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虎贲 >

第304部分

大唐虎贲-第304部分

小说: 大唐虎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的努力,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李世民在信中嘉奖了他的功绩,对于他忠心护国大义灭亲的举动,给予了肯定,并且让他往长安一探,商议幽州的事物以及对于辽东高句丽的细节问题。
  得到表扬,王君廓并不至于高兴成这样……他高兴的是商议辽东高句丽的细节。
  辽东在春秋战国起就是汉人的领土,最初是孤竹国,西周立国分封天下此地封于箕子,汉朝更是细分辽东为三郡,南北朝时期,辽东亦属于辽东郡。但是南北朝过后,随着东北的弹丸小国高句丽崛起,野心勃勃的他们便起了往西方发展的意图。开皇十八年,高句丽举兵攻入辽西,以夺取汉人领地,并且占据辽东大部。也是因为这一战,埋下了日后杨广三征高句丽的伏笔。
  因为暴政,隋朝本就由盛转衰,三征高句丽付出的惨痛代价更是直接将隋朝推向了灭亡。
  高句丽也因为隋朝的灭亡,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完全占据了辽东所有土地。若非唐朝崛起的过于迅速,高句丽还会向西发展。
  高句丽占据着辽东占据着汉人的领土。以李世民的脾性不会任由自己的领土让人占据着无闻不问的。幽州与辽东相邻,一但与高句丽开战,幽州必然是大本营是决战的据点。而他是幽州的大都督,总管幽州军政大事,李世民又特地慎重的将他叫回长安,岂不是意味着下次征伐辽东,会对他委以重任?
  大唐王朝的下一个目标是辽东。高句丽?
  “是三军统帅?还是一路大军的统帅?”王君廓得意的想着,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命,可以肯定一点。一定不会低。现在他的功绩身份,可是仅次于李靖、罗士信与李世绩并列的存在,不可能在给他安排领兵大将这样的职位了,只有统帅才配得上他的身份。
  只要在征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军功便可超越罗士信。
  对于罗士信。就算两人至洺水之战以后没有过任何交集,王君廓依旧忘不了他。
  忘不了,罗士信是踩在他的头上崛起于大唐的。更加忘不了,秦琼、程咬金为了给罗士信讨个公道,将他毒打一顿的事情;忘不了,李世民为了维护麾下的和谐,选择了秦琼、程咬金,将他外放赶出秦王府这一事情。
  在他的心中早已将罗士信、秦琼、程咬金。这三个人视为仇敌了,尤其是以罗士信为甚。毕竟罗士信、秦琼、程咬金三个人在他的眼中都是莽夫。可是这三个莽夫不论重视还是功绩都不逊于他,而罗士信这个一直让他踩在脚底下的人物更是因为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情,一跃而上,将他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若非多年的算计,逼反自己的岳父庐江王李瑗,获得这平乱之功,指不定哪一日连秦琼、程咬金都要爬在他的头上。可就算如此,他的功绩比之罗士信还是要差上许多。但是只要在接下来的收复辽东战役有好的表现,超越罗士信踩又有什么问题?
  王君廓越想越是兴奋,满意自己。便在这时,大都督府外传来了李玄道求见的消息。
  听到“李玄道”这三个字,王君廓本能的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爽。
  作为幽州的无冕之王,王君廓此时此刻也只忌惮李玄道一人。
  李玄道祖籍陇西,是李世民创办文学馆的十八学士之一,早年为秦王府主簿,后累迁给事中。庐江王李瑗谋反之后,李世民担心王君廓是个大老粗,特地调李玄道为幽州长史,协助王君廓一同稳固幽州局势。作为仅次于王君廓的幽州第二把手,李玄道对于王君廓的所作所为很看不惯,只要遇上王君廓有越权违法之事,必将出面制止,严厉斥责。
  李玄道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十八学士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另一个是房玄龄的从舅。房玄龄作为太子府的人,现在官爵并不显赫,但是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房杜这两位李世民最器重的左膀右臂在不久的未来,必将会是一跃千里,宰相什么的职位必不可少。
  王君廓极有政治头脑,知道长史李玄道的背景太过复杂即便他是幽州大都督也无法动他分毫,面对他的严苛也只能记恨在心。
  这听得他求见,王君廓本能的厌恶在心,却也不得不热情的将他请进来说话。
  李玄道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文士,有礼的拜会王君廓这位上司之后,也说明了来意。
  “听说大都督已经收到朝廷传来的朝见指示,近日要往长安见驾?”
  李世民传来的消息有两份,一份是正式公文,上面表彰了王君廓的功绩,特地召见他。另一封则是李世民在公文之外,写给王君廓的私信。
  正式公文一到,便以传遍幽州官场,李玄道作为幽州第二把手,得知此消息理所当然。
  王君廓也不奇怪,颔首道:“大概这几日就进京,我走之后幽州就拜托长史了。”他说的有些自豪,这镇边将军授命回京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也只有李瑗这样得了迫害妄想症的人才会惧怕回京。
  “这是一定,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幽州有我在,都督大人大可安心。”李玄道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道:“我这里有一封写给玄龄的信,早已写好,只是路途遥远,找不到机会寄出。都督大人回京,可否帮我将此信交给我玄龄外甥?”
  王君廓一言应下,这举手之劳还能够与李世民的第一心腹房玄龄私下接触,对他的前途有利无弊。
  王君廓只是简单的做了交接,迫不及待的便往长安赶去。
  王君廓领着亲信护卫一路南下,行的极快,不余日便到了风陵渡口。
  正是入夜时分,黄河凶险,王君廓只能选择在附近的村庄里包了一栋客店,打算休息一宿,明日再渡黄河。
  这夜幕降临,沉睡中的王君廓让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吵醒。
  “谁啊!”
  王君廓带着不满的应着,睡梦中让人吵醒,任谁都忍不住发牢骚。
  “是我!”屋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王君廓听出了来人,正是他少有的心腹之一魏云光。紧接着又听他道:“长安的先生来人了。”
  王君廓一震,睡意全消,赶忙整理着衣着,开打了房门,见魏云光身后站着一个身着黑麻圆领袍的中年人,也不管认得不认得客气的将对方请入房中,随即给了魏云光一个眼色。
  魏云光慎重领命,守在了大门之外。
  王君廓请中年人坐下,作揖道:“不知先生有什么吩咐?”
  中年人长叹了口气道:“逃吧,大人吩咐我让大都督逃跑,不管跑去哪儿,跑的越快越好。”
  “这?”王君廓骇然失色,好半响才道:“这是为什么?”
  中年人道:“大都督远在幽州,自当不了解幽州的情况。罗士信已经盯着都督了,三司会审,我家大人动用人脉关系,助了你一臂之力。可是谁没有料想到罗士信竟然有胆子更改三司会审的决定,否决了会审的公允,还得到了太子殿下的支持,任命刑部重新调查此事。”
  王君廓脸色瞬间苍白,他与罗士信有仇,罗士信负责他的案件,他哪里还有回旋的余地。
  “我家大人说了,罗士信全权处理此事,他也无法过问。不知案情进展的如何,也不知他到底查到了什么。但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殿下将都督大人从幽州叫往长安,不管是什么理由,都值得商榷,未必是实。”中年人一字一句,直冲他心头。
  王君廓很有政治头脑,大唐的情况他了解一些。对于大唐的经济也知道一点,刚刚经过隋末动荡,又遭逢灭突厥这种远征,以目前的情况是无力征伐高句丽的。高句丽也不同突厥,打突厥是痛打落水狗,而高句丽却没有那个先决条件,环境情况比之草原更加恶劣。于情于理都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展开收复辽东,攻打高句丽的战役。
  开始他以为李世民是急进了,现在听中年人这么一说,立刻恍然……
  王君廓走到床前,毫不犹豫的拆开了李玄道给他的信,想看一看信中的内容。
  这拿着李玄道的信,王君廓整个人都傻眼了……看不懂。
  李玄道写给房玄龄的信用的是草书,草书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笔势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
  懂的人能看出好坏,不懂的人就是鬼画符……
  王君廓的文化水平使得所有隶书楷书以是勉强,这草书如何看的懂?(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暗夜袭杀

  “这个……”王君廓看着手中的信直骂娘。
  古人很重视出身,出身高贵的往往会瞧不起那些出身卑微的。
  这对这种关于出身的歧视,心怀豁达的人看的很开。就如罗士信就如马周,他们一个种田放牛,一个是贫寒布衣,但是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出身有什么值得丢脸的,反而引以为荣。这只有父母有权选择子女,哪有子女选择父母的道理?
  王君廓却不一样,他以自己的出身为耻,身居高位了解了高处的风气,耻于自己的出身,一但有人提起他以往偷盗贩马,必跟人急。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王君廓在文学上下过好一阵苦功。可是终究根基浅薄,只是略懂皮毛,从未涉猎草书。
  犹豫片刻半响,王君廓将李玄道的信交给了中年人道:“不知阁下是否看得懂这写的是什么?”
  中年人接过信,见信中草书,会意一笑: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而狂草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李玄道信中用的写字方法正是狂放不羁的狂草,带着些许艺术创作,莫说是王君廓,就算是他也未必全部认的出来。不过总结上下文,还是能够猜出信中的大体意思:也没有什么核心的话题,只是稍微聊了一些近况。另外让房玄龄给他鉴赏一下他的草法。
  李玄道出自陇西李氏姑臧大房,家族居于郑州,世代为山东冠族。十八学士之一,擅于写书文学功底自当不俗。房玄龄是他的外甥,也是山东贵族出身有一手好书法擅于工草隶三种写法。舅甥一起为李世民效力的时候,经常讨论书法,好不快哉。可自从授命幽州长史,孤身一人,少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精神上一直得不到满足。听王君廓奉召回京,也就以最近苦练的草书心得,以草书的形势写给房玄龄。让他鉴赏。
  王君廓经常因触犯法律受到李玄道的制止斥责,没有得到中年人的提醒倒也没有多想,但经对方这一提点,当即动了小人之心。怀疑李玄道给房玄龄的信中有弹劾他。对他不利的话。
  中年人见王君廓的神情,一脸紧张,心中明白大概,道:“有些不妙,罗士信本就在抓都督大人的把柄,不知他查到了什么。李玄道又在这信中数落了许多大人的不是,还是拜托房玄龄弹劾的……以太子殿下对房玄龄、罗士信的器重,他们联手对付大都督。大都督此行比之我家先生想象的更是危险。”
  王君廓面色更是惨白,想起自己到手的荣华富贵。转眼化为浮云,功名利禄也转眼成空,茫然彷徨,想要逃跑却放不下到手的功名利禄,想要留下却又惜命怕死,他在幽州的所作所为,死上百次都绰绰有余,完全不知所措,失魂落魄的道:“这天下之大,哪里有我的容身之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