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红楼小婢 >

第143部分

红楼小婢-第143部分

小说: 红楼小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现今也有两三岁了,贾琏不会去找什么尤二姐尤三姐,贾赦恐怕也不会赐个什么秋桐过来,弄得自己可谓是众叛亲离。

凤姐产子,一时之间,阖府皆知,宁国府也知道了,皆络绎不绝地过来贺喜。

眼瞅着凤姐这院子就要热闹起来,鸳鸯忙传了贾母的话,凤姐在产房道谢,贾琏亲自去给贾母磕头,然后乐颠颠地回来守在产房门口,叫稳婆抱了哥儿出来看看。

稳婆无奈地道:“二爷,天黑风大,仔细吹坏了哥儿。”

贾琏一听,立即摆手道:“快别抱出来了,我自己去瞧瞧。”竟不顾爷们忌讳产房不许进去的规矩,急急走进去,望着凤姐围着抹额,一脸温柔,忙低头去看自己儿子,喜得合不拢嘴,然后对凤姐作揖道:“辛苦奶奶了。”

凤姐扑哧一笑,横了他一眼,道:“二爷这礼,我竟是不能起身还了,生受了。倒是二爷快出去,仔细外人知道了,说二爷的不是。”

贾琏振振有词地道:“我来看自己的老婆儿子,怎么就不能了?”

话虽如此,贾琏仍怕别人说三道四,遂又看了一回儿子,抚慰凤姐一番,然后出去。

彼时鸳鸯已去,众人皆至,院子里果然挤挤挨挨站满了道喜的人,纵然院子里点了许多灯火,亮如白昼,亦觉得乌压压一片,平儿忙着收礼、打赏,又拣着要紧人物的道喜回了贾琏和凤姐,贾琏早去贾赦那边请贾赦给儿子选名字去了,凤姐便吩咐平儿自己料理。

对此平儿素来驾轻就熟,料理得十分周全。

一时宝钗宝玉探春等处都打发人过来问个究竟,平儿少不得也是一番周旋。

凤姐却在里头吩咐小红道:“我能有今日,皆是林妹妹和容嬷嬷等人的功劳,你亲自替我走一趟,礼物我都已经拟好单子了,并向她们报喜,洗三的时候请林妹妹和容嬷嬷务必过来,我必要亲自道谢,等出了月子,再去谢一回。”

小红答应一声,忙带着礼物,又带了几个婆子下人亲自坐车去周家。

周家距离荣国府本就不甚远,到了周家,递上帖子,很快便请了她们进去。

王夫人等诸官宦显贵眷属依次告辞后,雪雁却因赵云与周鸿父子议事,在周家未曾离去,正坐在黛玉房中同黛玉说闲话,闻得荣国府来报喜,均是一怔,黛玉忙命人请进来。

见到小红,黛玉便笑道:“莫不是你们奶奶的喜事?”

小红行了礼,请了安,方笑道:“到底是林姑奶奶,果然是聪明绝顶。我们奶奶已经平安生下了一个哥儿,六斤九两,都说是个贵子,我们奶奶感念姑奶奶和容嬷嬷的好处,特特打发我来报喜,并代我们奶奶谢过姑奶奶和容嬷嬷,哥儿洗三时还请姑奶奶和容嬷嬷务必亲至,我们奶奶当面道谢,等出了月子再来谢一回。”

黛玉闻得凤姐产子,也为她欢喜,笑道:“竟真是喜事,放心,洗三必至。”一面说,一面接了小红递上来的礼单,又命人去请容嬷嬷过来。

容嬷嬷和张嬷嬷现今都在教导周滟礼仪,故住在周夫人的正院中,容嬷嬷听说后过来,细问了小红一番,笑道:“难得你们奶奶竟将我教她的东西记得这样清楚,回去告诉你们奶奶,这奶娘得好生挑选,奶娘吃得不好,或者吃了什么脏东西,奶水对哥儿也不好。”

小红一听,忙道:“还劳烦嬷嬷一些工夫,好歹拟个单子出来,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不然我回去一个说不上来,倒不好跟我们奶奶交代。”

容嬷嬷笑道:“你们奶奶身边的丫头,就数你伶俐。”

说完,对雪雁道:“我说,你记着,往常这些也教过你们的。”

黛玉忙命人拿了笔墨纸砚过来,雪雁执笔,容嬷嬷道:“奶娘不能吃生冷油腻辛辣咸酸之物,不能喝茶,不能喝酒,吃饭也要荤素瓜果粗细得当,不能只吃一样。”

小红等人谨记在心,接下来容嬷嬷念将出来,所有忌讳都写在单子上。

雪雁暗暗赞叹,她也懂得一些养生之道,容嬷嬷列出来的这些东西的确非常要紧,写完,从头到尾看一遍,又念了一遍给容嬷嬷听,再无疏漏,方递给小红。

小红感激不尽,跪在地上给黛玉和容嬷嬷磕了几个头,方告辞离去。

待小红走后,黛玉命人将礼物分了,送黛玉自己的留下,容嬷嬷的送到容嬷嬷房里,同时竟还有张嬷嬷的,和容嬷嬷持平,比黛玉略逊,皆是金珠簪环绫罗绸缎之属,除此之外,还有雪雁、紫鹃、汀兰等人的,六个丫头每人一份,皆是金钗一对,金镯一双。

紫鹃笑道:“我们可没什么功劳,怎么倒有我们的?”

雪雁在旁边拿着金钗看了两眼,皆是牡丹花式,打造得十分精致,金摺丝镯子则是一只四两重,闻言笑道:“岂不闻爱屋及乌,咱们可是沾了姑娘和容嬷嬷的光。”

黛玉抿嘴一笑,道:“我瞧着你才得了大功呢。”

雪雁睁大眼睛望着她,笑道:“都是姑娘和容嬷嬷的功劳,如何反是我得了首功?”

黛玉道:“若没有你告诉我外头的事情,我没有提醒她,她如何懂得后悔莫及,然后请了容嬷嬷去教导她规矩礼仪,尔后调养身体生了儿子?追根究底,我可没说错,你竟真是立了头功。明儿我见了凤丫头,给你请功。”

雪雁连忙摆手,道:“那些话也只姑娘说得,我却说不得,若叫人知道我一个小丫头把外头的事儿告诉姑娘,皮不揭了我的,姑娘快饶了我罢。”

黛玉笑道:“你放心,我还能不护着你?”

她本就没有打算在凤姐跟前如此说,也怕反给雪雁惹了烦恼,当初雪雁替自己守着父亲交代的秘密那么多年,谁也不曾料到,那府里不可能没人记恨着。

说笑了一回,到了晚饭时分。

黛玉便携雪雁到周夫人上房用饭,雪雁如今已不是丫头,来者是客,自然有座,雪雁仍旧退让一番,方落座。

周夫人笑道:“你女婿和前头老爷大爷他们一同用饭,咱们自己吃。”

雪雁含笑应是。

用过饭不久,前头便派人来请雪雁回去。

黛玉嘱咐道:“琏二嫂子产子,你既知道了,别忘记过去。”

雪雁笑道:“奶奶放心,我晓得,洗三之时必到。”

黛玉道:“好得很,那日咱们在外祖母府上再见罢。”

雪雁听了,告辞出来与赵云会和,并上车出了周家,夫妻二人坐在车中,赵云说起上皇圣体沉重,怕就在眼前几日了,雪雁顿时一怔,道:“上皇圣体欠安已久,我倒也知道,想来老爷忽然起复,圣人是想动荣家了?”

赵云反吃了一惊,道:“原来这些你也知道。”

雪雁笑道:“若猜不到几分,那些诗书史记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赵云道:“那也未必,荣大学士也算是饱读诗书,可是却看不透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就是那荣国府,不也是一样没有看透?甄家已败,他们竟没有半点警醒,可见都被眼前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繁华给迷住了眼睛,认为他们家不会衰败。”

雪雁听了,深以为然。

眼见雪雁不但琴棋书画样样信手拈来,又有一份世人所没有的见识,与周鸿之妻相比亦不遑多让,赵云越发惊喜已极,心里直道自己好造化,得此贤妻,道:“荣大学士因恼甄家之事圣人未曾宽恕,赌气告病,岂料圣人顺水推舟,允他在家养病,反调动了许多官员的职缺,近日荣大学士上朝,已然大势已去,待上皇略有不好,圣人必定出手治他。”

雪雁道:“先是甄家,后是荣家,然后是四王八公,圣人一忍多年,逐渐发难了。”

赵云点头笑道:“正是,怕这一二年京城中端的是腥风血雨,不知道多少世家衰败,也不知道多少寒门新荣,因此你平素也得小心些,宁可远着荣国府些儿。”

雪雁含笑道:“你放心。”

赵云知她懂得分寸,便不再多说。

回到家里,天色已经黑透了,夫妻二人只练了一回字,便早早歇下。

次日一早起来,窗外一点微雨,洗得院中花木十分干净。

闻得前头读书之声朗朗,雪雁待赵云给自己画完双眉后,推他一把,道:“学生们都来上课了,你还不快些儿用饭过去。”

赵云笑道:“不急,叫他们多念一会子。”

说着,走到门外,拿着竹剪刀撷了一枝夫妻蕙回来与她簪在鬓边。

雪雁每日都由他画眉,然后撷鲜花簪鬓,已经习以为常,遂又插上一支碧玉簪,并两朵小小的珠花,穿上白底绣红牡丹的对襟褙子,系上石榴红绫裙,越发显得颜如玉,唇如樱。

小兰和翠柳端上早饭,不过是粥、馒头并几样清淡小菜。

寂然用毕,赵云草草漱完口便先去前头看着学生们,雪雁则是慢条斯理地漱口,又拿着牙刷蘸着青盐擦了擦牙,正在此时,忽闻得前头通报说江太太来拜。

江太太的次子江赫娶了赵云的堂妹赵容,江家也是八景镇有名的富户,雪雁念及于此,忙命人请到前厅,自己漱完口重新收拾一下过去。

见到雪雁走进来,袅袅婷婷,风姿万千,江太太满目赞叹,忙站起身,满脸堆笑,说道:“不知我们冒昧来访,是否打搅了府上的清净?”

雪雁笑道:“太太过来,寒舍顿时生辉,哪里说什么打扰?”一面说,一面请坐,又叫小兰沏茶上来,方看向江太太,只见她还带了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眉清目秀,十分俊俏。

寒暄过后,江太太送上拜礼,又命那男孩拜见雪雁。

小兰见状忙拿了锦垫过来,雪雁却疑惑道:“江太太这是何意?”

江太太道:“这是我长子家的大孙子,单字一个淼,今年七岁,也读过几本蒙学,倒还伶俐,特地带他过来,想拜在赵老爷名下读书,不知是否愿意收了这个学生?”

江淼给雪雁磕过头后,用力点头,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雪雁,一脸期盼。

雪雁听了笑道:“府上家大业大,难道还请不到好先生?我们家老爷只是教学生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知道些道理,常常有要事出门,三不五时地给学生布置功课,叫他们在家中自学,也常放假,江太太送孙公子来,恐我们耽误了他的前程。”

江太太叹了一口气,道:“我们这样人家,还说什么前程,没的让人笑话。”

雪雁一怔,随即想到江老爷似乎是商贾出身,直到江赫兄弟几个方以耕种为要,不再跟着父亲料理生意,饶是如此,他们家也不能参加科举,唯有三代以后才能读书科举

江太太愁容满面,道:“按理,不该来打搅的,只是我们家虽有几个钱,镇上却都知道我们老爷是行商的,大概读书人家心里都不大瞧得起,更难请到好先生教导淼儿读书,虽也有几个穷秀才因一时衣食无着方委身屈就,但是他们这样的人,我们着实不放心。我们也并不盼着淼儿考科举,只想让他随着赵老爷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明白一些道理。”

雪雁笑道:“难道咱们镇上的私塾都不肯收孙公子不成?镇上不收,还有县城里,县城里不收,不是还有京城里?”

江太太苦笑道:“镇上虽也有私塾,可哪比得上赵老爷的学问。我们家在镇上有些根基,去了县城,乃至于京城,那样尊贵的地方,哪有我们踏脚的道理?又恐淼儿一个商人之孙上学受委屈,我们老爷平常在县城做生意,一年到头被盘剥的好多着呢,近几年我们老爷不大做买卖了,归家做个田舍翁,方略好些。”

雪雁沉吟片刻,道:“府上不曾加厚束脩?倘若出的钱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