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65部分

大国无疆-第65部分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留给协约国的其实很少很少。这下将军们才发现,不重视汽车就像不重视通用机枪一样,当自己的士兵被哒哒的子弹扫射成了一个个窟窿,他们才知道是该为部队添点新装备了。同样如此,凡尔登即将陷落了,他们才知道运力可观的汽车是多么的重要。可机枪随时都有商人在等着顾客上门,但动辄资金上百万的汽车,谁能耐着性子等候将军们的垂青?”

“历史不会放弃强大的法兰西,当然法兰西的辉煌与安危也不能忘了她的重要盟友——美国。通过和美国的亚美集团协商,法兰西终于得到了要命的载重汽车,当一辆辆大型卡车从码头驶抵巴黎,当一车车物资人员送达凡尔登,失败的阴影终于不再笼罩法兰西的璀璨天空……”

就像这位将军回忆里写的一样,战争早已令人癫狂。当大英帝国在年5月3月1日最后一抹晚霞送走德意志帝国海军的辉煌。

德意志帝国的舍尔海军上将虽然率领的德国的弱小的公海舰队,给予了大英帝国舰队的一定重创,在战术上赢得了胜利,却在英国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围追堵截下,被紧紧封锁在了港口内动弹不得,让德意志帝国的军舰再也不能驰骋海洋,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协约国终于可以正式开始对同盟国进行战略封锁,让庞大的中立国不能继续为德意志提供战争动力,尤其是稀有金属矿石、载重汽车、军火、药物等等极其重要的战争资源。

但这样的封锁也令对手陷入了更大的疯狂,无限制海战正式拉开帷幕,大西洋的海面上任何时候也充满了艰险。而陆地战场上,为了突破德军的防御以让战争进入协约国所希望的运动战,当然更重要的是为了减轻德军在凡尔登施于法军强大的压力,英法联军势必要有所作为。

和法兰西军队防守凡尔登一样,德军在亚眠以东50多公里的索姆河一带,构筑了属德军的最坚强防线,防线有三道阵地和大量的永固工事,阵地内坑道密布而阵地前也铁网重重,驻扎这里的德意志第二集团军为58公里宽的战线,准备了9个主力师和4个预备师,依靠强悍的后勤运输能力,他们能迅速得到更多部队的增援,所以该防线真的是做到了“最坚强”。

6月24日,英法联军进行了长达7天的炮火准备;估计是为了报凡尔登的血仇,在凡尔登法军被德国炮兵压制得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但到了索姆河战场上,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用属于他们的方式展露了自身的强悍,那就是长达七天七夜的超级强度炮击。德意志炮兵在凡尔登用每小时十万发的射速残虐了法军,到了索姆河战场上,英法联军打出了更疯狂的射速,每小时近十二万发的炮弹比凡尔登的炮弹雨下得更加磅礴,当然这七天七夜联军也耗费了将近两千万发炮弹。

当英法联军以为自己能够像凡尔登德军占领三道野战防线一样轻松自在,包括被虐了不知多少次的法军在内,两军依旧以密集队形蜂拥而上,结果7月1日一天就被从地里冒出来的德军,以机枪和大炮扼杀近8万人。但两千万发炮弹还是有它的价值所在,遭到很大损失的德军没能扛过第三天,7月3日英军右翼和法军占领了德军第二道阵地。

但德军利用对方进攻的间歇;凭借完备的地下坑道和后勤运输力量,重新调集兵力加强纵深防御,并在一些地段上实施大胆反击。双方开始围绕第一道防线展开争夺,就像此时此刻凡尔登战场上,法军依旧在不依不饶地想夺回三道野战防线一样。双方的血战除了诞生更多的尸体,消耗更多的物资,毫无进展,而且主动发动战役的英法联军此时发现,索姆河的血战并没对凡尔登的德军产生半点影响,反而让自己主动陷入了一个大泥潭。

战争的战役战术依旧没有半分的改变,但德军有限的运输能力开始遇到战争的瓶颈,如果他们再不能妥善解决庞大的战争需求,也就是说此时德意志帝国的国家战争潜力已经到达巅峰,但却在关键的时候失去了外界的“支援”,如果英法联军再来一次类似索姆河的主动进攻,估计德意志帝国只能选择后撤了。

当然,之所以能让疲弱不堪的英法联军很快强盛起来,除了英国爱德华·格雷爵士等主战派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原本流入德国的庞大战争物资运输线已经被切断,众多的物资开始慢慢流入协约集团,尤其是数目众多的载重汽车逐渐让英法联军的后勤运输压力减小。

当法军已经有了将近6万辆中型载重越野卡车,4万辆重型载重卡车,将近一万辆牵引车,而更有财的英国已经有了将近15万辆各型车辆,英法联军的后勤运输能力早已到达巅峰,完全能够满足他们在索姆河战役打出一个七天七夜的火力准备奇迹,两千万发炮弹即便每颗炮弹只有一千克重,那也将近有两万吨重的炮弹需要从后方运抵前线,没有数量庞大和质量优秀的卡车,根本无法实现如此庞大的火力准备,而且他们使用的炮弹岂止才一公斤一枚?

“战争开始让士兵们成为配角,倒是奔行在后勤运输线上的司机和汽车成了决定战争的主角!除了人力的微弱影响外,我们可以认识到:战争已经向能源时代演变,石油开始成了战争的绝对战略物资……”

当英法联军向他们的好盟友美国发来更为庞大的石油需求订单时,整个美国都陷入了一阵思考之中,尤其是美国商界非常著名的“企业家”报,更是引申出关于石油重要性的思考。德国为石油,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出征罗马尼亚,主要考虑就是要把以前分属于英国、荷兰、法国和罗马尼亚的炼油、生产和管道企业重组成一个大型联合企业;为德意志提供源源不断的石油。

英国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役,就是为了确保俄国巴库的石油能够供给英法用于战争,但战役却遭到惨败,结果就是奥斯曼皇帝下达了禁运令,俄国石油难以通过达达尼尔海峡运出,英法联军急切需求的石油只能寻找中立的美国,否则前线每天一万多桶石油的消耗量,足以让英法联军好不容易确立的丝丝战略优势化为灰烬。

美国报业与舆论界讨论的也就是法军的福熙将军敦促克莱门西奥总理,向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一项紧急请求,克莱门西总理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不能及时供给石油,我们的军队立即就会瘫痪,这将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对协约国不利的条件下媾和!”言下之意就是石油已经成了影响战争进城的最关键因素,军工生产、后勤运输、军事调度等等都已成了过去式,能源之石油业已成为战争的真正决定性因素。

当然那和法军一样,协约国之英国的外交大臣英国外交大臣科曾爵士,他也对英国本土的民众说道:“在协约国有效的封锁下,德意志帝国必将因为石油的匮乏而获得失败,然协约国必将在滚滚石油的推行下抵达胜利的彼岸!”

他之所以敢这么说,那是因为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能力卓越的天才,他的首肯足以满足法军的迫切需求,因为他就是当今世界最大石油能源公司,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老板洛克菲勒。

在后勤运输能力受到极大考验的时候,美国的亚美集团挺身而出为协约国解决了难题,虽然在此之前他们也让同盟国获得了不少的汽车,战争让协约国吃足了苦头,而随着全面封锁的完成,亚美的雄浑生产力已经成了协约国不可或缺的后勤支柱,让战争的天平慢慢倾向于协约国。

好景不长,当运输能力的问题得以解决,但能力之源石油却又成了问题。关键时候又是美国的企业站了出来,这一次是标准石油公司,他们的强悍足以让战争所需要的一桶桶石油保质保量运抵该运到的地方,然后交给协约国“慷慨”使用。

可以说,一战才进行到此,已经让世界认识到了汽车的威力与强大,更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与宝贵。未来的战争是否还是如此,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因为它的战争已经演变成了属于能源的战争。

当然,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强大才会是战争胜利的真正法宝,依靠别人永远是不可能真正走向成功,一时之间可以凭借利益的纽带获得帮助,但这并不会长久可靠;有人同样会认为战争依靠的是实力,不过他们看来战争还是属于企业家的,人来人往皆为利往,生灵涂炭倒还是企业家们大发横财。

无论有多少不同看法,但始终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战争已经跨入另一个领域,石油作为一个重要能源必将赋予战争更多形式和变化,当然也能带来更多的战争。

 第四十三章 买卖而已

法兰西是一个美丽而又自由的国度,巴黎的凯旋门永远屹立在星形广场的中央,象征着法兰西荣耀与功绩永存自然,谈起法兰西任何人都无法忘却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雄浑威武,浮华绚丽的卢浮宫、神圣庄重的圣母院,还有象征罪恶封建的巴士底狱;当然不能忘了法兰西精神所在的先贤祠,还有他们那最美丽的协和广场。

或许,最令人向往的还是连接协和广场和星形广场之间的一条大街,一条名为香榭丽舍大街的街道。法国人为她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香榭丽舍也就是田园乐土的意思。封建时期的贵族们在这里享受着田园的乐趣,植树造林打造贵族专属游乐禁区。潺潺如流水逝去的时光很快让这条街道,慢慢悠悠地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而逐渐变幻成了另一番模样,林荫大道依旧,平坦的英式草坪依然柔软青绿,依旧还有莺往燕来鸟语花香,但清幽的地方在逐渐减少,西段开始成了新兴的商业区,那里兴起了另一番繁荣,属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鼎盛世界。

炮声隆隆打破了法兰西沉醉的奢华梦境,将酒池肉林中的富人们拉回到了现实中来。自由的国度面对着铁蹄入侵之时,再美好的生活一旦不再,兔子般的绅士也会露出狰狞嗜血的面目,露出他们真正的丑恶嘴脸,因为他们和敌人一样凶残。

香榭丽舍大街的西段有长约一千多米的高级商业区,这里汇聚了不少的世界超大企业的办事处,当然也少不了高级的饭店和奢侈品商店,当然亚美集团的法国分公司也在此设有办事处,不过自从大战开战以来,进出办事处的商人便少不少,但进进出出穿军装的倒是增加了不少。

“艾尔特少将,听见那铿锵有力的皮靴声,我就知道是你来了!”

远远地看见三名穿着法兰西陆军军装的,而且是浆洗得笔挺的少将军服,邓华林就知道是财主上门了,赶紧放下茶杯快步出来相迎。

“邓先生,用你们中国人的话来说,贵集团的门槛可已经快要被踏破了。进进出出的人可是不少,生意忙活得很啊!”

艾尔特少将将两名随从士兵支出去了后,便非常自主的坐在了大厅里的长沙发上。来往已经不知多少次的他早已习惯了中国人的习惯,来了客人之后茶几上定会出现的一杯热乎乎龙井或者普洱茶,飘香的茶香让人很快感觉到宁静清幽,谈话办事的心情自然更好了。

“少将,你这话可就说得有些不对了。我们集团现在可是和法兰西有着战略伙伴的关系,咱们集团可是为了法兰西的自由在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门槛踏破了,还是希望少将你给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