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造神州 >

第927部分

再造神州-第927部分

小说: 再造神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提到过的,靠这个遗言上台的窝阔台肯定要拼死维护成吉思汗的遗言,就算拖雷反对,他也会想方设法将此事变成现实。
  只要拖雷率军西征,无论胜负,他都难逃一死,区别只在于窝阔台想怎么弄死他。拖雷如果死在窝阔台手上,若再轻轻挑拨推动,那草原的内乱就将不可避免。但若要达成这个目的,最关键的是窝阔台身死后的汗位问题……嗯,有意思,有意思。
  我冷冷一笑,提笔用密码写了一封密文,通过秘密渠道送走。
  神始三年,十月初的时候,蒙古汗国在斡难河边举行了库里台大会,宗亲,贵戚,勋臣,以及各部千户首领都出席了这次大会。
  在这次大会中,有来自东北的部落指责窝阔台放任宋国劫掠草原,并以蒙古传统置疑窝阔台汗位是否合法的问题。监国大妃孛儿帖驳斥了这个说法,并拿出成吉思汗让众人所立下的字据为证,表明窝阔台继承汗位的合法性,同时竭力辩说蒙古现在的情况不宜和大宋再度开战,并主动划出一块水草丰美的草原,让这些东北部族居住,并保证,只要蒙古实力恢复,蒙古大军就会将他们的草原夺回来。
  与此同时,拖雷逼死忽必来的传言,得到畏答儿,术赤台等与会人员的私下证实,让许多勋臣宿将对拖雷产生很不好的印象,耶律楚材趁机串联了多个勋臣贵戚,并拉拢了一些宗亲,甚至在大势已定的时候,私下说服迟疑不决的拖雷,让他首先参拜窝阔台,确立窝阔台的权威。双管其下,得以让窝阔台顺利继承汗位,成为蒙古汗国第二位大汗。
  继承汗位的窝阔台本来想按照成吉思汗的意图,再次和大宋修好,并想用外交手段解决东北草原的问题。但孛儿帖,耶律楚材,拖雷等人都认为,大宋既然将镇海驱逐,其心思已经昭然若揭,反不如暂时僵持,以做准备。窝阔台接受了这个建议,干脆不理大宋的骚扰,就连当初商议好的蒙宋和约也没再提。
  窝阔台继承汗位半年后,孛儿帖就退隐幕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一直到二年后秘密去世。
  掌握了蒙古汗国大权的窝阔台,面临的形势非常不好,东北有宋国咄咄逼人,内部有拖雷等人随时意图挑战他的权威,同时蒙古经西北大败,实力受损很严重,迫于无奈下,窝阔台以成吉思汗遗命为由,下令西征。
  以拖雷为主帅,兀鲁赤,阔列坚两个铁木真庶子为副,合撒儿等宗亲勋臣为辅助,并以贵由,阔端,阔出,蒙哥,忽必烈等诸王孙为代表的蒙古新生代为将领,集合五万人马,发动了这次西征。途中,术赤长子拔都也带领五万人加入这支西征队伍,总共十万大军向着西方席卷而去。
  蒙古发动西征后,窝阔台就在草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在耶律楚材的帮助下,将军政大权逐渐掌握到自己手中,那些被怀疑为和拖雷私相勾结的部族首领,多受排挤和削弱,甚至有好几个部族的首领死于非命。
  在如此情势下,有几个见势不妙的部族首领竟然派人和彩云秘密联系,想托庇于大宋。彩云派人接纳了这几个部族,引起草原上的震惊和恐慌。
  窝阔台求计于耶律楚材后,将手段放缓,并好言安抚那些部族首领,同时派出畏答儿,术赤台,失吉忽秃忽等勋臣名将布防于东北草原,打击不断向草原深处进发的驻屯军,以及由史天泽等人组织的异族秋风军。
  双方在东北草原爆发了几次大战,竟然有输有赢,甚至术赤台因大意,被亲自带队的史天泽设谋伏击,战败身死,轰动了整个草原。
  窝阔台闻讯非常震怒,直欲亲征,却被耶律楚材所阻,同时推荐窝阔台的宿卫长,蒙古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为将,带兵迎战。
  第二十集 第十一章 五路伐金
  第二十集 第十一章 五路伐金
  11五路伐金
  兀良合台本为成吉思汗宿卫,在速不台战死后,成吉思汗本有意将他调任皇孙蒙哥的护卫长,结果还未下达命令,成吉思汗就已身故,所以他并不知道成吉思汗的意图。
  在成吉思汗病故后,根据蒙古惯例,他继续留在宿卫营,等待新大汗的命令。因忽必来和父亲速不台是好友,两人同为成吉思汗十伴当,一起出生入死,结下深厚情谊,所以当时还在担任宿卫统领的忽必来对他很是照顾。
  在兀良合台得知拖雷逼死忽必来的传言后,拒绝拖雷让他担任蒙哥护卫长的命令,当拖雷告知这是成吉思汗生前遗愿的时候,他甚至怀疑这是拖雷的托词,更加疑忌拖雷有违背大汗遗言的意图,越发相信忽必来是要阻止他才被其逼死。因此断然拒绝拖雷的命令,并主动找到窝阔台,表示愿意跟随。
  对这样一味勋臣宿将的后人效忠,窝阔台求之不得,对他很是器重,后在窝阔台继位后,就让他担任三个宿卫长之一,负责夜间的警卫工作,可说相当的信任。而兀良合台不仅是功臣世家之后,还曾经和父亲一起西征,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耶律楚材在西征的时候和他有过接触,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
  窝阔台此刻对耶律楚材信任异常,立马准了他的请求,让兀良合台带领五千骑兵去报复宋军。兀良合台临危授命后,不按常规的大胆出击,千里奔袭,一举歼灭了五支驻屯军和三支秋风军,并击败了史天祥带领的三千驻防骑兵。不过此战让其受损较大,被迫停止突袭,撤回大草原。
  等接到消息的火凤军团赶。来的时候,只接应到受伤昏迷的史天祥,还有十折七八的驻防骑兵。
  经此一战,兀良合台之名响彻整。个东北,所有人都知道蒙古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的厉害。就连赵彩云也派出大量探子,调查兀良合台的情况。
  有了兀良合台的威慑,驻屯军。和秋风军对蒙古草原的骚扰明显减弱。见蒙古情况有变,史天泽和赵彩云商量后,决定改变策略,以不断修建的屯堡为基点,呈直线的向着草原深处进逼。然后依靠屯堡,继续骚扰大草原上的蒙古部落。面对屯堡这个制造简单,却极为坚固实用的堡垒,兀良合台也没什么好办法,攻打了几次,虽然以绝大的伤亡攻破一个屯堡,但却得不偿失。
  见到这个情况,兀良合台干脆放弃攻打屯堡,直接。带人奔袭东北等地的宋军后方,造成很大混乱。赵彩云亲自出马,多番设计,才在恒州一带将其堵截住。兀良合台十分狡猾,见被包围,竟然下令部骑四散而逃,各自逃归草原,但因赵彩云应对有方,大批蒙古骑兵并未逃出包围圈,只有兀良合台等少数骑兵逃逸。
  对没有抓到兀良合台,赵彩云也是极为遗憾,同时。也意识到,蒙古汗国虽然因西征缘故收缩防线,竭力避免和宋军爆发大的冲突,但并非没有还手之力。和史天泽商量后,决定派出大量优秀将领充实到驻屯军中,继续推行对蒙古的削弱计划。而史天泽召集东北异族,组织了庞大的秋风军,对蒙古草原进行再度扫荡。
  战败而归的兀良合台并没有受到窝阔台的惩。罚,反到被他劝慰,让他集合畏答儿等人的部队,和宋军再度展开一番激战。此战宋军的驻屯军和秋风军都遭到重创,而兀良合台的部队也受到不小的损失。
  此一战后,窝阔。台接受耶律楚材的提议,派出使节和赵彩云谈判,最终达成一个协议,蒙古草原每年送给赵彩云五千匹马,八千头牛,一万只羊,而赵彩云要保证不再对蒙古草原进行骚扰,并划出千里范围做为双方的中间地带。
  赵彩云答应了这个条件,同时约束了驻屯军和秋风军,并在实际控制的草原范围内,大量的修筑屯堡,组成了一个广范围的屯堡群,以作为整个东北的翼护,以及继续进军草原的支点。
  窝阔台和耶律楚材都看出屯堡对草原的巨大威胁,兀良合台建议召集草原部落的西方和中原的奴隶工匠,研制攻城器械,等时机成熟后再度攻打。耶律楚材却建议从宋国朝廷内部入手,看看能不能让赵彩云停止这个行动,并以成吉思汗遗命提醒此时不要和宋国爆发大规模冲突,一切等西征结束后再说。窝阔台犹豫不下,提到镇海被人剃光须发赶回来的事情,认为宋国根本没有和蒙古保持和平的打算。
  不过耶律楚材最终还是说服了窝阔台,并派出新的使节到宋国去谈判。不久,赵昀给赵彩云去了封密信,内容无人知晓,不过从接到密信后,赵彩云就放弃向草原深处构筑屯堡,改而横向修筑,以控制东北地区。
  为了更好的安抚和控制驻屯军和秋风军,这两支部队被进行整编和训练,最后留下合格人员成为屯堡守军,负责整个东北的外围防御。而那些东北异族被开始鼓励大量养羊,大宋一些商人也来到东北,拿出大量的物资求购羊毛。
  从来没有想过羊毛还能赚钱的异族被大宋这个举动震晕了,开始抱着试一试,当换得大量的物资后,所有异族都开始心动。对这些靠着牧马放羊生活的平原异族来说,能够如此轻易就获得大量财富是不可想像的。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靠羊毛发财充满热忱。
  而大宋对羊毛的需求似乎从来没有止尽,很快,大批的东北异族就将目光放到被空闲起来的东北蒙古草原。当初蒙古势力强盛的时候,他们不敢染指这些草场,还要时刻担心蒙古强盗来抢他们,此刻有了宋军的保护,他们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让部落头人找到史天泽商议草原的使用。
  史天泽也很大方,就按照当初异族对大宋的贡献程度,一一划分不同的草场,让不少当初不太积极的部落感到痛苦无比。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加上经济为纽带,汉语很快就在这些异族中推广开去,史天泽又不失机会的开了多家汉语学堂,告诉这些异族人,只要学好这些就能去汉地朝廷当官。无论平民还是贵族,只要能考取大宋官员,就能当官。
  这些措施很自然的推动了这些部族的汉化进程,为最终形成一个共同利益体打下了坚实基础。有了这个成功的经验,史天泽沿着大兴安岭向东北深处进发,以武力,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为辅助,将大宋的统治不断的深化,大量的异族被汉化,成绩斐然。
  如此多的得力措施下,东北一带的对立情绪很快被消弭,大部分异族都接受了宋人的统治。毕竟在宋国的统治下,他们生活改善,后代还能免费上学,甚至有可能成为大宋官员。除了那些失去所有的旧贵族,没有人不满意这样的生活。大宋的统治就这样一天天的在东北生根并继续向前蔓延。
  身兼民政,并带军事的史天泽也因为这个功绩,被任命为东北总督,负责整个东北区域的民政和一些相关的军事,达到了他人生第一个高峰。
  得到东北特产源源不绝的输入,大宋的恢复也比所有人想像的要快,神始四年的时候,就已经达到西北大战前的水平,到了神始五年,不仅超过大战前的水平,甚至比南宋建国以后的历来水平都要高。大小府库钱粮满仓,因战乱而近崩溃的民生经济蓬勃发展。
  最让大宋商人感兴趣的是,从东北收购回来的大量羊毛,在江南那些官办私人的织造厂中,都被变成各种精美的织品。而这些羊毛织品,不仅皇宫用,官员富商们也用,平民百姓们还是用,甚至连军队都有定单要保证供应,可以说是供不应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