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105部分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10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泪鼻涕流了一脸。
    刘璟一把揪起他,将刀压在他脖上,“你们的人把我侍女抓走,抓到哪里去了?”
    锋利的战刀压在脖上,小山贼吓得魂不附体,结结巴巴道:“在。在七乳山!”
    刘璟回头问乡民,“七乳山在哪里?”
    一名老者道:“在南面二十余里,实际上是七座大山,山势险要,听说盗匪老巢就在那一带。”
    这时,徐庶也挤进人群,他听说小包被抓走,顿时急道:“公,我赶回襄阳请兵!”
    刘璟已经冷静下来,心中沉思,估计小包已被抓走上了,山崎岖,骑马也追不上,而这里正好是郡交界处,最近的竟陵县好像也在七十里外,而且这种小县也没什么军队。
    要么回襄阳搬兵,要么去江夏求救,江夏黄祖是不会理睬自己,襄阳军队也不会为一个小丫头出兵,甘宁倒是可以,可惜他在里外,被重重山势阻隔,等搬来救兵,估计小包早就没命了。
    刘璟十分为难,想了半天,只有用钱把小包赎回来,好在他身边带有两两黄金,足以赎人,他对众人喊道:“我出五钱招募一人,有没有人愿意跟我去七乳山要人!”
    五钱在当地可以买两口猪,买五十只鸡,是一笔不小的钱,但众人听说要去七乳山,都纷纷后退,眼中露出畏惧之色,还是小命更值钱。
    刘璟立刻翻倍,“一千钱一人!”
    终于有人动心了,七八名年轻后生举起了手,他们想得很简单,钱要赚,但命也要保,一旦打起来,转身跑就是了。
    七八人还是少了一点,刘璟又问了几遍,还是没有人肯答应,还有人小声嘟囔道:“有这钱,十个小丫鬟都买来了,抓就抓了呗!”
    刘璟望着七八个拿着木棍锄头的年轻后生,心中无奈,他只得带着这几个山民去剿匪了。
    。。。。。。。。。
    在上,刘璟从小山贼的口中了解到一点情况,这次来袭击集市的山贼并不是江夏左王本人,而是他的一名左膀右臂,姓王,叫王泰,原是汝南黄巾贼,这次率领余名手下袭击集市,收获了几十匹绸缎和一些粮食肉禽,当然,还有刘璟那个水灵可人的丫鬟小包。
    上,刘璟对这个小山贼的怒气消了几分,见他颇为机灵,便问他道:“你叫什么名字,小小年纪,为何委身为贼?”
    小山贼若无其事道“我在山上叫五猴,原本有四个瘦都叫猴,我是第五个,以前在竟陵县要饭,听说当山王能吃饱饭,我就跟来了。”
    “哦!你上山几年了?”
    “大概四年了吧!记不得了,反正我是第一批元老。”小山贼笑嘻嘻道。
    刘璟眉头一皱,居然还是元老,他见这少年双手绑缚,一名年轻后生用绳牵着,便道:“替他松绑吧!”
    年轻后生慌忙摆手,“使不得,这小贼狡猾得跟猴一样,放了他就跑掉。”
    “呸!”
    小山贼回头重重呸了一声,“老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吗?既然答应带,自然会把你们带去七乳山。”
    年轻后生狠狠踢了他一脚,骂道:“你这个油滑的小鬼,你几时答应带了?七乳山的我们都知道,要你带什么。”
    小山贼又不甘地骂道:“这位公是仁义之人,从不欺凌弱小,就被你们这帮蠢人把名声搞坏了。”
    刘璟很惊讶地瞥了他一眼,他现这小果然狡猾,听说自己有替他松绑的意思,立刻用话来挤兑自己,若自己真是个书生,说不定就真替他松绑了。
    刘璟用马鞭在他头上敲了一下,笑骂道:“你这个臭小,若你不说这些废话,我说不定真替你松绑了,可惜啊!我不是什么仁义之人,所以你就别做梦了。”
    他又吩咐手下,“将他捆紧一点,若敢逃跑,乱棍打死!”
    小山贼被捆得像猴一样乱叫,眼睛凶狠地盯着刘璟,滴溜溜直转,不知在打什么坏主意。
    众人又走了十几里山,已经看见了七乳山,七个圆形的山峰在崇山峻岭中矗立,就像七个女人的乳胸,故名七乳山。
    徐庶有点担忧,催马上前低声道:“公身份非同一般,不如我上山去和他们谈,公在山下等候,谈好了,他们自然会带着我和小包下山来换赎金,公看怎么样?”
    刘璟没有回答,他远远注视着前方的山道,现了敌情,只见前方来了大群黑衣人,足有数十人,头裹黄巾,身穿短衣,下面穿着犊鼻裤,脚穿草鞋,手执各种兵器,一个个凶神恶煞,正快步向这边走来。
    几名招募的后生也看见了,吓得他们也不要什么报酬,调头就跑,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小山贼趁机狂奔,“王二爷,我是五猴!”
    徐庶有些惊讶,低声对刘璟道:“璟公,你现异常了吗?”
    刘璟点了点头,他也现了异常,在一群黄巾贼中间有一头小毛驴,骑着小毛驴的人,正是小包,满脸笑容,啃着一只山果,哪有半点被掳走的悲戚。
    小包忽然看见了刘璟,高兴得挥手大喊:“公,我在这里!”
    刘璟心中惊疑,这是生了什么事?难道小包是山贼领失散多年的亲人吗?想想也荒唐。
    这时,几十名黄巾贼一起跪下,“我们不知是恩公,惊扰了恩公,愿受恩公重罚!”
    刘璟心中一动,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小包跑了过来,拉着刘璟的手,高兴得像小山雀似的直蹦,刘璟摸摸她的脑袋,笑道:“没有受委屈吧!”
    “没有呢!他们听说我是璟公的侍女,吓得面如土色,拼命打自己耳光,然后。我就变成了公主。”
    刘璟已经知道这些人是谁了,一定是自己当初放走的五军奴,他心中不由有些恼怒,自己放他们做自由人,可这些家伙贼性不改,又裹上黄巾了。
    他走上前冷冷问道:“你们可是我释放的五军奴?”
    为黄巾贼羞愧万分,磕头道:“小人王泰,蒙公义释,本打算在江夏为民,怎奈上了官府的当,欺我们不识字,竟骗我们为黄祖田庄佃奴,我一怒之下,便带着几十名弟兄来投靠左王,辜负了璟公一番义气。”
    这番解释,让刘璟怒气消释,点点头道:“这样说起来,也不怨你们,不过你们可以来找我,我可以另外安置你们,但重新落草为寇,你们将来怎么办?”
    王泰磕头泣道:“我们是无颜来见璟公,若璟公能怜悯我们,就带我们走吧!我们愿跟随公,为公效命。”
    刘璟叹了口气,虽然他不想收黄巾贼为手下,可是这些人,他又不能不管,只得点点头,“这样吧!你们去给左王说一声,然后来柴桑找我。”
    就在这时,一名黄巾贼将带领数人向这边奔来,他身材为魁梧,相貌堂堂,骑着一匹黑色战马,手执大刀,老远喝道:“二弟,你要弃我而走吗?”

第122章 意外收获

    来人正是号称江夏左王的山贼头,原是汝南刘辟的部将,因为是襄阳人,刘辟便命他回荆州开辟一处新的根基,怎奈荆州民心思定,不愿上山为匪,混迹了年,才拉出一支千余人的军队,这和他当初向刘辟信誓旦旦保证,一年一万的目标相差甚远。
    今天他正好山下接应打劫归来的兄弟,却听说兄弟王泰遇到了恩公,他很清楚,王泰的恩公便是刘璟,刘表之侄,令他心中大急,催马追来。
    数十步外,刘璟上下打量这个山贼头,年纪二十五六岁,身材八尺,长得相貌堂堂,手执一柄至少五十斤重的长刀,头戴鹰棱盔,身披铠甲,哪里像个山匪盗贼的模样,分明就是一员大将。
    江夏左王也在打量刘璟,比自己略高那么一点,年轻英武,相貌不凡,一双眼睛仿佛锐利得看透自己的心,他心中暗忖,‘原来这就是荆州赫赫有名的璟公,倒也名副其实。’
    不过此时,江夏左王更关心自己手下的去留,他翻身下马,上前对王泰道:“二弟,你真要弃哥哥而走吗?”
    王泰叹了一口气,把领拉到一边,低声劝他道:“大哥,其实这是一次机会,汝南黄巾已灭,刘辟、龚都都死了,大哥已经奋斗了年,觉得我们还有什么前途希望吗?”
    王泰的话重重击在江夏左王的心坎上,他原本满怀希望来荆州奋斗,可是年过去了,他手下只有千人出头,而且仅这千人他也开始难以养活了,否则他也不会越界跑到江边来劫掠。
    他们也渐渐混不下去了,声名狼藉,日日益窘迫,官兵围剿一次比一次凶狠,很有可能刘表也要出兵来围剿他们了,更重要是汝南黄巾军已亡,他孤掌难鸣,迟早会走向灭亡,那他的前途何在?
    江夏左王叹了口气,“连甘宁都投降官府了,我又何尝想当一辈盗贼,我本想去投靠刘备,毕竟他是从汝南过来,刘辟、龚都都投降了他,但又觉得跟刘备没有前途,心中难以断决。”
    王泰很了解大哥的心思,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想效仿甘宁投靠刘表,但又怕刘表不容,把他交给黄祖,他趁机道:“不如大哥和我一起投靠璟公,他是刘表之侄,又是我的恩公,为人仁义宽容,跟着他不愁没有前途。”
    江夏左王也有些动心了,这是刘表之侄,将来必为荆州一镇诸侯,他沉吟半晌道:“就不知他肯不肯收我?”
    “我去替大哥说说!”
    王泰又快步走到刘璟面前,躬身施礼道:“公,我家大哥也是有才能之人,武双全,不愿当一辈盗贼,他愿意跟随公,不知公愿否收录?”
    刘璟又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江夏左王,见他满眼期待地望着这边,手中马鞭弯折,显得有点心思忐忑,怎么看他也不像个普通的盗匪,刘璟心中一动,便问道:“这个江夏左王叫什么名字?”
    “他姓廖名化,字元俭,襄阳中卢人。”
    刘璟一怔,随即心中一阵惊喜,原来江夏左王就是廖化,难怪看起来不像普通小贼,颇有几分大将之风,廖化若想投自己,当然求之不得,刘璟立刻道:“只要他是诚心为我效力,我一定会重用他。”
    王泰飞奔而去,不多时,廖化跟着他快步走来,跪在刘璟面前,“山贼廖化,蒙璟公不弃,原为公效犬马之劳!”
    刘璟连忙下马,扶起了廖化,“廖将军是大将之才,沦落为黄巾着实可惜,好在将军幡然醒悟,未为不晚,将军既愿为我刘璟效力,我也绝不会亏待于你!”
    廖化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欢喜,惭愧是他还嘲笑甘宁投效官府,而他自己最终走上这条,欢喜是他感受到刘璟的诚意,并没有因为自己出身黄巾山贼而轻视,这份尊重令他生出一种重新为人的感慨。
    他也无比诚恳道:“廖化困惑多年,今日得遇明主,如拨云见日,不胜欣喜,廖化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不知为什么,刘璟忽然想到那句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其实反过来说,蜀中也不是那么不济,而是证明了廖化会为人处世。
    。。
    尽管廖化急切地想跟随刘璟,但刘璟却没有立刻带他同行,廖化是因王泰之劝才投降刘璟,虽然语气很诚恳,但刘璟总觉得有点仓促,他要给廖化一段思考的时间,所以他让廖化去收拾山寨,遣散部众,约好柴桑相见。
    而刘璟则带着王泰等二十几名当初他释放的军奴同行,他们和廖化不同,是死心塌地愿跟随自己,刘璟又雇了一艘大船,两艘船一前一后,向南方行驶而去。
    刘璟站在船头,负手望着江面,越向南走,江面越是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