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69部分

大明天工-第169部分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地份上。能够紧急支援一下辽南。”李彦道。
    袁可立在给辽南请饷方面还算比较慷慨,但是大部分资源,他还是优先用在登莱的水陆营身上。
    在沈有容的刻意接纳下,兵战俱乐部也在登莱水陆营中落地生根,但是效果要比辽南差很多,除了沈有容的亲兵营,以及主抓的一营水兵,其他各营并没有太大地变化。
    二月一日,李彦在金州接到山海关送来的情报,熊廷弼与王化贞先后退入关门,这也意味着明军彻底放弃了辽西的防守努力。
    李彦让茅元仪立刻为他撰写奏疏,弹劾熊廷弼与王化贞丧师失地之罪,并举荐孙承宗为辽东经略,尽快重整辽西防线。
    次日,也就是天启二年二月初二,沈有容亲率登州水陆二营,在金州靠岸,虽然水营无法参与城防,不过沈有容的亲兵营三千多兵,倒可成为金州城地一大助力。
    接到李彦的书信,得知广宁战情的袁可立与沈有容都是相顾骇然,袁可立对王化贞甚至是持有一定倾向的,他怎么也没想到,广宁十万大军,竟然就这样土崩瓦解。
    袁可立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几乎是与李彦同样,立刻上疏弹劾丧师失地的王化贞与熊廷弼。
    至于李彦提出的要求,袁可立感到左右矛盾,广宁的失败,让他丧失了很多信心,他现在也怀疑李彦和他的复辽军是不是能够挡住建奴的大军。
    不过,曾经质疑过在金州设防地登莱总兵沈有容这次却旗帜鲜明地支持李彦坚守金州地做法,沈有容对袁可立也说得很实在:广宁完了,辽西也完了,要是辽南再丢,那么山海关外,就都完了,建奴占领辽南半岛,就将大军直接摆放在登莱面前,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但要是赢了,这一战就不仅是李彦地功绩,那也是他登莱巡抚的功绩,到时候新地辽东经略,很可能就是袁可立。
    从熊廷弼开始,辽东经略已经开始领兵部尚书衔,这几乎是大明文官的顶峰了。
    袁可立总算通情达理,不仅同意沈有容领军增援,而且还保证粮秣物资,优先供应辽南,他也希望看到辽南赢得一场胜利,在广宁失败的背景下,其意义无疑会被显著放大。
    在金州登岸以后,看过金州城防的设置,沈有容立刻毫无芥蒂地将亲兵营的指挥权交给了辽南总兵署,眼前的金州城,与他印象中的已经完全不同,这是一座全新的城堡,有着全新的布置。
    对于李彦来说,最好的消息是努尔哈赤进入广宁以后,并没有急着挥师辽南,或许,广宁的大胜,也会让努尔哈赤感到志得意满,变得不再那么重视辽南
    努尔哈赤也确实是这么想的,随着广宁周围各堡先后投诚,他的野心也迅速膨胀,休息多日以后,努尔哈赤于二月初一挥军南下。
    努尔哈赤一路南行,发现沿途早被熊廷弼的清野令焚烧一空,前方传来的消息,都是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直到山海关之前,他不会碰上明军,但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努尔哈赤再狂妄,也没想过要一战攻破山海关,那毕竟是被称作天下第一关的雄关,努尔哈赤还没有做好破关的心理和军事上的准备。
    于是,努尔哈赤领军回转广宁,他发现广宁周围诸堡差不多都是降了,只有广宁西面的义州卫不听招抚,闭门拒降,而义州卫的位置,对广宁又很重要,也是南下攻掠辽西走廊的桥头堡,遂令二子代善、八子皇太极领兵取义州。
    代善与皇太极领兵刚走,努尔哈赤就收到阿敏千里迢迢,从凤凰城送来的消息,直到这个时候,阿敏才意识到辽南明军的目标是镇江堡,而不是盖州,或者岫岩。
    “这些明狗,真是一群胆小鬼,”努尔哈赤挥拳砸在桌面上,他认为明军之所以没有攻打盖州,或者岫岩,还是因为他们害怕海州一带的后金主力,不敢因其锋芒。
    不过他随即也想到后金在凤凰城、宽甸也作出了动员与大军云集的样子,难道被明狗发现了?
    努尔哈赤的雄才大略在这一刻得到充分体现,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让莽古尔泰、乌尔古岱等人领军为先锋,返回辽东,等待代善与皇太极攻取义州卫以后,就全军回师。
    义州卫是广宁之战中,继西平堡之后,唯一值得称道的地方,驻守此城的明军将士,在周围诸城堡尽皆投诚,辽西两位方面大员放弃辽西走廊以后,孤军守城,拒不投降,面对建奴大军,三千明军坚持了四个多时辰,最终城破尽数被奸。
    义州与西平堡血战,成为广宁之战中仅有的两次顽强抵抗,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丝毫不能掩盖其英勇的一面。
    攻取义州以后,后金即扫清了明军在辽西的所有防御力量,努尔哈赤没有选择深入辽西走廊,弃锦州、宁远等不顾,只是巩固对广宁的占领。
    广宁西联蒙古,东接辽东,南面就是辽西走廊,占有了广宁这个要冲,后金的战略空间一下子就变得广阔。
    反观明军,从此以后只能在狭长的辽西走廊依城坚守,不在向从前那样,可以从几个方向上,对后金形成压力。
    某种意义上来说,龟缩辽西走廊以后,明军的防守也变得更加简单,锦州、杏山、宁远等地,东西宽不过一二十里,守住一城,即可掐住辽西走廊的喉咙,后来袁崇焕守宁远,也正是这样做的。
    但是,明廷似乎从来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辽战的局势,即便是袁崇焕只能困守孤城,也还想着“五年复辽”,所以一次又一次沿着辽西走廊向前修筑城堡,试图“复辽”,但最终的结果,这些城堡都成了摆设,里面囤积的粮草,总是变成资敌的物资。
    建奴占领广宁,等于控制了辽西走廊的北出口,宣告了明军任何进攻的突破依然成为幻想。
    天启二年二月四日,努尔哈赤授孙得功为游击,隶镶白旗,统辖广宁归降的明兵,移驻义州卫,除留下一部分兵力驻守广宁外,全军开拔,回师辽东。
    正文 第一七五回 双城战记
     更新时间:2009…8…13 22:49:27 本章字数:3569
    天启二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来自辽西前线的第一份奏报送达京城,这份奏报乃辽东经略熊廷弼发出,尽道广宁大败,广宁军大溃的前方战情。
    明廷朝野内外顿时一片哗然,不久之前,王化贞还大声疾呼,要渡河击敌,不曾想转眼之间,数万大军,已然灰飞烟灭,关外雄城广宁不战而沦落建奴之手。
    坏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转眼之间,明军就放弃了辽西走廊,熊廷弼、王化贞先后退入山海关,熊廷弼在山海关上奏:辜负圣恩,已在不赦之列。臣回关之日,拟即自入囚车,进京诛戮。
    熊廷弼回到山海关后,当然也没有立刻进京候诛,而是收拢关外溃兵与数十万避难的辽民,朝廷也下旨令其“戴罪守关,立功自赎”,熊、王两人在山海关也确实以“自赎”的态度,实心任事,颇为用力。
    不过,这显然并非最终的结果,只是临时稳定局势的做法,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熊廷弼与王化贞都必然要为广宁失败承担责任。
    朝廷眼下的当务之急,是稳定山海局势,防止建奴破关而入,京城内外,已经乱成一片,都在担心建奴会不会打进关城,相应的,能在这个时候想到辽南的,可谓少之又少。
    辽西始终都是战略的重点,而不是辽南,辽南充其量也只是牵制而已。
    此前,朝廷一再命令辽南出兵牵制,李彦也上疏保证,复辽军一定会全力出动,但为了保密,并没有说明会如何行动。
    广宁战败之后,辽南的奏疏也是很快送到京城,李彦提出的应对有三条:一是起用孙承宗为辽东经略,统筹安排蓟镇、辽西走廊、辽南、天津、登莱的军事战守。其重点又是重建辽西走廊的防御体系。
    第二点就是辽西的防御,绝不能退守山海,虽然历史上明军也是前出防守,也没有成功,但那是因为前出防守的具体方法不对,而不是这个战略本身错误。
    如果退守山海关,辽西将彻底丧失进攻压力,建奴可以肆意地清扫周围的其他势力。譬如辽南、东江、朝鲜,以及北蒙古。当然最恶劣的就是,明军将失去对西蒙古地控制,建奴则可以从容联络,最终重现历史上建奴从西蒙古领地,直捣蓟镇、大同镇等情况的发生。
    就当前来说。最大地危害就是建奴可以从容地调集主力。征伐辽南、东江。复辽军将面临巨大压力。
    明军在辽西走廊保有军事存在。即便是没有能力拓地。这也是需要尽量避免地。也可以对广宁。对辽东形成一定地军事压制。至少使其不能肆无忌惮。
    当然。这也要建立在明军具有野战能力地基础之上。或者建奴担心明军地野战能力。历史上明军在宁远、锦州建城。建奴打了几次。到了后来发现明军没有野战能力。也就不再理会。先后扫清东江。征伐朝鲜。赶走北蒙古。又绕开辽西走廊与山海关。数次侵入明朝京畿一带。视辽西走廊与山海关地驻军如无物。
    到了那个时候。守辽西。还是守山海关。都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但在目前。明军守宁远。守锦州。还是能起到牵制作用。
    本当为复辽主力。却只能指望他们发挥牵制作用。然而。到了最后。就连这样地牵制作用也起不到。这是李彦所看到地辽西军。也是历史上地辽西军。
    他们地作用。或许只是延缓一下建奴地步伐。甚至就连这点作用也起不到。
    李彦举荐孙承宗为经略,因为他记得历史上的孙承宗似乎做得不错,而且孙承宗与兵战俱乐部的关系比较近,曾经参加了兵战棋、国战棋、练兵棋的设计,包括最后地水战棋,李彦也征求了孙承宗的一些看法。
    以李彦与孙承宗之间关系,若是孙承宗经略辽东,两人想来可以配合得更加密切,重建辽战新格局。
    李彦的第三条建议,就是坚守辽南,开镇东江,以南线与东线强有力的军事存在,牵制建奴,使其不能集中全军于一路。
    李彦的建策相当具体,不过朝廷这个时候还顾不上辽南与东江,当务之急是应付山海关前,辽西的紧急状况。
    孙承宗倒也自请督师,不过因为广宁战败而遭到弹劾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也主动请缨,张鹤鸣有着西南战线留下地“知兵”之名,又是兵部尚书,他主动站出来,立刻得到廷臣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支持。
    相比较而言,孙承宗虽然是翰林出身,朱由校的老师,但是他并没有署理军务的经历,选择张鹤鸣而不是孙承宗,在很多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
    天启皇帝令张鹤鸣以兵部尚书衔经略辽东,并赐蟒玉及尚方宝剑,将稳定辽西局面,坚守山海的希望,寄托在这位重臣身上。
    然而,张鹤鸣却似乎并不着急,从北京到山海关,他一共用了十七天的时间,而在这个时候,建奴大军早已离开辽西,加入辽东战场。
    李彦虽然连发数道奏疏,但是他并没有坐等援助,或者说根本没有抱太多希望,天启二年二月初四,复辽军果断放弃复州城,将人口器具全部迁入长生岛,包括沿海地羊倌堡,南、北信口,也都只留下少数守备军,随时准备撤退。
    作为复辽军主力序列唯一留在辽南的复州营,全军退守铁工城,与新组建的铁工营驻守铁工城。
    与复州城相比,完全新建的铁工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