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我是良妃 >

第120部分

穿越之我是良妃-第120部分

小说: 穿越之我是良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琳琅苦思冥想了几天,只记起有个什么千叟宴,还是乾隆朝的故事,到底康熙朝有没有啊?卫琳琅不仅心里埋怨起康熙来,放着那么多成年的儿子不用,让几个还在读书的小孩子做这么艰巨的任务,这不是成心的吗?但是对这康熙这一张老脸,卫琳琅又发不出来火,到底是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了,都老夫老妻一辈子了,他如今过了六十岁,也没有几年好活的了,如今不管是他玩儿弘旺他们也好,还是怎的喜欢几个还在也罢,都由着他去吧。

都有几十年的生活经历了,卫琳琅可不以为康熙这一次只是单单的让弘旺他们表孝心,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等着这几个孩子,可是凭她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想到,康熙这是提前为大清培养接班人。

就连胤禛他们也没有想到康熙的意图,康熙出人意料的举动太多了,尤其是前几年,那些被康熙派出海外学习的人们回来了,他们不仅带回来一些个海外的先进科学,还带回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质疑皇权的先进思想。倒也没有几个人敢跟康熙叫嚣,不过刚好有那些想博得功名利禄的人,极快的就把事情反映到了康熙的案头,康熙很生气。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并没有把散播言论的人像往常一样杀掉,反而替他开了一所学校,亲自赐名“皇家法学院”,后来又更名为“大清皇家学院”,里面不仅有让人专门研究那些个历史和律法,还有一些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比如,一些个工农小手工艺者堂而皇之的被尊为“学者”。

那些个下九流的东西不仅得到了康熙的看重,还得到了康熙专门调拨资金大力支持,不过,等那些嗤之以鼻的人们用到那些个下九流的人物研究出来的钟表系列,和能够发光的留声的东西时,康熙的所作所为倒是没人敢质疑了。

其实,任何时候,康熙的命令都不是无的放矢的。以前,总有一些个汉人质疑满清的正统性,连顺治那么尊崇汉学的皇帝都制造了几起文字狱,杀了一批人,来震慑那些个敢质疑满清的所谓“反清复明”人士。康熙前期,也跟顺治一样,铁腕镇压了一批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康熙改了行事方法,当底下有人举报所谓的“疑似”份子时,康熙倒是晦暗不明的让上折子的人火速回京。

那人还以为康熙要了解“案情”,急忙收集了所谓的证据,带到了乾清宫,康熙也不看那些所谓的证据,让全体文武官员们集体抬头仰视正大光明匾。康熙事后也没有在处理那个举报的官员,不过,听说他回去以后就给吓死了,当着坐在“正大光明”匾额下的满清皇帝说“光明”,有几个不被吓死的。只是从那以后,不仅朝野没有了什么类似的议论,连民间反清复明的声音也消停了许多。

康熙做事,向来都是深思熟虑,如今让几个未成年的皇孙们搀和主持他的六十大寿,这里面有什么深意,他们也猜不出来,另外,也没有几个人敢猜,听说是康熙吩咐下来的,只要是弘旺几个找上门来要求帮助,也都尽力去帮忙。

弘旺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连卫琳琅提议的“千叟宴”都由十一阿哥胤禌替他们张罗去了。

胤禌自小身体不好,宜妃自接受了卫琳琅的提议后,胤禌慢慢的改了生活习惯,加强了锻炼,身体也渐渐的好了一些,可也不能够做一些强度高的运动。所以,康熙其他的儿子们都肩负各职,只有他相对比较清闲,没事就泡在故纸堆里读书消遣,刚好弘旺几个去翻书。

弘旺自小养在皇宫,跟胤禌也常有往来,弘旺没有父亲在身边,胤禌几乎就替补了胤禩的地位,叔侄两个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如今又多了几个人瞎侃一通,弘旺说起了“千叟宴”的设想,胤禌认为可行,他自小身体不好,别的哥哥们早就大婚替康熙办事,只有他还是闲人一个。如今连弘旺都可以替康熙做事,胤禌不免自卑,也想替康熙的万寿做些事情,于是自荐,替弘旺揽下了这个差事。

有胤禌认可,大包大揽了一个项目,弘旺也稍微的涨了些个自信,开始着手其他的设想。

胤禩在外征战,弘旺除了练习用的弓箭火枪,还没有正经摸过军人们用的杀人的硬弓火枪,弘旺借着这一机会,提议要把康熙往年常做的大阅兵搬到寿宴上来,一则自己可以饱饱眼福;二来,可以让普通百姓也接触一下满清八旗的威武雄壮;三来,自乌力吉远嫁沙俄,不仅那些慕名前来的沙俄人,还有跟着大清派去国外学习的人一起来大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参次不齐,有些根本就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根本就是敌国的探子。

尤其是那所谓的神教人员,据弘旺所知,他们在大清宣传反帝言论,不仅让人抛弃自己的信仰,听从神的指令'·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还要人家改名改姓,挖祖坟叛依基督。这样的神职人员恐怕是天上来的,没有父母祖宗的人吧?弘旺也想借着这一次震慑一下他们,因为他听弘蛟说起过,胤禩和乌力吉在沙俄,也受到他们的制衡,弘旺作为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极爱记仇的,有机会必会替自己的阿玛、姑姑报复一下。

康熙接到弘旺的折子,在乾清宫放声大笑,这个孩子真是个天生的帝王苗子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大的魄力。

康熙知道,除了千叟宴是卫琳琅帮忙,这个阅兵式可是弘旺自己想出来的,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提议,正好合了康熙的心意,尤其是弘旺其中的一条,邀请外国神教人员参加观摩,正和康熙的心意。

自从乌力吉嫁到沙俄,罗马教会就视大清为囊中物,公开在康熙这里颐指气使,要求康熙给他们建立更大的教堂,还有求不许康熙干涉他们发展信徒。康熙碍于乌力吉的原因,答应了第一个条件,至于百姓们信仰什么,康熙答复,自己无能为力。那些个传教士们以为康熙这是向他们屈服,进而提出,让康熙接受洗礼,接受神的旨意。康熙哈哈一笑,立即传来西藏活佛,五台山的方丈,峨眉山的师太,武当山的道长等跟罗马传教士们举行学术交流,让他们一起宣言各自的教义,为此,康熙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宗教理事会”,由五阿哥胤祺主持。

罗马教会由此在大清陷入了泥潭,因为他们有关神的辩论在那些个牛鼻子老道,留着头发念佛祖的尼姑,秃顶和尚,一辈子不洗澡的活佛面前溃败的一塌糊涂,一个外来的教义如何跟深入民心的宗教们抗衡。宗教也是有地域性质的,那些个洋教对有着根深蒂固家族观念的大清人士来说,根本就是背祖忘宗的言论,自然不会被百姓们信服。

康熙知道宗教辩论的结果后,假仁假义的表示,为了替那些个受苦受难的外国人们解脱,专门调拨资金,让那些个自认为有拯救世界的正义传播者们公费旅游世界各地,拯救那些个深受毒害的外国人。

罗马教会面对突然被争夺的信徒,对康熙提出了严正抗议。康熙回复,这是宗教自由,自己虽然是皇帝,可惜无法干涉百姓们心里想些什么,信仰那位神仙。为此,罗马教会开始重新重视跟他们交好的胤禩和乌力吉,甚至有想让胤禩代替康熙的想法,也导致了乌力吉后来上台时,他们并不加以干涉,胤禩西扩,他们也不以所谓生灵涂炭,亵渎神祗加以阻扰。

康熙早从彼得一世下台,就领会到了罗马教会的威力,一个皇帝,却要由教皇来任免,康熙这样一个皇权至上的帝王,如何能够容忍别人对他指手画脚?索性围魏救赵,给他们来个祸水东引,用那帮子吃斋念佛的和尚道士们打的罗马教会一个稀里哗啦。

饶是如此,那些个罗马传教士们依然不依不饶的周旋在众位皇子和满洲各大家族之中,希望能够从他们中发展一两个信徒,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只是,信仰和生命,谁都会选择后者,在康熙没有明确的答复以前,没有人敢轻易表态,信仰基督。就连周边各地的百姓们也忙于生产挣银子,没有几个人听从他们的“天外之音”。

康熙也是一个记仇的人,罗马教会在自己手里没有讨到好处,但是,胤禩和乌力吉受他们的气多了,能够在他们面前示威,他如何会不愿意呢?康熙知道弘旺也是这样的想法,要不怎么会特意提错要教会参加?因为乌力吉和胤禩还要用到罗马教会,康熙也不愿意得罪他们,却也不想太抬举他们。康熙朱笔一批,特意指示五阿哥胤祺,万寿时,不仅要看到罗马教会的人,连大清包括世界各地各派别的大小派别的宗教人士都要到场,专门邀请罗马教会,是不是太给他们面子了?康熙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过是众多被邀请宗教团体中一员而已。

正文

荣归

康熙和弘旺都没有想到,只是他们爷孙两个的报复性举动,就带动了罗马教会及西方社会巨大的震荡,当他们严惩所谓违反基督,“冒犯”教义的“叛徒”的时候,大清“援外”的那些个拯救人类的和尚道士们适时的出手相救。康熙也在这些和尚道士的嘴里变成了世界人民的救世主,那些被教会压迫的各界人士都通过各种渠道,逃亡到大清来,其中不乏许多引领世界各种科技文化的领军人物,也因为他们的到来,大清的科学技术,被迅速的提高,站到了世界的前端。

康熙最终还是未能亲自给胤禩授礼,卫琳琅自然也无法成行,虽然存了万分之一的希望,卫琳琅听到胤禩传回来的消息时,还是有一些失望的,今生今世恐怕真的无法再见到他们一眼了。

只是卫琳琅此时也完全放松了心情,胤禩正式立国,代表从此就真正的振翅高飞,跟康熙的大位永远无关了,先前,卫琳琅还有些隐隐的担心,生怕康熙一个命令,召胤禩回国,如今,才算是真的把心搁在了肚子里。

康熙五十大寿,胤禩和乌力吉到底都没有赶回来,只是两兄妹都筹集了数之不尽的礼物来给康熙贺寿,胤禩特意把自己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给了康熙不少,身为男人,他自然知道康熙最最喜欢和需要什么。

康熙在胤禩立国那一天,特意给卫琳琅晋升了皇贵妃的位份,虽然按乌力吉和胤禩那里来说,卫琳琅早就是太后的身份了,只因为照顾康熙,还屈居在妃位上。大清各界对卫琳琅晋位,没有任何异议,有些人甚至在想,康熙为何不一次到位,干脆做了太上皇,让卫琳琅当太后罢了?

所以,当康熙五十万寿的时候,卫琳琅就身穿明黄贵妃服装,跟康熙并列而坐,这种高高再上俯视众生的感觉,令卫琳琅心中感慨万千。曾几何时,自己惶恐不安,都是害怕自己母子三人性命不保,谁知道如今还有高高在上,跟康熙并列而坐的机会?

由几个孩子主持的庆祝仪式也很精彩,不说“千叟宴”带来尊老爱幼的深远影响影响,单说那宏伟壮观的阅兵式,都让一般百姓们见到了往常只在传说中的大清雄兵。康熙存了与民同乐的心思,特意允许普通百姓围观庆祝阅兵式,自然,是限制了人数和身份的,能够来观礼的人都是替大清做过特殊贡献或者身有名望的人。这些人并不限于民族,身份,地位,或者是一个捏糖人的,或者只是一个教书匠,也或者只是地方上的一个师爷,小捕快而已,这些人都是生活在民间底层人士,无一列外,都被百姓们称赞过,有过贤名,可以代表一个行业的杰出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