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 >

第2部分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第2部分

小说: 破解人生的N个困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吃饭、睡觉”三点一线的现代都市生活,好似一个大钟摆,单调地做往返运动,周 而 复始,很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感。这种被催眠般的倦怠感潜移默化地毒害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感到生活空虚,工作乏味,提不起精神。据社会心理学调查显示,这种 “心理空虚症”在步入职场3到5年的人群中最常见。   

  刘小姐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相貌出色,谈吐大方,举止得体。年满26岁的她,大学毕 业后就进入一家私企从事文职工作,因其突出的外貌条件和开朗的性格,刚满试用期就被选 为董事长秘书,成为很多人羡慕的“老板身边的红人”。工作3年中,她不但能处理和安排 好老板的日常事务,同时因为良好的修养和性格,还拓展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属于“大牌丫 鬟”级别的白领。   

  现在每天的工作对于刘小姐来说是轻车熟路,对老板的脾气也摸得很透了,照理说,她应该 是很顺心的。但是,最近两个月来,刘小姐总是感到生活很单调,有种心力衰竭的感觉。虽 然每天的工作都被排得满满的,但是却觉得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上的萎靡不振,让她的身 体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最近她总是非常容易感冒,而且一感冒就会发烧,身体抵抗力呈 现下降的趋势。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刘小姐,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我,想向我 进行咨询,以解除自己工作和精神上的困惑。   

  “我最近老是想辞职,重新选个工作,但是又觉得自己没学到什么,怕跳槽后还不如这里已 经熟悉的环境好。”刘小姐说出了自己目前的想法。   

  “你原来刚开始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也有‘没学到东西’的感觉吗?”   

  “其实,以前的我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有新鲜感,虽然工作中我也犯过不少错误,但是总 的来说,那时候浑身充满了激情和动力。现在工作都很熟练了,也就没那么用心了,也越来 越觉得现在做的工作没意思。”   

  人类的天性就是喜新厌旧的,实际上,职业咨询中经常会遇到类似刘小姐这样在工作中产生 空虚感的人。往往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新鲜感还能努力工作,但随着时间推移, 工作完全熟悉以后,先前的激情不复,就会出现厌倦的情绪。《孟子》有云:“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没有挑战的工作最终会消磨掉人们职业生涯的动力。任何一份工作热情都 是建立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的,有了目标的工作,才不会因为短暂的新鲜感的消逝,而出现 厌倦和空虚感。         

BOOK。←红←桥书←吧←  

第4节:第一章 破解工作中的困惑(3)         

  通过长达两小时的交谈,更深层次地与刘小姐交流,发现她的潜意识里总是担心别人总戴着 有色眼镜来看待“董秘”这个职业,认为她是“花瓶”,没有什么实际能力,随着年龄的增 长,这种担心与日俱增,所以她想换一个更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我进一步 地引导刘小姐,使她尽可能梳理出自己的特长和对未来的构想,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鉴于刘小姐的性格特点和具体情况,性格开朗的她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是她的优势。 于是我建议她不要匆忙跳槽,而是选择在原单位换一个工种进行尝试,结合她个人希望从事 管理工作的目标,我初步为她做了一个适合她自身发展的计划:   

  第一步:因为刘小姐在原单位的人际关系资源良好,且在工作的3年中培养了与人打交道的 基本素质,同时结合她性格开朗、外向的特点,暂定未来的职业目标为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步:在目标基本明确的前提下,通过自学等手段,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 取得相应的资格认证。   

  第三步:在认识上逐步改善相对浮躁的心态,静心学习的同时,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消 极因素,比如他人的负面评价等,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调节身心,达到最佳状态 来为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她身体出现的状况,我建议她可以进行有氧运动的锻炼 ,例如每天慢跑,每周去健身房两次。   

  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刘小姐完全摆脱了前段时间的空虚感,正雄心勃勃地朝自己的 目标努力奋斗。她先是顺利地获得了原单位人力资源部的一份助理工作,同时利用业余 时间学习某名牌大学的MBA函授课程,有望一年后考取该专业的硕士学历。   

  半年后,刘小姐给我来了一封信,信中无不自豪地描述她现在的工作状况,她现在虽然还是 人 力资源管理总监的助理,但是通过学习,她感觉每天都有进步,在与他人打交道的同时,因 为有理论知识做后盾,所以她更加自信,她觉得工作中的自己比以前更有激情和活力了。此 外,坚持锻炼后,她的身体也较以前大为好转了。   

  困惑破解法   

  为多元化价值观所左右的现代职场人,经常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产生对工作的厌倦和空虚 感。尤其在刚步入职场3到5年左右的底层白领中尤为突出,原因总结起来大体有社会和个人 的两重原因。   

  从社会环境来讲,刚开始工作的人面临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大,社会认同感又反而过低,在矛 盾和两难境地中的职业人,会很难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往往为了生计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工作几年后,才发现工作已经上手,但是又不是适合自己的,于是陷入想换工作又缺乏 勇气的尴尬境地,只好在原工作单位得过且过;同时,个人因为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 所以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新鲜感丧失,容易产生空虚感,进而没有了工作的激情。   

  个人欲摆脱空虚的工作低潮,首先得明确工作目标,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激情 。只有顺利、有效地处理这一敏感时期,才能安全度过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不同的人有各自的特殊情况,摆脱工作中的心理空虚,可以从以下几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 况进行调节:   

  ★调整目标   

  空虚心理通常来自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明确目标。二是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难以实现 的目标会让人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因此,摆脱心理空虚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 整生活目标,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工作和生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当遇到困难和遭遇空虚感的时候,无论家人还是朋友,甚至是同事,都可以为你排忧解难。 找到他们,说出自己的烦恼,请他们为你提供建议,帮你走出困境。   

  ★终身充电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5节:第一章 破解工作中的困惑(4)         

  ★努力工作   

  忘我工作是摆脱心理空虚极好的方法。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 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获得自身的社会价值。   

  ★目标转移   

  当遇到某一目标受到阻碍难以实现时,不妨进行暂时的目标转移,比如在学习或工作之余 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让心情愉快起来。诸如游泳、钓鱼、唱歌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当一 个人有了新的乐趣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 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迎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Question 3破解危险的工作嗜酗症   

  有的人工作起来似乎可以无视压力大小,只朝着目标不断奋斗,这样的人一定是老板所钟 爱的“宝贝员工”。然而殊不知,这样“疯狂”的行为背后也有隐患。   

  对于有些人来说,工作不仅代表着收入的来源和地位的提升,更多时候他们只有在废 寝忘食的工作中才能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感,所以他们有个名字叫“Workaholic”,就是工 作上瘾的人,心理学术语叫做“工作狂征候群”,也就是俗话说的“工作狂”。工作上认 真负责是好事,但若是以身心的透支为代价,那结果就是得不偿失的。   

  黎先生已过而立之年,但是从他身上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人本该有的意气风发,他说话速度 很 慢,而且语气停顿中总伴随着唉声叹气。原来黎先生在某科研单位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工 作,平时工作很勤奋,属于把工作当生命的人,在单位里是出了名的“精力旺盛”。因为一 直没成家,工作成了他唯一的生活重点。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单位,为了能保证不间断的 持续工作状态,他基本都是拿方便食品充饥,还专门准备了睡袋在机房,以备随时熬夜赶工 。他经常能连续加班一周,不踏出办公室一步。因为他的出色成绩,部门每个月的奖金就属 他最多。   

  但是从上个月起,黎先生总感到腹部隐隐作痛,而且越来越严重。去医院一检查,确诊为 胆结石,需要住院开刀。幸亏问题不大,手术后恢复了一个月便重返工作岗位。可是,他却 发现自己再也进入不到工作状态了。   

  黎先生心中的愧疚和不安压抑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的工作非但不能重新步入正规,而且他经 常坐在电脑前一发呆就是几个小时,回家后出现严重的失眠,甚至还有轻生的念头闪过。在 朋友的建议下,黎先生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和黎先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谈后,我发现,他以前近乎变态的工作状态,并不是他自己愿 意的,而是他习惯于用折磨自己的疯狂工作状态来压抑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从内心深处来说 ,他的焦虑来自对外部环境的不安全感。工作性质的高强度,人际关系的不稳定,程序设计 人员随时会更新换代的未知性等等,黎先生都是用“拼命三郎”的意志和疯狂的工作态度来 压制这些不安全感,表面上积极有余、勤奋过头的他其实精神状态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橡皮筋或者弹簧一直被拉到极限伸展的状态,突然放松,过后就很难恢复到先前的位置。人 的精神同样如此,长时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忽然放松以后,也很难复原。黎先生住院 开刀 后,恢复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他的工作热情被外界“浇灭”了,再回到工作中去的时候, 就很难再燃起热情,由此产生了巨大的愧疚感和自我否定的情绪。其实这些都源自于他前期 不正常的工作上瘾状态。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不用这么卖力工作也可以,你周围应该也有这样的人。”我试图进一 步挖掘内因。   

  “我不可以像别人那样放松,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让生活有意义,其他的都是在浪费生命!” 黎先生语气有点激昂。   

  原来黎先生从小生活在严厉的家教环境中,长期以来被家长灌输的就是“娱乐等于浪费”的 生活观念。加上他在学校一直成绩优秀,性格中有一些偏执的成分,又有完美主义倾向。因 此,在工作中他压抑了本来正常的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