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碎片:另类全唐诗品读 >

第3部分

大唐碎片:另类全唐诗品读-第3部分

小说: 大唐碎片:另类全唐诗品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下饭去,没到半年就死了。唐太宗对《兰亭序》太过喜欢,于是死时将其随葬于墓中,《兰亭序》自此不复存世,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
  说来唐太宗此举也有点不怎么高尚,但辨才和尚身为佛门中人,也有点太看不开了,《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苦修一生的内力被段誉吸去,人家却自已找到解脱--“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如果辨才和尚也能这样想,恐怕也不会早早地伤痛而逝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唐重臣们的娱乐节目(3)
①荷胜招:荷,是承受的意思,此句指多承辩才盛情招待。
  ②酒蚁:新酿酒未滤清时,酒渣浮在上面,如绿蚁。
  ③业风:为佛家语,指劫末所起的大风灾及地狱所吹的风。此处以该词描述风,透露出苦闷的心情。
  ④不然灰:然通“燃”。佛家用来形容心静如灰。
  

憔悴支离为忆君――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
  这首小诗,看起来和一般的小儿女们写的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此诗出自我国历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奇女子武则天之手。作为我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铁血手腕和手下的一班酷吏,足以让整个大唐帝国的臣民们梦里都要发抖。然而,在武则天还没有登上宝座前,她同样也有忐忑不安的时光。我们知道,武则天在唐太宗生前,就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情愫暗生。太宗死后,她按照规定去感业寺出家,虽然李治可能和她有过海誓山盟,但新登大宝的唐高宗李治,被如花的六宫嫔妃们围绕,再想起她的可能性有多少?
  这首诗,从诗意中来看,大概就应该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那段日子中写的。正像萧让MM写的那样:“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有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颤栗”。当时的武则天应该还是个年青美貌的妙龄女郎,心怀中也有过和天下普普通通的众女儿一样的柔情离思。所以这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柳亭诗话》)。是的,因为李白这首诗和武则天的诗立意近似,而且艺术手法上也并没有超过武则天,所以觉得很不爽。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所以,江湖夜雨觉得《如意娘》这首诗在唐诗众采纷呈的无数优秀诗篇中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只不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江湖夜雨头脑中被现代社会的乌七八糟污染得太厉害了,常常看到“开箱验取石榴裙”这一句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莱温斯基著名的“蓝丝绒”裙子,呵呵。“验取石榴裙”,在唐代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就成为一个美丽的诗句,现代技术倒是能验了,但验的却不是泪斑了,而是另一种斑。
  

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1)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台瓜辞》
  这首诗出自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之手。说来这李贤英武聪明,颇有当年唐太宗的气质。他曾召集众学士一起来为《后汉书》作注,得到父亲高宗的称赞。他的哥哥李弘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死后,当时他就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所谓的“章怀太子”。然而,与生俱来的血性,让他不会像他的弟弟李显和李旦那样俯首帖耳地做个稻草人一样的角色,他身上有其母武则天留给他的血液,有其祖父李世民留下来的冲天气慨。但是,不幸的是,他面临的对手,却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
  如果李贤面对的是重重山岭,他也完全有勇气踏平,如果李贤面对的是百倍于他的强敌,他完全可以拿出像李世民一样率三千玄甲军虎入羊群一般冲锋的胆略,但是,他面对的却是自己的母亲,那个已经对权力十分迷恋,几乎失去了人性的母亲。于是,再锋利的刀剑,他也没有办法举起。
  阴狠毒辣的武则天,和一般女性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换成别的女人,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早就已经心满意足,而武则天不是。她对权力的渴望就像一个吸毒成瘾的人对毒品的渴望一样,她已经离不开权力。权力是什么?这是一种可以让不喜欢的人统统消失,让最骄傲的人也跪在地上,让最勇猛的人也梦中发抖的东西。她喜欢。所以当年为了权力,她可以掐死自己亲生的小女儿,现在为了权力,她也不惜除掉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武则天派人全面搜查太子府,搜出了数百付甲胄,于是就扬言太子谋反,并决定“大义灭亲”,杀掉太子。但在高宗的反对下,饶过李贤一死,将他幽禁在宫中;第二年,又将他迁往巴州;而高宗死后,武则天重新掌了权力,马上就派酷吏丘神勣逼李贤自杀而死。李贤的尸体一直被停放在巴州,直到中宗神龙复辟、武则天被迫退位后才迎还长安,陪葬乾陵。李贤的这首诗,就是作于在巴州的时候。
  这首诗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黄台瓜辞》不惟音节似古乐府,‘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言外有身不足恤,忧在宗社意。”是的,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的儿女们赶尽杀绝。
  《黄台瓜辞》这首诗,虽然现在知名度不高,但当时在李唐宗族中却影响极大。后来的唐朝皇族们一提起此诗,都不禁唏嘘感慨不已。唐代宗李豫当年当太子时也是惶惶不安,因为其父唐肃宗李亨受宠妃张良娣及奸臣李辅国的离间,就杀过儿子建宁王李谈,当时大臣李泌为了保全太子,就对唐肃宗背诵了一回这首《黄台瓜辞》,唐肃宗当场泪下,悔恨不已,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废李豫的意思。说来唐室宗族间,互相仇杀,父子母子相残的事例实在不少,这首《黄台瓜辞》正是李唐皇室血泪的写照,看来生于帝王家,未必就是幸事。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嫁的盛景
  龙楼光曙景,鲁馆①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②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③。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④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瑳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⑤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2)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高宗李治。提起李治,人们常觉得他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差不多和后主刘禅等是一路的人。其实,纵观唐高宗一生,并无太大的过恶,也没有太荒唐的举止,如果写个“工作总结”的话,成绩倒有不少。在他统治的时期,曾派大将李勣为帅,一举征服高丽,实现了隋炀帝征兵百万、唐太宗数次###也没有达成的目标。白江口一战,更是杀得倭人千余年来都不敢小看我们中华上国。这些事情虽然有唐太宗打下来的好基础,但应该说李治也是比较称职的守成之主,唐代疆域最大的时期就是在他治下的永徽之时。
  如果没有武则天乱政一事的话,他的声望肯定会和汉文景二帝相媲美。但从另一角度看,之所以出现武后专权乱政的局面,又和他过于“仁厚”有关。其实,如果李治是那种心狠手辣的人,十个武则天也是能除掉的。武则天在李治生前,虽然把持朝政有些过份,但恐怕还没有达到完全将李治玩于股掌之间的程度。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李治倒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好男人,好老公。当然,他的性格有些拖泥带水,类似《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那种人。这样的男人是理想的老公,可以相交的朋友,也会是个慈爱的好父亲,但这对于做皇帝来说却都是缺点。
  这首诗做于唐高宗开耀元年(681年)七月,当时正是李贤刚刚被诬谋反,废去太子之位后。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身体状态很不好。李弘不明不白地暴卒和李贤“谋反”被废这两件事对他的打击也是相当大。阴谋得逞的武则天大概是也想驱逐一下弥漫于宫庭中血腥阴郁的气息吧,于是给继位为太子的李显重新娶了一个妃子,这个太子妃就是后来的韦后。李显原来有过一个太子妃,姓赵。赵妃的母亲,是太宗的女儿常乐长公主,武则天对常乐长公主母女很讨厌,居然找个机会把赵妃关了起来活活饿死了。另外,武则天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也要下嫁给薛绍。太子公主,双喜临门,尤其太平公主更是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女儿,这场皇家盛事,自然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可想而知,那时的长安城内,肯定是到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据载,当时点的灯笼火把将道旁的树木都烤焦了,有的地方窄,过不去公主盛大的车驾,官府下令当场拆墙多处。
  当时的唐高宗李治恐怕也略为舒展了一下眉头,写了这篇《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皇帝带头,臣子们当然不敢落后,纷纷和诗称颂。全唐诗里有九篇《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这样的诗,分别为任希古、刘讳之、郭正一、胡元范等所作。这些诗当然都是大拍马屁之作,我们不看也罢。其中胡元范说的最为卑下,居然说“小臣同百兽,率舞悦尧年”,把自己和牲畜动物们归于一类。不过此人倒也不是无耻之辈,武则天时他坚称裴炎无罪,从而获罪流放琼州(今海南岛)并死在那里。
  李治这首诗,写得词藻华美,但其中却看不到盎然的诗意,从艺术角度来看,只能算二流的诗。这类诗常有“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之感。不过这首诗华丽中的苍白却正如当时的他——尊贵无比的皇袍中裹着的强自支撑的病弱之躯。然而,李治当时还不知道,此时太子李显所纳的这个王妃,后来会亲手在汤饼中下毒,将自己的儿子李显毒死。而女儿太平公主嫁的薛绍,也在七年之后,被武则天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