徐良。如今有这机会,何不趁势……………”
    赵谨不等她说完就把手一挥:“唉,趁什么势?徐良历经三朝,声望极高,朝中大臣支持他的不少。若是真将他怎样,朝中势必震动,何必寻这些麻烦?”
    刘凤娘仍旧不依:“天下是官家的天下,徐良怎么说也只是个臣子,何至于让官家如此忌惮?官家若不趁这机会削了他的权,只怕养虎为患。”
    赵谨叹一声,闭着眼睛道:“坐天下的是朕,但治天下的是大臣。
    祖宗早就说过,与士人共治天下,不是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语妻此处,他停了停,继续道“当初召折彦质入朝,是因为担心徐良独相多年,怕尾大不掉。如今他已经有了掣肘,何苦多事?若真依你,罢了徐良的相位又能怎么样?谁来接任?那些朝中支持他的大臣又怎么办?都贬了出去?他上台执政以来,功绩是摆在那里的,若是没有个说法便罢了相位,天下是要议论的!”
    从这些话里,再傻的人也应该听出来皇帝并没有要打倒徐良的意思,只是不希望他一家独大。刘凤娘是皇帝的枕边人,她自然也了解皇帝的品xìng。这位赵官家是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只希望大家太平。
    你若是让他大刀阔斧,他没有那个魄力。
    但是,你没有那个魄力,我推你一把就是!
    “怎就没有说法……”
    “哎呀!那些莫须有的拿不到台面上来,趁早休提!”赵谨知道她要说什么。
    刘凤娘毫不气馁继续道:“徐良他一直力主对金强硬,数次倡议比伐,这与陛下的心思相左,难道不是说法?”
    “这怎么叫说法?他力主对金强硬,要北伐中兴,这难道是错的?
    朕拿这个去罢免他,朕不成昏君了?传出去,天下人都要骂朕!行了行了这些事你少管。”赵谨不耐烦地说道。
    皇后见他这态度,也不再一味用强,只叹道:“臣妾一门心思为官家着想,到头来,倒落了不是。臣妾知罪以后在慈元殿闭门思过就是。”
    赵谨听她这么说,作难道:“朕也不是怪你,而是罢了不说了不说了。这几日,朕不都想上朝,下面呈上来的事,让沈择来报朕。”
    刘凤娘此时只得退去,但心里终究不甘。她极力想整倒徐良,倒未必是出于门阙之间争斗缘故,更多的是因为个人sī怨必yù除之而后快!但皇帝明显是护着徐良,这倒不好办了。
    出了宫门正碰到沈择捧一叠奏本过来,待行了礼后刘皇后问道:“朝中可有甚要紧的事?”
    “回娘娘的话,并无甚要紧事。倒是有川陕徐郡王的本。”沈择回答道。
    刘凤娘直接伸出手去:“拿来本宫看。”
    沈择竟也毫不犹豫,从中捡出徐卫的本子呈上,皇后接过打开一看。太原郡王向朝廷报告称,辽军拿下了河清军东胜州,金宁边州向神武右军投降,金肃军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川陕宣抚处置可投降,得降卒七千余人,器械物资若干。
    刘皇后对军事没有兴趣,将本子递回去,口中道:“官家保着徐良,没奈何。”沈择好似有什么话想说,但此处又不是说话的地方,遂没再言语,恭送皇后走后,便捧着本子进了皇帝的寝殿。
    皇帝没心思过目,便都叫他读,若不是十分紧要的,也懒得去想,便都问他。草草把本子都批了,赵谨困乏,便叫他不必伺候。沈择正中下怀,下去换了行头,竟直接出了宫去。他是皇帝的皇后面前的红人,宫中跺一跺脚,那地也上震上三震的人物,谁敢问他出去干什么?
    其实,宫中有人知道,这沈都知在外头置了房产,而且还买了丫头仆fù,作起老爷来。这自古以来,阉人因为身体上的缺陷,都不可能成家。但上天生出男女来,自有他的道理。宦官虽然生理上不能成家,可心里到底还是盼着能像正常人一样,娶个媳fù,过过日子。所以,宫中长久以来,便有太监和宫女“对食”之说。当然,这都是下面的人偷偷mōmō作的事像沈择这种级别的,大可在宫外安个家,甚至还可以娶几房妻妾过过干瘾。
    沈都知的sī宅,在杭州最繁华的东华门内,一溜青瓦砖墙,门户并不轩敝,里头也只有两进一出。毕竟,这是见不得人的事,太高调了不好。
    沈择回了家,府里的丫头都迎出来,接的接帽,端的端茶,因天冷,又有拿来暖炉的。沈老爷惬意地享受着生活,末了还问一句,今晚家里吃啥?却听说郑仲熊送了年货来,那厮,倒真是个机灵人。
    在厅上茶吃足,手烤暖,困劲上来,正想去打个盹,听得外头门人报说:“秦相公来拜。”
    得,这盹是打不成了,沈择强作精神,便叫请了进来。秦桧显然是这里的常客,轻车熟路,一进来便笑道:“我本还担心沈都知不在家,可好来得正巧了。”
    在公,秦桧是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大员,而内shì省最高只是五品,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因此沈择须得起身上前执礼道:“相公大驾未曾出迎,恕罪则个。”
    秦桧笑道:“都知何必如此客气?桧也不是头一回登门,倒见外了。”
    沈择也不再饶舌,便分宾主坐下,而后问道:“不知相公此来,有何见教?”
    “非得有事,才登都知的门?不瞒你说,如今我虽作得御营使说着好听,主管全国军务。其实,军队都在大帅们手里握着,有我什么相干?终日坐在衙门里,不过吃茶看书罢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到都知这里窜窜门的好。”秦桧笑道。
    “欢迎之至。”沈择轻笑道。不难看出,一个是曾经作过副相的一品大员,一个只是内shì省区区五品都知但沈择对秦桧,只是表面上的尊重,而秦桧,却是打心底里对沈择的笼络巴结。
    说了一会儿闲话,沈择忽然想起先前在宫里碰到皇后那事遂道:“相公,眼下倒有一桩事,想听听相公的意见。”
    “都知但讲。”秦桧点头道。
    “近来后宫和前朝的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徐婕妤逐出了绣春堂,看模样,是回不去了。前朝呢,徐相接连碰了几回壁,可终究是稳如泰山,没有反应。娘娘为这事很烦心,今天看徐卫本子的时候还对我说没奈何呢。相公有甚法子?”沈择道。
    秦桧其实不消他说,对朝中局势了若指掌。他跟徐良这么些年深知其为人,不到万不得已徐六是绝计不会主动辞职的。如果要罢他的相位,官家下不了决心,又没有什么事实,不好弄。所以,只有把徐良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才是唯一的法子。但是,徐良在朝中根基甚深,想逼他到绝境,谈何容易?
    听沈择这么问,秦会之也是一时不语,而后问道:“徐卫的本子?
    说什么?”
    “大约是说金辽战事,辽军把金国河西的地盘拿下了,然后金肃军和宁边州两处走投无路,向徐卫投降了。”沈择道。
    听到此处,秦桧笑了:“办法就在这了。”
    “哦?”沈择来了精神,身子往前一探“愿闻其详。”
    “不是秦某自夸,我随徐相多年,最是清楚他的品xìng。要扳倒此人,靠官家是没有办法的,只能逼他自己辞职。而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走这一步。要逼徐良,与其抓他把柄,还不如破他的政纲。之前,我就曾经提议过,与金人重新缔结和约,划定疆界,断了徐良北伐的念想。可惜,麟王不肯。如今,倒有一个法子。”秦桧卖起了关子。
    “请相公明示。”沈择假意作个揖道。
    “徐良之所以执意北伐,倒不全然是脑袋发热,而是他有所倚仗,那便是他这位堂弟。想必都知也清楚,川陕当年何其凶险,金军一四川了。四川一完,金军就可沿长江进攻襄汉,进而取江南。
    但就是这太原王,硬是撑起川陕一片天,非但把金军赶了出去,连河东也几乎全境光复。正是有他在西部,所以徐良有shì无恐,因为徐九时刻威胁着金国。要副徐良,此番,须在徐九身上打主意。”秦桧道。
    沈择本以为他有什么良策,搞了半天,是想动太原郡王?趁早收了此心罢!他连连摆手道:“相公休提这事,太原王那是轻易能动的?他一面防着契丹,一面防着女真,有他,川陕才安宁,南方才得安宁,要是动了他,岂不乱套?”
    “哈哈!”秦桧闻言大笑。“都知以为秦某如此糊涂?这么说吧,相较起来,要动徐良易如反掌,但要动徐卫,却是难如登天,我还没有蠢到去捅这马蜂鼻!罢,我也不卖乖,直说了吧。”
    喝了。茶,秦桧继续道:“之前圣上不是集自下了御札给徐卫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