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142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4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先生客气了,请坐吧!”
    “谢公!”
    蒋齐坐下,徐庶也在一旁陪坐,刘璟命人上茶,他又笑问道:“蒋先生是武昌本地人吗?”
    “正是!”
    蒋齐犹豫一下又道:“其实家祖是陈留郡人,四十年前携带家族迁来武昌县,我本人就在武昌县出生。”
    刘璟呵呵一笑:“原来蒋先生身上也有北方血统,难怪是豪爽之人。”
    “让公见笑了。”
    下人给他们上了茶,刘璟端起茶碗慢慢喝了一口,便将话题转回了正事,“刚才先生应该见到黄公了吧!”
    “见到了,只是恳求璟公看在同是属臣的份上,不要虐待他。”
    “没有啊!我怎么会虐待黄公?”
    刘璟故作惊讶问旁边徐庶,“徐县尉,县牢归你管辖,你命人去查一查,有没有人擅自对黄公公报私仇?”
    徐庶连忙起身,“属下这就去查!”
    刘璟连忙止住他,“现在不急,回头再说。”
    刘璟又对蒋齐歉然道:“事情忙,千头万绪,很多事情也顾不上,你也知道,黄公也有不少私人仇家,说不定有人公报私仇,暗中对黄公下手,这种情况我绝不允许,也尽量避免。”
    蒋齐心中苦笑,打成那样,一句轻描淡写的公报私仇就算揭过了,不过想一想,黄射是战俘,遭什么样的罪都很正常,刘璟不过是给自己一点面罢了,若谈判破裂,杀了他又能怎样。
    想到这,蒋齐便不再提黄射受虐一事,把话题继续深入,“公也知道,黄守只有两个儿,次黄勇至今生死不明,现在只剩下一个长黄射,既然落在璟公手中,黄守自然要把他赎回去,所以特命我来谈一谈具体怎么赎回法?不知璟公可有方案。”
    “方案!”
    刘璟不由笑了起来,“我不是写了一封信托苏飞带回去吗?难道黄守没有收到?”
    蒋齐脸上露出尴尬之色,解释道:“黄守的脾气十分火爆,他不能接受割让武昌县的要求,便将信撕碎了,后面也不知写了什么。”
    刘璟和徐庶对望一眼,两人都意味深长地笑了起来,刘璟淡淡道:“既然黄守不能接受割让武昌,那还有什么好谈,蒋先生自便,我失陪了。”
    说完,刘璟站起身便要走,蒋齐惊得目瞪口呆,但他立刻醒悟过来,连声道:“璟公,请留步!”
    徐庶也连忙起身,上前劝道:“司马,给蒋先生一个面吧!听一听他怎么解释。”
    刘璟脸上终于露出了怒色,冷冷对蒋齐道:“我与黄祖为敌,天下人皆知,我不会给他什么面,黄射被打伤是我下的命令,我只是给你一个面,不让你难堪,如果你觉得谈不下去,那我们就打,我能击败两万江夏军,就不信还怕你们区区一万人,你回去告诉黄祖,今晚我会把黄射的人头送去,他要攻城,我刘璟随时奉陪!”
    蒋齐上前连连躬身施礼,“公息怒,请息怒!”
    刘璟重重哼了一声,又重新坐下,“蒋先生,我是给你面,否则我绝不会有半点让步。”
    “多谢公,蒋齐感激不尽!”
    经过这么一次风波,蒋齐感觉自己势弱了很多,他也知道黄祖偷袭在先,本身就理亏,加上刘璟强势,不惧一战,而黄祖为了儿的性命,又绝对不敢一战,最后还是逼自己上门商谈。
    蒋齐擦擦额头上的汗,苦着脸道:“武昌是江夏郡治所在,也是黄守的家族所在地,武昌县无论如何不能让给公,除此之外,其余都好商量。”
    旁边徐庶也劝道:“司马也要考虑到州牧的感受,现在江夏郡有江东这个外敌,江夏应该保持稳定才对,若取武昌,州牧那边恐怕也难以交代,请司马思。”
    蒋齐哀求,徐庶又扮和事佬,在一旁劝说,刘璟沉思半晌,这才勉强道:“好吧!我再提个条件,若黄祖还不答应,那就等着给他儿收尸吧!”
    。。。。。。。。
    “什么!要我割让下雉县?”
    黄祖蓦地回头,恶狠狠地盯着蒋齐,下雉县位于阳新县和柴桑县之间,紧靠长江,虽然面积没有阳新县大,但人口众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过县城却不在江边,而是在距长江二十余里处。
    黄祖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下雉县被刘璟夺走,那么整个江夏郡的南部就归他刘璟所有了,黄祖心中恨得滴血,转身几拳向舱壁砸去,喉咙里如野兽般低鸣,他黄祖怎么能接受这个奇耻大辱。
    事到如今,蒋齐也不得不劝黄祖了,“守,下雉县下一步就算不给柴桑,他们也会用武力夺取,下雉县位于阳新县和柴桑县之间,两面夹击,很难防御,不如性做个顺水人情给他们,先把公换回来,然后我们再从长计议,反正县城就在那里,他们也拿不走,我们以后再夺回来就是了。”
    黄祖扶着舱壁低下了头,半晌闷声问道:“他还有其他什么条件?”
    “他的第二个条件是,江夏军不准再拦截陶家商船,所扣押的人和商船以及货物都必须立刻释放。”
    这个条件不算过分,对他黄祖没有什么损失,黄祖点点头,“这个条件我可以答应,还有什么?”
    蒋齐脸色露出为难之色,第个条件才是他难以启口,但又不得不说,他叹息一声道:“他们提出的第个条件,要求守赔偿十万石粮食和万两黄金。”
    黄祖的眼珠都快瞪出来,十万石粮食,万两黄金,这不是把他黄家的老底掏空了吗?他缓缓摇头,“蒋先生,你也真的糊涂,我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多粮食和黄金,莫说拿不出,就算拿得出,我也不可能给他,这个条件我绝不答应。”
    蒋齐知道黄祖会这么答复,他又劝道:“我也知道这个条件会让守为难,但就算卑职去和他们讨价还价,最多也只能压下一半粮食,那还是有五万石粮食和万两黄金,刘璟说得很清楚,第个条件肯定是物资交换,他也绝不会让步,卑职还是请守权衡一下吧!”
    黄祖负手在船舱内来回踱步,心情异常沉重,他心里何尝不明白,再攻,他不一定能攻下柴桑,但儿的性命肯定就完了,现在他儿在别人手上,人家漫天要价,他不可能不出血,只是粮食他也很紧缺,就算五万石粮食他也很难拿出,何况还有万两黄金。
    反复寻思良久,黄祖问道:“我刚才听你说,第个条件必须是物资交换,这是刘璟的原话吗?”
    “是!”
    黄祖脸上露出一丝冷笑,“既然是物资,那就不一定是钱粮,我拿别的东西给他也可以,你去和他再谈一谈,除了钱粮外,别的物资我都可以答应。”
    经过轮谈判,刘璟终于和黄祖达成了一致,刘璟将第个条件改成,他要所有被俘江夏士兵的家眷,也就是人口,共一万两千余人,作为一点让步和诚意,刘璟将余受伤江夏士兵释放,准他们跟蒋齐返回大船。
    两艘大船驶出了水门,船上满载着乱哄哄的余伤兵,蒋齐也在船上,他好言安抚这些受伤士兵。
    这时,蒋齐意外地在战俘中发现了一个自己的亲戚,是他妻的外侄,名叫丁平,他连忙将丁平叫上前问道:“你怎么也被俘了?”
    丁平上前磕头道:“回禀姑父,侄儿是和苏飞将军一起被俘。”
    蒋齐点点头,见左右人无人,他又低声问道:“那你可知道,苏飞为何被放回来?”
    丁平挠挠头,“具体侄儿也不知,不过应该是和甘宁求情有关。”
    蒋齐眼中兴趣更浓了,连忙问道:“怎么个求情法,你快说!”
    “当时苏将军被关在木笼里,侄儿和十几名战俘就在笼旁,苏将军求人把甘宁找来,我听他好像说,我与公有旧,今日我落难,公能否救我一命?”
    “就这么多?”
    丁平点点头,“好像就这么多,甘宁也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后来听说苏将军被放了,我和几个弟兄都在夸甘宁讲义气。”
    蒋齐捋须冷笑一声,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若不是甘宁求情,刘璟怎么可能放他,哼!临阵贪生怕死,这种人岂能为大将?
    这件事他必须让黄祖知道。

第166章 上好精铁

    刘璟和黄祖达成的和解方案,当然不可能马上实施,仅被俘士兵的家人陆续迁来柴桑也需要一个月,把黄射最终交还黄祖也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不过五天后,陶家被扣押的四余艘商船及一余名伙计返回了柴桑。
    同时黄祖承诺,以后不会再为难陶家商船,陶家船队将和从前一样顺利经过江夏,这无疑是解决了陶家最严峻的问题,使陶家上下一片欢腾。
    甚至当四余都货船返回柴桑时,两余名陶家弟在家主陶胜的带领下,集体去江边祭祀江神,迎接商船的归来,用一种最虔诚的仪式来纪念陶家新的开篇。
    当然,陶胜心中比谁都明白,该感谢的并不是江神,而是刘璟,他不仅保证了自己的家主之位,而且帮陶家解决了最棘手的难题。
    从江边归来,陶胜立刻转道去司马军衙,他要当面向刘璟表达陶家的谢意。
    一名士兵将陶胜领进了刘璟的官房,刘璟的官房是一间朝南的屋,宽敞而明亮,虽然天气闷热,但院里树林浓密,凉风习习,倒也感觉不到很热,刘璟正站在一幅江夏地图前,用笔细细地画着下雉县的范围,看得出他对这块新到手的地盘颇为满意。
    陶胜快步走进房间,深深施一礼,“参见公!”
    刘璟放下笔,笑眯眯问道:“家主去江边接到船只了吗?”
    “接到了,人员、货物和船只都没有损失,璟公的大恩,陶家感激不尽!”
    说着,陶胜竟跪了下来,向刘璟磕了个头,刘璟吓了一跳,这可是他未来的岳父,怎么能向自己磕头,他慌忙扶起陶胜,“家主不必行此大礼,我与陶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怎能不尽力帮助陶家。”
    陶胜心中感动,他想起女儿说过的话,刘璟有能力,也会全力帮助陶家,现在看来,自己的见识还比不上女儿,令陶胜心中一阵惭愧。
    父亲让自己全力支援刘璟是正确的,正是刘璟对陶家也同样有着钱粮依赖,他才会说出唇亡齿寒的关系,才会在关键时候帮助陶家摆脱困境。
    陶胜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感慨,又叹口气道:“我们陶家一致决定,尽全力支持璟公,就算倾尽家财也在所不惜,陶家的钱粮主要储存在江东,陶家在长江沿岸有数十座仓库,我们将陆陆续续将这些物资钱粮运回柴桑。”
    陶胜变得如此慷慨大倒不完全是出于感激,从这次对付黄祖,陶胜便发现,黄祖不是刘璟对手,刘璟将迟早会占领江夏。
    而且他的才能也远胜于刘琦、刘琮,将来荆州有变,有可能是刘璟成为荆州之主,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如果有陶家在钱粮的全力支持,未必不能实现。
    对陶家而言,这是寻找靠山的一个良机,支持得越早,陶家将来获利越厚,陶家是商人,而且是最成功的商人,眼光自然非同寻常,家族一致决定,把陶家的未来就押在刘璟的身上。
    刘璟笑了笑,陶家的表态在他的意料之中,实际上,就算陶家不表态,他们的利益已经捆绑在一起了。
    他请陶胜坐下,诚恳地对他说道:“我也非常感谢陶家的支持,将来,我也会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可以保护陶家的商业利益,陶家就不用再生活在江都和荆州的夹缝之中。”
    陶胜叹息一声,“这一天陶家也是盼望已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