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醒世恒言 >

第135部分

醒世恒言-第135部分

小说: 醒世恒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道:“我的药,怎么还用两帖?”情愿退还了钱,连这一帖也不发了。那讨药

的人,都也半信半不信。无奈病势危急,只得也赎一帖回去吃看。你道有这等妙

药?才到得小儿口里,病就好一半,一咽咽下肚里去,便全然好了。还有拿得药

回去,小儿已是死了的,但要煎的药香,冲在那小儿鼻孔内,就醒将转来。这名

头就满城传遍,都称他做李一帖。

从此后,也不知医好了多少小儿,也不知赚过了多少钱钞。我想李清是个单

身子,日逐用度有限,除算还了房钱、药钱,和那什物家伙钱以外,赢馀的难道

似平时积攒生日礼一般,都烂掉在家里?毕竟有个来处,也有个去处。原来李清

这一次回来,大不似当初性子,有积无散。除还了金大郎铺内赊下各色家伙,并

生熟药料的钱,其馀只勾了日逐用度,尽数将来赈济贫乏,略不留难。这叫做广

行方便,无量功德。以此声名越加传播。莫说青州一郡,遍齐鲁地方,但是要做

医的,闻得李一帖名头,那一个不来拜从门下,希图学些方术。只见李清再不看

甚医书,又不亲到病人家里诊脉,凡遇讨药人来,收了铜钱,便撮上一帖药,又

不多几样药味。也有说来病症是一样的,倒与他各样的药;也有说来病症是各样

的,倒与他一样药。但见拿药去吃的,无有不效。众皆茫然,莫测其故,只得觅

个空间,小心请教。李清道:“你等疑我不曾看脉,就要下药。不知医道中,本

以望闻问切,目为神圣工巧,可见看脉是医家第四等,不是上等。况小儿科与大

方脉不同,他气血未全,有何脉息可以看得?总之,医者,意也。无过要心下明,

指下明,把一个意思揣摩将去。怎么靠得死方子,就好疗病?你等但看我的下药,

便当想我所以下药的意思。那大观本草这部书,却不出在我山东的,你等熟读本

草,先知了药性,才好用药。上者要看本年是甚司天,就与他分个温凉。二者看

害病的是那地方人,就与他分个燥湿。三者看是甚等样人家,富贵的人,多分柔

脆;贫贱的人,多分坚强,就与他分个消补。细细的问了症候,该用何等药味,

然后出些巧思,按着君臣佐使,加减成方,自然药与病合,病随药去。所以古人

将用药比之用兵,全在用得药当,不在药多。赵括徒读父书,终致败灭,此其鉴

也!”众等皆拜,谢教而退。岂知李清身边,自有薄薄的一本仙书,怎肯轻易泄

漏?正是:

小儿有命终须救,老子无书把甚看。

李清自唐高宗永徽五年,行医开铺起,真个光阴迅速,不觉过了第六年,又

是显庆五年、龙朔三年、麟德二年,乾封二年、总章二年、咸亨四年、上元二年、

仪凤三年、调露一年、永隆一年、开耀一年,一总共是二十七年了。这一年却是

永淳元年,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汉武帝封禅的故事。你道

如何叫做封禅?只为天下五座名山,称做五岳。五岳之中无如泰山,尤为灵秀,

上通于天,云雨皆从此出。故有得道的皇帝,遇着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亲到泰

山顶上,祭祀岳神,刻下一篇纪功德的颂,告成天地。那碑上刻的字,都是赤金

填的,叫做金书。碑外又有个白玉石的套子,叫做玉检。最是朝廷盛举。那天帝

是不好欺的,颂上略有些不实,便起怪风暴雨,不能终事。这也不是汉武帝一个

创起的,直从大禹以前,就有七十九代,都曾封禅。后来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两

个,这怎叫得有道之君?无非要粉饰太平,侈人观听。毕竟秦始皇遇着大雨,只

得躲避松树底下;汉武帝下山,也被伤了左足。故此武帝之后,再没有敢去封禅

的。那唐高宗这次诏书,已是第三次了。青州地方,正是上泰山的必由去处,刺

史官接了诏,不免点起排门夫,填街砌路,迎候圣驾。那李清既有铺面,便也编

在人夫数内,催去着役。

其时青州自有了李清行医,羞得那幼科先生,都关了铺门,再没个敢出头的。

若教他去做夫砌路,万一小儿们有个急病,一时怎么就请得他到,讨得药吃?因

此合郡的人,都到州里去替他禀脱。少不得推几个能言会语的做头,向前禀道:

“现今行医的李清,已是九十七岁近百的人,有甚么气力当夫?我们情愿替他出

钱,另雇精壮少年应役,仍留他在铺里,也好保全我一州的小儿性命!”原来李

清开铺这一年,依还说是七十岁。因此人只认他九十七岁,那知他已是一百六十

八岁了。从来律上凡七十以上的,即系是年老,准免差役。所以合郡的人,借这

个名色,要与他雇工替役,仍留他在铺行医。岂知州刺史是岭南人,他那地方,

最是信巫不信医的,说道:“虽然李清已有九十七岁,想他筋力强健,尽好做工,

怎么手里撮得药,偏修不得路?不见姜太公八十二岁,还要辅佐周武王,兴兵上

阵。既做了朝廷的百姓,死也则索要做,躲避到那里去?总便他会医小儿,难道

偌大一坐青州,只有他幼科一个?查他开铺以来,只得二十七年,以前的青州人

家小儿,也不曾见都死绝了。怎么独独除下他一个名字,何以服众?”随他合郡

的人,再三苦禀,只是不听。急得那许多人,就没个处置。都走到李清铺前商议,

要央个紧要的分上,再去与州官说。李清道:“多谢列位盛情!以我老朽看来,

到不去说也罢。你道一些小事,有何难听。那州官这等拘执,无过虑着圣驾亲来,

非寻常上司之比,少有不当,便是砍头的罪过!故此只要正身著役,恐怕雇工的

做出事来,以后不好查究。做官的肚肠,大概如此,断然不肯再听人说。但我揣

度事势,这诏书也多分要停止的。在麟德二年一次,调露元年又一次,如今却是

第三次。既是前两次不来,难道这一次又来得成?包你五日里面,就有决裂。不

若且放下胆,凭他怎生样差拨便了。”众人听了这篇说话,都怪道:“眼见得州

里早晚就要佥了牌,分了路数,押夫着役,如火急一般,那老儿倒说得冰也似冷。

若是诏书一日不停止,怕你一日不做夫!我们倒思量与他央个分上,保求顶替,

他偏生自要去当。想是在铺里收钱不迭,只要到州里去领他二分一日的工食哩!”

都冷笑一声,各自散去。岂知高宗皇帝这一次,已是决意要到泰山封禅,诏下礼

部官,草定了一应仪注,只待择个黄道吉日,御驾启行,忽然患了个痿痹的症候,

两只脚都站不起来,怎么还去行得这等大礼?因此青州上司,隔不得三日之内,

移文下来,将前诏停止。那合郡的人,方信李清神见,越加叹服!

原来山东地面,方术之士最多。自秦始皇好道,遣徐福载了五百个童男童女

到蓬莱山,采不死之药,那徐福就是齐人。后来汉武帝也好道,拜李少君为文成

将军,栾大为五利将军,日逐在通天台、竹宫、桂馆,祈求神仙下降。那少君、

栾大也是齐人。所以世代相传,常有此辈。一向看见李清自七十岁开医铺起,过

了二十七年,已是近百的人,再不见他添了一些儿老态,反觉得精神颜色,越越

强壮,都猜是有内养的。如今又见他预知过往、未来之事,一定是得道之人,与

董奉、韩康一般,隐名卖药。因此那些方士,纷纷然都来拜从门下,参玄访道,

希图窥他底蕴。屡屡叩问李清,求传大道。李清只推着老朽,元没甚知觉,唯有

三十岁起,便绝了欲,万事都不营心,图个静养而已,所以一向没病没痛,或者

在此。方士们疑他隐讳,不肯轻泄。却又问道:“寿便养得,那过去、未来之事,

须不是容易晓得的。不知老师有何法术,就预期五日内当有停止诏书消息?”李

清道:“我那里真是活神仙,能未卜先知的人。岂不知孔夫子萍实商羊故事!只

是平日里,听得童谣,揣度将去,偶然符合。盖因童谣出于无心,最是天地间一

点灵机,所以有心的试他,无有不验。我从永徽五年,在此开医铺起,听见龙朔

年间,就有个童谣,料你等也该记得的。那童谣上说道:‘上泰山高,高几层?

不怕上不得,到怕不得登。三度征兵马,旁道打腾腾。’三度去登不得。果然前

两度已验,故知今次断无登理。大抵老人家闻见多,经验多,也无过因此识彼,

难道有甚的法术不成!”这方士们见他不肯说,又常是收钱撮药,忙忙的没个闲

暇,还有那伙要赈济的来打搅,以此渐渐的也散去了。

明年高宗皇帝晏驾,却是武则天皇后临朝。坐了二十一年,才是太子中宗皇

帝。坐了六年,又被韦皇后谋乱。却是睿宗皇帝除了韦后,也坐了六年,传位玄

宗皇帝。初年叫做开元,不觉又过了九年。总共四十三年。满青州城都晓得李清

已是一百四十岁。一来见他医药神效如旧,二来容颜不老,也如旧日,虽或不是

得道神仙,也是个高年人瑞。因此学医的,学道的,还有真实信他的,只在门下

不肯散去。正是:

神仙原在阎浮界,骨肉还须夙世成。

话分两头,却说玄宗天子,也志慕神仙,尊崇道教。拜着两个天师,一个叶

法善,一个邢和璞,皆是得道的,专为天子访求异人,传授玄素赤黄,及还婴

氵斥流之事。这一年却是开元九年,邢、叶二天师奏道:“现有三个真仙在世,

一个叫做张果,是恒州条山人。一个叫做罗公远,是鄂州人。一个叫做李清,是

北海人。虽然在烟霞之外,无意世上荣华,若是朝廷虔心遣使聘他,或者肯降体

而来,也未可知!”因此玄宗天子,差中书舍人徐峤去聘张果,太常博士崔仲芳

去聘罗公远,通事舍人裴晤聘李清。三个使臣辞朝别圣,捧着玺书,各自去征聘

不题。

原来李清尘世限满,功行已圆,自然神性灵通,早已知裴舍人早晚将到,省

起昔日仙长分付的偈语:“第四句说道:‘先裴而遁。’这个‘遁’字是逃遁之

遁,难道叫我逃走不成?明明是该尸解去了。”你道怎么叫做尸解?从来仙家成

道之日,少不得该离人世,有一样白日飞升的谓之“羽化”,有一样也似世人一

般死了的,只是棺中到底没有尸骸,这为之“尸解”。惟有尸解这门,最是不同,

随他五行,皆可解去。以此世人却有不知道他是神仙的。

且说李清一个早起,教门生等休挂牌面,说道:“我今日不卖药了,只在午

时,就要与汝等告别!”众门生齐吃一惊,道:“师父好端端的,如何说出这般

没正经话来?况弟子辈久侍门下,都不曾传授得师父一毫心法,怎的就去了?还

是再留几时,把玄妙与弟子们细讲一讲,那时师父总然仙去,道统流传,使后世

也知师父是个有道之人。”李清笑道:“我也没甚玄秘可传,也不必后人晓得。

今大限已至,岂可强留。只是隔壁金大郎又不在此,可烦汝等为我买具现成棺木,

待我气绝之后,即便下棺,把钉钉上,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