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70部分

大明天工-第170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复辽军主力序列唯一留在辽南的复州营,全军退守铁工城,与新组建的铁工营驻守铁工城。
    与复州城相比,完全新建的铁工城距离金州城更近,就在金州城以北几十里处。
    如果将巨大的辽东半岛分成几节,从金州到旅顺就是它的最尖端一节,金州卫城就卡在这一节的入口处,只要守住了金州,就能够阻止建奴进入辽南工农产业的核心地区。
    从金州卫城到铁工城,就是半岛的第二节,金州向北,陆地骤然开阔,然后又向内收缩,铁工城又正好位于这段收缩的最外面,过了铁工城,辽东半岛又是骤然放大,并逐渐向东西两侧延伸,成为半岛地主体。
    铁工城地位置,就正好掐住了半岛第二节的入口,不过这一处地入口要比金州那边大得多,铁工城依着东侧的大海而建,虎视着这一入口,但在西侧,建奴有足够地空间可以通过。
    铁工城的修筑,本来目的也不是看守这一入口,而是看护它身后的铁矿场,但是它的存在,又必然会威胁到西面的通道。
    因为目的不同,铁工城与金州城也有很大的区别,金州除了主城,整个城墙主要是向两侧延伸,更类似于长城,而不是完整的堡垒。
    铁工城与金州主城差不多,也是封闭性的城堡,外形接近于棱堡,周围一共有六道棱,构成完整严密的防御体系。
    借着铁工城本身的资源优势,铁工城是石块混凝土的结构,主体高达七丈,分为上中下三层。
    铁工城在金州城之后修筑,吸收了金州城的一些成果,设计上有进一步的完善,施工质量也上佳,要是不论规模,铁工城要比金州城更加结实。
    也正因为如此,李彦放弃了还是矩形城池的复州,但是并没有放弃铁工城,铁工城的位置,也将成为狙击建奴大军的第一座堡垒。
    参谋部分析认为,以建奴的作战传统,肯定会先行攻打铁工城,并试图围城打援,引诱金州主力出击。
    实际上复州营与新建的铁工营守卫铁工城,金州城内也只有沈有容的亲兵营,还有依托守备军新组建的锋锐营,在战力上,或许复辽军系统的复州营要比沈字营更强。
    当然,作为沈有容的亲兵营,兵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虽然没有经过战场的考验,但也称得上是一支强军。
    至于两个新兵营,虽然作为作为守备军参加了一些军事训练,但在强度与系统性方面,距离主力军团还差很多。但是时间仓促,他们也只能在一些参谋和军官的带领下,抓紧时间熟悉城防、武器,以及战术。
    除了这四营主力,临时动员起来的还包括几营守备军,辽南施行军事化管理,屯田的农民,盐场的盐工,矿场的矿工,以及工厂的工人,都要接受军事化的管理,与军事训练。
    虽然他们接受的训练并不多,但在这个时候都被动员起来,除了一些工矿不能停工,需要保留必要的人手以外,其他的人都是被动员起来,编入军伍,进行各种作战技能的突击训练。
    二月七日,李彦与沈有容、茅元仪视察铁工城的作战准备,此刻不仅城头所需的守城器械,弹药准备到位,还有数千人在城堡周围的空地上设置障碍,战前多做一点准备,战时就能少一点伤亡,这是复辽军每个将士都被灌输的理念。
    铁工城的战事将由复辽营营官郭振明负责,本来不能参加东江之战,郭振明还有些遗憾,而今更加艰巨的任务就摆在他的面前:死守铁工城,依托铁工城给予建奴大量杀伤。
    正文 第一七六回 铜墙铁壁
     更新时间:2009…8…14 15:08:53 本章字数:3579
    正如李彦他们所料,建奴主力于二月四日离开广宁以后,并没有选择在第一时间驰援凤凰城,而是兵分两路,主力四万南下,兵锋直指金复。
    第二次金州之战中,建奴在金州城下损失了六千余人,之后,努尔哈赤一直盯着金州,在他眼中,形状奇怪的金州城,就像刺猬一样,李永芳等人的遭遇,也表明金州易守难攻,所以他打算趁着那一万京营精锐不在城内,一举攻破金州大本营。
    至于东江的战事,努尔哈赤并不认为明军在野战中,能够对全骑兵的建奴主力带来麻烦,最多打不过就转进,然后伺机再扑上去咬一口,直到明军崩溃为止。
    二月八日,建奴前锋出现在复州城周围,在反复试探过后,建奴才发现复州已经是一座空城,旋即占领了这座完整的城池。
    二月十日,努尔哈赤率主力进入复州,并派兵占领了沿海的羊倌堡与南北信口,不过这里的城堡,在明军撤退之前,已经破坏殆尽,建奴没有船只,对不远处长生岛上的明军辽民,毫无办法,只得在海边扎下寨子,防止岛上的明军登岸偷袭。
    二月十一日,建奴大军占领栾古关,前锋出现在铁工城外,第三次金州之战,也就此拉开大幕。
    虽然作出明军主力不在辽南的判断,但是对辽南的具体情况,包括铁工、金州两座城池里面,到底有多少兵力,部署如何,努尔哈赤都是一无所知,为稳妥计,他也必须要拔掉铁工城这座要道口的堡垒。
    建奴的侦骑流水似的在金州与铁工城之间穿梭,明军也没有阻拦,他们将两座城池外面的情况报告给努尔哈赤。
    很显然。与庞大的金州城相比,铁工城并不大,攻打铁工城,可以作为对明军的试探,努尔哈赤并没有认为铁工城也会是块硬石头,或许明军会像羊倌堡那些守军一样不战而退也说不定,努尔哈赤已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复州城没有一兵一卒。沿海的几座城堡也是望风而逃,使得他对占领铁工城充满信心。
    不过,建奴试图进攻铁工城地前锋很快遇上了麻烦,他们在接近城墙的过程中,被两边的火力交叉射击,留下大量尸体之后,不得不撤退,放弃了这次试探性的攻击行动。
    二月十二日。努尔哈赤亲临铁工城下,当看到铁工城多层楼宇式的城墙之后,也不禁皱起眉头,显然,他原先想着要一举攻占铁工城的打算,就此破灭,眼前这个城。与复州城不同,也与他从前见到过的明军城墙不同。
    首先是高大。城墙主体达七八丈高。大概在四丈多地高度。出现第一层。墙面布满了射击孔。只露出一个望孔似地空隙。也就是说明军可以在射击孔后面射击。但是城下地羽箭想要射进去地话。可能性会很小。
    努尔哈赤相信。在那些射击孔地后面。一定还会布置一些步兵。以防止敌人对射击孔地争夺。
    然后在五丈多地高度。才是铁工城主体地一层。这里虽然不像下面那一层那样保护得很严密。但是在头顶一丈许地高度。也有屋檐护着。这也能当掉不少抛射地羽箭。
    而在那一层屋檐地上方。还有一层和第一层相似地工事。也就是说在守城地时候。上中下三层地明军可以同时对城下地敌人进行攻击。
    努尔哈赤虽然一时间弄不清楚铁工城地全部威力。但直觉这个城池不大好对付。于是让队伍中作为辅兵地汉军打头阵。拿着铁镐、铁凿冲向城墙。这也是建奴攻城时常用地套路。就是去挖墙脚。
    建奴一开始选择地是一处棱尖。这个位置不用担心两边地火力。但是能够展开地兵力有限。好在建奴只是试探攻击。尚没有大军出动。
    即便如此,这些冲在前面的汉军很快遭到城头地猛烈打击,反正其它地方并没有遭到攻击,城头可以从容地在这段城墙上安排更多的人,一时间铅弹、羽箭、石块乱飞,城下顿时血肉横
    建奴的第一次进攻很快被打退,努尔哈赤让人砍了那些退下来的人的脑袋,然后驱赶汉军,立刻发起了第二次攻击。
    这一次,努尔哈赤选择了一南一北,还有中间的一处棱尖,还有一处城墙,四处同时发起进攻,他要看看城头是不是还有足够的兵力。
    铁工城中主力军兵力虽然不足,但是附近铁矿的矿工都退入城中,他们都被组织起来参加守城,因为都成参加过军事训练,所以简单的作战技能,都能很快上手。
    城头的防守做得很有层次,基本上是第一层地火铳手用火铳射击,这种枪口向下地射击,首先要用通条将铅弹压扁,使其不会从铳管中滑落,然后才能射击。
    第二层空间比较大,城头布置了火炮,以及传统的守城器械,譬如滚木,石,狼牙拍,夜叉擂等等,绞车搅动地狼牙拍就设在棱尖,一拍扔下去,被砸到的人顿时血肉模糊。
    棱尖地地方本来就不大,正好是这些器械发挥作用的地方。
    第三层位置最高,在战事并不激烈的时候,他们只需要将一些石块扔下去就行。
    三层立体火力,虽然没有交叉射击,但也够建奴受的,建奴的第二次进攻也很快溃败。
    虽然两次进攻都以失败而告终,努尔哈赤却看到了明军作战的方式,这些明军显然与他在广宁看到的明军不同,他们作战很有章法,而且也很稳健,建奴几次溃散,明军都有追击的意思,看来,要想拿下铁工城,也只有硬打了。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倒是不急了,他让代善和皇太极领兵两万,前往金州,而他领着剩下来的两万大军,在距离铁工城不远的地方安营扎寨。
    努尔哈赤觉得,既然明军在东江出现了一万多人,那么辽南的兵力应该不多才是,铁工城城头的火力很猛,努尔哈赤估计城头有三四千人,加上轮换安排,城内的兵力应该在一万人做人。
    铁工城如果有一万人的话,那么金州城还会有多少人?努尔哈赤觉得这会是一次机会。
    不过,代善和皇太极在金州城下也遭到了挫败,金州城头的火力一点也不比铁工城弱,还要更加猛烈,因为金州城头拥有不少的火炮,这些火炮大量使用开花弹,威力与实心弹不可同日而语。
    连续的挫败使得努尔哈赤皱起眉头,开始考虑金州与铁工城真正的实力。
    后金在与明军的作战中,虽然所向披靡者居多,但也不是没有打过硬仗,广宁之战中,西平堡,以及后来的义州卫之战,就是两场硬仗,后金血战终日,才打下这两座城池。
    只不过西平堡之战中,守将黑云龙两次出城溺战,消耗了城里的兵力,后来又是弹药补给不济,才被建奴抓住机会,破城而
    义州卫之战,城池不大,守军也只有三千,建奴也用了四个多时辰才打下,总的来说,建奴不缺乏攻坚的能力,但是骑兵野战才是他们最擅长的作战方式。
    铁工城、金州城与西平堡、义州卫城相比,要高大很多,而且设计更加合理,守城的器械物资也充分得很,特别是火器的密度相当高,要想接近城墙,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行。
    努尔哈赤也能看出,辽南的明军确实与辽西不同,即便是看不到具体细节,但从明军每次攻击都是整齐有序,就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号令统一,纪律严明的军队。
    而这,正是强军的最基本素质。
    历史上,袁崇焕凭借几门红夷大炮取得了宁远、宁锦大捷,虽然从战果和战斗过程来说,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捷,不过袁崇焕守住了宁远两次,赵率教也守住了锦州确实不假。
    袁崇焕能做到的事情,李彦认为复辽军也能做到,起码他们坚守的城池要比宁远、锦州更加坚固,并有利于防守,装备、士兵也都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